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郭敬明再一次站在了風暴中心。
他執導的最新電影——《晴雅集》如期上映,比起當年《小時代》系列鋪天蓋地的嘲諷,這部新片,評論要分裂得多。
一部分人堅持說這是典型郭敬明式的爛片,另一部分人則為他平反,認為他交出了合格的大片。
Dr. V也第一時間帶薪看片,想驗證郭敬明是否真能在大眾口碑中翻身,那些被吹捧的華麗服化道,有多少他本人的影子。
作為首席鑑片員,看完之後,有些話不吐不快。
擁有華麗的外表
如果要問這部片好不好看, Dr. V會說:「好看」。
這個「好看」有兩重含義,一是皮囊的「好」與「精緻」,二是不管你覺得這個故事好或壞,你都能看下去。
自打改行當導演以來,這是郭敬明第一次拍片沒有啟用自己的原創作品,而是選擇日本小說家夢枕貘的《陰陽師》,前後花4年時間籌備改編。
從挑選製作班底開始,就顯示出他對這部巨作的重視——
《妖貓傳》的藝術團隊,《長安十二時辰》的造型指導,《霸王別姬》的音效指導,音樂則請來著名配樂家川井憲次,連剪輯師都是徐克導演的御用猛將。
而服化道的細節有多考究呢?
鄧倫飾演的博雅,手上的弓,一把70萬。
為了展示郭敬明古裝標配的「柔順長發」,他基本把全國最優質的頭髮買走了,在片中實現每個人都有一頭絲滑的亮發。
趙又廷的每套戲服都要耗費十幾二十天的人工製作,採用了民間刺繡工藝,追求的是飄逸而挺拔。
為了更自然的光澤感,鄧倫的皮衣也是全真皮製作,甚至還有特製的皮甲刺繡,保證透氣感。
珠繡、蘇繡、盤秀,輪番上陣,最絕的是,每吊一次威亞,一件衣服就直接宣告毀壞,所以每款要備足三四套。
而高潮戲中,汪鐸的「鱗片妝」每次都要化上9個小時。
先不論片子質量,起碼郭敬明提出的「既有瑰麗壯觀的想像力,又有真實的美學落點」是達到了。
外表自然是華麗的。
尤其是前後兩場禍蛇大戰,奇幻色彩被渲染到每個細節。
你能看到「郭式美學」被發揮到了極致,開闊的鏡頭語言下,那個人妖共處的世界,有了東方奇情的味道。
據報導,整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高達3億。
不止是製作狠,演員也猛。
在郭敬明的堅持下,鄧倫裸上身拍重頭戲,瘋狂練肌肉,在開拍前更脫水三天,終於達到了導演要的效果。
負傷的場景,拍到血脈噴張,青筋暴起。
王子文的離別戲也哭了11個小時,將近哭到脫水,演到虛脫,才呈現出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
為什麼費如此大篇幅談製作?
是因為電影的外在必須與內在相互支撐,各色元素與趣味都要為劇情服務。
但當把這些製作細節一一述說還原,再搭配爭議十足的導演編輯水平,矛盾就來了。
郭敬明,恐怕沒有能力駕馭這樣龐大的世界。
什麼都有了,
就能講個「好」故事嗎?
誠然,在這樣紮實的班底下,電影的世界觀搭建沒有太大問題。
陰陽師晴明和博雅奉命去天都參加祭天大典,卻身陷離奇的法師死亡案件中,與此同時,北疆法師瀧夜、內廷法師鶴守月、長平公主也各懷心事。
由此,故事有了個相對合理的線索,並大體分了四條線——
晴明與忠行的師生情,晴明與博雅的友情,忠行與芳月的虐戀,鶴守月對公主的痴情,彼此的糾纏牽絆都說得過去。
但問題就在於,當幾組人物共同瓜分130分鐘的篇幅,就顯得擁擠了。
最終導致比較完整的線,只有一條,也是最讓觀眾共鳴的情節。
來自汪鐸飾演的忠行/鶴守月,與王子文飾演的芳月/公主之間的時空虐戀。
忠行60年前與體內封印著禍蛇的芳月相愛,但禍蛇蠶食芳月的欲望,為了它不再壯大,忠行選擇離開,並將情感寄托在他的式神鶴守月身上,代替自己守護芳月。
在漫長歲月裡,鶴守月愛上了變成公主的芳月,並變成了忠行的模樣,默默守在她身邊。
這個安排實在很難不被打動,所以儘管很多人不喜歡郭敬明,但依然肯定他的審美,以及對感情的拿捏。
尤其當片尾「願此生相守之人,此刻正陪伴左右」出來的時候,微博都轉瘋了。
不過,單把這個故事拎出來是動人的,但在整部電影裡造成一種結果:愛情線是清晰了,可難掩主線的空洞。
即是,主角頻頻讓位給副線。
兩大主角,晴明與博雅的感情進展沒有釐清,也無法講透。
基本是兩人相見相殺一次後,便開始插科打諢,彼此守護。
博雅選擇犧牲自己時,對晴明說的一句「讓我做你的式神」,頗有種「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感覺。
更不用說頻繁閃回晴明與師父忠行的對話,將原本簡單的關係講得很費力。
總體下來,沒有太強的記憶點。
一部電影如果分不清主次,或者沒有統一併行的脈絡,節奏便會失衡,什麼都講了,又什麼都沒講。
甚至非要細究的話,芳月為何愛上忠行,她對鶴守月是何種感情?都沒有交代。
換個方向想,晴明和博雅的守護也是這種「莫名其妙」,同為陰陽師,初見彼此監聽監視可以理解,但為何一夜過後就開始並肩作戰了呢?
但郭敬明的世界觀裡,好像不用做解釋,似乎主角們有天然的「相愛」豁免權,不需要理由。
當然,演員的表演都在線,汪鐸和王子文的表演堪稱全片最佳,尤其是王子文的哭戲。
隔著結界,觸摸不到即將死去的忠行,哭得撕心裂肺,感染力極強。
汪鐸分飾兩角,反差極大,但毫不違和。
忠行是帶著仁義大愛的陰陽師。鶴守月則是獨愛公主的式神,自私、欲望、邪氣於一身,甚至不少觀眾看完後都沒發現這倆角色是同一個演員。
從「20分」到「50分」
如果看完《晴雅集》,相信很多人會感嘆:這終究是一部郭敬明的電影。
在開拓自己的審美風格去向的同時,也在固守著自己的風格。
最明顯的地方在於,有如此豐富的敘事背景,講述方式卻非常讓人著急。
太慢了!
包括但不限於——
每一個大場面都要用遠鏡頭俯視一遍;演員每次出場與開口,都要先被大特寫掃一遍美麗的臉龐。
「注重氛圍」已然成為郭敬明電影最大的特點,從時代姐妹花在雪中穿時裝走臺步起,回落到《晴雅集》這種古裝戲上,未免有炫鏡頭之嫌。
與此同時,每個人都用最無情的表情,念著最深情的臺詞。
Dr. V認為,臺詞並不是寫小說,而是與觀眾對話,沒有將臺詞做到完全的影視化,就是一部電影致命的缺陷。
不過這還不是最受詬病的地方,陰陽師用的這種秘術,有沒有讓你想起某部電影?
對,就是《奇異博士》。
這個貫穿全片,甚至決定每個人生死的絕對秘術,在微博、豆瓣等平臺被網友直接蓋章「抄襲」。
整部電影被塞得過滿之餘,後半段通關式的遊戲講述方式也漏洞頻出。
一開始的設定是由四大神獸鎮守禍蛇,但神獸需要被四位法師同時喚醒,而鶴守月私心沒有喚醒神獸朱雀。
於是,博雅犧牲自己,化身式神,喚醒了朱雀,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鄧倫單獨大戰禍蛇的場景。
所以,另外三隻神獸呢?說好的一起鎮守的呢?
而前面芳月解釋自己吃了人魚肉得以永生,並用自己的身體困住禍蛇,最終又變成因為禍蛇才永生,也是很明顯的誤區了。
如果是打磨了三四年的作品,那這些bug可以說是基礎與底色了,為什麼沒有細緻考量,還是說將更多心思放在了服化道上,也是一個問題。
最後, Dr. V懂得這部電影對郭敬明的意義,也明白它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大概也沒有導演像他這樣,只要有電影上映,觀眾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導演本人」身上,而對電影本身的質量,莫衷一是。
更沒有人如他一般,一直被罵,但一直迫切證明自己「選擇正確」。
從都市片跨界到奇幻大片,從姐妹情穿梭到各色複雜的人情,乃至對整體世界觀的探討,有努力過的成果,也有進步的空間。
但一部電影自上映時起,評判的權力就交到了觀眾手中——
而郭敬明的導演之路,依舊漫長。
編輯:Christopher
撰文:Eudilav
美術: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