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未都:一京城「高級老炮兒」,何以成為文化界的「萬人迷」?

2020-12-24 格子說歷史

引言

「唯英雄能本色,是名士自風流」,這句話出自《菜根譚》,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這世界上許多的英雄名士往往是不拘小節,本性灑脫的。

很長時間,我們都把高人名士定義為端莊穩重,不疾不徐的一類人,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日裡插科打諢,逗貓惹狗,是最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一群人,但是一到緊要關頭卻能夠表現出英雄膽色,男兒本色,在北京俚語中有一個詞專門來形容這類人,那就是「老炮兒」。

「老炮兒」一次原本帶有許多貶義的色彩,但是自從電影《老炮兒》走紅之後,老炮兒一次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青睞,老炮兒一詞的貶義色彩也漸漸在使用中被淡化,最後變為了一個富有江湖氣的詞語。而隨著人們的關注,人們也漸漸發現原來很多名人都能夠稱得起是「北京老炮兒」,在文化界頗受歡迎的馬未都就是這樣一個人。

那麼,馬未都和「老炮兒」這個詞之間究竟有何聯繫呢?他年輕時又有何風採呢?

一、「老炮兒」馬未都的年少歲月

現在「老炮兒」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自稱「老炮兒」的人很多,或真或假,難以辨別,而和他們相比,馬未都的「老炮兒」身份則要真實純粹得多。

馬未都出生於1955年的北京,那時候的北京還看不出什麼現代化的樣子,更多地保留了老北平的味道,沒有高樓大廈,反而到處都是四合院和各種各樣的胡同,馬未都就是在胡同裡長大的。

馬未都這一代人感受到了老北京在歷史中留下的最後一點風韻,也沾染上了老北京人的各種習氣,少年時期的馬未都是在抽菸、喝酒、打架中成長起來的,一個院子裡的小男孩聚集在一起,變著法地調皮搗蛋,現在人管這種行為叫做叛逆,而跟隨了馬未都一生的「義氣」正是在這些日復一日的叛逆行為中一點點萌生出來的。

而且,老北京的胡同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他把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不起眼的胡同裡會住著怎樣的大人物,從小生長在胡同裡的馬未都也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物,並且學會了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

後來,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正好十來歲的馬未都和其他小夥伴一起響應祖國的號召,上山下鄉,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建設運動中去了,後來,他又做了幾年的工人,在這期間,馬未都漸漸地衍生出了自己的氣質,那是一種市井卻不市儈,油滑卻不油膩,一種專屬於「北京老炮兒」的氣質。

總之,人的脾氣和本性是慢慢養起來的,和生長的環境是脫離不了的,老北京獨特的文化背景培育了馬未都的文化底色,他也許表面看起來油滑,然而心中卻有自己的底線,他也許表面看起來有些計較,然而心地卻是純厚真誠,在插科打諢的憨態笑容背後是江湖義氣和英雄本色。

二、馬未都的多重身份

馬未都曾經主持過一檔很火爆的收藏節目,他本人在收藏界有著較高的地位,因此很多人把馬未都定性為收藏家,這其實是片面的,因為馬未都遠不僅僅是個收藏家,

其實,如果從時間順序來說,在踏足收藏界之前,馬未都就已經開始文學創作了,1981年,25歲的馬未都就發表過一篇名叫《今夜月兒圓》的小說,這是他公開發表的第一部小說,從那時起,他就已經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後來,報社的領導看見馬未都才華橫溢,是個可造之材,於是破格讓馬未都做了編輯,從那以後,馬未都就選了「瘦馬」作自己的筆名,一方面做一個作家,另一方面做作家的「伯樂」,王朔等知名作家都是被馬未都慧眼識珠發掘出來的。

然而,馬未都並不是一個甘於安分的人,簡單的做一個作者並不是符合他的脾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馬未都又聯合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朋友做起了影視,而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正是後來大火,甚至被現在人視為經典的《編輯部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讓馬未都火了一把,然而在他風頭正盛的時候,馬未都卻悄然消失在了公眾視線之內,等人們再一次發現他時,他已經踏入了另一個全新的圈子,也就是收藏圈,而此後,馬未都也在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事實上,馬未都進入收藏界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他一直就十分迷戀收藏,在他眼裡,收藏是一種厚重文化的代表,用他自己的話說,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貴族,在80年代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把收藏作為一種業餘愛好了。

總之,馬未都是一個不會安於一個身份,一個標籤的人,他仿佛對待一切事物都是玩耍的心態,當一件事厭了之後,又很快去開發一個新的領域,但是偏偏他又玩得很認真,無論是文學,影視,還是收藏,他都用特別用心的態度去完成,而且弄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這恐怕也是馬未都的迷人之處吧。

而且馬未都在不同身份的轉變間還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甚至可以稱得起是文化界的「萬人迷」,那麼馬未都又是憑藉什麼氣質獲得這麼多人的青睞呢?

三、馬未都的胸襟氣度

博得一個人的喜歡或許很容易,可以靠語言,靠容貌,但是要獲得一群人,甚至是一個圈子的人的青睞,那就很難了,只能靠胸襟,靠氣度。

事實上,馬未都雖然現在更多時候的身份是收藏家,然而馬未都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收藏家,也許在品評藏品的時候,他與其他藏家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藏品之外,馬未都卻做了太多的事情。

他在搞學術研究,讓很多人可以清楚文物的價值,他創立了新中國一家私人博物館,讓眾多文物有了一個盤踞之地,保存了文物的尊嚴,也向更多藏家分享了自己的藏品,他還遠赴法國巴黎,讓浪漫之都的人民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之美,他甚至還把自己所有的藏品都捐獻了出去,不計報酬,不問得失。

這一切事情的背後,體現的是馬未都寬大的胸懷和格局,她收藏文物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也不是單單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而是真正把文物當成了一種事業,把保存文物,傳承文物當成了自己的使命,有這樣的胸襟格局,又怎麼會有人不喜愛他呢?

結語

馬未都從來就沒有以一個文化大師或者收藏大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哪怕是在電視上講收藏時,他也沒有一點架子,完全是用很隨和的語氣,到我們知道,他不是沒鋒芒,只是把所有鋒芒都煉化了,成為了他「老炮兒」本色的一部分。

縱觀馬未都的歷程,他當過作家,混過演藝圈,也搞過收藏,他似乎對每個行業都不專一,卻又對每個行業都很專心,他上節目,寫書,看起來賺了很多錢,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追逐過金錢和利益。

對於名利這些浮華之物,馬未都更為在意的是文化本身,他的身份看來多重多樣,卻從來沒有脫離過文化這個標籤,正是他的純粹,他的坦蕩胸襟使他成為了一股清流,成為了文化界的「萬人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淺談馬未都:原是一個老北京的「老炮兒」,何以成為文化界的專家
    博古通今,斜槓中年馬未都,北京人,無論見沒見過真人的大部分都習慣尊稱一句「馬爺」。尚不了解的人只要看看他身邊往來好友的咖位即可,在網絡流傳的一張同有吳京、于謙的照片中,馬爺妥妥地佔領了「C位」,江湖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 「京城第一收藏家」 馬未都,如何看待收藏的?這兩點你得知道!
    馬未都何許人也?江湖中一直有關於他的傳說!他擁有多重身份:作家、文化學者、編劇、收藏家、文物鑑定家。馬未都在收藏界可以說是赫赫有名,人稱「馬爺」,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譽!不僅如此,他還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私立古典藝術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 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馬未都
    馬未都與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到馬未都「裸捐」這個事,大家齊刷刷說了一句:馬爺,牛逼!2010年8月,馬爺就公開宣稱:新館正式建成後,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一件不留。他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
  • 你們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
    《老炮兒》描寫的是京城腳下老混混與官場官二代兩代人的鴻溝所引起的矛盾衝突。它是由管虎導演的眾多實力派演員馮小剛、張涵予、許晴以及當紅小鮮肉吳亦凡、李易峰加盟,陣容豪華。整部影片的現實教育意義並不高,但演員的表演還是可圈可點的。
  • 馬未都眼中的京城第一玩家:狂人不僅會玩還得玩出花樣來
    那些年馬未都跟著王世襄到農村收文物,那個年代的農村幾乎家家都養狗,且都是農村的大土狗,作為從小在部隊大院裡長起來的馬未都來說,看到農村散養的大狗多少都有些害怕,而王世襄見到那些呲牙咧嘴,衝著別人狂吠的土狗卻面不改色,他對馬未都說:「這狗都不行,放過去早讓做狗的給弄走了」。
  • 馬未都:我的成功離不開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
    王世襄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他的收藏和學識可謂是讓人欽佩,而王世襄的忘年交馬未都也不差,如今也被稱為「京城第一收藏家」,可見兩人能成為朋友,絕對不是偶然,其實仔細研究這兩個稱號,我們會發現若要論「玩」,馬未都是絕對比不過王世襄的,可若是從專業角度來看,馬未都似乎就更勝一籌了。
  • 貴州衛視《非常完美》「萬人迷」李雪空降告白
    在6月24日晚的男生專場中,「萬人迷」李雪空降現場向「帥酷男」李楨航告白,成為本期最大的亮點。「萬人迷」的魅力在出場的舞蹈表演中就達到了「爆棚」級別,身著一襲超短旗袍的她請2號男嘉賓、清華大學在讀博士何嘉權為自己伴舞。這個頗有書卷氣的小男生一臉驚詫和惶恐,靦腆地表明自己不會跳舞,在主持人的鼓勵下,得到李雪「你站著那裡不動就行,我來跳」的保證後,清華博士才勉強站在臺上。李雪手持摺扇、眼神魅惑,「清華男」何嘉權則手足無措,張皇四顧,不敢看鏡頭。
  • 馬未都:我年輕時喜歡戴玉,現在卻再也不戴了,原因只有2個字!
    馬未都:我年輕時喜歡戴玉,現在卻再也不戴了,原因只有2個字!在我國,佩戴東西可是一門大學問,比如在嬰兒時期,很多父母會為孩子佩戴上「長命百歲」的鎖,或者是瑪瑙手串,這些配飾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祝福,而等到長大後,很多人會佩戴上一些手錶或者手環,這是為了彰顯時尚或者品味。
  • 馬未都:如何從「破爛王」做到大收藏家 傳身價數十億
    馬未都 馬未都,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及現任館長,曾任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20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藏品包括陶瓷
  • 《老炮兒》劇情簡介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片名:老炮兒&nbsp&nbsp&nbsp&nbsp外文名:Mr.
  • 梁文道,潛伏「公知」何以能全身而退?許子東:虛偽的「萬人迷」
    真正的讀書人,當是在博極群書之後,高屋建瓴看,一覽眾山小,或深文奧義或深入淺出地,談出自己的高明見識。但梁文道的讀書也好,寫出的文章也罷,給人的感覺,往往只是炫耀自身博學而已,有時見識之淺薄,常要令人生惑:讀書如果讀成這樣子,還有必要接著讀嗎?
  •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馬未都大量收集古董,那是一個辭舊迎新的年代,人人都想過上富裕的生活,而那個時候,富裕的生活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可馬未都偏偏反其道而行,人們不要的舊家具,他統統收回家,人們不要的舊瓷器,他也來者不拒,也正是因為這樣,馬未都現在達到了百億身價,可見他的眼光有多麼的長遠。
  • 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的透徹
    搞明白這一問題的本質,就是為了弄明白這一問題背後的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師徒文化。相比之下,老梁與馬未都二位文化學者,他們嗯解釋還是值得借鑑的。在小編看來,素有「鐵嘴」之稱的老梁,在這一問題的解釋上,反倒不及馬未都一針見血。
  • 馬未都拍賣行不露聲色,悄悄讓妻子出面,2.5萬撿漏價值百萬寶貝
    收藏界提起馬未都,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空軍大院出身的紅二代,與王朔、馮小剛、高曉松等人都有不錯的私交。對大眾而言,認識馬未都,大多都是從《百家講壇》開始,在人們印象中他是一位作家、專家。但馬末都的上億身家其實都來自於他撿的那些「破爛」。1996年10月,馬未都建立了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
  • 讓馬未都想起來後悔不已的一件文物,曾經6萬塊沒買,現在值1億
    號稱「京城第一收藏家」的馬未都就是其中一位。馬未都是何許人也?對古董文物稍微有點了解的人肯定都聽過他的大名,他在收藏界的地位與名聲可以自行百度,就算對這些不是很了解,那麼你肯定也會在各種收藏節目中看到過他。他個人對於文物是很有研究的,他名下的藏品也是一件比一件珍貴、有價值。但是,像馬未都這樣精通古玩收藏的收藏家也有失手的時候。而讓他失手的就是這件乾隆琺瑯彩黃地開光胭脂紅彩山水紋碗!
  • 馬未都:我為何放棄賺錢的影視圈,轉而奔向前途未卜的收藏圈?
    說起馬未都,在整個中國的文化圈裡面可謂是赫赫有名了,他身份很多,從工人到編輯,從編劇到收藏家,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古文化學者、鑑寶大師、著名作家等等,可以說是在每一個行業裡都做得有聲有色,當然,在眾多身份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收藏家,馬未都的收藏品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都極為珍貴,據專家推算,馬未都所擁有的藏品加起來,價值接近百億
  • 樸槿惠政府炮製"文化界黑名單",近萬人受影響,法院作出裁決
    據海外網12月23日援引韓聯社報導,韓國憲法法院作出裁決,所有法官一致認為樸槿惠政府炮製的"文化界黑名單",違背韓國憲法。所謂的"文化界黑名單",是樸槿惠政府為了排除異己,針對演藝界人士制定的一個名單
  • 徐皓峰小說《白色遊泳衣》出版,和《老炮兒》有關?作者講述背後的...
    書鄉:大眾理解的「老炮兒」和現實生活中的「老炮兒」有何不同?徐皓峰:「炮兒」在老北京是計量單位,72枚銅錢稱為一炮兒,「老炮兒」原本指的是跟洋人兌換錢幣的這夥人,因為他們敢跟洋人打交道,大家就覺得他們是厲害的人物,不怵。「老炮兒」首先不能土,身上得有洋玩意兒。
  • RPA何以成為對接AI能力的高級連接器
    RPA何以成為對接AI能力的高級連接器 同時,40%的CIO認為人工智慧將成為2019年組織變革最重要的顛覆性力量。 據日本著名信息研究院MM針對日本RPA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在所有企業中RPA與AI結合的應用率為36%,比2018年6月的26%提高了10個百分點;40%的企業準備計劃應用AI,25%的企業沒有應用AI打算。
  • 「萬人迷」都41歲了!戴生日帽比心太可愛,複式豪宅內景超奢華
    不知不覺中,曾經的「萬人迷」都41歲了,不禁令人感嘆時光如梭!12月9日,女星陳好迎來了自己的41歲生日,當天晚上陳好就曬出了自己慶生的照片,戴著生日帽為自己慶生,表示:「感謝,感恩!所有愛我的人,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