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困境與突破|商業原始碼

2021-01-08 經濟觀察報

陳伊凡/文當巨頭紛紛入局AI智能晶片,甚至從客戶成為競爭對手,寒武紀們的出路又在哪裡?

隨著登陸科創板和這份半年報的發布,此前籠罩在寒武紀(688256.SH)這家AI晶片獨角獸企業上的神秘感正在消失。

這份財報並不亮眼,寒武紀今年上半年營收8720.3萬元,同比減少11.0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約為2億元。其中,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為476.67萬元,同比減少85.07%;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收入為6221.81 萬元,同比減少5.83%。

在財報中,寒武紀稱,IP市場需求的市場競爭可能加劇。其指: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發展和對人工智慧計算能力的需求不斷提升,集成電路巨頭英偉達、英特爾、高通、聯發科、華為海思等均對智能晶片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或併購;集成電路行業 IP巨頭ARM 等的進入,也加劇了終端智能處理器IP 市場的競爭,IP授權業務潛在市場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公司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寒武紀在財報中稱,如果未來智能處理器 IP 市場需求無法顯著增長,或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則公司 IP 授權服務存在難以持續發展的風險。

巨頭進入

此前,寒武紀在IPO公開招股書時,就被詬病其在2017-2019年持續虧損。在丟失華為這個重要客戶之後,且目前呈現出來的公開資料中,並未顯示其能夠找到足以替代華為的,穩定長期的客戶資源。

寒武紀在這次自己的中報中也提及,面臨越來越多廠商推出人工智慧晶片,該領域競爭激烈以及自身的銷售網絡未完全鋪開,面臨客戶穩定和拓展的問題。

寒武紀登陸科創板,無論是對於同樣的AI企業或是AI晶片企業,都是一個好消息。700億元的市值,代表了投資者們對這家公司的期待。

寒武紀當年之所以成為市場熱門,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華為,其在2016 年推出的1A 處理器被集成在了華為的麒麟 970 晶片中。招股書顯示,在2017、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中,華為的訂單分別貢獻了98%、97%。

不過,2019年,隨著華為發布了自研AI晶片,寒武紀失去華為這個主要客戶,寒武紀在終端智能處理器上的IP業務僅佔年收入的15%,並且由於從華為海思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加上新冠疫情,2020年1-3月,公司營收為1155.26萬元,同比減少18.91%。

客戶與對手

原來的客戶變為競爭對手,在科技行業極其常見。如果認為有價值、有潛力,科技巨頭們完全有資金、能力和實力,把原本需要從其它科技公司購買的產品,拆解技術,收為己用,自己研發。

巨頭公司們的做法一般都是,第一第二年的產品可以購買,接著就培育自己的技術團隊,把這些技術學到手,之後就不再依賴外部的產品了。

這是一種大公司之惡,並不利於科技產業的生態,科技創新是需要群體繁榮的,一家獨大的企業很難形成可持續的創新。

這樣的故事在科技界屢見不鮮,如果創業公司們沒有發展出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很容易被巨頭拋棄,反之則被威脅、被收購。重要的是,數據就是新時代的石油,就整個AI晶片發展的技術路徑來說,擁有數據的公司本身就比其它單純做晶片或算法的公司更具優勢。

一位行業人士給出一個形象的比喻,AI算法相當於菜譜,數據是原料,晶片這些就是烹飪的工具。這其中,數據是核心,因為不論是晶片還是算法,都需要大量數據為基礎進行迭代、驗證。

那些擁有海量數據的巨頭們,都已經進入了自研晶片市場,百度和三星合作,使用14nm工藝,基於自研的XPU神經處理器架構,推出崑崙AI晶片;阿里成立了平頭哥晶片公司,繼而推出自研的玄鐵910CPU、含光800AI推理晶片;騰訊投資了晶片公司燧原科技。今年3月,騰訊成立了深圳寶安灣騰訊雲計算有限公司,其業務範圍中就包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

一旦擁有數據的巨頭們開始入局AI,那些AI算法公司或者AI晶片公司就很可能進入一個尷尬期。2020年,第一家AI晶片公司,美國的Wave Computing就已經申請破產保護,這家公司曾一度被譽為全球最具前途的AI公司之一。

AI算法公司們的境遇也並不樂觀。研發「菜譜」這樣的能力並不能算是很高的門檻,入局早的AI算法公司收穫了第一波市場紅利,但它們也在拼命尋找落地場景:例如與政府合作,承接一些智慧城市的項目,與公安部合作,進入AI安防領域等等。

但最後擁有數據的大公司發現,這些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AI算法公司們同樣面臨寒武紀的困境。

回過頭來說晶片企業,當數據與算法都齊備時,巨頭們就開始思索開發算力了。在這個時候,他們展現了在研發晶片上的優勢,AI算法更新迭代速度快,需要基於大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這是創業公司們不具備的優勢。

2019年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發布首款AI晶片含光800,該晶片是一款雲端AI晶片,也是全球最高性能的AI推理晶片。華為也在2019年公布了兩款AI雲端晶片商用。

不僅如此,AI平臺化、工具化在現下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巨頭們會做成開放平臺,將自己的能力開放出來,這樣一來,純AI公司就更加喪失了其競爭優勢。最後整個AI市場或許會迎來一次大整合,進入不同巨頭公司各自的生態中。

困局與出路

對於這些AI創業公司們來說,出路在哪?

切入對技術要求更高的細分領域或者選擇邊緣計算是一個選擇。例如瀾起科技,切入內存接口晶片這個細分領域,迅速佔領市場,並成為了國內在這個領域的頭部企業。

又或者選擇一個ToG或者ToB的細分市場,例如開發針對高性能計算所需要的雲端訓練晶片。

燧原科技面向雲端數據中心開發AI訓練晶片。向巨頭靠攏是一個加速器,2018年,燧原科技獲得騰訊的投資,能夠利用騰訊的數據進行技術的進一步迭代。

曾經燧原科技CEO趙立東就說過,之所以選擇AI訓練這類高端晶片,是因為AI的算法、模型都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沒有CPU、GPU那麼成熟的市場和生態,這是完全開放的市場。也正是因為需要不斷迭代,其與騰訊的合作為這些迭代打下數據的基礎。

寒武紀登陸科創板,也給許多AI晶片公司鼓勵和啟發。AI晶片的研發、流片、商業化,每一步都要巨額投入,如何走通一個商業模式,如何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是寒武紀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個格局下,國家的產業競爭政策是否要有所作為,給巨頭之外的創業者們盡情作為的空間?

【丨商業原始碼丨是經濟觀察報MIR團隊共同撰寫的聯合專欄,提供關乎資本、商業、交易等重要事件的即時意見參考】

相關焦點

  • 第四季度:5G新拐點 | 商業原始碼
    【丨商業原始碼丨是經濟觀察報MIR研究院團隊共同撰寫的聯合專欄,提供關乎資本、商業、交易重要事件的即時意見參考】
  • 華為迭代:年齡的問題|商業原始碼
    【丨商業原始碼丨是經濟觀察報MIR團隊共同撰寫的聯合專欄,提供關乎資本、商業、交易等重要事件的即時意見參考】
  • 寒武紀被高估了嗎?
    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的個人財富也因此突破300億,成為85後的科技新貴。中國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年輕人的創富傳奇並不少見,但他們大多數都在網際網路應用領域,硬核科技背景的陳天石兄弟算是嶄新的另類傳奇。 即便2017-2019年分別虧損3.81億元、4104.65萬元和11.79億元,3年連續虧損超過16億元的寒武紀,依然一路綠燈地上市了。 從2016年創立到市值突破1000億的上市公司,寒武紀僅用了4年。 與寒武紀開掛上市的發展相似,其創始人也是一路開掛的人生。
  • 解讀寒武紀科技策略:寒武紀研發投入佔比超300%
    結合寒武紀的財報解讀,我們可以看到寒武紀同期主要營業收入較2019年有所降幅。對此,寒武紀科技同樣在報告中列出了原因。從寒武紀的發展歷程回顧來看,寒武紀的整體戰略以「面」為規劃,雖然最初布局終端IP場景這一個顯著的「點」,但整體性發展始終未停止。在晶片產品連續迭代推出,使得寒武紀在業內打響品牌,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場景。之後,寒武紀迅速布局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系列產品思元100和思元270,之後又在去年推出基於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 寒武紀冰火兩重天
    其二、2018年年末,華為自研AI晶片,寒武紀失去靠山。其三、2020年7月20日,寒武紀登陸科創板。這款手機是華為在高端手機領域的一次突破,也讓當時僅成立一年多的寒武紀名聲大噪,後者為麒麟970提供了AI算力晶片。
  • 大浪淘金之寒武紀
    而邊緣端,寒武紀在2019年推出了基於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在終端,寒武紀推出智能終端處理器IP,包括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IM系列處理器。該處理器以IP授權形式集成於智慧型手機、智能攝像頭等終端的SoC晶片中,使其具備超強的片上推理能力,完美兼顧面積、性能與功耗。
  • 寒武紀告別"寒武紀時代"
    這家公司,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古生代的寒武紀,那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對於包括寒武紀在內的許多AI公司而言,那段時光就好像產業的"寒武紀時代",象徵著生命和希望。如今,告別AI創投的寒武紀時代,隨著越來越多新的"生命"出現,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開始作用在是商業社會,寒武紀們似乎也沒有了過去的雄姿英發。近日,寒武紀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意料之中,這又是一份虧損的財報。
  • 有多少人記得寒武紀?上半年巨虧超2億,人工智慧真沒市場?
    如果說AI晶片的始祖,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是寒武紀。早在很多人把人工智慧等同於騙錢的時代,寒武紀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路,不但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還研發出了自己的晶片。至於後來讓更多人知道這家公司,應該是與鼎鼎大名的華為綁定的結果,一下子讓寒武紀成為了人工智慧領域的新星。
  • 寒武紀首秀驚豔 AI晶片第一股虧損難題待解
    7月20日,寒武紀在科創板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88256。首日開盤價為250元/股,較64.39元/股的發行價高出近300%,盤中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元。截至收盤,寒武紀報收212.4元/股,漲229.86%,股價已經低於開盤價,總市值為849.81億元。
  • 寒武紀的黃金髮展期,深耕人工智慧領域
    寒武紀也在通過雲端智能晶片落地商用,逐步拓展自身的AI晶片生態布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AI晶片的挑戰主要有三個,首先是怎樣在整個體系架構上做到能耗比的最優,怎樣突破馮·諾依曼內存牆,其次是做好軟硬一體,最後是要理解應用場景。 目前,寒武紀的晶片產品已經應用於雲計算、數據中心、智能教育、智能智造、智慧金融等下遊行業。
  • 寒武紀創始人:寒武紀以中立的方式與客戶共贏
    在寒武紀剛剛成立的那一年,寒武紀便率先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Cambricon-1A。此後又在一年後,發布了三款第一代的人工智慧晶片IP。隨後,為了布局雲端市場,思元100和思元270相繼登場。而到了2019年,在寒武紀推出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後,最終形成了「雲邊端一體」的產品矩陣。
  • 奇安信、寒武紀、天智航上市!看科創板國投系基金投資企業硬核科技...
    奇安信、寒武紀、天智航上市!:688561.SH)在科創板掛牌正值科創板開市1周年科創板公司高度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7月20日,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 中科寒武紀純「技術立命」,探索AI領域
    想要突破,就必須擁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部署。作為市場上罕見的純「技術立命」公司,寒武紀會在AI晶片的新賽道上,已經做到了技術產品與商業合作兩條腿走路,且營收結構日趨豐富。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寒武紀是如何不斷突破的。
  • 中科寒武紀開放共贏、兼容並蓄的合作生態
    中科寒武紀創始人接受採訪時曾說過:&34;以此為指導思想,寒武紀確立了雲邊端產品策略,以中立的方式與客戶共贏,為客戶提供雲邊端一體、軟硬體協同、訓練推理融合、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晶片產品和平臺化基礎系統軟體。 在寒武紀剛剛成立的那一年,寒武紀便率先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Cambricon-1A。
  • 兼顧技術發展 寒武紀擁有豐富獨特的生態布局
    想要突破,就必須擁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部署。作為市場上罕見的純「技術立命」公司,寒武紀會在AI晶片的新賽道上,已經做到了技術產品與商業合作兩條腿走路,且營收結構日趨豐富。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寒武紀是如何不斷突破的。既然是「技術立命」,那麼技術創新是必須的。
  • 高額研發投入是寒武紀技術優勢的有力保障
    寒武紀便是其中一家,今年成功在科創板登錄。回顧寒武紀的發展史,其產品布局從來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面。寒武紀最初布局終端IP場景,連續迭代推出了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片,而後又迅速布局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系列產品思元100和思元270,待到2019年繼續推出基於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 華為Kirin980處理器將結合7nm工藝+寒武紀AI
    無疑在於整合了寒武紀科技的最新 AI 技術,寒武紀 AI 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寒武紀1M」了, Kirin 980 毫無疑問的會率先搭載。結合 7nm的工藝,在性能上肯定更強悍。因為採用 7nm工藝,所以功耗也降低了,根據官方介紹。寒武紀1M的能耗比高達 5Tops/W,這個是什麼概念呢?
  • 7月20日新股提示:寒武紀今日上市 國光連鎖公布中籤號
    據交易所公告,愛博醫療今日申購,頂格申購需配市值6.5萬元;建霖家居今日申購,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3萬元;力鼎光電今日申購,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2萬元;寒武紀今日上市,發行價格64.39元/股;艾迪藥業今日上市,發行價格13.99元/股;美瑞新材今日上市,發行價格28.18元/股;國光連鎖中籤號出爐,中籤號碼共44622個。
  • 從寒武紀透視招行高質量服務密碼
    寒武紀:從B輪起步7月20日,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寒武紀是國內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龍頭企業,也是國內公認的人工智慧超級獨角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人工智慧晶片產品的研發與技術創新,致力於打造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處理器晶片,讓機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務人類。其科創板過會在3月26日獲得受理,到6月2日獲上市委會議通過,整個過程歷時僅68天。
  • AI晶片龍頭寒武紀今日申購 寒武紀概念股有哪些?
    科創板將迎來AI晶片龍頭寒武紀的申購。對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一隻單籤盈利可達10萬元級別的「大肉籤」。隨著登陸科創板的腳步漸進,寒武紀相關概念股也應聲大漲,而寒武紀的前期投資機構已賺得盆滿缽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