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在中國十分火爆,擊垮實體性,為何卻在日本嚴重遇冷?

2020-10-11 百年磨一劍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無人技術、機器人等很多新興產業都迎來了高速發展。其中發展最快最好的莫過於電商行業,其不僅改變了大眾的購物方式,還對實體經濟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衝擊。

眾所周知,電商對於消費者而言,意味著便宜的價格、豐富的商品和便利的購物。此外,電商產業還帶動了物流等行業的發展。由於多種優勢,電商產業至今在中國仍保持著上升態勢,十分火爆。

然而在鄰國日本,電商經濟卻嚴重遇冷。要知道,早在2001年5月,日本行動電話營運公司NTT DoCoMo就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個3G移動上網服務。作為全球最早開始推廣行動網路的國家,日本電商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基礎。可為何日本完全不重視電商產業,並且電商行業也遲遲發展不起來呢?這背後的原因有好有壞。

正面原因,日本的實體經濟非常發達。

在中國,人們之所以偏愛網購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同樣的物品,電商平臺比實體店便宜不少;其二,一些物品在生活周邊區域內難以買到。

這兩個問題在日本是幾乎不存在的。在日本,24小時便利店等實體店鋪隨處可見。而且日本很多實體店都提供一站式選購服務,消費者在一家店鋪幾乎就能買齊所有生活必需品,比如無印良品就是個例子。除此之外,日本商品線上線下基本是統一定價。在網絡購物沒有最重要的價格優惠的情況下,大家自然更偏向於去可以試用的實體店選購。

反面原因,日本電商配套產業發展較為落後。

眾所周知,電商的發展與兩大產業密不可分,一是電子支付,二是快遞物流。換句話說,如果電子支付不完善,或是快遞物流業效率低,電商自然很難發展起來。

對於日本來說,電子支付和快遞物流行業,都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日本電子支付起步晚且混亂。據了解,日本沒有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主流支付平臺,而是糅雜著10多種電子支付方式。這些電子支付方式歸屬於不同的運營商,不能互通,而大部分店鋪只會安裝其中一兩個電子支付服務。消費者出門在外想用手機支付就像是在玩抓鬮一樣,非常不方便。而且,由於電子支付不成熟,日本此前還發生過多次電子支付盜刷事件。既麻煩安全性還不高,電子支付自然很難推廣開來。

其次,快遞配送離不開人的參與。中國由於人口眾多,目前全國快遞從業者已經突破1000萬人。而日本,總人口本就不算太多,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高達28.7%,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再加上日本人力成本很高,所以物流業很難高度發展。

綜合這幾個原因,日本電商自然發展緩慢,且不受重視。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商「逼死」實體店,為何日本的實體店能「幹趴」電商?
    自從電商在國內大規模推廣後,很多自己開店的賣家可以說是虧得都要貸款,因為在前幾年的時候實體店非常火爆,因此吸引了不少人開店賣東西,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年由於電商的介入,都沒有很多顧客逛商場了。雖然如今國內的電商已經將實體店給幹倒,但其他國家並非這樣,例如歐美、日本的實體店,他們可以做到基本持平,提到日本,大家都會想到他們的科技產品,那麼為何他們國家的實體店就可以幹倒電商呢?
  • 日本電商輸給了商場,為何中國實體店鬥不過電商?
    在這個絢麗的國際舞臺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有些事物能在一個國家內興盛起來,而在一個國家表現出了衰頹的局面,電商就是如此,它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在日本卻舉步維艱,日本的商場輕輕鬆鬆就能碾壓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為何Costco在中國開業火爆到停業 亞馬遜卻節節敗退?
    在Costco之前,很少有西方公司在進軍中國零售市場時會得到消費者如此火爆的反應?亞馬遜、特易購(Tesco)等零售巨頭早已入華,但是遲遲無法取得可觀的市場份額,被迫退出了中國市場。亞馬遜敗走中國波特利表示,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何亞馬遜、特易購、家樂福等其他西方零售商在中國舉步維艱。家樂福在6月份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了蘇寧易購。亞馬遜在4月份關閉了中國電商平臺。特易購在2013年退出了中國。
  • 《絕密跟蹤》韓國火爆內地遇冷 5天吸金僅700萬
    《絕密跟蹤》韓國火爆內地遇冷  搜狐娛樂訊 1905電影網報導,韓國電影《絕密跟蹤》於9月16日在內地開畫,截至20日晚,上映5天,累計票房超過700萬。但為何在內地無法取得相應的票房成績呢?原因大致有四點。  首先,該片早已於一年多以前就在韓國本土上映,內地網絡盜版如此猖獗,大部分影迷早已看過,雖然影片不乏動作場面,但畢竟與《銀河護衛隊》等視覺大片不同,很難吸引觀眾再次走進影院。其次,這部戲在內地上映前幾乎是零宣傳,除了電影院裡的貼片廣告和一些基本找不到的通稿以外,就再難發現該片的蹤影了。
  • 關東煮在日本非常火爆,為何在中國受到冷淡?網友:你看看價格
    關東煮在日本非常火爆,為何在中國受到冷淡?網友:你看看價格。 說到美食,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中國素有」烹飪王國「的美譽,各地均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數不勝數,美不勝收。在我們的身邊,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美食。
  • 我們十分看好中國電商市場潛力
    日本電通數字公司日前宣布一項名為「中國電商市場潛力調查」的新服務。該服務旨在通過對近10年中國電商商品、廣告等數據資料的分析,更好地幫助日本企業開展對華跨境電商業務。受疫情影響,日本不少企業產品線下銷售額急劇下滑。為走出困境,這些企業紛紛加強面向中國市場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
  • 「我們十分看好中國電商市場潛力」
    日本電通數字公司日前宣布一項名為「中國電商市場潛力調查」的新服務。該服務旨在通過對近10年中國電商商品、廣告等數據資料的分析,更好地幫助日本企業開展對華跨境電商業務。受疫情影響,日本不少企業產品線下銷售額急劇下滑。為走出困境,這些企業紛紛加強面向中國市場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相關日本企業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市場線上銷售額大幅增加,為日本企業發展提供巨大機遇。
  • 阿里國際站大數據:成衣市場遇冷,內衣市場火爆
    疫情下,成衣市場遇冷,內衣卻很火爆。阿里方面透露,與傳統線下外貿相比,電商客戶的採購需求更為多樣化和個性化。一般首單的採購量不大,但翻單率很高。地域差異則更為明顯,杜拜地區採購的文胸不僅要求高端,而且尺寸比國內普通款直接跳漲兩個碼,美國的消費者則更喜歡有機棉材質,東亞地區熱衷的石墨烯、竹炭纖維等概念性文胸打動不了他們。
  • 日本「天價手機」遇冷,上市時價格堪比蘋果,斷崖式降價也無人買
    但日本卻有一款「天價手機」,上市時堪比蘋果iPhone11,該機正是索尼Xperia 5。2019年9月24日,索尼(中國)發布了旗艦系列手機新成員Xperia 5,起售價5399元,而於9月11號發布的iPhone11國行版售價5499元,僅比Xperia 5貴了100元。
  • 日本折扣店老大唐吉訶德牽手豌豆公主 入局中國直播電商
    由此,導致日本旅遊業發展急速下滑,加上宣布東京"封城"後,日本當地民眾也極少出門到線下店購物,讓日本曾經最火爆的折扣店老大唐吉訶德的店頭,也變得悄無聲息。同樣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還包括日本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百貨店等。
  • 為何日本實體店能「幹倒」電商,中國實體店卻不行?原因值得深思
    那麼,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能「幹倒」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因為電商「關門」?首先,讓我們看看中國。在中國開實體店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是店面的租金問題。中國商店的租金很貴,店員的人工成本自然會包含在商品價格中。因此,就實體店而言,銷售的商品通常比網上銷售的商品貴一點。因為網店有很大的價格優勢,線下實體店自然會賣得越來越少,營業額自然會越來越低,收入也越來越少。
  • 為何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其實日本這種現象並不光是日本,你會看到在發達國家大部分電商都幹不過實體店。根源不是因為他們的實體經濟多麼發達多麼了不起,而是因為他們的電商發展太慢了。電商發展需要兩項最基本的基礎設施,一個是網上的支付和金融信息系統,另外一個是強大便捷且成本低廉的物流系統。你看到的實體打贏電商的國家,基本上這兩項都沒發展起來。
  • 中國出臺跨境電商通關新規 日媒:日本電商發愁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 日媒稱,在中國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購買海外產品的勢頭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涉足這一領域的日本企業卻不斷出現混亂。這是因為明年5月中國當局關於通關制度調整的過渡期將結束,檢查措施將會嚴格到什麼程度目前仍難以預測。為了抓住商機,日本企業必須盯緊制度變化。
  • 大蔬無界歇業、大開沙界遇冷,素食餐廳為何只火了一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中國,有學者指出,中國的純素食市場預計在2015年到2020年間的增長幅度超過17%。為何這個品類95%都不盈利?問題點出在哪裡呢?01大蔬無界歇業、大開沙界遇冷大蔬無界在2014年曾一度聲名顯赫,它的素食理念逐步在全國推廣開來,定位為「高端素食餐廳」,一時間備受矚目。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上市在即的日本mercari,給中國二手電商平臺上了一課?
    最近一年閒魚、轉轉等閒置物品交易App做得風生水起,中國消費者對於二手電商不陌生,不過對於Mercari恐怕鮮有耳聞,但這款App在日本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相關數據顯示,一年前其在日本的下載總量超過 3500 萬次,平臺月交易額達到 8800 萬美元,這在日本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截至2016年,日本總人口才1.27億,如果刨除老人和小孩,Mercari在日本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十分可觀
  • 本是日本的成果,為何卻在中國火了?日本人:中國不講武德
    尤其是在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科技在實際的運用上,十分的給力。本是日本的成果,為何卻在中國火了?日本人:中國不講武德。提到技術上的提升,其中這一項技術普及度也是最為全面的,而且也是促進了我國的總體的消費水平,這就是「行動支付」的魅力所在,甚至連其他的國家都在使用我國研發出來的「行動支付」技術,這也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一部手機就能代替掉錢包。
  • 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依舊火爆,從小酒館窺見秘密
    中國電商高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伴隨的卻是實體店被一路唱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可與我們一海相隔的日本,同樣是面臨電商衝擊,實體店生意卻依然火爆,這些實體店保持生命力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尤其是日本的小酒館)日本小酒館依靠自身的特點穩健經營,形成了日本一種獨特的商業形態。本質上來說,日本實體店的成功與小酒館的成功原因是相似的,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