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機器人手術了解一下

2020-09-09 伍科醫生聊泌尿

字數:1700, 閱讀時間:3分鐘

未來,你好!

近日,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首次公開可植入腦部的Neuralink設備和操作植入手術的機器人,現場用小豬展示了這項技術。這場發布會引起全球熱議,其中這臺馬斯克身邊的手術機器人特別引人矚目。

這臺全自動工作的植入設備能每分鐘自動往大腦植入 6 根線(192 個電極),並能自動避開大腦血管,避免傷害大腦神經元。只見一道綠光閃過,手術就完成了

眼前的一切仿佛「黑客帝國」已經來臨,令人咋舌

其實,手術機器人早已經應用於臨床,目前應用於骨科、神經外科及腔道外科等多個領域,其中以腔道手術機器人應用更為廣泛,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美國達文西手術機器人

1987 年,斯坦福研究院聯合工程師和外科醫生一起發明了「遠程手術系統」(SRI System)。試圖通過這臺機器遠程對戰場上的士兵進行手術


1995年,微創手術、機器人技術和人機互動方面的專家聯手,成立了美國Intuitive公司。他們在原有基礎之上改進,不斷推陳出新,但很忠實地沿用「達文西」作為系統名稱(達文西是義大利畫家、發明家,同時精通人體解剖結構,研究者通過命名向祖師爺致敬)


1999年,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成為第一個獲得許可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


2000 年,Intuitive 終於獲得美國 FDA 許可,並宣布上市


2015 年 Intuitive 售出 492 臺達文西機器人,全球累計達到 3597 臺。達文西機器人進行了 65 萬例手術。目前,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應用於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和婦科手術中


中國「妙手S」手術機器人

2008年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威高集團、天津大學、中南大學、二炮總醫院等單位承擔的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妙手S」手術機器人系統研究項目啟動

2018年「妙手S」手術機器人在湘雅三院開展了103例臨床研究,為產品的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


2019年「妙手S」手術機器人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運用5G網絡技術,跨越3000公裡,為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手術室的臨床動物成功地實施了3臺手術,開啟了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新時代


手術機器人能做啥手術

手術機器人的應用覆蓋了普外科(肝膽胰、胃腸)、泌尿外科、頭頸外科、婦科等各個領域

例如胸外科的食管切除術,泌尿外科的前列腺、膀胱及腎臟切除術,普通外科的胃、結腸、膽囊、乳房、甲狀腺切除術,婦產科的卵巢、子宮切除術,除此之外,心臟外科、耳鼻咽喉科均應用了手術機器人


目前,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國內主要用於泌尿外科(45.86%)、胸外科(12.28%)、婦產科(11.58%)。


機器人手術的優勢

優勢一:主刀醫生自行控制鏡頭,裸眼三維高清視野可以為醫生提供更真實的手術感受

優勢二:機器人擁有七個自由度,540度旋轉,突破了人手極限的可轉腕手術器械,可以在狹窄解剖區域順暢操作,比人手更靈活

優勢三:機器人還可以自動過濾人手的震顫、眼手協調無延時準確重現人手動作,克服了傳統腔鏡的固有缺點,讓醫生的操作更穩定、更精細

優勢四:除了對患者具有創傷小、出血少、併發症少、恢復快等特點外,圖像截取,圖像自動儲存到優盤,方便積累手術經驗,縮短學習曲線


開放手術、腔鏡手術及機器人手術怎麼選擇

這個問題不能單純去說哪個方式一定比哪個方式更好,一定要根據不同的適應症,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手術方式


以腎癌為例,過大的腫瘤或者局部轉移的腫瘤,需要快速完成腫瘤切除,那麼開放手術能使患者獲益更大


腫瘤位置刁鑽或淋巴結腫大累積組織結構,腹腔鏡手術會出現視覺死角時,機器人手術或開放手術會有更大的優勢


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手術機器人具有觸覺反饋體系缺失,使用成本昂貴等等不足之處


所以不管是開腹手術,還是傳統腹腔鏡手術,亦或是機器人手術,三種手術方式不會相互取代,而是相輔相成、協同發展,最終目的是實現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手術機器人未來展望

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發展醫療健康人工智慧也勢在必行,把握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積極探索推動智能化在醫療領域廣泛應用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依託 5G 網絡,一定能夠突破手術操作的空間限制,利用手術機器人開展遠程手術,病人可以藉助機器人接受遠程手術,這也是醫療服務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3大醫療價值理念體現的最好詮釋


那麼問題來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在哪裡可以找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Unsplash, Soogif,Google

相關焦點

  • 天璣手術機器人「小璣」復工,深圳已完成骨科手術50多臺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逐步恢復門診、住院和手術等診療秩序,深圳第一臺、也是目前唯一「在崗」的天璣骨科機器人醫生——「小璣」,也投入到了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當中。3月12日上午,南科大醫院骨科團隊完成復工以來首臺O形臂輔助天璣機器人手術,為患腰椎壓縮性骨折的59歲張阿姨(化名)成功開展微創手術,術後僅1天,張阿姨就已順利出院。
  • 機器人手術是機器人在做手術嗎?
    ,所以想跟大家聊一聊機器人手術。首先先解釋一個最大的誤區:機器人手術是機器人在做手術嗎?顯然不是,做手術的仍然是外科醫生,多年前我第一次聽到「機器人手術」的時候,有種要失業的落寞感,在了解詳情後舒了一口氣。我看有的報導寫「機器人手術讓外科醫生失業,機器人手術不需要助手」,其實都是不了解機器人手術的行外話。
  • 剛剛完成的這個全國首例手術 手術機器人由這家杭企研發
    手術現場 圖源:「西安交大二附院」微信公號近日,全國首例七軸協作機器人輔助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成功完成。記者了解到,此次手術採用的機器人「ARTHROBOT」誕生於距西安1000餘公裡的杭州未來科技城。
  • 聚焦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未來 | 年度行業...
    這些行業,或正在改寫當下新經濟格局,或有可能重塑未來商業甚至國際格局,或是36氪讀者感興趣,或是正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我們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和我氪的讀者一起「無限拓展邊界」,一起「更先看到未來」。 本文是這個系列的一篇。我們與頭豹研究院合作,選取了今年廣受關注的手術機器人行業,希望通過本文為讀者展現手術機器人的行業現狀。
  • 減重手術不可怕,機器人「操刀」來輔助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提及機器人做減重手術,很多人都不放心,對這項技術存疑。其實,減重手術並沒有平常人想像的那樣可怕,就是一項常規的外科手術,手術可以幫助很多肥胖的人遠離多多脂肪的困擾,同時還能幫助緩解治療很多肥胖併發症。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近年來機器人技術飛速發展,包括開放性模塊化的控制系統、軟體系統、機器人故障診斷與安全維護技術。通過實時網絡自適應控制已可以模擬深部腦刺激的電極植入,這種方法也有助於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實時糾錯並提高精度的方法。
  • 腹部微創手術醫療機器人公司Virtual Incision
    ,在此領域已擁有200多項專利,其開發的產品小型體內機器人助手(Miniaturized In vivo Robotic Assistant,MIRA),目前專注於結腸切除手術。從社會角度考量,由於患者的恢復時間加快和手術質量提高,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進而減低社會的醫療保險負擔,為國家乃至商業保險帶來了經濟效益。因此在未來,隨手術機器人的普及與配置價格走低,相信外科手術機器人將會輔助更多手術方向,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 手術機器人鍵嘉機器人獲得千萬元融資
    近年來,機器人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場景正在擴大,從移動機器人、消毒、護理到到手術機器人不斷延伸,並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受到疫情的影響,機器人在醫療行業的市場景氣度一再上升,投資者的信心充足。最近,骨科手術機器人公司鍵嘉機器人獲得了BV百度風投的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此筆資金將用於首款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臨床試驗。ARTHROBOT是鍵嘉自主研發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是中國手術機器人的創新成果。鍵嘉機器人是一家中國醫療機器人公司,成立於2018年,其總部位於杭州餘杭區,核心團隊來自清華。
  • 未來已來,哪些工作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比如流水線工人,搬運工人等,隨著無人化智能工廠的出現,這類人員已逐步被工業機器人所取代。因為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生產成本,使用人工遠遠不能與使用機器人相提並論。那麼,哪些崗位不會被機器人取代?人工智慧最不擅長處理哪些類型的工作呢?必然是創新型、決策型、情感型等複雜性的工作。
  • 國內首臺心臟介入導管手術機器人明年進入臨床 | 讓機器人做心臟...
    陳越猛博士介紹,低成本、高成功率的心內科導管手術機器人未來將為人類徹底徵服心律失常提供顛覆性的手術診療方案。2013年回國創業,2018年在家鄉上虞創立梅奧心磁,致力於心律失常及房顫領域的AI診斷和機器人手術解決方案,以降低心臟內科手術的成本和提高手術安全性。  據了解,梅奧心磁的生產和研發基地位於上虞經濟開發區,臨床研究在301醫院展開。
  • 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手術治療前列腺癌
    12月17日晚,最新的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運抵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至此該院已擁有兩臺達文西機器人。截至本月16日,該院已完成自2015年引進第三代達文西機器人以來的第3348例機器人手術。「在發達國家,一半以上的前列腺手術都是機器人來做,現在,我們醫院泌尿外科90%的前列腺癌手術和腎腫瘤手術都是在機器人輔助下完成。」邵逸夫醫院黨委副書記、泌尿外科專家丁國慶表示,在臨床上,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尿控和性功能得到更好保留,而對於一些複雜的腎腫瘤,機器人輔助下的手術讓保留腎臟成為可能。
  • 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有六大優勢
    6月13日,「機器人中國胃腸外科臨床手術教學示範中心」授牌儀式及「江蘇省中醫院泌尿外科機器人手術100例」紀念儀式,在江蘇省中醫院學術報告廳舉行。 通訊員 顏英傑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梅書華 據悉,全國中醫系統首臺、江蘇省首臺第四代機器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於2019年11月20日在江蘇省中醫院正式「上崗」,短短半年時間已成功實施手術211例,截至6月13日,該院各科室成功開展多例手術,泌尿外科107例、普外科95餘例、消化系腫瘤外科9例。
  • 聚焦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未來|年度行業研究
    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有助於解決傳統開放式手術中存在的定位精準度低、手術耗時過長和缺乏三維高清圖像視野等問題,且具有手術成功率更高、創傷面積更小、出血量更少和恢復速度更快的優勢。因此,手術機器人是醫療領域的一次革命性創新,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手術機器人行業將迎來發展熱潮。現階段,手術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骨科、腦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婦科和普通外科等多個領域。
  • 達文西稱霸手術機器人領域 國產手術機器人需突破桎梏!
    得名於藝術大師達·文西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則是帶有外科手術系統的高級機器人。8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頭頸外科醫生首次使用達文西機器人進行了口咽癌手術。接受手術的是一位73歲高齡的口咽癌復發患者,術後僅三天就恢復出院了。同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順利進行了第100臺手術,一個7月齡嬰兒的隔離肺被成功切除。
  • 「魯班」手術機器人成功的背後:握住神經介入學科的主動權
    「魯班」成功為一名來自陝西的患者完成了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這是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為了加快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產業化發展速度,國家科技部已將李佑祥教授主持的「高精度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產業化及示範」列為國家研發計劃中重點支持項目,給與1089萬經費支持。
  • 2000萬一臺的「達文西」專利到期,國產手術機器人機會來了嗎?
    1月14日,高端智能醫療設備製造企業鑫君特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公司智能手術機器人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從2018年開始,由於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第一批專利保護陸續到期,這個市值千億的市場就湧入了眾多覬覦已久的冒險者。
  • 中國骨科機器人挑戰手術「禁區」
    骨科手術,尤其是骨盆和脊柱的手術,由於根本不可能解剖出深部的結構,所以醫生只能開一個小口,在非常有限的視野下,僅憑自己大腦中對深部組織解剖的記憶和三維想像,配合著透視機來鑽孔打釘子。   不過,也正因為「達文西」在骨科手術上的短板,才誕生了我國自主研發、專門用於骨科手術的機器人——「天璣」。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開創第三代外科手術 營收100倍增長
    da Vinci除繼承常規腹腔鏡手術微創的優點外,在技術上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優越性,da Vinci手術機器人系統2000年被美國FDA批准應用於臨床,利用da Vinci具有的獨特優勢完成的手術因此被稱為第三代外科手術。在中科院列出的12項「改變未來的顛覆性技術」中,手術機器人位列第5位。
  • 強生發表Ottava手術助理機器人
    強生(Johnson & Johnson)近日發表了一款名為Ottava的手術機器人接下來強生計劃將Ottava與Monarch結合,希望能以微創方式挑戰高難度的手術。強生最新發表的手術機器人Ottava搭載了6隻能與手術臺結合的機器手臂,因此強生宣稱比起目前位居市場龍頭的Intuitive Surgical達文西(da Vinci)機器人及其他產品,Ottava將能為手術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 中國手術機器人的創新——專訪約印醫療基金創始人鄭玉芬
    輔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等,我們今天重點探討一下手術機器人的現狀,比如,現在市場上有多少臺套?還有比如說資本,類似於這些方面,我們看一下未來手術機器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障礙?手術機器人投資與創新建議王穎:       我們現在進一步來探討一下第三方面問題,手術機器人投資與創新建議,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在看好這個領域,也有很多創業團隊在做這樣的項目,從資本角度和獲批產品的角度來講,對於他們的創業團隊也罷,還是整體龍頭的也好,這方面有什麼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