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河南臺記者程冰冰)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冊)。
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通過視頻連線從大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傳到太極拳的發源地——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來自全國太極拳七大社區不同流派的太極拳傳承人和上千名太極拳研習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太極拳由河南省牽頭申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小旺說:「在年輕的時候就想著怎麼能夠繼承下來,竭盡全力研究、練習、深化,最後通過多年總結,現在明確萬法歸一,就是一個運動體系。我現在要總結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掌握太極拳的方法,把太極拳往外推,使更多的人接受太極拳,共享太極拳。」
發源於黃河岸邊的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形成以來,世代傳承,不斷創新,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多個流派,並在過往的300多年間傳播至中國各地,為各族人民共享和實踐,進而在全球產生廣泛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練習太極拳者已達數億人。
太極拳代表著中國人的哲學和價值觀,是中國人健康、自然、和諧生活方式的體現,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立足於衛生與健康、武術與體育、文化與修養三種屬性,太極拳在提高全球健康水平、促進體育運動發展、推動多元文化傳播等方面將大有可為。其傳遞的和諧、統一、包容、剛柔並濟等理念更是跨越國別、種族、宗教的限制,與世界人民共享古老中國的智慧。
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通過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太極拳得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更多的民族和民眾的認同,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太極拳文化帶來的紅利,讓這項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多的人服務,服務於整個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