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無人技術、機器人等很多新興產業都迎來了高速發展。其中發展最快最好的莫過於電商行業,其不僅改變了大眾的購物方式,還對實體經濟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衝擊。
眾所周知,電商對於消費者而言,意味著便宜的價格、豐富的商品和便利的購物。此外,電商產業還帶動了物流等行業的發展。由於多種優勢,電商產業至今在中國仍保持著上升態勢,十分火爆。
然而在鄰國日本,電商經濟卻嚴重遇冷。要知道,早在2001年5月,日本行動電話營運公司NTT DoCoMo就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個3G移動上網服務。作為全球最早開始推廣行動網路的國家,日本電商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基礎。可為何日本完全不重視電商產業,並且電商行業也遲遲發展不起來呢?這背後的原因有好有壞。
正面原因,日本的實體經濟非常發達。
在中國,人們之所以偏愛網購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同樣的物品,電商平臺比實體店便宜不少;其二,一些物品在生活周邊區域內難以買到。
這兩個問題在日本是幾乎不存在的。在日本,24小時便利店等實體店鋪隨處可見。而且日本很多實體店都提供一站式選購服務,消費者在一家店鋪幾乎就能買齊所有生活必需品,比如無印良品就是個例子。除此之外,日本商品線上線下基本是統一定價。在網絡購物沒有最重要的價格優惠的情況下,大家自然更偏向於去可以試用的實體店選購。
反面原因,日本電商配套產業發展較為落後。
眾所周知,電商的發展與兩大產業密不可分,一是電子支付,二是快遞物流。換句話說,如果電子支付不完善,或是快遞物流業效率低,電商自然很難發展起來。
對於日本來說,電子支付和快遞物流行業,都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日本電子支付起步晚且混亂。據了解,日本沒有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主流支付平臺,而是糅雜著10多種電子支付方式。這些電子支付方式歸屬於不同的運營商,不能互通,而大部分店鋪只會安裝其中一兩個電子支付服務。消費者出門在外想用手機支付就像是在玩抓鬮一樣,非常不方便。而且,由於電子支付不成熟,日本此前還發生過多次電子支付盜刷事件。既麻煩安全性還不高,電子支付自然很難推廣開來。
其次,快遞配送離不開人的參與。中國由於人口眾多,目前全國快遞從業者已經突破1000萬人。而日本,總人口本就不算太多,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高達28.7%,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再加上日本人力成本很高,所以物流業很難高度發展。
綜合這幾個原因,日本電商自然發展緩慢,且不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