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陝西關中大地的一顆名珠,西安周邊的衛星城,富甲川陝大地,曾以高考升學率屢屢創新高而聞名陝西。它的名字叫戶縣,如今已經升級為西安下轄的鄠邑區。
它南依秦嶺,北接渭水。有秦嶺的地方,又怎麼少得了風光無限的美景呢?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又怎能不孕育出諸多優美迷人的風光美地呢?快來瞧瞧,戶縣的這些絕勝美地,你可曾錯過?
西安朱雀森林公園
西安朱雀森林公園位於鄠邑區(戶縣)南部,秦嶺北麓,東澇河上遊。朱雀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於遠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與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西安朱雀森林公園(地理坐標為東經108°35′~108°36′,北緯33°46′~34°02′)敢以朱雀命名,足見實力不可少視。朱雀森林公園能被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當然看點多多。景區很大,分為朱雀崖、秦嶺梁、蘆花河、奇秀峰、龍潭子、冰河翠六個景區。可圈可點的自然風景有天柱峰、青蓮峰、佛掌峰、渡仙峰、龍脊嶺、蓮臺觀音、聚仙山、醉仙臺、玉筍佛雲等。園區峰巒層疊,壑谷幽深;有第四紀冰川遺蹟石海景觀及高山草甸。蘆花河、龍潭子溝、大東溝常年流水,河床由大卵石構成,一般比降1~2%。龍潭河從靜峪腦絕壁飛流直下,形成落差130米的瀑布,瀑水流出龍潭形成大小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間。大東溝有瀑布三處,落差在10~30米之間。玉花溪水中巖石布滿苔蘚,溪水如絲如線。景區珍貴動植物資源豐富。
鄠邑區清涼山
清涼山位於終南山中段,相傳春秋時代老子李耳雲遊天下,一年盛暑上山,身上熱汗全消。老子登上山頂,遠望眼底田園,美景如畫。近看滿山林木,若萬把天傘清風徐徐拂動綠蔭,老子感嘆其清涼,山名因此而得。整個景區面積約12平方公裡。山上以橡林為主,蔥蘢茂密,掩映成蔭,又有清泉數處,兩溝流水潺潺。主峰兩側溝溪將清涼山環抱於中,有二龍戲珠之稱。環繞主峰,梨、桃、杏、李各布一方,楊、槐、松、柏環繞其間。山上最早建有清殿,西漢後歷代皆有增建。明萬曆年間,全面進行修建,後被毀壞。1985年對三清殿、藥王洞、老母洞、土地廟進行了修繕,恢復了娘娘洞、藥王廟、王母宮、靈官殿、朝天門。增建了三清泉亭、山門樓。已恢復大小雕塑二十餘尊、壁畫二十餘幅。
鄠邑區九華山
位於鄠邑區石井鄉境內,距離西安約50公裡,屬於終南山範圍,因山南起九峰故名九華山,又有小西嶽之美稱;最高峰觀音峰海拔1776.4米,地處潭峪河、抱峪溝、竹峪與皂峪溝腦之間,九華山峻崖奇峰,風景秀麗,佛道儒融會一體,自古以來就是佛家、道家、儒家膜拜的勝地,隋唐至今,香火旺續,香客絡繹不絕。
鄠邑區金龍峽景區
金龍峽風景區位於秦嶺北麓將軍山西側,距西安市30公裡,距鹹陽25公裡。西安環山旅遊路和西漢高速在此交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原始植被保存完整,"萬畝槐林氧吧"深藏其間。以"瀑布群落、林海氧吧、大峽風光、九峰疊翠、原始人文"五絕稱著,實為休閒、養生、旅遊的北方第一原始大峽谷。金龍峽景區,是一個以自然生態風光為主兼有人文歷史特色的"新、奇、特、優、全"景區。
鄠邑區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太平森林公園(地理坐標為東經108°35′12″~108°41′06″,北緯33°50′00″~33°55′24″)位於鄠邑區太平峪內,距西安44公裡。峪中山水景觀奇特,整個景區地勢落差大,形成眾多的急流、險灘和瀑布,並有第四紀冰川遺蹟和高山草甸多瀑布、急流、險灘,曾是唐王朝權貴觀花避暑的山水樂園。園內有石門、月宮潭、石船子、黃羊壩、樺林灣五個景區近百個景點。景區內有瀑布群,瀑下皆有潭,飛瀑入潭,激起千層霧,形成萬道虹,被譽為「北方九寨溝」,擁有西北地區最大冰瀑群奇觀。
鄠邑區觀音山森林度假村
在前往朱雀森林公園的路上,向左有一條溝,名叫廟溝,廟溝內百丈懸巖上有一個懸空的唐代觀音廟而取名觀音山,由於它的神秘「有求必應」,人們從古到今一直朝拜。由此入內,就是西安觀音山森林度假村。度假村總面積1180公頃,有五大景區26個景點。觀音山自然保護區內,有各類植物580多種,野生動物獸類18種,鳥類19種。從古自今在民間流傳著觀音廟、龍王廟、祭龍臺、神仙橋、龍嶺、鳳嶺、懸空亭的故事。
鄠邑區高冠瀑布
高冠瀑布古來就是名勝之地,明代列為戶縣八景之一。高冠瀑布因高冠峪兩側有一高聳的秀峰,形似巨人,頭戴高帽,故被稱為高冠峪,對瀑布亦呼為高冠瀑布。高冠峪山水秀麗,風景宜人,秦漢時是皇家上林苑的一部分,唐代時成為長安帝都近效的旅遊之地。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曾在此建造別墅,勤於耕讀,和高冠瀑布結下不解之緣。滔滔的高冠河水到此收為一束,從近30米高的石崖上,飛流直下,傾入深潭,水聲雷鳴。峰巒疊翠,環境優美的高冠瀑布景區有高冠潭、簸箕潭、梅花潭、鴿子潭、車廂潭、牛鼻洞、蛤蟆石、浮休石等景觀。瀑布西岸二臺階地的巨石上塑有詩人岑參的坐像,似在觀瀑賞景,形象生動,形態逼真。還有為紀念著名理學家程明道先生而建的明道亭。
鄠邑區圭峰山
圭峰山位於西安鄠邑區太平鄉,屬於秦嶺支脈。圭峰山海拔1528米,風景秀美,植被良好。因其外形就像漢字「圭」,故得名圭峰山。此山有「天上一輪月,圭峰十二圓」的美譽,範仲淹曾在此處飲酒賞月,「圭峰明月」為戶縣八大景之一。圭峰山下有一座花崗巖天生橋,從此處上山可以看到兩邊綠樹成蔭,蒼翠欲滴,耳畔則是林海陣陣,沿途有嵐光亭、聽琴亭、碧霞樓、依雲亭等古樸雅致的小亭子供遊人休憩。除天生橋外,還可見到將軍石、南天門、四岔洞、金龜望日等景點。
鄠邑區渼陂湖美景
鄠邑區隸屬西安市,古稱鄠縣,後稱戶縣,近年又更名為鄠邑區。鄠邑區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嶺終南山,北接渭河。物華天寶,鄠邑區為大禹故裡,有扈氏封國。渼陂湖美景為戶縣古十景之一。
鄠邑區鐘樓
鄠邑區鐘樓是鄠邑區的標誌建築,它曾經有多個稱謂:文昌閣、大觀樓,又被稱中樓。戶縣有個鐘鼓樓,半截還在天裡頭。」盛讚鐘樓的高大雄偉。鐘樓始建於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始名文昌閣。清乾隆年間改稱大觀樓。因位於當時戶縣縣城中心,又被稱為中樓。後因樓上置有鐘鼓報時(早晨日出時敲鐘,黃昏日落時擊鼓,為古代的報時方式,稱為「晨鐘暮鼓」),老百姓又俗稱鐘鼓樓。
鄠邑區石龍寺
龍寺位於陝西鄠邑區境內,原名千佛寺,始建於唐初期,佔地百餘畝,是終南山下馳名的比丘尼大寺之一。千百年來,石龍寺幾度興衰。在2001年,江蘇高僧澌空老和尚來到石龍寺,見古寺依山臨水,風景優美,且有龍龜二石形狀奇特,並有傳說,決定重建古寺。在2006年澌空老和尚圓寂,女尼佛光大師接任主持。佛光主持繼續完成著澌空老和尚的心願——興建石龍寺。在佛光主持的帶領下,如今的石龍寺終於初見規模。大體外觀成仿唐建築為主,內部現代化設備也已相對完善。
草堂寺
位於鄠邑區東南20公裡的草堂營村西北,創建於1600多年東晉末年,是佛教三大譯經場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場所。原為後秦姚興皇帝的逍遙園,弘始三年(401),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居於此,苫草為堂翻譯佛經,由此得草堂寺名。寺被中國佛教三論宗、華嚴宗、成實宗和日本佛教日蓮宗尊奉為祖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鳩摩羅什八寶玉石舍利塔、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緬甸敬送漢白玉臥佛、明代巨鍾「掛不起來」、唐太宗「贊鳩摩羅什詩碑」柳公權篆額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趙樸初題額的大雄寶殿、日本佛教日蓮宗捐建的「鳩摩羅什法師紀念堂」等。
祖庵重陽宮
重陽宮位於鄠邑區祖庵鎮,距縣城10公裡。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北京白雲觀,山西永樂宮,陝西重陽宮)之一。是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盛名。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故事就發生於此。重陽宮在元代曾盛極一時,宮域東至澇峪河,西至甘峪河,南抵終南山,北臨渭水,殿堂樓閣多達5000餘間,住道士近萬名,宮觀規模之大為國內道觀之首。元世祖時重陽宮奉敕更名為「敕賜大重陽萬壽宮」。明清以後屢遭破壞,宮院逐步縮小,原有碑石散棄露天。1962年戶縣人民政府將這些碑石集中至玉皇殿舊址,形成祖庵碑林。1973年建碑廳11間,使碑石得到妥善保護。現保存的40餘通有關道教全真派歷史的碑石,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陽祖師及七真畫像碑、《無夢令》詩碑、號稱「三絕碑」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全真開教秘語之碑、元代皇帝聖旨碑(蒙漢文對照碑)和堪稱國寶的吳道子《鍾馗戲鬼圖》畫碑等。尤其是元代皇帝聖旨碑是研究中國現已失傳的蒙古最古老的巴思巴文僅存的實物資料。因此,「祖庵碑林」被人們譽為西安乃至陝西的小「碑林」,2001年6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