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錘子科技和羅永浩都是網際網路和科技圈中極富爭議性的話題。今年,老羅憑藉著TNT和子彈簡訊,在網絡再次賺足了眼球。
但事與願違,被老羅看好的TNT並未掀起太大的波瀾,錘子科技的成都公司,也傳出了要解散的消息,也不知真假。從媒體梳理的各項信息來看,錘子科技內部大概率又在經歷一個艱難時刻。
去年因為吸引了成都政府領投的10億元投資,所以錘子科技宣布將總部搬往四川。四川的朋友一聽到這個消息就笑了,因為「錘子」可是四川人經常說的一個口頭禪,不知道羅老師聽說過沒有?
羅老師最先是以「第一代網紅」的面目出現的。他在微博上有1500萬粉絲,他講課的視頻被瘋轉,他的勵志段子影響了很多人。2012年創立錘子科技以來就宣稱要對標行業標杆蘋果,但在現實中卻每每面對一地雞毛。
剛開始的錘子產品確實還像手機行業的一個新品類——狂懟蘋果、我情懷我工匠我自豪、設計最大,這些「情懷」標籤確實鎖定了一票文藝青年。錘子的產品在業內也獲得了較多的認可。
那時的錘子,單單靠得是老羅的「個人情懷」、極具理想主義的產品思維和誓做工業時代的工匠的決心,但是錘子科技年年出現資金緊張、市場上負面新聞不斷,幾年來舉步維艱,不如人意。
一、情懷是毒藥
手機行業是一個大進大出的行業,大資金、大供應鏈、大市場、大營銷,而老羅本身確實是大IP,自帶流量,但是他是不是一個能做成大事的「創業者」呢?
首先,比較一下融資的情況,小米8年9輪融資超過16億美元,錘子6年8輪融資17億人民幣,這個差距可以說是相當大的。不是資本市場上沒有足夠的錢,是資本更願意投給雷軍。
還有,是T1剛面世時定價過高,感性「情懷」不足以支撐消費者用三千多元來買單,情懷雖好,但若成本太貴,可能大家便選擇「為你鼓掌,不為你買單」。
再次,迭代太慢,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時長不斷遞減的今天,錘子手機的迭代更新顯得太過漫長,從首推T1到推出T2,因為供應鏈的問題,用了一年半的跨度,使得錘子手機缺少被關注的視點,缺乏關注自然難以造就品牌影響力。
第四,開局不佳,T1的次品率過高,影響了消費者對錘子的初始印象,再加上老羅口無遮攔,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讓消費者對錘子失去好感。
最後就是降價,起步太高,結果發現後續乏力,然後又選擇降價清倉,這不但辱沒了情懷,打了自己的臉面,更是傷了當初高價購買者的心——憑什麼我買貴,他買賤,你玩我我卻不再陪你玩。
創業者在初創階段,最容易被自己的理想或者情懷所迷惑,而忽略了最應該關注的要素:用戶。羅老師的情懷網羅了很多粉絲,但是這些粉絲的構成是什麼?他們喜歡什麼的手機?他們中的多少人會為老羅掏腰包?
粉絲和用戶是兩個不同的層級,為你歡呼鼓掌、和你一起激動的是粉絲,為你掏腰包、買產品的才是用戶。
有一個證明,羅永浩自認為錘子手機「漂亮」、「實力派」,但從其天貓、京東等旗艦店的用戶評論做初步判斷,「漂亮」和「實力派」的相關評價佔比不高。可見並沒有太多錘子用戶認為錘子手機「漂亮」和「實力派」,可是無奈老羅卻沉浸於「自嗨自戀」。
二、做大事要有牛逼的團隊
羅永浩的微博粉絲是1560萬,而錘子科技卻只有區區160萬,這個數字也能說明錘子困局的另外一個原因。
作為一個巨蟹座的東北人,除了聰明好鬥,還兼具敏感、苛刻、易怒、控制狂、細節控等特質,聽起來,企業家羅永浩就是個不容易對付的獨裁者。這從早年間牛博網時期的一位合伙人對他「獨裁,剛愎自用的管理者」的評價中就可見一斑。
羅永浩還事無巨細。當他性格中的「完美主義」體現在產品上時,也許能為粉絲和用戶帶來驚喜,但對一家創業型企業來說,對「細節」的過分執著,卻會在效率和進度上成為負累,尤其是將個人的情懷根植於企業發展。
老羅也非常固執,最初T1白色版只是他的個人心願,但太難做,所有人反對,時任CTO錢晨把話說得很明白:做企業怎麼能滿足你(老羅)的心願呢?應該是滿足企業的運營需求。但老羅不聽,白色版最終還是做了,結果良品率不到50%,賣一臺虧一臺。
除卻這些,細節控與控制狂,大概是羅永浩最讓錘子員工崩潰的特質。
他眼睛特別毒,似乎對設計有天賦,一毫米、幾個像素的差距都能一眼看出來。設計公司T恤時,他堅持把背後Logo縮小1.8毫米;早期UI開會時老羅也參加,細緻到每一道陰影的半徑和深度,他都要親自過問。
吹毛求疵的代價就是慢。錘子公司設計和軟體部門都知道,羅永浩經常拖流程,導致跨部門協作很低效,而拖的原因,可能只是一些芝麻粒大小的事情。
老羅的這些管理風格和特點,對企業危害最大的還不僅僅是產品設計、迭代這樣的決策和效率問題,而是在整個公司暴露出兩大哲學命題:老羅作為創始人憑什麼認為自己事事正確?創業團隊其他成員的作用和價值到底發揮幾何?
所以,老羅在公司最應該依賴的核心夥伴,一一出走,就不足為奇了。
蘋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創業標杆,無數創業者要麼被譽為「X布斯「,要麼上來就要超越蘋果。羅永浩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沒有多少人去真正關注、研究賈伯斯曾經被逼離開蘋果公司的那12年。
三、結局早已寫就
2018年第一季度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的前25名排行榜顯示,錘子科技排在了第20名,出貨量為57萬。而華為、傳音和小米,相對應的出貨量分別是3638萬,2538萬,2336萬。
對於一個已經創業6年多的公司,交出這樣的數據,市場上再次傳出錘子科技資金吃緊、需要裁員調整,也就理所當然了。
如果從濫用情懷和管理失當這兩個方面來分析,錘子的結局是沒有懸念的。
羅永浩的黑暗時光還有多久不得而知?但錘子的命運,始終把握在羅永浩手裡卻毫無疑問。
老羅依然是令人欽佩的,如果進入知識付費領域,販賣觀點和思想,象另外一個老羅和吳曉波老師那樣,也許結局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在創業路上,人人都會犯錯誤,都會摔跤,但是老羅最大的失誤是誤判了自己,讓自己、投資人、團隊可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創業就像一場遊戲,為了在這場遊戲裡走的更穩、更久,領頭人就不能僅靠售賣自己的情懷,讓自己的「光環」成為這個公司的全部,從而忽視了企業最根本的屬性是為用戶創造價值。對天生驕傲的羅永浩來說,或許這是一個不斷磨礪自己,也不斷讓自己有能力帶來更大改變的過程。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正能量銷售管理精英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