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學家發現:我市PM2.5與二氧化碳濃度在下降

2020-12-19 西安發布

最近,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周衛健院士帶領的團隊以西安市長期(2011–2016年)大氣觀測為主,進而將觀測擴展到全國15個主要城市,通過碳14示蹤準確定量了我國主要城市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水平,分析了其在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並研究了盆地城市二氧化碳的來源和傳輸。團隊發現,西安市大氣PM2.5與二氧化碳濃度自「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均下降。

原來,近代以來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使得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長,進而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變暖的廣泛關注。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城市大氣二氧化碳中有多少是來自化石能源排放是當前重要的科學問題和緊迫的環境外交問題。傳統上,化石源二氧化碳的研究主要基於源清單的統計方法,但此方法並不能定量大氣二氧化碳中到底有多少是來自化石能源排放。放射性碳同位素是定量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最準確的示蹤劑。

研究發現:我國城市冬季1月份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普遍高於夏季7月份;盆地和半封閉地形城市濃度相對較高。西安市二氧化碳主要來自盆地內排放,區域傳輸對其影響較小;冬季西安市二氧化碳主要來自燃煤。長期觀測表明,西安市大氣PM2.5與二氧化碳濃度自「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均下降;大氣PM2.5與二氧化碳有較強的相關性,揭示其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城市化石能源消費種類的比例。

上述研究成果有助於以科學的數據服務於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同時為我國當前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的新任務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先導專項、中科院青促會、大氣攻關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等項目的資助,已發表在環境領域國際知名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瀟)

相關焦點

  • 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我市環境質量公報 PM2.5濃度同比下降 優良...
    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我市環境質量公報 PM2.5濃度同比下降 優良水質比例達到75% 2020-12-26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村導致了我國的pm2.5汙染?——假
    這二者對於室內空氣的汙染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天然氣煤氣燃燒的主要結果是二氧化碳。但是木材、煤炭和農作物秸稈這種燃燒可不一樣,他們不僅會產生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由於材料本身以及不充分燃燒,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物,也就是大家看到的煙。
  • 東莞70家企業錯峰生產 PM2.5濃度應聲下降
    ■企業積極配合落實錯峰生產,全市空氣品質得到改善(記者 鄭志波 攝)「重點涉氣汙染企業錯峰生產,PM2.5濃度應聲下降。」昨日,市大氣辦通報了全市重點排汙企業錯峰生產工作情況,截至1月6日,16個鎮街70家重點涉氣汙染企業嚴格落實錯峰生產,PM2.5濃度呈逐步下降趨勢。上個月全市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接近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與2017年同期相比(55微克/立方米),下降32.7%。
  • 西安首次公布PM2.5數據 兩三年後或實現預報
    本報訊 昨日起西安市開始試報PM2.5監測數據,市民打開市環保局網站,均可查詢市區前一天的PM2.5數據。上午11點,西安市環保局網站首次公布了我市7個監測站的PM2.5濃度值,顯示我市6月30日的空氣品質為優。
  • 合肥PM2.5和PM10濃度持續下降
    4月9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合肥市對外公布的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汙染防治水平穩步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3%、0.6%,2014年以來,合肥市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已持續6年下降
  • 室內多少PPM二氧化碳濃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如果我們短期處於二氧化碳過高的房間裡,二氧化碳對我們的身體會起到以下影響:當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1%(1000 PPM)時,人們會感到沉悶,注意力開始不集中,心悸。如果在不透氣的臥室裡二氧化碳達到1000 PPM,而我們連續睡覺8個小時,早上起床時我們會感覺沒有休息好,不想起床。如果辦公室的空氣中CO2含量達到1000PPM,員工們的工作效率會下降。
  • 全球各地區PM2.5濃度和致死人數分布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觀測站(NASA's Earth Observatory)今日公布了一幅地圖,展示了1850年至2000年之間全球各地區大氣汙染物PM2.5濃度變化和致死人數情況。有時候,短期天氣條件會與人類的廢氣排放共同作用,產生極端的空氣汙染事件。2013年1月,工業汙染造成的陰霾籠罩了中國東北部。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62.2% PM2.5濃度同比下降12.1%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供圖)汙染物方面,劉保獻指出,PM2.5仍然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總體空間分布仍為南高北低,南北濃度差距逐漸減小。2018年全市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但目前仍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 本文來自「我是科學家」·|隨著環境問題被廣泛關注,以及防治措施的實行,在許多報告中都顯示,空氣中有害細顆粒物的數量正在慢慢下降。但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卻指出:PM 2.5的減少,卻導致了另一種汙染物——臭氧汙染的增加,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PM2.5濃度沒能下降5% 北京治霾,1%裡找差距
    新華社記者 李文攝  核心閱讀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實際下降4%,相比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標,還有1%的差距。  儘管困難重重,北京仍將今年的PM2.5下降目標確定為5%左右。  「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面,去年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廣大市民也積極參與、無私奉獻。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9月,聊城市主要汙染物中PM2.5月均值濃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41.4%;PM10月均值濃度86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14.7%;二氧化硫月均值12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9.1%;二氧化氮月均值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8.8%;重度汙染天數為0天,同比持平;優良天數12天,同比減少15天;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5.21,同比惡化24.3%。
  • 實時監測PM2.5濃度 網際網路讓汙染無所遁形
    「PM2.5濃度每5分鐘更新一次,隨時發送到區、鄉鎮領導和環保工作人員手機上。」北京市通州區環保局局長裴志剛打開手機中的通州空氣汙染物監控APP,屏幕上不僅列出了當前空氣中汙染物平均指數,還分別列出了每一個街道、鄉鎮的情況。
  • PM2.5年均濃度值連續兩年優於國家標準
    3月13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均為31微克每立方米,優於國家二級標準,濃度值為全省最低,實現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連續兩年最好水平。
  • 室內PM2.5危害更大
    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PM2.5。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 長三角「十三五」期間PM2.5年均濃度下降31.4%
    新華社上海1月15日電(記者 王默玲、董雪)記者從上海市政府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長三角區域41個主要城市2020年的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5微克,在「十三五」期間下降了31.4%。
  • 江西前11月縣區PM2.5濃度排名出爐
    12月22日,記者從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1月份,該省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9%,11個城市PM2.5月均濃度同比均下降;優良天數比例為99.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6個百分點。其中,江西省地表水水質總體優,斷面(點位)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為93.7%;主要河流水質均為優。
  • 鄭州市生態環境局: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
    一、 鄭州市空氣品質狀況今年以來,甚至去年秋冬季以來,由於惡劣的氣象氣候因素的影響,在我省乃至京津冀及汾渭平原地區汙染物濃度大面積同比不降反升,環境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的大環境下,我市環境空氣品質同比變差、全國城市排名落後、壓力巨大。但在我市積極開展汙染管控、有效實施重汙染過程應對措施下,使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
  • 我市空氣品質連續六年領跑全省 PM2.5濃度連續三年達到歐盟標準
    汕尾日報訊 (記者 林一秀)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37,排名全省第一,已連續六年雄踞全省榜首。PM2.5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達到歐盟標準。「汕尾藍」成為我市靚麗的城市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大氣環境保護工作。2020年2月7日,剛履新汕尾的市委書記張曉強專門就擦亮「汕尾藍」金字招牌作出指示,要求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加強監測網點建設,找準汙染源頭,更加有效地推進大氣汙染防治。
  • 美媒: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據美聯社6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讓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大氣中吸熱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創下新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5月份(即空氣中的碳水平達到峰值的月份)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主要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測量結果為41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一年前上升了2.4ppm。報導稱,儘管4月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7%,但這一降幅非常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