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自在之物是意志

2020-12-25 鴛鴦繡了從君看

「自在之物是意志」是叔本華哲學的核心命題,它是自我意識的直接認識。叔本華對這個直接認識給出了三個理性闡釋:內在經驗的闡釋、意欲和意志相類比的闡釋和理念作為意志的直接客體性的闡釋。

叔本華認為,康德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把觀念的東西與實在的東西予以分割,提出了自在之 物和現象的劃分,而他超越於康德的地方就在於,他發現了自在之物就是意志。康德認為, 自在之物作為現象概念在邏輯上的要求和人的自由的根本保障,它必然存在,但我們不能認識它。叔本華認為,這正是康德的不成功之處,我們之所以說自在之物存在,就是因為我們能夠認識到它的存在,它就是意志。

要認識自在之物,首先要對它有所界定。康德設定自在之物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在我們的 認識中,必然有某物對我們的感官發生作用,它就是自在之物。叔本華指出這種對我們感官發生作用的無非是某種力,它使得主體能夠感知,客體能 夠被感知:感知的是意識,被感知的成為表象。這力就是意志,它就是自在之物。康德從 現象的角度去設定自在之物,忽略了「無一客體無主體」這個真理,沒能從認識主體自身揭示出對自 在之物的認識。因此,康德設定自在之物的這個理由,正是叔本華關於自在之物可認識 的基礎。但自在之物的指稱發生了變化:康德認為它是不可知的物質實在;叔本華認為它是意志 所指的那種力,並懸擱康德意義上的自在之物。

事實上,叔本華反對把物質視為實在本身。他認為物質僅僅是因果性的別名,它所表明的只是現實性,而不是實在性。現實性需要實在性作為其保障,唯有實在自身才是自在之物。表象或者客體作為現實性的存在是以自在之物作為保障的。對自在之物的認識,只能是先於認識客體的認識主體的自我認識。

叔本華把這種先於客體的認識主體的自我認識稱為自我意識的「無意識」或「優良意識」 的直接認識,這「完全是一種獨特的認識」。其獨特之處 在於,它不能象康德所主張的那樣,有「來自其現 實性的經驗的證據」或「先天地通過理性來證明」,只能從自我意識內部由意志之「力」而產生認識這個事實揭示出(即直接認識到)自在之物。這是我們「達致真理的唯一隘口」。

這個直接認識的秘密在於我們擁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兼有者的身體。身體作為表象,它呈現 於我們的意識之中,遵循根據律而活動;作為意 志,它以客體化的意欲呈現於意識之中;為我們提 供了認識自在之物的「鑰匙」。具體說來,「我的身體和我的意志是同一事物;或者說, 我把那直觀表象的事物稱之為我的身體,把那在一種完全不同、沒有任何別的與之匹配的方式下為我所意識的事物,稱之為我的意志;或者說,我的身體是我的意志的客體性;或者說,拋開我的身體是我的表象不論,我的身體不過只是我的意志。」「意志」就是自在之物,就是世界的「謎底」。

「身體」一詞,叔本華所使用的是 Leib(生命 體,生命),而不是 Krper(軀體,肉體),因此,身體的本質意義為「生命」。客體或表象依據「生命」的認識能力即它作為認識的主體而得以建 構;自在之物依據「生命」自身而被發現、標識,這就是 自在之物也被稱為生命意志的原因所在。或許正是這樣,叔本華也被人稱為「身體哲學家」。

為什麼自在之物是意志而不是別的呢?叔本華指出,自在之物並不是理性認識的對象,也不是由推論所得出的未知物,而是由自我意識所直接 認識到的世界的內在本質,因此,對它的命名只有 基於我們對它的認識。在命名中,我們發現「意志 這個詞,好像一道符咒似的,為我們揭示出了自然 中所有事物的最為內在的本質:其所標誌的絕不 是一個未知之物,不是一個由推論而得出的什麼,而是我們有著完全的直接認識的且如此熟悉的事物,我知道並明白意志是什麼,勝於此外任何別的事物,不論那事物是什麼。」

因此,意志不是隨便給自在之物貼上的一個標籤,而是這一詞的 內涵為我們揭示了「自然」 的「內在本質」—即 我們「直接認識」並「如此熟悉」的自在之物。「像一道符咒似的」表明了意志與自在之物之間的那種「能指」與「所指」的親密關係。因此,自在之物 是被領悟為意志的。關於這個領悟自身,是可以通過理性的方式予以進一步的闡釋的。叔本華毫不諱言,「意志」只不過是遵循「從優命名法」對自在之物的稱謂罷了;或者說它根本就是「信念」。當然,這也不可避免地表明了對自在之物的「直接認識」具有神秘性。

事實上,這種神秘性無非表明了這樣一個事 實:「我們不僅僅是認識的主體,而且我們自身處於那予以認識的實在之中,即是說,我們自己就是自在之物」,對自在之物的認識「完全以直接的方式進入到意識中,即通過它自身成為它自己的意識。」因此,「自在之物是意志」 是自在之物的自我認識,這是「直接認識」的本意。而正是因為其認識的神秘性,使得藉助理性予以闡釋成為必要。

叔本華對自在之物是意志的闡釋有三個,分別是內在經驗的闡釋、意欲和意志相類比的闡釋 和柏拉圖意義上的理念作為意志的直接客體性的闡釋。它們被學界視為叔本華主張自在之物是意志的證據,並被用來證實或證偽之。這實質上是用經驗的方式處理先驗的問題,並沒有把握叔本華強調「無意識」「直接地」認識的深意,也沒有抓住「自在之物是意志」的內在本質,故而對其哲學不會有絲毫的裨益或者損壞。

「自在之物是意志」是叔本華哲學的核心命題。意志作為世界的內在本質,是表象世界的支 撐與歸宿;作為純粹的認識主體自身和理念的來源,是叔本華美學的形上學基礎;作為世界的本 質和唯一實在,是叔本華倫理學和否定性世界觀 的基石。否定叔本華關於自在之物是意志的直接 認識,就否定了叔本華整個哲學體系的合法性。叔本華通過該命題,以「人作為意志和表象的兼有 者」的方式,確立了人作為自由和欲求的主體,進 而把理性視為服務於人意欲的工具,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較為強烈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意識還是物質?
    叔本華的「意志」既非意識,也不是物質,更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什麼「意志力」。那麼,叔本華說的「意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對康德哲學有所了解,或者學習過佛教的唯識論,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了。因為叔本華的意志是一個本體論的概念,相當於康德的「物自體」、「自在之物」,或者佛學裡邊的第七識。
  •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讀懂這本書會很幸福
    現象就是由我們的感官和科學研究而認識的事物所構成的經驗世界,物自體則是一個獨立於我們的經驗之外的世界。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叔本華分四個部分論述了世界的本質就是意志和表象。第一部分:世界作為表象初論叔本華首先提出了「世界就是我的表象」的觀點。表象是一種客觀現象,但是它的背後有一種因果律在支配。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到了叔本華,他將人的真正本能拿到了第一位,強調人的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一個哲學術語,通俗理解就是「活著的那股執著勁兒」。這是筆者的認識。縱觀叔本華對生命意志的論述,你會覺得他說的就是這個理兒。所以這樣看,叔本華將人的意志放在第一位是有先見之明的,即使它存在著不足。意志既是超越的,也是困境在引言裡我們說過,叔本華的哲學屬於唯心主義,因為他主張意志第一,也就是意識主導一切。在叔本華的意志哲學中,他雖強調生命的那股勁兒,但他對生命的勁兒的認識是不加阻止的,也就是泛自然化的。
  • 叔本華:音樂是最具哲學深度的藝術
    作為哲學家的叔本華,則從哲學的高度評價了音樂的藝術價值。音樂與哲學有關嗎?在一般人看來,音樂似乎與哲學風馬牛不相及,不應該是哲學家研究的問題。叔本華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的哲學理念中,音樂是最具哲學深度的藝術形式。在其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叔本華用相當大的篇幅,闡述了自己對於音樂的理解。為什么叔本華會這樣評價音樂的哲學地位呢?
  • 為什么叔本華說:要麼痛苦,要麼無聊
    這就要說到叔本華的另外一個標籤:生命意志。什麼是意志?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有堅強的意志,但這裡的「意志」並不是叔本華的「意志」,因為在叔本華看來,意志是一切現象背後的「本質」或者說原動力。動物有求生的意志,生物有生存的意志,甚至無機物都有其內在的「意志」,比如水會往下流,樹上的果子熟透了會往下掉等等。總之,意志是推動現象世界發展變化的原動力。
  • 《哲學的故事》~叔本華
    十九世紀上半葉,誕生了一名影響深遠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要了解這位哲學家為什麼悲觀,我們先來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正值「神聖同盟」時代,滑鐵盧戰役結束,法國大革命失敗,「革命之子」拿破崙被留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塊礁石上,在那裡苦度餘生。
  • 叔本華:天才的思想總是得不到讚賞
    ——叔本華這是叔本華寫給自己讀者的一句話,或許很多人對於叔本華這個人物還很陌生。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其1819年發表了《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是他的四卷本的重要哲學著作。1836年發表了短篇論文《論自然界中的意志》。1841年發表了論文《論意志的自由》和《論道德的基礎》。
  • 《教育家叔本華》叔本華式的哲學家,才是真正的哲學家
    尼採在面對學術界和世人沉默與譏諷的打擊時,期許從與自己有著相同遭遇的哲學家,亦是作為自己的哲學「預備人」的叔本華身上找到支持的力量和意志,因而產生此作。《教育家叔本華》寫的是尼採在那個時代,關於對哲學從業者以及對學院制度下的哲學的批判。讓人無比訝異的是,這種批判距今有144年之久,但放在我們現在的時代語境下,依然毫不過時。
  • 叔本華:人越庸俗越是喜歡交往,真正的高手從來都是孤獨的
    幸得拜讀了叔本華的文字,才能在煩擾時,覓得一絲清淨;混沌時,求得一絲清醒。1788年,出生於德國但澤(現屬波蘭)的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叔本華的哲學體系集中體現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中,對薩特、尼採等人的哲學產生重大影響,對《邏輯哲學論》的作者維根斯坦也有著深遠影響。
  • 哲學家叔本華為什麼討厭女人?
    叔本華:母親,竟然看不起我叔本華出身富裕家庭,父親海因裡希是銀行家,母親約翰娜是市議員之女(熱愛文學,後來成為小說家),約翰娜十九歲時嫁給當時三十八歲的海因裡希,兩人相差十九年,可以想見,她生下叔本華時應該還相當年輕。海因裡希獨斷又暴躁,對家庭有強烈控制欲,他要求自己妻子過離群索居的生活,又要求叔本華繼承他的衣缽,從商。
  • 叔本華:生命是一團欲望,人生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叔本華作為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之一,對於人類本性的悲觀主義的認識極為的深刻,並且對於現今人們的生存具有著人生導向作用。1.人生的痛苦無法避免在弄清楚叔本華本人的哲學思想和悲觀主義之間的關係之前,就必須認識到叔本華所謂的意志哲學指的是什麼,正是在他的意志哲學的基礎上,才可以確認,叔本華本身的哲學思想具有成悲觀主義的性質。
  • 叔本華的悲觀哲學都說些什麼?讀懂這6點,遠離生命之表象
    叔本華富有遠見的意識到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為了追逐個人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即是意志世界的顯現,進而推導出人生痛苦,悲觀的論調。在非理性主義思潮影響下,叔本華唯意志論哲學和悲觀主義人生觀便在其影響和作用下應運而生。他從人自身出發,創造以意志和表象為基礎的唯意志論哲學體系,認為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得出了人生痛苦由意志得來的悲觀論調。要想從痛苦的人生中解脫出來,就要對意志進行否定。
  • 叔本華說「世界是我的表象」,所以強做「工具人」,大可不必!
    我順手拿起的,居然是一本《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半讀半睡的兩個下午之後,我終於讀完了第一卷。言歸正傳 ,讓我們來看看《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到底講了啥?首先,這本書分為四卷,分別是表象世界初論、意志世界初論、表象世界再論、意志世界再論。而我目前,只讀完了第一卷--表象世界初論。這一卷,講的也就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裡的表象世界。
  • 文化| 叔本華:富人空虛,窮人痛苦,人生的不幸永遠無法避免
    王國維王國維年輕時代醉心於叔本華的哲學,1904年寫出《紅樓夢評論》,被認為是叔本華悲劇理論在中國的最早實踐。同一年,王國維寫了《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全面介紹叔本華的思想,談到叔本華的生平,王國維有這麼一段評價:更有可注意者,叔氏一生之生活是也。彼生於富豪之家,雖中更衰落,尚得維持其素居之生活。
  • 叔本華: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
    尼採甚至稱叔本華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王國維稱他為「曠世天才」。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非常深刻,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叔本華最深刻的一句話,這句話同樣也是對愛因斯坦影響頗深。愛因斯坦曾說到:叔本華這句話啟發了我,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熬的時刻。
  • 聽聽哲學家叔本華怎麼說
    ,是種族求生意志的表現。」叔本華將「種族意志」和「個體意志」並列提出,指出種族延續的本能,在個體身上的影響力是優先於個體的意志,甚至可以這樣說,個體的存續不過是種族延續一種手段或是副產物罷了。種族意志所謀之深遠,不是個體智慧可以輕易洞見的。說到這裡,感覺這篇文章好像和風花雪月已經離得十萬八千裡了,既然如此,不妨讓我們離得更遠一點吧。
  •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譬如叔本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他就有一套不錯的理論,叫鐘擺理論,而鐘擺理論也是出自他的一本作品叫《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鐘擺理論的核心就在於叔本華的這句名言,僅16個字,卻是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文字如下: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 叔本華:人生是一場悲劇,欲望是痛苦之源,擁有越少才能越幸福
    叔本華:人生是一場悲劇,欲望是痛苦之源,擁有越少才能越幸福十九世紀西方哲學界,有一個人,他30歲就寫了一部名著,可到了63歲,才名垂青史。在他的一生中,他既沒有升職,也沒有結婚,但他靠著一大筆遺產,衣食無憂。阿瑟·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一生極度孤獨,死後卻收穫了無數的讚揚。其思想影響了哲學、藝術、心理學等諸多領域。
  • 叔本華:因為人的這一劣性,優秀人物難以獲得承認和賞識
    叔本華:因為人的這一劣性,優秀人物難以獲得承認和賞識亞瑟·叔本華(1788—1860年),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他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開創了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其主要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視覺與顏色
  • 父親跳河自殺,與交際花母親斷交24年,叔本華一生為何痛罵女人?
    對於父親,叔本華滿是讚美與感激之情,他這樣評價他的父親:高貴的靈魂,我這個人,我的成就,一切都得感謝你,當你把我帶到世上來的時候,你就已經安排好了 你已經想到這一點,或許我不適合在這個世上奮鬥打拼 ,你這位驕傲的父親,你知道你的兒子學不會卑躬屈膝,不會像那些平庸之輩溜須拍馬,也不會為了麵包看任何人的臉色,我知道如果沒有海因裡希·叔本華 ,那麼亞瑟·叔本華早就垮掉一百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