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對於車企來說,架構平臺是一家成熟車企長期發展的必備條件,像是大眾的MEB平臺、豐田的TNGA平臺都是很好的體現,但是這次吉利浩瀚架構卻有點不一樣。
近日,吉利汽車集團正式發布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作為從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科技轉型的重要成果,它意味著吉利在加速推進智能電動汽車發展。
浩瀚架構有哪些與眾不同
據悉,浩瀚架構歷時4年,投入超過180億元,與很多全球知名車企的平臺架構相比,浩瀚架構不純粹是一個技術平臺,而是一個體系,它包含了傳統意義上的硬體層(既物理平臺),以及系統層和生態層。
它擁有全球最大帶寬,實現了從A級車到E級車的全尺寸覆蓋,可以滿足轎車、SUV、MPV、小型城市車、跑車、皮卡及未來出行車輛等全部造型需求。
同時,浩瀚架構是全球最高效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重新定義軟體汽車的研發周期,將軟體開發的時間縮短50%以上。
目前,基於浩瀚架構,已經有超過7個品牌,總計超過 16 款新車型啟動研發,布局不同的細分市場。基於該架構的首款純電豪華轎跑概念車——領克ZERO concept首度公開亮相,並將於2021年實現量產上市。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表示:「按照現有規劃,2021年開始,多款基於浩瀚架構的新車型將陸續投放市場。2021年將成為吉利的科技轉型與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全速之年。」
按照官方的描述,浩瀚架構從智能電動時代用戶的出行體驗出發,在空間、三電、智能、自動駕駛、安全、性能六大領域都會打破傳統汽車的束縛。
以「智能」這個領域為例:全新SEA OS是一套整車智能解決方案,以從三域融合到中央集成的電子電氣架構為基礎,通過硬體軟體化、軟體算法、雲計算以及應用場景,形成一套完整的開發系統。其核心晶片元器件,未來都將自主研發,目前已經實現的API接口超過4000個,可實現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FOTA。
此外,「自動駕駛」也是浩瀚架構重點發力的領域,浩瀚架構採用高級輔助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並且已經具備滿足完全自動駕駛的能力,可實現脫手、脫眼、自主泊車、自動變道、自動導航等功能。
浩瀚架構甚至對於每個階段量產的時間線也有明確的路線規劃,基於浩瀚架構的產品將於2021年在結構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2023年之前,在開放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同時,浩瀚架構上開發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等智能交通工具,將於2022年,率先在結構道路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並於2022年亞運會核心區域,提供智能出行服務;2025年之前,在開放道路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總之,浩瀚架構給人的感覺不是傳統的汽車製造平臺,而是在全域安全理念加持下,去提供更理想的純電出行解決方案,並且會持續優化和成長。
首款車型 ZERO concept
迎來新架構之後,最受關注的就是接下來的量產計劃,吉利汽車也宣布,基於浩瀚架構打造的第一款作品ZERO concept,將是領克品牌的首款智能電動汽車,它的量產版本將會在2021年正式上市發布。
ZERO concept定位於純電豪華轎跑,車長近5米,軸距達3米,在智能、性能和豪華體驗上,展示了浩瀚架構對未來出行體驗變革的強大創造力。
產品能力方面,ZERO concept很好的體現了浩瀚架構的特點,它具備了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可提供全場景、全周期FOTA,不僅可以實現超過700公裡的NEDC續航,更以憑藉極致的電驅系統,讓百公裡加速時間小於4秒。
不同架構側重不同
但是作為一個成熟車企,吉利汽車原來就有CMA等其他的架構,那麼未來吉利產品和領克產品如何做區分,成為了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安聰慧表示,「CMA架構是基礎,不管是領克、沃爾沃、吉利,從帶寬到產品性能,都能承載著各個品牌在不同的細分市場的需求,並根據不同品牌市場的定位進行產品投放,這就是架構的魅力或者說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在吉利看來,純電動時代的到來不可能很快一下佔據所有的市場,從傳統汽車到節能汽車,再步入到純電動汽車,都有一個過程,對於現有的CMA、BMA、SPA架構,這些都會重點發展節能汽車。
說白了,浩瀚架構就是為了使用戶有更好更極致的體驗,能夠讓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有更好的體現;而CMA架構也能夠滿足未來的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技術需求,但是CMA架構的重點會在節能汽車上,浩瀚架構重點會在純電動上。
即便是幾何和領克這兩個不同品牌,他們在電動車的產品規劃方面也有著明顯區分,代表著不同的細分市場。在安聰慧看來,「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所有的品牌一定不會產生矛盾,一定是面對著不同的細分市場需求來做的。」(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