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近期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瑞士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其次是瑞典、美國、阿聯和荷蘭。中國的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5年的29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14名。
區域領先者包括印度、南非、智利、以色列和新加坡,中國、越南和坦尚尼亞聯合在各自的收入組別中居於首位。
美國仍是擁有熱點科技集群(25個)最多的經濟體,其次是中國(17個)、德國(10個)、日本(5個)。在GII一些細分指標上,大陸今年表現突出,比如在創新質量上,連續第8年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排名第一;擁有全球17個頂級科學技術集群,僅次於美國;在新的指針「全球品牌價值」中排名第17位,全球前5000個品牌中佔408個。
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兆元(人民幣)增長到2.21兆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7%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2019年達到1336億元。技術市場合約成交額翻倍,2019年超過2.2兆元。
北京、上海、粵港澳等地科創中心加快建設,21家國家自創區和169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領頭羊,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從8.1兆元增長到12.2兆元,5年增長超過50%。高新技術企業從7.9萬家增長到22.5萬家。
中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保持優勢。在軌道交通、量子信息、增材製造等領域也表現不凡。比如,在超級計算方面繼續保持優勢,在世界超算前500排名中,中國超級計算機臺數佔45%。
雖然創新指數進步明顯,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研究還有不小差距。實際上,中國也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2019年,基礎研究經費為133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增速為近8年來最高;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的比重為6.03%,比上年提高0.49個百分點,佔比首次突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