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官員護送一些很少劑量的ZMapp藥物用於治療3例伊波拉病毒感染者
在西非伊波拉疫情肆虐期間,藥物ZMapp已用於治療7例伊波拉病毒感染患者。研究人員近期發現,其可以完全保護猴子抵抗伊波拉病毒的感染。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稱伊波拉疫情已導致1500多人死亡,並將持續惡化,最終可能2萬人感染後的第二天,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2014年8月29日的Nature上。
周五(8月29日),塞內加爾發現第一例伊波拉確診病例,成為第五個發生伊波拉病毒感染的西非國家。
公共衛生專家表示,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部署更多數量的醫務工作人員到重災區,應該是應對目前伊波拉疫情的重點。美國加利福尼亞聖地牙哥MAPP生物製藥公司研發的ZMapp,只是WHO認為可以在疫情中使用的幾個未經批准的藥物之一。
ZMapp藥物為三個免疫純化蛋白或單克隆抗體的混合物,主要靶向伊波拉病毒。其已被用於7例伊波拉病毒感染者:2名美國人、3名非洲醫務工作者、1名英國護士和一名西班牙神父。
西班牙神父和1名賴比瑞亞醫務工作者在應用該藥物後已經死亡。目前還無法得知ZMapp是否在那些倖存下來的患者中發揮了作用,因為他們在患病的過程中,在不同的時間點接受了ZMapp治療,同時接受的醫療保障的水平也各不相同。
在該項研究中,設計和管理部分由MAPP製藥公司的科研人員進行,18隻猴子分別在感染伊波拉病毒後的3天、4天、5天,開始給予3個劑量的ZMapp藥物治療。不管開始治療的時間如何,所有接受藥物治療的猴子都存活下來,而未接受治療的3隻猴子發生死亡。
該研究中使用的伊波拉病毒株與目前導致西非伊波拉疫情的病毒株不同。在細胞培養實驗中,ZMapp除了能識別作用於實驗用的伊波拉病毒株外,還可以識別作用於導致目前西非疫情的伊波拉病毒株。
伊波拉病毒感染後期
該研究結果表明,ZMapp是第一個對伊波拉病毒感染已經表現出症狀(如發熱和凝血因子異常)的猴子非常有效的藥物。這一點非常重要,除非患者已知暴露於伊波拉病毒,如發熱等症狀為患者感染後需要治療的首要症狀。
據位於美國加爾維斯頓的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的病毒學家Thomas Geisbert估計,研究中伊波拉病毒感染5天的猴子,大致相當於人類感染病毒後7至9天的時間。人類感染伊波拉病毒後可長達21天才出現症狀,但通常是感染後的8到10天就出現症狀。
該研究作者認為,ZMapp可在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後期發生作用。研究的共同作者加拿大溫尼伯公共衛生機構傳染病研究者Gary Kobinger表示,該藥物甚至可以挽救皮下出血影響超過其機體70%猴子的生命,其他猴子血液中也有足夠導致人類發生嚴重症狀的病毒。
Kobinger同時表示,「在人類中,處於此感染水平階段的患者,大部分都不能走路甚至端坐,大多數患者會在24小時內死亡。」
但其他研究人員則稱,應謹慎解釋該研究結果,因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猴子並不能完全模擬患病的人類。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傳染病醫師Charles Chiu表示,「即使是在伊波拉病毒感染後期的動物模型中,我也不認為該研究所得出數據支持說明ZMapp藥物有效的結論。」
知道什麼時候給予該治療藥物可能有助於指導在今後疫情中的使用。但至於現在,MAPP生物製藥公司表示,在未來的好幾個月中都不會有更多的ZMapp藥物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