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敗退之年,優衣庫憑什麼在中國逆勢而上?

2021-01-06 騰訊網

快時尚遭遇風暴,優衣庫卻在中國越來越炙手可熱,創始人柳井正還在歐美、印度市場向Zara、H&M發起挑戰,他所推崇的日式時尚觀會擊敗標榜潮流時尚的歐美公司嗎?

圖源Pixabay

文 |《財經》記者 馬霖

編輯 | 餘樂

2019年10月初,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進軍印度市場的計劃落地,位於新德裡的首家優衣庫門店開業。進入印度市場,這是優衣庫母公司——迅銷公司創始人柳井正近兩年最大的市場開拓計劃。柳井正視印度市場為第二個中國市場,欲在印度複製優衣庫在中國取得的高增長。

迅銷(Fast Retailing ,06288.HK/99830.TSE)是排在西班牙快時尚集團Inditex(Zara母公司)、瑞典公司Hennes & Mauritz(H&M母公司)之後的世界第三大服裝公司。

2018年,優衣庫的海外市場銷售額首次超過日本本土銷售額,其中50%的海外市場業務來自中國。中國的線下零售飽受電商衝擊,但優衣庫這幾年在中國保持了年增70家-80家線下門店的節奏。

近幾年,國際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與優衣庫同年創立的美國服裝品牌Forever 21於9月底正式申請破產。在過去三個月,這家有35年歷史的公司已經從中國、日本等全球40個市場退出。在此之前,時尚高街品牌Asos、Topshop、New Look也陸續退出中國,它們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壽命僅僅三四年。

一些品牌陷入風暴,另一些則遭遇降溫。進入中國十年之久的Zara和H&M也於近兩年大幅收縮新開實體門店的步伐,店鋪數量均處於淨減少狀態。財報數據顯示,Zara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從2017年的183家減少至2018年末的179家,同期母公司Inditex總門店從593家減少至589家。2019年,Zara還在中國持續關閉經營不善的店面。

H&M的情況同樣不算理想,2018年末在中國的店鋪數與2017年相比減少6家至524家。相比之下,優衣庫在中國的線下店數量最多,截至2019年三季度,共有687家店,並計劃維持此前的開店節奏。營收方面,優衣庫也佔據優勢。2018年的中國市場營收約200多億元,H&M的中國市場營收約70多億元,Zara未公布中國市場數據。

國際快時尚品牌佔據了中國快時尚領域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這些品牌在中國的起伏進退引發了不少思考:為何Forever 21等品牌跌落,優衣庫卻越來越炙手可熱?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還在歐美、印度等Zara、H&M的優勢市場發起挑戰,他所推崇的日式時尚觀會擊敗標榜潮流時尚的歐美公司嗎?

快時尚之困

2019年6月3日,浙江金華,顧客在西市街上的優衣庫店搶購優衣庫UNIQLOxKAWS合作款。圖/視覺中國

Zara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遇到的最大勁敵是電商。

一位國際品牌服裝代工廠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電商的本質就是做快時尚,而電商抓取全球趨勢的速度並不比Zara慢。以前只有大企業抓全球趨勢,把最新的款式呈現給消費者,現在全網都在做這件事,Zara勢必會有壓力。淘寶、抖音網紅直播也讓電商比以前「更帶勁兒」,這給Zara這樣的品牌帶來了更大衝擊。

但她表示,消費者心智和生活追求的變化,是導致過度追求時髦、忽略產品質量的一些快時尚品牌陷入瓶頸的又一重要原因。

源於歐美的Zara、H&M、Forever 21等品牌是典型的快時尚品牌,產品定位是讓女性消費者可以用低價買到大牌時尚,它們緊跟T臺上的新元素,迅速出新品,不講究質量,產品相對花哨,有明顯的設計感。

優衣庫的風格則相對平淡,強調產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消費者一般稱這類風格為「基本款」。創立於上世紀60年代的島村、80年代的無印良品等日本品牌,與優衣庫相似,都宣揚這樣一種簡單、實用的日式風格。

在網絡上,有年輕消費者計算自己買過的快時尚服裝,發現這些服裝雖然單價低,但因為很快就過時,或者質量差,不知不覺幾年下來其實積累了很大的衣服數量,是不小的開支,很多消費者都希望,服裝保持性價比的同時,質量也足夠好,可以被循環利用,滿足不同場合的需求。

產品數量和出新速度也是優衣庫和其他快時尚品牌的重要區別之一。

作為快時尚鼻祖,Zara每年會給市場帶來7.5萬個SKU(消費產品的最小單位),H&M的SKU少一些,但也保持了相當的數量,優衣庫一年推出的SKU數量只有這些競爭對手的約十分之一。出新款的速度上,Zara也在業界數一數二,兩周上新一次,H&M大概會保持在一兩個月上新一次的速度,而優衣庫基本上是按照季節安排上新。

「Zara和H&M的東西太多了,去Zara和H&M的店之前,總覺得應該能買到東西,但每次進去挑了一圈,就會發現其實買不到什麼。對各大品牌服裝深有了解的女裝博主「劉小被兒」對《財經》記者表示。

樣式多,線上線下的產品陳列就會顯得亂。「Forever 21的網站產品我從來沒有瀏覽完過,太多了,越往下看越難受,就乾脆不買了,它什麼時候出新款你也不知道,所以不會對新品有期待。」劉小被兒說。從服裝搭配和實用角度看,一些主打「快」和「時尚」的產品在款式和花紋上過於有特點,反而不好搭配,「剛開始穿的時候可能感覺很新鮮,但是穿一兩次就膩了」。

相比之下,優衣庫主打生活必需的基本款,產品風格統一,店內長年售賣消費者具有基礎需求的產品,如內衣、襪子。「很多消費者會覺得,衣服雖然簡單,但可以搭配出不同風格,更實用。」她說。

優衣庫的門店產品陳列也延續了產品本身的簡約風。一位迅銷公司員工告訴《財經》記者,優衣庫的產品陳列有固定的原則,每樣產品必須整齊地擺放成一列,雖然產品種類不多,但每一個種類都有壓倒性的量。「其實用戶需要的是更簡單的選擇,產品陳列要有理性、有美感。這位員工說。

柳井正的時尚觀

雖然優衣庫與其他國際快時尚品牌存在不少差異,但服裝行業還是將優衣庫歸於快時尚範疇。2018年,印度尼西亞優衣庫代工廠的2000名工人還曾狀告優衣庫的低勞動報酬,再次引起人們對光鮮的快時尚行業背後「血汗工廠」問題的討論。不過,在諸多方面,柳井正都有意將優衣庫與快時尚概念拉開距離。

從產品質量上看,優衣庫還是有別於其他快時尚品牌,它堅持提供可反覆穿著的高質量服裝,向市場和消費者強調優衣庫是「一種消費者可負擔得起、有質量的時尚」。

在產品創造方面,優衣庫與其他快時尚品牌的一個區別是,它深度參與功能性布料的研發,並視挖掘材料潛力為一項可以製造消費需求的核心競爭力。

20世紀80年代品牌創立初期,優衣庫最大的優勢是低價格,產品端優勢並不突出。從90年代起,優衣庫開始深度參與上遊服裝布料的研究與開發,1998年,優衣庫用一種名為「搖粒絨」的面料開發出一系列色彩眾多、質地輕薄的保暖上衣產品,這本是一種不常使用的材料,但從此之後,搖粒絨夾克便成為優衣庫20年間的產品「常青樹」。

之後,優衣庫又陸續推出了夏天的速乾衣、防曬服,冬天的發熱內衣、輕型羽絨服等長期、穩定的產品線。其中發熱內衣是與為波音787夢想客機提供碳纖維材料的日本合成材料公司東麗合作,輕型羽絨服的外層材料也與東麗合作,優衣庫稱這種羽絨服的羽絨材料原本只用於滑雪服或寒冷條件下的工作服。

優衣庫視維持高性價比為其另一項核心能力。優衣庫的長期產品線包括了開司米羊絨衫,通常其他品牌的開司米羊絨衫價格在2000元以上,但優衣庫通過大批量、低成本採購原材料,其羊絨衫保持了幾百元的定價。

一位為優衣庫及多家中外品牌做服裝代工的工廠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看似簡單的基本款,實際上對基礎面料要求很高。作為代工廠,每一季度都要向優衣庫提出新的面料計劃。一款女士穿的吊帶背心,優衣庫會要求七八種功能,例如速幹、防臭等。他表示,很多面料測試20次-30次也達不到要求,需要反覆測試。Zara代表了歐洲人的「隨性」,追求版型、款式,並不介意衣服上的線頭,而出現線頭問題對優衣庫來說則是重大事故。

這家代工廠的訂單來自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國內的多個品牌,但該負責人介紹說,其他品牌並不提供給工廠詳盡的標準指導,只告訴工廠要達到什麼效果,優衣庫則會發給工廠詳細的操作手冊,記錄操作標準、流程規範、品控節點,以及如何執行這些要求。

比如,優衣庫要求面料不能縮水,同時會告訴工廠,面料拿回工廠後,首先要做測試,其次在所有面料裁剪前,要自然攤開,等待面料自然回縮24小時之後才可以裁剪。對每個操作節點,優衣庫都要求出具記錄和報告。在天貓、小紅書、Youtube等中外電商或社交平臺上,消費者對優衣庫產品較多的評論也集中於「質量好」「面料舒服」等評價。

迅銷公司CFO岡崎健認為,優衣庫之所以吸引到了更多中國消費者,也緣於它與消費者做了更有效的溝通。

優衣庫的出新頻率和數量明顯低於其快時尚同行,但優衣庫希望其每一件上新產品都深入人心。對比優衣庫、Zara和H&M三個品牌的網站和App可以發現,優衣庫往往會在換季之前清楚地向消費者傳達「即將出新款」的信息,在屏幕可視範圍,儘可能多地傳遞每一件產品所隸屬的產品線、風格、功能,而後兩個品牌則更著重強調模特和畫面的時尚感。

歐美市場乏力

目前,優衣庫除了在日本運營820家店,在中國有687家店,韓國186家店,東南亞200多家店,美國51家店,歐洲93家店,並在印度剛剛開出第一家店。柳井正曾多次表示,希望優衣庫帶領迅銷成為全球第一大服裝公司。

全球服裝業的競爭格局並不穩固。2000年左右,全球最大的服裝公司是維多利亞的秘密母公司L Brands,美國服裝公司Gap則是當時的行業亞軍,如今這兩家公司已經陸續被Zara、H&M和優衣庫背後的母公司超越。

「今天絕大多數消費者日常穿著的服裝品牌,其實創業歷程都不長,服裝行業的百年老店甚少,今天看起來成功的企業,很難判斷再過幾年情況會如何。」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任國強對《財經》記者表示,「品牌一旦在款式、風格的探索上停止腳步,消費者就會感到厭倦。」

目前,優衣庫的老對手已經在調整自身的產品策略。「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大家不再隨波逐流選擇產品,而是真正意義上關注衣服背後的東西,是不是環保,品牌是不是在講一個很好的故事。」為幾家歐美快時尚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的前述工廠負責人說。

她表示,H&M這幾年已經放慢追趕時尚的腳步,回歸簡約,注重版型和面料,找到了北歐風的服裝風格。除H&M品牌外,母公司旗下的Cos、Other stories這兩個更注重質量的副線產品增長也非常快。德國快時尚品牌C&A也在轉型,啟動新的產品線,計劃往更精緻的產品方向走。Zara依然堅持自己的定位,追求速度,越來越像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堅持做最流行的東西,也保持住了基本的時尚度。

對於優衣庫來說,保持優勢、彌補短板顯得尤為重要。優衣庫在中國並沒有其他相似風格的巨頭競爭對手,但小型競爭對手已經出現。

任國強表示,此前,中國消費者的基本款、高性價比需求沒有另一家擁有廣泛線下連鎖和電商渠道的品牌去滿足,優衣庫可以說是一家獨大。

在優衣庫的本國市場日本,就有島村這樣一個更便宜的基本款服裝連鎖品牌,這個品牌在過往幾年,營收和利潤增速一直高於優衣庫。此外,與優衣庫風格類似、更高端的品牌還有無印良品。

在中國市場上,優衣庫的模仿者已經出現。一些跟隨優衣庫供應鏈的品牌開始在官網和天貓店銷售相似的輕質羽絨服、羅紋面料上衣、基本款T恤、女士長裙等產品,價格只有優衣庫的三分之一。

「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一個品牌可能會迫於市場壓力動搖其基礎戰略,這對於優衣庫來說是一個可能的風險。」任國強說。

事實上,柳井正曾在基本款戰略上搖擺過。2010年前後,為與Zara、H&M競爭,優衣庫曾在核心產品之外推出了過多迎合時尚的產品,這最終影響了優衣庫的業績,當時亦有股票分析師對優衣庫的潛力表示悲觀,稱「優衣庫無法持續性地提供市場爆款」。這一局面促使柳井正於2011年調整戰略,重新回歸核心產品,業績也逐漸好轉。

在另一個傳統優勢市場韓國,優衣庫也遭遇了挑戰。時下因日本和韓國政府之間的貿易摩擦,導致韓國消費者對日本品牌態度淡漠,優衣庫的韓國門店門可羅雀。

與此同時,和優衣庫「打法」相似的韓國三星集團旗下8 seconds卻正在崛起,這一品牌早已對優衣庫虎視眈眈,正好在日韓交惡期間,業績有比較好的增長。

優衣庫的另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其歐美市場。優衣庫於2001年同時進入中國和歐洲市場,但直到2017年,其歐洲市場才開始真正盈利。柳井正曾於2012年提出在美國開設1000家門店的目標,這一計劃也因銷售不達預期於2015年擱置,目前優衣庫在美國只有51家門店,且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任國強表示,歐美消費者對Zara等具有獨特設計、與最新潮流接軌的產品包容度更高,典型的快時尚品牌在歐美市場有更牢固的根基,優衣庫對亞洲人的服裝版型研究則更深入,更符合亞洲人的審美,這也是優衣庫目前為止在中國更成功、在歐美發展相對滯後的原因。

在歐美市場,優衣庫的基本款戰略競爭者也更多,優衣庫所堅持的日式審美,從目前來看還無法完全滿足一些歐美人的風格需求,它在中國市場的品位與性價比優勢尚未在歐美市場凸顯。

「歐美時尚界相當一部分產品都是基礎款,消費者喜歡買基礎款,本土品牌也花很多力氣,有很多好品牌。」前述代工人士說。

Primark、C&A、Abercrombie & Fitch、Hollister、American Eagle、Gap等品牌都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是優衣庫的競品,大量年輕潮牌,例如Quick Silver,品牌影響力也越來越好。她表示,這些品牌在基礎款的基礎上更鮮活,是美國人喜歡的風格。由於飲食和體質原因,許多歐美人也沒有中國和日本消費者這麼追求保暖功能,因此優衣庫擅長的功能性內衣在歐美國家很難像在中國一樣賣得這麼好。此外,歐美人也更喜歡軟而輕薄的T恤,追求放鬆的狀態,優衣庫T恤的版型則相對較硬。

任國強認為,服裝消費往往是感性的,服裝順應的是一代人對消費、流行的思考,消費者也會對服裝喜新厭舊,會希望有新面孔、新潮流刺激購買慾。「對優衣庫這樣的大企業來說,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斷提升自己。」

(本文首刊於2019年10月14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關焦點

  • 快時尚品牌節節敗退,GU憑什麼勢如破竹?揭秘優衣庫師妹逆襲真相
    2015年1月,英國快時尚品牌 TOPSHOP 從日本市場撤退;2016年8月,H&M 集團旗下品牌 Monki 從日本市場撤退;2019年10月,美國洛杉磯快時尚零售商 Forever 21 從日本市場撤退;……
  • 集體敗退or客流爆滿?揭秘優衣庫、HM的鄭州遭遇
    8月18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公布了前三個季度的銷售數據,營業利潤收入12.7億美元,同比下跌23%,公司稅前利潤更是暴跌46.4%至6.17億美元。 敗退的不僅是優衣庫,H&M集團和GAP集團利潤都大幅下滑,快時尚品牌紛紛走上下坡路,讓人陡生疑問:是快時尚開始走下神壇了,還是這屆消費者不給力呢?
  • 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與中國市場逆勢擴張成鮮明對比
    優衣庫在中國逆勢擴張,每年保持在中國內地新開80到100家門店的速度,今年6月到10月,優衣庫就開了40多家門店。目前優衣庫中國內地已經有近800家門店,門店數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優衣庫在海外的最大市場。03 優衣庫能高枕無憂嗎?
  • 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與中國市場逆勢擴張形成鮮明對比
    02 全球虧損,中國市場逆勢擴張 那麼,優衣庫全球業績如何,特別是中國市場表現又如何? 根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公布的2020財年業績顯示,公司營收2.01萬億日元,同比下滑了12.3%。
  • 全年業績下降的優衣庫憑什麼漲價?
    優衣庫的經營之道!這幾年的服裝零售市場,各大快時尚品牌可謂流年不順,GAP拆分業務忙於自救,快時尚巨頭ZARA、H&M也紛紛出現虧損。優衣庫的另一個重要線上平臺是淘寶,在進軍淘寶的前3個月,把當時淘寶上的玩法都試驗了一番,選擇最適合的方式營銷,如今優衣庫天貓旗艦店的粉絲達到2000多萬,每場日常直播都吸引近萬消費者觀看。
  • 優衣庫母公司轉虧,Superdry敗走中國……全球快時尚何時走出至暗...
    7月初,《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商場以及靠近南京東路的置地廣場等商場後發現,各大「快時尚」品牌均在力推打折促銷活動,個別商品折扣力度甚至超過5折。「快時尚不香了!」品牌紛紛打折的背景下,這句話也高頻率的出現在社交媒體上。2012年左右,以H&M、Zara、優衣庫等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們曾風頭無兩。
  • 優衣庫母公司營利雙跌 快時尚品牌發力中國市場
    來源:中國經營報優衣庫母公司營利雙跌 快時尚品牌發力中國市場本報記者/許禮清/孫吉正/北京報導疫情之下,快時尚品牌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優衣庫也不例外。近日,優衣庫母公司訊銷集團發布2020財政年度前三季度(2019年9月~2020年5月)業績概要,前三季度營利雙降。具體到第三季度(即2020年3月~2020年5月),更是出現了虧損。結合訊銷集團、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和H&M各自的業績報告可以看出,快時尚品牌當下面臨的境遇並不樂觀,但中國市場則是他們賴以恢復的「主要戰場」。
  • 快時尚行不通了?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退出中國
    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近日宣布暫時退出中國。2020年7月起,Superdry自營專賣店以及品牌電商旗艦店將陸續關閉。此外,所有門店於今日起停止會員消費累計積分和登記權益,一些會員福利也於今日起停止發放及使用。
  • 2020年中國快時尚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而隨著資源及人力密集型產業發展面臨困境,快時尚品牌由於管理團隊反應不夠靈活,利潤空間被逐漸壓縮,發展速度明顯放緩。  從門店數量上看,近兩年我國快時尚新增門店數量呈下降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包括H&M、ZARA、優衣庫、MJstyle、無印良品、UR、C&A、GAP在內的8個快時尚品牌,在內地共新增218家門店(不含升級重裝門店),創歷史新低。
  • 優衣庫的「一勝九敗」啟示錄
    2019年初,曾經有「中國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發布公告,預計2019年全年虧損16億-21億元。2019年大規模關店清倉,全年關閉約4400家門店。  從傳出要賣身到公布交易整個過程僅僅花了半個月時間,這背後是Forever21超過1億美元的高額欠款。
  • 在快時尚品牌落寞的大環境下,優衣庫憑什麼還能16分鐘賣出5億?
    其中服裝類銷售第一已經連續五年是優衣庫,並且錄得16分鐘上5億,最快上10億的新紀錄。雙十一搶廁紙、洗衣液、沐浴露和洗髮水等等,都是舊剛需,新剛需必然是蹲點搶優衣庫輕羽絨,畢竟人人要過冬,沒有別家能賣得這麼實惠。不搞虛的,一來就是半價。羽絨是必買,而小年輕們現在不僅搶實用款,聯名合作時尚款也成了剁手大熱。沒有哪家快時尚能做到像優衣庫一樣,在中國,上至五六十,下至十七八都能買到自己歡喜的。
  • Superdry等外國快時尚敗走中國,對中國品牌有何啟示?
    縱觀跨國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歷史,2005年,以Zara、H&M、優衣庫為代表的第一批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因價格較低、上新速度快、緊跟時代潮流的三大優勢迅速佔領中國市場, 自此,80後、90後乃至00後的衣櫥都離不開快時尚品牌。但近幾年,外國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卻紛紛遇冷、急轉直下。
  • 繼Forever 21、New Look後,又一服裝大牌退出中國,快時尚完了?
    繼Forever 21、New Look後,又一服裝大牌退出中國,快時尚完了?推薦語:眾所周知,快時尚品牌曾憑藉緊隨潮流、價格親民以及快上快下等優勢,在中國市場井噴式發展。但近年快時尚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業績上節節敗退後,不少品牌相繼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基本停滯甚至退出。就在2020年,又一國際大牌快時尚品牌宣布退出中國,它就是GAP集團下的Old Navy。根據2020年2月最新消息顯示,美國知名服裝零售品牌Old Navy發布公告,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並在3月1日關停所有線下及線上門店。
  • 日本快時尚優衣庫如何做到「零庫存」
    優衣庫多年的發展就是一部「單品熱銷史」:1998年的羊毛夾克、2001年的吸溼快幹Polo衫和T恤、2003年的羊絨衫,2008年後的HEATTECH系列……每款明星產品都是經過幾年的積累,從最初的一個idea到超明星系列,期間經過不斷改良。  創造了銷售奇蹟的 HEAT-TECH系列,早在2002年就開始了研發。
  • 優衣庫全力押注中國 直營門店數量已超日本
    雖然如此,其網絡商店業務的收益卻較上年度增長近20%。以中國電商市場為例,從2015年到2019年,優衣庫已連續5年位列天貓「雙11」促銷女裝銷量榜首。2019財年第三季度,優衣庫中國單季線上銷售額增長超30%。 優衣庫全力押注中國市場 雖然優衣庫本財年淨利大幅下跌,但相比其他快時尚巨頭還算好的。
  • 拆解優衣庫:日式時尚觀的全球進擊
    中國的線下零售飽受電商衝擊,但優衣庫這幾年在中國保持了年增70家-80家線下門店的節奏。近幾年,國際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與優衣庫同年創立的美國服裝品牌Forever 21於9月底正式申請破產。在過去三個月,這家有35年歷史的公司已經從中國、日本等全球40個市場退出。
  • 優衣庫、ZARA、GAP等十大快時尚品牌現狀以及策略
    與2017年一季度相比較,2018年一季度新店減少主要是因為中國本土快時尚品牌MJstyle、UR和NEW LOOK、無印良品擴張收縮,其餘品牌相較穩定。 2018年上半年,快時尚品牌在華的重頭戲是什麼? 2018年上半年,快時尚品牌們不約而同採取創新性舉措,推出了更多新鮮的玩法,在市場上引起了巨大關注。
  • 瘋狂的優衣庫,失落的Forever 21
    「快時尚」,一邊潰敗,一邊崛起正當人們在優衣庫瘋搶Kaws聯名UT之時,位於上海南京東路的Forever 21旗艦店正面臨倒閉。就在前不久,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宣布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在此之前,Topshop、New Look等已經相繼退出,H&M、ZARA在中國也開店放緩。
  • 優衣庫才是中國直男的衣櫃|zara|男裝|女裝|快時尚|柳井正_網易新聞
    2018年-2019年,優衣庫中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3%,至5,025億日元(300多億人民幣);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0.8%,達到了890億日元。優衣庫的營業收入非常驚人。優衣庫並沒有公布中國男裝銷量,那我們哪怕假設即使男裝只佔優衣庫收入的1/5,優衣庫還是能從中國男人的錢包拿走60億元人民幣。
  • 首富的優衣庫:如何擺脫班尼路佐丹奴夾擊?
    當2008年日本第一大富豪任天堂董事長山內溥的資產從78億美元銳減為45億美元,優衣庫的創始人,就是迅銷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柳井正卻從2008的第六名躍為第一,身價飆升至61億美元,比一年前增長了14億美元。    柳井正和優衣庫的逆勢飆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特有的模式和定位。    據稱,優衣庫模式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在柳井正接手時優衣庫營業額只有1億日元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