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夏賓)中新網記者3日從騰訊獲悉,2021年「科學探索獎」申報工作正式啟動,持續資助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基礎研究。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基金會出資支持、科學家主導的公益性獎項,目前已經資助了100位優秀青年科學家,也是國內目前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獎項設立的出發點是探索社會力量支持基礎研究的長效機制,鼓勵青年科學家勇闖科學「無人區」。
「我們必須樹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從零到一的原創研究成果。」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對獎項寄予厚望,「衷心希望『科學探索獎』不斷進取,創造更多好的經驗,在推動我國科技進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年齡不超過45周歲,取得博士學位,且全職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可按照相關指引,通過「科學探索獎」官方網站進行申報。申報截止日為2021年4月15日,之後將由評審委員會獨立開展評審,獲獎名單預計將在2021年9月揭曉。
面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是「科學探索獎」的宗旨。2021年「科學探索獎」依然保留「新星機制」,將至少5個獲獎名額留給35歲及以下的優秀申報人。到目前為止,「科學探索獎」共產生了15位35歲及以下的獲獎人,充分體現出獎項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初衷。
此外,為幫助更多有志於基礎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了解獎項,參與申報,「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將開展多場線下和線上宣講會,並對申報材料做了進一步簡化。
過去兩屆「科學探索獎」共收到2500多份申請,產生了100位獲獎人,獲獎比例約為25:1。秉承「科學家說了算」的原則,堅持客觀公正評審,是「科學探索獎」一直以來堅持的方向。
「科學探索獎」評審委員會由近100名資深科學家組成,他們對獎項評審傾注了大量心血。同時,在2020年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進來。
自首屆舉辦以來,「科學探索獎」也持續徵求評委的意見,斷開式評審、對「打招呼」零容忍、更為嚴格的迴避制度……這些不斷優化的評審規則和機制,成為獎項風清氣正的保障。
「『科學探索獎』的成功,證明在中國當下社會情況下,同行評議是能做好的,學術評價是可以做好的,讓大家增強了信心。」韓啟德說。
「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從2019年獲獎人的年度進展報告看,他們做出了多項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Cell及其子刊發表論文近30篇,這體現了國際科學界對獲獎人基礎研究實力的認可。
發現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實現新冠出院患者的肺功能損傷無創評估、證明「量子優越性」的「九章」……過去一年,獲獎人的工作體現出極高的「含金量」。他們有多人擔任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首席科學家,致力於關鍵領域的科研攻關,是國家科技事業未來的中堅力量。
「科學探索獎」聯合發起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說:「我們選拔出的這些年輕人,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未來能夠脫穎而出。我們的工作,對科技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長遠的意義。」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表示認為,人才是科學技術的根本。「我們需要更加主動地發現人才、關愛人才,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樂在其中,讓我們的科學技術更加自主自立自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