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1日電(記者 肖江川)20日下午,以「智能科技,賦能產業」為主題的2020中國(重慶)智慧柑橘高峰論壇在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柑橘產業國際協同創新中心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智慧農業領域專家和學術帶頭人齊聚忠縣,為柑橘產業智慧化發展建言獻策。
圖為2020中國(重慶)智慧柑橘高峰論壇。肖江川 攝
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所長陳善春作了學術報告。
羅錫文通過線上的方式為大家作了《水果生產裝備發展動態》主題報告。他分別從世界水果產業的發展概況、國外水果生產裝備的現狀、國內水果生產裝備的發展、加速水果生產機械化路徑四個方面作報告。
「目前,我國水果生產機械化發展仍存在果園建設布局不規範、缺乏適用的果園機械、機械裝備的質量不穩、不少裝備的利用率低、機械作業經濟性不夠等主要問題。」羅錫文認為,隨著智慧農業與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國的水果產業化經營、機械化生產等將進一步優化升級。「水果生產裝備解決了勞動力短缺問題,降低了果農勞動強度,提高了果農幸福指數,提高了果品質量,增加了農民收入,保護了生態環境,促進了水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圖為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作主題報告。肖江川 攝
王小兵在《建設智慧農業,發展數字農村》主題報告中,介紹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重大明顯成效:2019年,「網際網路+農業」蓬勃發展,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農產品交易總額比例已達10%,電子商務已經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成為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突破口。與此同時,智慧農業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尤其是數據採集、分析、應用與生產需求脫節,應用場景不夠準確。王小兵認為,解決方法就是要準確把握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新定位,抓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應用場景等建設,紮實有力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發展。
「數位技術促進果業高質量發展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益、促進涉農資源優化配置、降低農業生產管理成本、加速農業社會分工協作、提升農產品質量品質、推動農業供應鏈管理創新。」在《數位技術促進果業高質量發展》主題報告中,趙春江分析了美國、日本的柑橘產業以及歐洲智慧葡萄園的運用模式。他認為,要解決果業「生產難、銷售難、監管難」的問題,必須要建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金鍊條的智慧果業系統,大數據服務應用到果業從產前規劃到產後經營等各個環節。
陳善春在主題報告《我國柑桔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議》中談到,需將柑橘品種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科學化;創新生產技術,實現標準化節本增效;推進柑橘產業的「信息化+機械化+智慧化」,適當發展設施栽培;建設橙汁加工基地需選擇專用柑橘品種,妥善處理農民與企業利益分配問題。
圖為「智能化引領柑橘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肖江川 攝
此外,與會嘉賓還在「大數據賦能柑橘產業振興,智能化引領柑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進行交流,為忠縣乃至重慶及全國山地柑橘產業智慧化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