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銀行」結碩果:濃了鄉情 淳了鄉風 興了鄉村

2020-12-27 安青網

「文明銀行」結碩果:濃了鄉情 淳了鄉風 興了鄉村

2020-10-21 17:0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摘要】

十月的大別山腹地,滿山金黃,碩果飄香。在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全面開啟的歷史節點,「文明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拓展內涵

牙膏、香皂、臉盆,這一天,安徽省霍山縣單龍寺鎮迎水庵村村民項發應在村頭的「文明超市」選購了3樣日用品。與往常不同,她沒有使用現金或是行動支付,而是掏出一張「文明存摺」,兌掉了上面的20個積分,這是村裡對她年初主動參與疫情防控的獎勵。

在霍山,由「文明銀行」發放的「文明存摺」可是個好東西。群眾只要做了文明事,摺子中的積分就會相應增加。作為「回報」,積分不僅能兌換日用品,在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時,還能從銀行拿到純信用貸款。來去之間,當地的鄉情更濃了,鄉風更淳樸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路子邁得更穩了。

9月29日,霍山聯合村鎮銀行向鄉風文明戶金學東(圖中)現場授信,並發放純信用貸款。霍山聯合村鎮銀行供圖

讓有德者有「得」

「真沒想到,積分還有這大作用哩。」說這話的,是同為迎水庵村村民的金先路。

老金,村裡公認的「好人」。論家和,他是孝老愛親的模範;比勤勞,他是有名的生豬養殖大戶;談奉獻,今年疫情期間,他在卡點一待就是30多天。正因為此,他攢下了400多個積分。整個迎水庵村,就屬他分最多。

積分有啥用呢?據了解,「文明銀行」推行之初,積分能以1分=1元在指定超市兌換商品。而現在,它的用途遠不止於此。

今年9月,迎水庵村將積分超過100分的農戶資料報至霍山聯合村鎮銀行。後者進村入戶,對有產業發展路子、但缺少資金的農戶進行走訪、授信。幹了十幾年生豬養殖的老金拿到了20萬元授信,還是純信用的。

「文明存摺」中的積分幫助迎水庵村村民金先路拿到了20萬元銀行授信,助力他發展生豬養殖。張俊 攝

「不久前,家裡買豬飼料還差錢。正著急呢,想到咱還有20萬元授信,就貸了1萬塊。」金先路透露,這筆錢隨借隨還,按天計息,每天利息還不到2塊錢。「沒想到,『文明銀行』裡的積分,能從真正的銀行貸到款。」眼瞅著飼料「到位」,豬圈中的生豬茁壯生長,他堅定地說,「今後,做好事的動力更足了。」

在霍山,像老金這樣做好事、得實惠的人還有不少。

「2019年初,為鼓勵大家當文明人、多做好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契機,霍山縣積極打造『文明銀行』。」據霍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楊龍介紹,實踐中,當地堅持精神鼓勵+物質獎勵原則,「讓有德者有得」。他說,只有文明行為能給群眾帶來「面子」和「裡子」,「文明銀行」才能最終「結果」。

記者了解到,按照霍山縣制定的《文明積分評分標準》,群眾在脫貧致富、遵紀守法、孝老愛親等八個方面表現優異的,經所在村(社區)評議委員會評議,就能獲得「文明銀行」獎勵的積分。同時,鼓勵鄉鎮(街道)、村(社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加分項。可以說,關乎文明的大事小情,都在加分範疇。

楊龍告訴記者,眼下,按照縣裡部署,霍山各鄉鎮(街道)均已成立「文明銀行」,共計發放統一制式的「文明存摺」近2萬份,總積分接近百萬,新改建「文明超市」99家,供大家兌換日用品。

此外,已在單龍寺鎮、下符橋鎮開展文明積分信用貸款試點。截至9月末,共計投放貸款810萬元,涉及農戶82戶。

霍山縣單龍寺鎮迎水庵村的文明超市內,村民正在挑選要兌換的商品。張俊 攝

鄉風轉變之「多」與「少」

推廣一年多時間,「文明銀行」為霍山帶來了哪些改變?群眾對其又持何態度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一線,一探究竟。

「以往,在農村,比得最多的是誰家的房子闊、誰家的紅白事排場,現在比的是誰家的積分多!」迎水庵村村民沈申才的一席話,說出了大家對「文明銀行」的認可,或者說是「追捧」。正因為這樣,一系列改變正悄然發生。

「左鄰右裡間,拌嘴的少了,互助的多了;年輕人中間,遊手好閒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紅白喜事上,大操大辦的少了,勤儉節約的多了。」迎水庵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許秉飛說:「一多一少之間,鄉情濃了,鄉風更淳樸了。」

霍山縣的「文明存摺」。張俊 攝

同時,他介紹,「文明銀行」自帶的正能量,大大壓縮了不文明行為的生存空間。據了解,在該村,有一個「紅黑榜」,文明積分多的上「紅榜」,某一項做得很差,或是存在一票否決事項的,上「黑榜」。「去年,有一位村民上了『黑榜』,今年他『知恥後勇』,改進很大。」許秉飛說。

而在霍山縣單龍縣鎮黨委書記汪明勇看來,「文明銀行」通過精神和物質獎勵,充分體現了文明的價值,可謂「教化於無形」。由此,基層治理過程中的一些積弊,得以迎刃而解。

「在『文明銀行』的推動下,文明已然成為霍山的幸福底色和內在氣質。」霍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潤之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全縣共計評樹各類先進典型3000餘人次,「脫貧之星」「文明之星」遍布城鄉,更有50餘人分獲省市級道德模範、志願典型,1人當選「中國好人」。

霍山縣居民金先路展示他的「文明存摺」。張俊 攝

鄉村振興中的「文明力量」

「無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是鄉村振興,『鄉風文明』都是要求之一。這既道出了鄉風文明的重要性,也說明其尚有提升空間。」談及「文明銀行」的設計初衷,霍山縣委書記項躍文告訴記者,此舉正是為了讓鄉風文明這一理念「落實落地落細,不落空」,量化並激發老百姓身上的小真、小善、小美。

積分兌換商品,所需的資金由誰負擔?對於記者的疑問,項躍文介紹,「我們將既有資金進行了整合,同時,通過財政列支、接受社會各方捐贈方式補充經費。」

對於「文明銀行」的作用,他直言,一方面,文明的力量是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文明銀行」的一些制度設計,推進了兩者的順利實施。

以信用貸款為例。

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中,第一條便是「產業興旺」。眼下的農村,產業大戶是發展主力軍。用霍山縣下符橋鎮黨委書記程業清的話說:「大戶才能發揮規模效應,但同時,流動資金壓力也不小。」

文明積分達到一定門檻後即可申請信用貸款,正是對文明大戶的有力支持。霍山聯合村鎮銀行行長楊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樣的設計,既為鄉村振興貢獻了金融力量,也幫助銀行獲得了一批優質客戶。

再以積分兌換商品為例。

記者在當地一家文明超市看到,貨架上除了一些日用品外,霍山黃芽、野生葛粉等從貧困戶手上收來農產品也赫然在列。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貧困戶收入,推廣了地方特產,一舉兩得。

一年多的實踐,說短不短,說長不長。「文明銀行」歷經了從想法到雛形,再到「遍地開花」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文明銀行」倡導的文明理念,霍山30餘萬幹群已「入腦入心」。

十月的大別山腹地,滿山金黃,碩果飄香。在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全面開啟的歷史節點,「文明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拓展內涵、又將為霍山帶來怎樣的更大改變,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藉助生態文明建設東風,打造美麗鄉村,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提升提質文明創建實效,以鄉風文明的軟實力,構築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 禪城南莊溶洲村:妙手繡畫卷,淳美鑄鄉風
    原創 禪城發布 禪城發布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展示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成果,禪城區檔案館、禪城區地方志辦公室自2018年起,在禪城區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的基礎上,深挖村落特色,通過音像視頻記錄禪城區鄉村風貌、鄉情民意、鄉風民俗。
  • 南莊溶洲村:妙手繡畫卷,淳美鑄鄉風
    《禪城南莊溶洲村:妙手繡畫卷,淳美鑄鄉風》獲得「2020年多彩鄉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一等獎。 接下來,跟著禪城區檔案館、禪城區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禪城發布推出的《禪城多彩鄉村》專題欄目,一起來到溶洲村,領略禪城多彩鄉村之美吧!
  • 生態美 產業興 鄉風淳 安吉:以綠鋪底 綻放融合之美
    如今,生態美、產業興、鄉風淳,安吉這片土地正綻放融合之美……滿目皆景美輪美奐10月22日,走進安吉縣梅溪鎮,集鎮道路寬敞整潔,兩旁店鋪標識整齊劃一。位於曉墅社區旁的白雲公園,集戲臺、茶樓、長廊等於一體;位於梅溪臨港區塊的紫梅田園,花海、湖泊、小島、樹林還有大草坪,生態景觀融合成一道靚麗風景,成了附近老百姓休閒的好去處。
  • 普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系列報導 鄉風文明續寫美麗新篇章
    體驗製作古風團扇、糖葫蘆……一系列具有鄉村風情的活動在此舉行,吸引人們的不僅僅是這裡的傳統味道,還有和諧文明的鄉風民風。 說到鄉風文明建設,就不能不提文化禮堂,這已成為鄉村文化的凝聚點、新地標。 每年,螺門村都會舉辦開捕祈福活動,這是村裡最熱鬧的日子之一。文化禮堂裡,村民們自導自演的文藝演出火熱上演。
  • 靈山縣:以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振興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梁海容 攝廣西新聞網靈山11月19日訊(通訊員 梁海容 實習生 李夏潔)蜿蜒的瀝青硬底化道路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的微菜園、微花園、微田園生機盎然,牆面上的荔枝樹結滿了果實,農耕文化長廊講述著春耕秋收的故事,牆壁上的宣傳標語富有文化氣息和鄉土氣息……來到靈山縣三海街道頭步江村,讓人不禁被眼前的鄉村風貌吸引。
  • 鎮原:補足精神之「鈣」 培育文明鄉風
    近年來,鎮原縣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用精神扶貧引領精準扶貧。通過開展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價值引領、文明創建、文藝潤心、文化惠民、科普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將鄉村文化建設的大舞臺搬到田間地頭和農村院落,傳承優良家風,培育文化新風,以鄉風文明推動幸福美麗鄉村建設。
  • 熱點,鄉村振興之鄉風文明
    一、鄉風文明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農村的協調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離不開文明鄉風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當下,尊良俗、去低俗、廢惡俗日益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構建精神家園的熱切期盼,扮靚美麗鄉村的共同心聲。
  • 永福: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2020年,永福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永福鎮漁洞村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國家稅務總局永福縣稅務局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近年來,永福縣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貫穿於鄉風文明建設活動全過程、融入鄉村振興各個方面,不斷提升鄉村發展軟實力,通過推進移風易俗打造群眾精神高地,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將「新時代文明種子」遍撒永福大地。
  • 產業興 環境美 鄉風好——慶陽市西峰區鄉村振興工作側記
    產業興 環境美 鄉風好 ——西峰區鄉村振興工作側記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華東 通訊員 盤小美 蒲河村,旅遊景點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花海田園笑聲蕩漾
  •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發布時間:2020-12-19 23:57:11      來源:銅仁日報   走進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甕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 建設美麗鄉村:走出一條鄉風文明建設特色路~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導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和軟體基礎,也是突破的難點。近年來,通河縣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發揮自身優勢,走出了一條鄉風文明建設的特色路。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優秀典型代表,當地的榛子產業早已名聲在外。通河縣富林鎮長興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坤說,許多農業方面的專家,對榛子產業表示了極高的興趣,也想把我們的榛子產業帶到他們的家鄉去。榛子的豐果期長達50年左右,可以說一次種植,終生受益。從2009年開始,通河縣便把目光投向榛子種植。
  • 渠縣新市鎮:「鄉風文明·道德超市」創新鄉村治理模式
    渠縣新市鎮「鄉風文明·道德超市」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法治鄉村,加強基層治理,促進鄉風文明,新市鎮在三拱村試點運行「鄉村文明、道德超市」積分管理制度,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確定評比內容 調動參與熱情通過參與衛生文明評比、誠實守信評比、遵紀守法評比、家庭和睦評比、鄰裡融洽評比,獲取相應積分,到定點超市換取生活物品。以「德」換「得」,改善鄉村生產生活環境,讓村民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增強脫貧致富信心,提升個人道德素養、共建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打下良好基礎。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主題文化講堂...
    「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道德講堂現場。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李麗璇)為深入推進廳系統文明創建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文化講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12月21日,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以「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文化道德講堂活動,廳二級巡視員羅振新主持活動,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授洪豔為大家授課。
  • 吳興高新區塘紅村:文明鄉風吹拂美麗鄉村
    近年來,塘紅村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全村形成了保護家園環境、自覺踐行美德、爭做好人好事的良好風尚,文明和諧鄉風日益濃厚。硬體提升 美化提升村容村貌鱗次櫛比的民居,筆直通暢的馬路,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休閒廣場、健身器材、垃圾箱等設施一應俱全……走進塘紅村,到處是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上午,我們就在休閒廣場嘮嘮嗑,看看孩子。一到晚上,這裡就熱鬧了!
  • 陳府鎮陳府村:文明鄉風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走進陳府村,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該村以文明創建為載體,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一個村莊的「顏值」,不僅要有整潔乾淨的環境,也體現在細節裡。沿著平坦寬闊的祁陳線來到陳府村委會,優雅靚麗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牆面上,一幅幅造型精緻、內容豐富的公益廣告,令人目不暇接。
  • 廣東佛山:鄉村模範家庭樹榜樣 文明鄉風吹拂千家萬戶
    為弘揚家庭美德,推進高明區鄉風文明建設,11月18日晚,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厚植鄉風文明 助力鄉村振興」2020年鄉村美德典範頒獎暨事跡分享會在楊和鎮舉行。活動現場,來自全區的60組獲獎代表家庭依次登臺亮相。
  • 鄒城市大束鎮: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今年以來,鄒城市大束鎮依託豐厚的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傳統文化優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大束鎮實現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孟子學堂、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全覆蓋。
  • 鄉村文藝為鄉風文明賦能|文化生活|傳統文化|民間文藝_網易訂閱
    十九大報告把「鄉風文明」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充分體現了鄉風文明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軔地之一,鄉村承載著農耕文化、禮儀文化、民俗文化,也是目前這些文化保存、傳承比較完整的地方。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如何選擇鄉村中蘊含的深厚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子,將其轉化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現代化建設的力量,助力鄉風文明的提升,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時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