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條是在自己組裝電腦中最容易交智商稅的硬體之一,而且超級小白常常會在硬碟和內存條上搞混淆,分不清它們之間的區別,更弄不懂它們之間作用上有什麼區別,這篇文章我會盡力帶大家去認識一下內存條,輸出的同時,也作為自己的一個備忘使用。
1.我以點外賣吃為例:
商家就是硬碟,有多少道菜供你選擇,取決於與商家的規模,你電腦裡能儲存多少部島國動作片,取決於你的硬碟大小;
你家的餐桌就是內存,桌子上能放多少道菜,每道菜的量有多少,取決於你桌子的大小,你的電腦能同時運行多少個程序,能運行多大的程序,取決於你的內存大小;
順帶再提一下CPU,CPU就是你的嘴和牙,嚼得順不順,吃的快不快,就取決於你的牙口有多好,軟體運行得順暢不順暢,CPU在其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點這裡弄懂CPU
2.再用圖補充說明一下他們的關係:
1.內存容量
內存容量的單位是GB,目前單條的容量大小一般是4GB、8GB、16GB、32GB,如果把內存比作餐桌的話,那麼內存容量就是餐桌的大小,餐桌越大,能放的菜就越多,每道菜的量就越大,對應到電腦就是能同時運行的程序越多,能運行的程序越大;
你認識幾個?評論區說一下
2.內存頻速
以「DDR4 2666」為例
威剛(ADATA)DDR4 2666 套條【16G (8G*2)】
京東
¥ 419.00
去購買
引用(可略過不看):
DDR=Double Data Rate,雙倍速率,
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縮寫,是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的意思
3.內存時序
時序是指內存的延遲時間,一般使用四組參數加破折號的方式來展示,例如:16-18-18-36,分別是CL-TRCD-TRP-TRAS;
我們一般只關注第一個參數,也就是CL值,可以粗暴的把它理解為反映時間;
大部分情況中,在內存頻率相同的情況下,CL值越低越好;
4.傳輸帶寬
單位是MB/S(兆字節每秒),它是內存和CPU之間的傳送帶,數字越大,傳送帶越寬,傳送速度越快。
5.針腳數:
通常寫作&34;,以「288-Pin」為例,288說明了內存條雙面的金手指個數為288個,
金手指就是這裡:
Tips:我小時候每次自己的電腦出了問題,必備操作之一就是用橡皮擦擦一遍金手指。
6.外觀類型
威剛 萬紫千紅DDR4 2666【32G(16G*2)】
京東
¥ 758.00
去購買
威剛 XPG遊戲威龍 DDR4 3600 套條【32G(16G*2)】
京東
¥ 1279.00
去購買
威剛(ADATA) RGB燈條 DDR4 3600 套條【32G(16G*2)】
京東
¥ 1369.00
去購買
RGB燈條就是在外觀上進一步升級的馬甲條;
在同等參數的情況下:馬甲條散熱優於普條,馬甲條性能略優於普條;
但這些差距都不大,所以在外觀類型上的選擇更多還是依據個人的審美偏好和預算來決定;
首先要確定一個概念:增加電腦內存容量≠提升計算機速度;
電腦的運行速度主要受三個方面影響:計算速度,多任務處理,多線程處理;這三個方面,都不受內存大小的影響,所以內存容量的提升不會帶來實際意義上的計算機速度的提升。
先跟著我做一個實驗來方便理解,
在下圖中找到字母N,
在下圖中找到數字N,
內存容量越大,格子就越多,成功找到N的時間就越長;
CPU執行的指令需要預先加載到內存裡,當需要執行的時候,CPU就會到內存裡去尋找相應的指令;內存裡每個存放指令的地方都有一個地址,內存容量越大,地址就越多,處理器要找到一條指令的時候,就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去尋址,從而令性能不升反降。
另外也不是說內存容量越小就越好,因為內存是電腦運行時的臨時存儲空間,等於一個臨時中轉倉庫,容量小了的話,空間不夠就會引發卡頓、頻繁讀盤等諸多問題。
在你選CPU和主板時,內存條就已經基本確定了。
選擇主板時,產品說明下面的參數會告訴你支持的內存頻速和最大容量:
選擇CPU時,產品說明會進一步幫你縮小選擇範圍:
接著根據你的常用程序,來確定內存容量,假如電腦主要是用來玩英雄聯盟,根據英雄聯盟推薦的參數:
確定內存容量是8GB;
那麼如果電腦平時不用運行其他要求更高的程序,容量我們就選擇8G或者16G即可;
32G就是妥妥的浪費,性能甚至會不升反降。
買CPU支持最大通道數的數量各種參數完全一樣的內存條,就是假如你要的內存容量是8G,那就買兩根4G的,如果要16G,那就買兩根8G的,現在很多廠家都直接生產套條,預算允許直接購買套條即可。
然後把它們間隔安插或者同色安插在主板上就可以了,(4通道的主板需要參考主板使用說明插入響應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