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音樂人顧頌。從今天開始,我將不定期地通過圖文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些關於音樂方面的一些小知識,希望在此和你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第四篇:MP3的起源與發展
MP3這種音頻格式是我們最熟悉的數字音頻格式了。它的歷史也不短了,即使在現在的數字音頻的天下中,MP3這種格式依然是很多人的選擇,這種古老的音樂格式為什麼一直沒有被替代或者是說是淘汰呢?今天我就要和你們聊一聊MP3的前世今生。
在科技領域,老技術不免會被淘汰,想當初的磁帶、CD……如今都漸漸地從我們是日常生活中消失了,而當初替代CD位置的MP3依然在我們的手機或電腦裡。要知道CD這種音頻技術是基於無損壓縮,而MP3是有損壓縮。本質上說MP3的音質是遠遠不如CD的。
早在1993年,MP3這種數字音頻格式就問世了,但受限於當時播放技術的限制,很多人很少使用MP3這種數字音頻。但即使是這樣,當這種能把原來幾十兆大小的一首歌壓製成幾兆大小且音質損失在人耳接受範圍內的音頻格式問世後還是對音頻領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直到2001年蘋果公司發布一款「Ipod」數字音頻播放器後,徹底改變了音樂甚至說是音頻這個行業。現如今除了發燒友會去聽CD,還有誰會用CD呢?也正是MP3播放器的普及,很多音樂人從實體唱片轉到數字唱片。特別又在智慧型手機的技術加持下,聽歌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
其實在數字音頻技術領域,MP3並非沒有對手。
例如蘋果手機用的音頻技術AAC(.m4a)這種格式,當初在業內就被認為是MP3最好的對手,有朝一日一定會取代MP3,可是十幾年過去了,MP3依然是絕大部分人的選擇。AAC音頻解碼技術確實比MP3優秀。音質好,體積小。受限於播放設備的限制,一直沒有走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
MP3另一個對手是OGG,這種格式開源性強,但主要的問題是解碼技術複雜,一般的數字播放器無法正常播放(早期),雖然現在幾乎所有的數字音頻播放設備都可以正常解碼播放了,但又有幾個人知道它呢?
最後一個對手在現在看來是最有可能在今後取代MP3地位的——FLAC(.flac)。FLAC不同於MP3,它是一種無損壓縮,並且開源性強,現在主流音樂APP裡的無損音質都是這種音頻格式。MP3當初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初硬碟空間的昂貴。想當初1G的硬碟就買上千元,FLAC一首5分鐘的歌曲,大概需要30-50兆的硬碟空間。而MP3隻有它的十分之一。但現如今,硬碟的價格親民,人們也不在乎一首歌多出幾十兆的空間,而是對音質有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科技進步,MP3在音頻領域的地位越來越不牢固。例如AppleMusic和Youtube已經放棄了MP3這種音頻格式,而是用AAC;Spotify這選擇了OGG;SoundCloud則選擇了最新的無損音頻格式OPUS。
即使面對如此眾多的對手,我認為MP3這種格式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依然是民用的首選,不過留給MP3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