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學數學的經歷嗎?
很多人想起小時候學數學,就像網上流傳的段子「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不過前兩天聚會,見到一個反人類的朋友,他是數學系畢業的。
聊天聊起上學的事情,大家都很好奇他是怎麼頂住數學的恐嚇,還主動入坑的。
朋友說:因為他的數學之路是從奶奶家的牌桌開始的。
他和奶奶玩撲克牌無意學到數字、數數。他對數學印象就是好嗨啊。
長大之後接觸到一些數學啟蒙的理論,越來越覺得撲克牌的神奇。
他說在早期數學啟蒙五個方面:分類、識別規律和對稱、空間方位、比較和測量、數字和形狀認知。撲克牌遊戲就可以佔好幾項。
撲克牌數學遊戲可以怎麼玩呢?
找不同
隨意放5張牌,4張牌花色一樣,1張牌花色不一樣。
或者4張牌數字一樣,1張牌數字不一樣。
讓孩子找出不一樣的。
這個遊戲也可以反過來玩。讓孩子找相同的。
如果你們家的孩子是火車迷,可以和他這樣玩:前面停著4趟小火車,你能幫助乘客找到自己要坐的火車嗎?(按照對應的花色上車)
找不同和找相同的遊戲,其實是數學裡面的歸類、找規律。
潛烏龜
這也是一款練習找規律的數學遊戲。
抽出若干成對的牌,加上一張大王(小王),然後打亂平分給玩家。(其中一個人會多一張牌)。
玩家拿到牌後,只要手裡有二張相同數字的牌,就可打出。
當沒有相同數字的牌後,就開始從下一個玩家那裡進行抽牌。
如果抽到的牌,能和手上的組成對子,就把對子扔出去。
如果組不成一對,就繼續拿在手上。換下一個玩家繼續抽牌。
最先把牌打完或者被抽完的人贏得遊戲。
點數
點數是蒙氏幼兒園裡面,老師培養孩子數感經常用到的方法。
即給出一個數字,讓孩子數出、畫出對應數量的物品。
幫助孩子把實物和抽象數字聯繫起來,並且理清數字大小的關係。
撲克牌就是一個很好的現成的點數材料。
比如可以在撲克牌上夾夾子。
或者是把撲克牌上的圖案用畫出來。
鬥大
認識了數字和數量的關係,進一步可以玩比較大小的遊戲。
方片3對應3個圖形,方片5對應5個圖形。
3比5要小。
梅花3對應3個圖形,黑桃3對應3個圖形。
所以3=3。數字可能會與不同的物品聯繫起來,但是數量關係是不會改變的。
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得更複雜一點。
預先設定花色的大小關係,比如相同數字,黑桃>紅桃>梅花>方片。(花色大小可以根據隨意設定)
每個人發相同數量的牌(比如10張),牌面朝下放在桌子上。然後每次抽一張翻過來,比比誰的更大。
數字小火車
這個遊戲練習數字順序和倒序。
假設有一輛小火車,讓孩子按照1-5(1-10)的順序,把車廂排列起來。
或者按照5-1(10-1)的順序,把車廂排列起來。
亦或者是小火車的車廂壞了,你能把空缺的地方修補回來嗎?
數字鄰居
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空間方位感。
假設有一排房子。
住在數字8右邊的是誰?
住在它左邊的是誰?
從左到右數,第二棟房子二樓住的是誰?
這裡誰住得最高?
它住在那個房子裡?
這種玩法可能有一些朋友覺得很眼熟。
對,它曾經在大名鼎鼎的數學啟蒙繪本安野光雅《走進神奇的數學》裡面出現過。
加法遊戲
撲克牌遊戲當然少不了運算。
撲克牌牌面朝下放在中間。任意抽出兩張,看誰最先說出兩張數字相加的正確結果,就可以贏得翻開的兩張牌。
撲克牌牌面朝下放在中間。任意抽出兩張,看誰最先說出兩張數字相加的正確結果,就就可以贏得翻開的兩張牌。
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還能把翻開的牌增加,進行多位數加法或者變成減法、乘法運算。
10的偵探
抽取若干數量的牌按照N*M的排放。然後尋找相鄰兩張相加等於10的牌。
比如一排二列9和二排二列的A,相加等於10,就可以把這兩張牌取出去。
這個遊戲不但鍛鍊孩子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還會讓孩子理解上下左右、相鄰等空間概念。
數字迷宮
抽取若干張牌擺成一個迷宮。
如下圖紅桃7是迷宮的入口,黑桃10是迷宮的終點。
雙方閉上眼睛。其中一人閉眼盲指一張牌。然後雙方睜眼。
大家計算從迷宮入口到指定牌之和。
最快算出的贏1分。
運算的方式也可以換成乘法、減法、除法。
24點
這個遊戲適合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小時候經常玩,經常被虐。
遊戲規則很簡單,任意抽出4張牌,通過加減乘除,最終得到24。
比如上面這道題的運算是:
J÷5=2
Q×2=20
20+4=24
任意給出的4張牌,可能有不止一種方式運算出24。
也有可能是無解題。
正因為有多種可能,24點玩起來特別刺激。
中科院博士羅靜曾說過:「所謂數學啟蒙,首先是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然後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
對孩子來說,能從遊戲中接觸到數學,感受到數學的樂趣,留下美好的感覺。這些都會成為他們未來持續探索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