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川菜︱老成都的館子

2020-12-25 澎湃新聞

特別喜歡川菜的人,對成都的「蒼蠅館子」都略知一二,因為其中可能會找到幾樣地道川味。如果重回幾十年前的老成都,你會發現市井間除了這類飯館,還有一種更高端的外賣飯館,叫做「包席館」。

01

老成都是說民國時期的成都,要不然2000多年的歷史,怎麼說得完。選民國時期是因為現代川菜的起源是在清末民初,發展和成型基本上是民國時期的事。非要說成都的理由更簡單,成都是現代川菜發展的中心,餐館業非常繁榮,確實有許多有意思的人和事。

現代川菜的說法則是相對於古典川菜的,東晉的常璩在《華陽國志》裡說川人「尚滋味,好辛香」,說的就是古典川菜。古典川菜歷漢唐到宋代時,已經發展得很不錯了,《東京夢華錄》說宋都汴梁設有川飯店,有插肉麵、大燠面等麵食,後來南宋都城杭州也有川飯分茶(分茶就是飯店)。但古典川菜在元代因為戰亂斷了代,許多特徵都斷了傳承,只能在甜燒白這類菜中找到少許嗜甜的影子(嗜甜是古典川菜的特徵之一)。

經過漫長的沉澱,直到到清末,川菜才再度形成菜系,不過已經換了一幅新面孔,「尚滋味、好辛香」的習俗雖然還在,更突出的特點卻變成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3],菜品變化也很大。比如宋代川飯店裡的麵食,已經成了配角,做法也失傳了。

02

回頭看來,川菜在民國時期發展和成熟不是偶然的。其中起決定性因素的是當時四川的經濟狀況和人口流動,敲邊鼓的則是四川人喜歡吃的傳統。

籠統地講,這段時期四川經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911年保路運動到1937年抗戰爆發這段時期,四川由軍閥主政,相對於中央是獨立的,經濟發展逐步向上,雖然其間有過三次軍閥間的戰爭,但對經濟沒有多大傷害。因為那個階段的四川軍閥打起仗來很有默契,只管勝負,不動私產,關起門來打,就算拉夫,都有規矩:不拉穿長衫的斯文人,不拉坐轎和坐車的人,不拉商販和商鋪的客人,也不拉學生 。

據四川文化人李劼人回憶,1934年第三次軍閥戰爭的當天,市內一半多的鋪子都在做生意,客人們一邊買東西,一邊看街上抓人。他把這個場景說成「黃鶴樓上看翻船」。坊間傳聞,說是前面軍官們帶著兵在打仗,後面軍官夫人們卻湊在一塊兒打麻將。真假不得而知,但這種打法,對經濟民生的影響肯定要小一些。

1937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是第二個階段。作為內遷的主要地區之一,四川的經濟不僅沒有下滑,反而更加繁榮,成都的人口從40多萬猛增到80多萬[2]。同時,還有許多工廠、學校、政府機構陸續遷入。大量「下江人」的到來,更是帶來強大消費需求,搖身成為四川餐飲業擴張的發動機。(「下江人」是西南地區對當時內遷國民的叫法)。

有了這樣的背景,再加上四川人嗜吃的傳統,川內各地的餐館數量猛增、新品不斷出現、技藝也不斷改進。順帶說說四川人的嗜吃,這是很多資料都有記載的。比如新繁一帶有「請春酒」習俗,親朋間互相擺席請客,時間延續三個月之久;又比如新津某長者長達5天的壽筵……為了抑制這種風氣,民國22年,當時的內政部還專門出臺了限制飲食過度消費的措施。

到了1946年至1949年,四川經濟因為戰事迅速衰落,餐館業也掉頭下行,不少知名餐館都經營困難甚至關閉。

 

03

民國時期成都的餐館主要有兩類:一是包席館;二是紅鍋館。

包席館不做堂食,專門對外承接宴席製作,客人提前預訂,餐館做好後送到指定的地方開席。紅鍋館則主營堂食,專注於隨堂做菜。要更深地理解這兩類飯館,還得說一說川菜的流派。川菜流派的說法有好幾種,我沒有能力去作學術探討,試選簡潔些的來說。

這種說法是李劼人提出來的,得到很多行業人士認可。他把川菜按風格分為:廚派、館派、家常派。

廚派可以理解為官府菜、私房菜,主廚的是達官顯貴的家廚,菜品特點是清雅、精緻。館派是指各種餐廳、飯館、酒店的菜,走的是清淡、華麗路線,比較講究席面和程式。家常派就是普通人家過日子時做的菜,掌勺的是家庭主婦們,菜的風格是自然、新奇,地方風味濃鬱。

包席館算私人定製,有廚派影子,但走的是館派路子。因為從食材到菜式都比較華麗,所以深得士紳權貴的支持,發展得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試舉一例:1917年,成都榮樂園承辦四川督軍熊克武的壽筵,一次性做了100桌魚翅宴席。包席館講究檔次,榮樂園1930年期間為四川邊防軍司令李其相提供長期的宴席服務,專門去江西九江訂製瓷器,在上海訂做沙發與臺布,連房間裡的字畫,也是每個季度更換一次。正因為消費太高,包席館的顧客基本上是軍政要員、文化名流。一般老百姓,多數都是去紅鍋飯館。

紅鍋是形容火旺油熱,鐵耳鍋快要紅了的意思,表示隨時都可以煎炒,隨時都在煎炒。紅鍋飯館規模小、價格相對便宜,客人在飯店裡就可以就餐。把紅鍋館子描述成「隨堂便飯」、「蒸炒俱全」就比較準確,一來是菜品不需要預定,隨去隨吃;二來是蒸菜、炒菜、燒菜是主流。紅鍋館如果有海味和魚蝦,又叫南館。南館的消費就要高些,像萬裡橋頭的枕江樓,吃一頓要好幾兩銀子。

到了1930年左右,包席館和紅鍋館界限逐漸模糊,不少包席館也設座做堂食。不管怎麼說,成都的餐館在那時說得上風起雲湧,名館林立:正興園、聚豐園、薦芳園、 春和園、復興園、一品香、西銘園、雙發園、榮樂園、蘭雲翬記、玉珍園、三合園、靜寧飯店、頤之時、姑姑筵、競成園、哥哥傳、醉桃村、竹林小餐、枕江樓、蜀風園、廣寒宮、明湖春、朵頤、小雅軒、一家春、可園、樓外樓、第一樓、耀華西餐、擷英餐廳、冠生園、四五六、宴賓樓、努力餐、長美軒、正發園、桃花園、味之腴、不醉無歸小酒館、香風味、榮盛、盤飧市、醉東風、小洞天、錦江春,還有出了名的陳麻婆豆腐等等。

04

除了包席館、紅鍋館,川菜另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就是街邊飲食攤。它可能沒有店鋪,有時候就是一幅挑擔,或者一個盆盆,但貢獻了很多名菜。像毛肚火鍋、樂山怪味雞、廢片(即「夫妻肺片」)、甜水麵、擔擔麵、川北涼粉、自貢燈影牛肉、賴湯圓、鍾水餃、珍珠元子、矮子齋、三大炮這些,都是路邊攤做出名的。

路邊攤的顧客主要是底層市民,菜基本上是上不得臺面的。比較有趣的例子是「夫妻肺片」,它最早是叫做「盆盆菜」,還有個諢名,叫「兩頭望」。

對「盆盆菜」的描述,還是李劼人的小說寫得有味道:

……盛在瓦盆內、堆尖冒簷、約摸上千片的牛腦殼皮。這種用香滷水煮好,又用熱油辣汁和調料拌得紅彤彤的牛腦殼皮,每片有半個巴掌大,薄得像明角燈片,半透明的膠質體也很像;吃在嘴裡,又辣、又麻、又香、又有味,不用說了,而且咬得脆砰砰地,極為有趣。這是成都皇城壩回民特製的一種有名的小吃,正經名稱叫盆盆肉,諢名叫兩頭望,後世易稱為牛肺片的便是。

——摘自小說《大波》

牛肺片其實是牛腦殼皮內再加入牛雜碎,應該是由「廢片」轉化來的說法。為啥又叫「兩頭望」呢?因為當時的體面人要吃這種美味的話,「必兩頭一望,不見熟人,方敢下箸。」這解釋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引用資料:

1、孟元老(宋) 食店《東京夢華錄》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6

2、朱多生 民國時期的成都餐館初探 [A]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  2013-7

3、劉軍麗  近代川菜菜餚發展綜述 [A]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1

4、張茜  李劼人與近代川菜 [A]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4

參考資料:

5、楊代欣  李劼人筆下的川菜與川菜文化的發展   文史雜誌  2001-2

6、愚人  川菜發展史的斷裂及其背景  天涯論壇  2005-06-26

7、新媒體@川味龍門陣  成都重慶共同的川菜宗師:黃敬臨   2019-10-19

8、《龍門陣》  李劼人:匠心營造小雅軒  2009-2

相關焦點

  • 想吃正宗川菜?成都這4家館子一定不能錯過,本地人公認的巴適!
    在成都這個地方,你可以去高檔的酒店來一份西餐,但是更多的時候,你花不了多少錢,就能品嘗到超級美味的食物。成都人喜歡把川菜館叫做「蒼蠅館子」,這些館子往往環境一般,服務一般,就餐體驗一般,但是味道卻絕對不一般,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正宗而且性價比超高的地道川菜。今天蘿蔔就跟大家分享幾家正宗的川菜館,保證味道一流價格三流哈哈。
  • 成都川菜店鋪數量跌幅達35%川菜真的面臨危機了?
    早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餐飲白皮書》中指出,2017年,雖然川菜依然在正餐品類中排名靠前,但是上海、北京、大連等城市的川菜店鋪數量跌幅超過20%。而在成都,川菜店鋪的數量跌幅達到35%。 這麼看來……川菜真的面臨危機了?
  • 老一輩成都人的川菜館!老字號蒼蠅館子,繁華鬧市中的市井煙火!
    成都最早期的川菜館!身處成都最熱門的春熙路,在這繁華鬧市中,各大奢侈名牌爭奇鬥豔,而一轉角卻又是一番市井煙火景象。一家門庭若市的飯館,連店門口都座無虛席!他們家便是成都很早期的一批川菜館,地道的老牌家常菜,多年來的口碑相傳,也從最初的「老破小」搬遷到如今寬敞明亮的新店。
  • 老重慶的著名川菜館,正宗老字號蒼蠅館子,每道菜都很「驚豔」
    曾經在重慶的大佛橋下,有一家火到不行的川菜蒼蠅館子,每天幾乎都是門庭若市!多年以後,原來的蒼蠅館子已經不復存在,雖然搬遷到了新地方,但依舊憑藉著經典的川菜味道,讓不少新、老顧客慕名而來!在重慶吃蒼蠅館子,就是要選擇這樣的露天壩子,特別「接地氣」,雖然感覺樸實無華,但總覺得這才是最地道的吃法。(重慶的天氣真的太「厲害」了!菜還沒上桌,人就已經全身冒汗!)他們家的菜品都是一些經典的川菜,價格方面中規中矩吧,雖然如今的店鋪已經沒在大佛橋下了,但是依舊沿用了過去的招牌,看得出老闆也是一個注重情懷的人。
  • 青島的老川菜蒼蠅小館子,雙流兔頭,江油肥腸,紹子腦花拌米飯
    青島閩江路那邊,以前一直叫那條外貿街「浮山所一條街」,現在有了新叫法「浮山巷」,不管叫什麼,說實話,一進去夠冷清的,沒想到在這樣的街上,藏著一家地地道道成都人開的老川菜蒼蠅小館子,樸素的裝修,甚至有點特意仿舊的斑駁的牆,都是成都老巷子裡的蒼蠅小館子該有的樣子。
  • 【美食社區】打卡成都最正宗的老版川菜,一次吃過癮!
    Sichuan cuisin川菜是四川人的名片身為八大菜系之一川菜以麻、辣、鮮、香的特點市面上的川菜館子之多,到哪去吃最正宗的川菜嘞?在煙火飄香的小巷裡,有一家「成熟穩重」老版川菜,抓住了人的心。這家川菜館就藏身在青白江的千年古鎮——城廂裡。/憑顏值和氣質出眾 /城廂古鎮擁有1600年的建制史,川菜的由來也源遠流長。
  • 2020成都蒼蠅館子50強榜單發布
    成都蒼蠅館子50強榜單作為成都市井美食名片,歷年來備受矚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的指導支持下,成都知名美食公眾號「好好吃飯」秉承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評選出年度50強。《2020第十屆成都蒼蠅館子50強榜單》首度以金蒼蠅館子榜、蒼蠅館子品牌榜、蒼蠅館子新生榜、路邊蒼蠅館子榜四大主題呈現,在給廣大消費者送上一份美食指引的同時,也是向經歷疫情影響依然堅持的餐飲行業人致敬。
  • 成都網紅麵店請演員扮「川菜大師」父親 真川菜大師彭子瑜:這是...
    今年8月份,成都橡樹林東路,一家名為「親父親傳老壇酸菜面」的麵館開業。短短3個多月,麵館短視頻刷爆抖音,在抖音、微博、貼吧、小紅書、知乎、360doc上都有人「安利」,迅速佔領大眾點評網萬達廣場小吃快餐熱門榜第一名。
  • 文灶一家十八年的川菜館子,很多廈門人說是他們的回憶
    今天,我終於兌現了承諾,在公司倒閉14年零2個月之後,當初的幾個人各奔前程,只有醉糊塗川菜樓依然在這條街上。「小龍蝦三斤送一斤」,要是在以前,隨手一划就過去了,不經意看了一眼三個字「醉糊塗」,我把信息轉發給小夥伴,沒想到意見出奇的一致,這些有妻有兒,平日裡出來踢場球都要提前一周申請報備的傢伙們,竟然應得如此乾脆,看來,他們也在尋找回憶。
  • 南堂宴|南堂舊事與當代川菜的美食逐夢之旅
    "普通小飯鋪搖身一變,變成一家館廚派而兼家常味的、別具風格的中等南堂館子。座頭幽雅,又有天然景致,更兼價廉物美,首先來照顧它的是南門一帶的生意人……"——李劼人《大波》 老成都的煙火氣,離不開美食,更離不開那些南堂館子裡的味覺記憶和聚會宴席。
  • 成都名宴之南堂篇:品味舌尖上的川菜藝術
    11月1日,由四川省美食家協會主辦、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成都範兒協辦,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服務委員會、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烹飪協會等支持的"成都名宴"創建與推介活動第五站,走進了"南堂館·天府三街店"。
  • 鞍山這款「老四川味道」,送給正在找川菜館子的你
    忘了那個要減肥的我吧,今天帶你們吃頓正經的川菜。看上去平淡無奇事實上臥虎藏龍,四川大廚掌勺,還原正宗川味,熱辣鮮香,很過癮。成都巷子湖南反貪局西走20米路南#地道川菜隨便點#水煮魚水煮魚肯定是吃川菜的基本配置了,超大一碗,而且用料很足!大塊滑嫩的黑魚、滿滿一大盆的川椒,熱油一過,辣椒的香氣都浸到魚肉裡!魚肉油香滿滿!
  • 「胃」愛痴狂 英國作家成了資格川菜「廚子」
    扶霞是這樣描述成都的「壩壩館子」冷啖杯:「燈泡掛在樹上,燈光忽明忽暗;蠟燭插在啤酒瓶裡,燭影搖曳閃爍。川菜這張成都的世界美食名片,一點點徵服她的味蕾,直至被徹底打動,從此,便與川菜、成都結下深厚情誼,並且都匯聚在她撰寫的字裡行間,出版成冊,書名《魚翅與花椒》,目前正在成都晚報副刊連載,今年秋天在網絡上掀起一陣陣熱浪,網友評價:「好看」「這是一本越看越餓的書」。扶霞·鄧洛普至今筆耕不輟,並於近期再訪蓉城,接受成都晚報記者專訪時透露,關於川菜的一本新書將在明年年底面世。
  • 「麻辣鮮香」漂洋過海 成都川菜大師本周空降矽谷
    新華網成都11月8日電(葉含勇)「美國吃貨」有福了。7日,由龍抄手、鍾水餃、夫妻肺片、陳麻婆豆腐等知名川菜傳承人和技術骨幹組成的川菜大師團登上成都直飛舊金山的航班,正式拉開「2016舊金山-成都美食文化節」帷幕。11月10日起,川菜大師們將走進矽谷等地,與高科技企業員工和當地民眾分享「麻辣鮮香」。
  • 成都郫都區川菜小鎮開工奠基
    據悉,綠城川菜小鎮位於擁有兩千年歷史的「中國川菜之城」——成都郫都區安德街道,地處成灌高速、國道317線、溫彭快速通道的交匯處,距成都市中心35公裡,屬成都市「半小時經濟圈」範圍。綠城川菜小鎮項目依託三條城市幹道的交通區位條件,發揮「安德學校」「成都川菜產業學校」等12所學校,「郫都區康義醫院」「郫都區人民醫院安德分院」等3家醫院,「安德惠瑪特購物中心」等4座商超,「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中國川菜文化體驗館」等博物館,「天賦泉」「田園東方」「安龍書院」等農商文旅配套優勢,及成都川菜產業園、萬畝有機蔬菜基地等特色產業,大力推出文旅、居住
  • 北京居民區裡的川菜小館子,人均75元,水煮魚雖然量少,味道不錯
    北京居民區裡的川菜小館子,人均75元,水煮魚雖然量少,味道不錯住在一片美食荒漠地帶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就是想吃點什麼好吃的都要至少去5公裡之外,西邊好吃的館子是在太少了吧,倒也不是多饞非要下館子,總會碰到來親戚或者朋友來附近小聚之類的,就會發現真的有一種矬子裡拔將軍的感覺,還特別費勁那種。
  • 成都地道川菜即將驚豔亮相美國舊金山和矽谷
    11月7日,記者從成都市商務委等部門聯合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2016中美旅遊年」的重要配套活動,成都川菜美食將在11月10日走進美國舊金山,正式拉開為期10天的「2016舊金山-成都美食文化節」序幕。  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川菜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 成都人氣蒼蠅館子,紅燒肥腸味道很巴適!
    小巷深處的肥腸館子,每天門庭若市!這家開在紅牌樓老小區小巷的蒼蠅館子,每天一到飯點,那必定是門庭若市、座無虛席!典型的成都蒼蠅館子,這次我們「毛起吃」特意帶著朋友一起去美食探店,感受下來自我們大成都街頭美食的魅力!
  • 「成都50道經典川菜」發布 回鍋肉、毛血旺均榜上有名
    11月15日,首屆成都國際川菜廚師節在成都中鐵鷺島藝術城舉行開幕儀式。本次節會以「傳承匠心 共享味來」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位餐飲同仁、多位國寶級川菜大師、川菜名店掌門人和大廚等匯聚一堂,共同參與本次盛會。
  • 好吃嘴兒的你,來看看川菜的的魅力~
    提起四川歷史文化不得不提到川菜文化,它風味獨特歷史悠久。川菜起源於中國古代巴、蜀兩國,秦漢時期初現端倪,漢晉時期古典川菜成型,唐宋時期,川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明末清初,辣椒傳入中國,川菜味型增加,菜品愈加豐富,烹調技藝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