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上市在即,螞蟻金服授予給螞蟻員工的激勵計劃規模達1377億元,按照6月末16660名員工數計算,螞蟻員工人均激勵達到827萬元。中高層成為千萬、億萬富翁的更是比比皆是。
並且根據招股說明書,劉永好、史玉柱、王中軍、盧志強、趙薇、苗圃等有錢人又更加有錢了,他們都享有5億至50億元人民幣市值的螞蟻集團的股份。
我們普通人除了對著新聞流流口水吃檸檬,確實很難在現實生活裡碰到一夜暴富的機會。
除了幸運地一夜暴富,普通人收穫財富的奧秘其實就是「複利」積累。複利是指每經過一個計息期後,都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計算下期的利息。讓財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複利是長期投資獲利的最大秘密,可以讓你的本金越來越多,慢慢變得富有。
吳曉波可以說是中國最有錢的財經作家了,1990年參加工作做財經記者,從那時起,吳曉波開始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要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這個計劃,堅持了很多年。那個時候中國房地產還未開始騰飛,買房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就這樣,吳曉波以非常驚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寫一本書,拿來的稿費,每年買一套房,積累了大量財富。
單利和複利短期內看起來差別不大,但是長期下來的差異會非常驚人。
所謂單利:就是無論存期時長,只有投資本金計取利息,而之前每期利息不會加入本金計算利息。
而複利是將之前每期利息加入本金,作為本金的一部分在下一期計算利息,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利滾利」。
比如存入100萬元,假定利率為4%(單利),那麼10年後的本息和為:
100*(1+4%*10)=140萬元
如果利率4%為複利,那麼10年後的本息和為:
100*(1+4%)^10=148萬元
這樣看起來差距並不大,但如果我們將時間進一步拉長:
30年後本息和複利是單利的近1.5倍,40年後的差異就會接近2倍。
複利的結果可以大到驚人。從前有一個國王特別愛下象棋,棋藝也不錯,有次他下了一份詔書,說只要能下棋贏了自己,就會答應他任何一個要求。
一個年輕人來到皇宮,提出挑戰與國王下棋,結果年輕人竟然真的贏了國王。國王問年輕人要什麼獎賞,年輕人說他只要一點小獎賞:就是在他們下棋的棋盤上放上麥子,棋盤的第一個格子中放上一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中放兩粒,第三個格子放四粒,接下來每一個格子放的麥子數量都是前一個格子中的一倍,一直將棋盤每一個格子都擺滿。
國王以為這個要求很容易,於是就欣然同意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即使將自己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
從一粒麥子開始,經過很多次的翻倍,就迅速變成龐大的天文數字。最後一個格子需要放2的63次方粒麥子,也就是9223372036854775808粒麥子。
按1公斤麥子約2萬粒來算,這麼多麥子約等於4611億噸,而根據我國2019年小麥年產量1.34億噸,單單最後一個格子上的麥子就相當於4000個我國的小麥產量。
說到複利,大家就會想到股神巴菲特,巴菲特的成功就是完美實現了複利的奇蹟,長年保持年均20%的投資複合增長率。正如他的經典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一張紙,對摺64次,高度是166020696萬公裡,而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裡,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普通人要達到20%的增長率其實還是比較困難的,大部分的金融產品的收益水平在20%以下,通過收益率我們可以算出資產翻倍需要多長時間。不過真正複利的計算還是有點複雜,但是這裡有快速計算的方法。
72法則
72法則的意思就是比如每年收益1%,要算多少年翻一番就可以用72除以1,得出大概72年本息合計就可以翻一倍。
如果是其他的收益率,也是用72除以收益率的數字,得出本金翻一倍的時間。比如年收益10%,72/10=7.2年,也就是說10000元按照年收益10%複利計算,7.2年就可以達到20000元,再過7.2年就可以達到40000元。
如果年收益率是5%,那麼72/5=14.4年,需要14.4年可以翻一倍。
其實72法則算出來的結果,只能說是比較貼近實際情況的一個估算值,72法則一般對於6%以上的利率更準確些。如果想更精確一點的話,這裡還有一個70法則。
70法則
就是當年化收益率比較低的時候,在6%以下的時候,其實用70法則計算更準確一點。計算方式跟上面類似,就是用70除以年投資回報率的數字。
比方說,如果年收益率是5%,那麼需要70/5=14年,需要14年可以翻一倍,比上面用72法則算的短了0.4年。
115法則
這是計算資產翻倍的情況,那如果計算本金翻三倍的話可以用115法則。計算方法同上,就是用115除以投資複利收益率的數字,得到本金變成3倍所需時間。比如,複利收益率是10%,那麼本金變成3倍所需時長就是115/10=11.5年。
各大電商平臺的購物節在即,大家「剁手」的時候還是得悠著點,多攢攢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