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17:0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月的大別山腹地,滿山金黃,碩果飄香。在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全面開啟的歷史節點,「文明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拓展內涵
牙膏、香皂、臉盆,這一天,安徽省霍山縣單龍寺鎮迎水庵村村民項發應在村頭的「文明超市」選購了3樣日用品。與往常不同,她沒有使用現金或是行動支付,而是掏出一張「文明存摺」,兌掉了上面的20個積分,這是村裡對她年初主動參與疫情防控的獎勵。
在霍山,由「文明銀行」發放的「文明存摺」可是個好東西。群眾只要做了文明事,摺子中的積分就會相應增加。作為「回報」,積分不僅能兌換日用品,在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時,還能從銀行拿到純信用貸款。來去之間,當地的鄉情更濃了,鄉風更淳樸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路子邁得更穩了。
9月29日,霍山聯合村鎮銀行向鄉風文明戶金學東(圖中)現場授信,並發放純信用貸款。霍山聯合村鎮銀行供圖
讓有德者有「得」
「真沒想到,積分還有這大作用哩。」說這話的,是同為迎水庵村村民的金先路。
老金,村裡公認的「好人」。論家和,他是孝老愛親的模範;比勤勞,他是有名的生豬養殖大戶;談奉獻,今年疫情期間,他在卡點一待就是30多天。正因為此,他攢下了400多個積分。整個迎水庵村,就屬他分最多。
積分有啥用呢?據了解,「文明銀行」推行之初,積分能以1分=1元在指定超市兌換商品。而現在,它的用途遠不止於此。
今年9月,迎水庵村將積分超過100分的農戶資料報至霍山聯合村鎮銀行。後者進村入戶,對有產業發展路子、但缺少資金的農戶進行走訪、授信。幹了十幾年生豬養殖的老金拿到了20萬元授信,還是純信用的。
「文明存摺」中的積分幫助迎水庵村村民金先路拿到了20萬元銀行授信,助力他發展生豬養殖。張俊 攝
「不久前,家裡買豬飼料還差錢。正著急呢,想到咱還有20萬元授信,就貸了1萬塊。」金先路透露,這筆錢隨借隨還,按天計息,每天利息還不到2塊錢。「沒想到,『文明銀行』裡的積分,能從真正的銀行貸到款。」眼瞅著飼料「到位」,豬圈中的生豬茁壯生長,他堅定地說,「今後,做好事的動力更足了。」
在霍山,像老金這樣做好事、得實惠的人還有不少。
「2019年初,為鼓勵大家當文明人、多做好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契機,霍山縣積極打造『文明銀行』。」據霍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楊龍介紹,實踐中,當地堅持精神鼓勵+物質獎勵原則,「讓有德者有得」。他說,只有文明行為能給群眾帶來「面子」和「裡子」,「文明銀行」才能最終「結果」。
記者了解到,按照霍山縣制定的《文明積分評分標準》,群眾在脫貧致富、遵紀守法、孝老愛親等八個方面表現優異的,經所在村(社區)評議委員會評議,就能獲得「文明銀行」獎勵的積分。同時,鼓勵鄉鎮(街道)、村(社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加分項。可以說,關乎文明的大事小情,都在加分範疇。
楊龍告訴記者,眼下,按照縣裡部署,霍山各鄉鎮(街道)均已成立「文明銀行」,共計發放統一制式的「文明存摺」近2萬份,總積分接近百萬,新改建「文明超市」99家,供大家兌換日用品。
此外,已在單龍寺鎮、下符橋鎮開展文明積分信用貸款試點。截至9月末,共計投放貸款810萬元,涉及農戶82戶。
霍山縣單龍寺鎮迎水庵村的文明超市內,村民正在挑選要兌換的商品。張俊 攝
鄉風轉變之「多」與「少」
推廣一年多時間,「文明銀行」為霍山帶來了哪些改變?群眾對其又持何態度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一線,一探究竟。
「以往,在農村,比得最多的是誰家的房子闊、誰家的紅白事排場,現在比的是誰家的積分多!」迎水庵村村民沈申才的一席話,說出了大家對「文明銀行」的認可,或者說是「追捧」。正因為這樣,一系列改變正悄然發生。
「左鄰右裡間,拌嘴的少了,互助的多了;年輕人中間,遊手好閒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紅白喜事上,大操大辦的少了,勤儉節約的多了。」迎水庵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許秉飛說:「一多一少之間,鄉情濃了,鄉風更淳樸了。」
霍山縣的「文明存摺」。張俊 攝
同時,他介紹,「文明銀行」自帶的正能量,大大壓縮了不文明行為的生存空間。據了解,在該村,有一個「紅黑榜」,文明積分多的上「紅榜」,某一項做得很差,或是存在一票否決事項的,上「黑榜」。「去年,有一位村民上了『黑榜』,今年他『知恥後勇』,改進很大。」許秉飛說。
而在霍山縣單龍縣鎮黨委書記汪明勇看來,「文明銀行」通過精神和物質獎勵,充分體現了文明的價值,可謂「教化於無形」。由此,基層治理過程中的一些積弊,得以迎刃而解。
「在『文明銀行』的推動下,文明已然成為霍山的幸福底色和內在氣質。」霍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潤之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全縣共計評樹各類先進典型3000餘人次,「脫貧之星」「文明之星」遍布城鄉,更有50餘人分獲省市級道德模範、志願典型,1人當選「中國好人」。
霍山縣居民金先路展示他的「文明存摺」。張俊 攝
鄉村振興中的「文明力量」
「無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是鄉村振興,『鄉風文明』都是要求之一。這既道出了鄉風文明的重要性,也說明其尚有提升空間。」談及「文明銀行」的設計初衷,霍山縣委書記項躍文告訴記者,此舉正是為了讓鄉風文明這一理念「落實落地落細,不落空」,量化並激發老百姓身上的小真、小善、小美。
積分兌換商品,所需的資金由誰負擔?對於記者的疑問,項躍文介紹,「我們將既有資金進行了整合,同時,通過財政列支、接受社會各方捐贈方式補充經費。」
對於「文明銀行」的作用,他直言,一方面,文明的力量是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文明銀行」的一些制度設計,推進了兩者的順利實施。
以信用貸款為例。
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中,第一條便是「產業興旺」。眼下的農村,產業大戶是發展主力軍。用霍山縣下符橋鎮黨委書記程業清的話說:「大戶才能發揮規模效應,但同時,流動資金壓力也不小。」
文明積分達到一定門檻後即可申請信用貸款,正是對文明大戶的有力支持。霍山聯合村鎮銀行行長楊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樣的設計,既為鄉村振興貢獻了金融力量,也幫助銀行獲得了一批優質客戶。
再以積分兌換商品為例。
記者在當地一家文明超市看到,貨架上除了一些日用品外,霍山黃芽、野生葛粉等從貧困戶手上收來農產品也赫然在列。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貧困戶收入,推廣了地方特產,一舉兩得。
一年多的實踐,說短不短,說長不長。「文明銀行」歷經了從想法到雛形,再到「遍地開花」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文明銀行」倡導的文明理念,霍山30餘萬幹群已「入腦入心」。
十月的大別山腹地,滿山金黃,碩果飄香。在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全面開啟的歷史節點,「文明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拓展內涵、又將為霍山帶來怎樣的更大改變,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