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擁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有不好的童年

2021-01-04 小凡姑娘

01

你身邊有害怕社交的人嗎?無法融入到新的群體生活,喜歡宅在家裡,寧願整天躺著,也不願意出去跟別人說話,交流。

其實,這就是很典型的社交恐懼症患者,這類人通常都很敏感,加上自己的性格過於偏執,就容易導致自己受傷。再加上,遇到某些問題時,包括跟別人在接觸的時候,他心理都會反覆的去思考。

心理學家說,這種思維就是很典型的「內歸因」,習慣把所有的原因歸結於自己。

打了很淺顯的比方,如果他跟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對方沒有聽進去的話,他內心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對自己有什麼意見。自然,他會排斥這個人。

存在這種心理的人,一來會容易讓自己失去理智,二來會讓給他身邊的人施加壓力。他變得越來越抗拒社交,別人對他則會避而遠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他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關注,缺乏父母對他的愛,就導致他的內心很敏感。他很渴望別人的關注,但他的做法,往往會適得其反。

因為他為了想要別人接納自己,就會做過度迎合對方的事,這樣的行為,也很容易被別人利用。所以,他很難獲得一份真摯的友誼以及愛情。

02

曾經,朋友跟我說過關於她表姐的故事。她是很典型的社交恐懼症患者,非常的害怕跟人交往。寧願宅在家裡,也不願意出門。

她曾留過學,家裡是非常的有錢。

當時,我很好奇,為什麼她的家境如此優渥,會怕社交呢?

我朋友說,「我表姐的媽媽把她管得太嚴了,對她的控制欲非常的強,從小的時候,她做了一點讓她不如意的事,就會打她。不僅如此,還控制到了她的吃喝用度,在她讀高中的時候,讓她穿性感暴露的衣服。」

從朋友說的這番話,足可以看出,她恐懼社交的真正原因,就在於她的母親。

她無法從母親的身上感受到對她的愛意,被關懷。她就像一個傀儡一般,被她的母親牽引,控制。

換個說法,她就像一個機器,肉體雖然存在,她的情感意識卻很薄弱。

或許,也有人會有疑問?她不是還有爸爸嗎?

我了解到,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她的父母在她小的時候,經常吵架,雖然說他們沒有離婚,但是這樁婚姻,跟離婚了沒有什麼區別。

在她成年後,她就一直很拒絕社交,跟別人交往,對於她來說是非常的痛苦,壓抑又絕望。

她渴望被需要,但又過度在意別人對她的評價。於是,就導致她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她覺得每個人對她都有敵意。

心理學家為此做過一個解釋:「他覺得自己永遠的被歡樂,幸福推開了。在他的自我認知中,他渴望得到一切,但又卻無法擁有。」

漸漸地,她厭倦社交,排斥跟別人交流。在她的自我意識裡,只有獨自一個人的世界才是安全的。

03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來,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有掌控欲強的父母。正是因為她從小就生活在缺愛的環境下,她的內心很渴望獲得別人的關注,需要。

當無法獲得這些時,她會厭倦社交,害怕被拒絕,不敢跟別人來往。

或許有人會問?有方法可以治療嗎?記得有人說過一句話,「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如果你是屬於社交恐懼症的人,可以嘗試一下這兩種方法,進行自我痊癒。

一種是學會愛自己,擁有獨立的人格。而不是整天讓自己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下,過度在意別人的情緒,評價。

當你存在這樣的心理想法,很容易受挫。你要明白,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在意你,關心你。即便沒有人在意你,你也要看淡一點,學會堅強,勇敢。

我很喜歡一句話,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所以你未必懂別人的感受還有生活。

第二種是放棄自己心中的雜念,也就是說,不要想太多。有禪語說,想太多,煩惱的也就越多。要學會順其自然,對待煩惱也是如此。自然,那些負面的情緒,也就不會困擾到你。

當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就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並且,還能讓你更好的克服社交恐懼症。在人的心性中,都熱愛跟情緒溫和的人在一起,彼此有說有笑,在一起也會很舒服。

最後,願此篇文能夠給予你勇氣,有閒暇的時間,培養自己某一樣技能,漸漸的,你身上的問題也會消失在時間的長河當中,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End

作者:小餘姑娘,只寫有溫度的文字,用平淡的語言為你說一個故事。點擊「關注」,讓我走進你的心裡。

相關焦點

  • 解讀心理學:社交恐懼症的8大特徵,看看自己中了幾條
    #社交#社交,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誰也沒法逃避社交。在社交中如魚得水的人,總是成為生活、工作,甚至是情場中的佼佼者。可是,社交恐懼症阻礙了我們的發展,讓我們的社交能力顯得拙劣。社交恐懼症的形成,與我們童年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
  • 用光遇來解釋,什麼叫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我治癒?
    一個不想透露名字的粉絲問我,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01TA的問題是這樣子的:TA是一個很內向的人,TA深受社交恐懼症的困擾。02用光遇的遊戲機制,來解釋社交恐懼症在光遇這個遊戲裡,有這樣一個機制。這是社交的第一步。而內向的人,就是沒有走出這個第一步。沒有點火這個動作,也就斷絕了所有後續的可能性。為什麼有些人,脾氣不好,不體貼,對朋友不好,可是身邊依然有很多夥伴?為什麼內向的人,朋友少?因為內向的人,不敢和人點火。內向的人,臉皮太薄,又想太多。
  • 恐高症、社交恐懼症和幽閉恐懼症產生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克服?
    01 緊張是因為患了恐懼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小靚是患上了「演講恐懼症」。「恐懼症」這個詞我們常聽到,它出自心理學的一個名詞。心理學家霍克把「恐懼症」定義為「不合情理、與實際危險不相稱的擔心反應」。比如將要或正在面對自己擔心演砸的演講、筆試和面試等考驗時,出現了臉色發白、全身冒冷汗、全身顫抖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 為什麼社交恐懼?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大腦中杏仁核可能在控制著人的恐懼反應。擁有過於活躍的杏仁核結構可能會有過度的恐懼反應,從而導致社交場合中的焦慮增加。 還可能是環境。 可能因為目睹了別人的焦慮而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 那些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曾有患者跟他聊到,他們甚至不願去超市,不願意出門旅遊,不願意與人社交。因為他們出門看到情侶,看到其他人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就會感到刺痛。「這說明一件事:我們總會認同我們所恐懼的,最終成為它的一部分。」但是,他感到自己用傳統的方式傳播心理學,能夠幫助的人依然十分有限。因此,盧悅老師開闢了線上心理輔導課程。帶你及下方卡片,讓人人都喜歡跟你說話↓→點我,告別社交恐懼症,收穫好人脈他說,當一個人學會溝通,學會能夠把話講到對方心裡去,就掌握了滿足別人需求的鑰匙。
  • 為什麼有些人會有社交恐懼?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近年來的新興詞彙,當大家對某些社交不感興趣,又不好拒絕時,很喜歡把「我得了社恐」掛在嘴邊。那到底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如果患有社交恐懼症又該如何克服它呢?今天我們來到重慶三一八醫院,邀請到該院心理諮詢師向紅平,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向老師,你好!  向紅平: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 你有「社交恐懼症」?建議嘗試一下這幾種方法!
    如果你害怕社交,有社交焦慮症,不妨多了解一下容易緊張焦慮怎麼辦?如何應對焦慮症?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跟家人或朋友一起聊天時,你會侃侃而談,談笑自若,但是在一個陌生的場合發言,或是跟陌生人的人說話,你會感到手足無措,甚至臉紅心跳、表情尷尬,話都說不清楚,十分難受。
  • 社交恐懼症還真是種病
    三大因素導致社交恐懼症生物學因素研究顯示,約50%社交恐怖患者出現恐怖症狀時,血漿腎上腺素水平急劇升高。社交恐怖患者有內源性胺類系統功能調節不良,認為可能與其情緒反應有關,並且特定的恐怖症(其中包括社交恐怖)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31%的患者一級親屬中有同樣的問題。
  • 情緒總是很低落,自卑又有一點社交恐懼症,怎麼才能放鬆心情?
    情緒低落,自卑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懼,類似問題在我們心理諮詢工作中是經常遇到的求助者的問題。 有句話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很多問題註定是解決不了的,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這上面,註定是悲劇的。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懼症?為什麼會恐懼社交?
    為什麼會恐懼社交?專家表示,社交恐懼症的起因複雜,往往是多因素髮展的共同結果。性格方面,大多數患者一般具有比較典型的個性特點,比如他們常表現為:具有比較強的自尊心,好面子,經常擔心、害怕被他人拒絕,或者對自己過分關注,看重自己的外貌等。
  • 克服社交恐懼症速成指南 酷我音樂《接招吧!韓雪》聊社交冷知識
    本期「知心姐姐」韓雪將再度開課,翻牌「社交恐懼症」帶來滿滿乾貨,在酷我音樂幫助聽眾解答社交學中的自救法則,以及克服社恐的速成指南!當社交恐懼症成為一種「時代病」,就意味著這座孤島逐漸成為更多人的內心避難所,會潛移默化影響著生活、工作、社交等各種場合,因此在《接招吧!韓雪》節目的提問留言中,這種困擾大多數人的通病呼聲格外的高。那麼該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有哪些症狀?怎麼辦:從源頭解決問題
    先來看看社交恐懼症患者的日常:1.感覺回家之後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是最幸福的。2.如果店員是過於熱情主動的類型,就再也不去那家店了。3.對於熟人發的朋友圈,為想要做出積極的評論而苦惱,但最後通常只是點讚。4.尷尬的時候會裝作有緊急聯絡所以得趕快回復的樣子玩手機。5.如果在路上遇到認識但關係微妙的人就為了不碰面而繞路走。……社交恐懼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焦慮症,起因不是環境使你感到難受,更多的是害怕當眾難堪或者被羞辱。從這個源頭下手,我們來找找解決方法。
  • 走出社交恐懼症「羞於見人」的誤區
    、見人恐怖症,是一種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自我封閉、不敢交友、害怕社交;有社交的欲望而得不到滿足,由此而產生焦慮、孤獨;不敢面對挫折,由此而逃避現實,覺得只有躲在沒人的地方才安全。但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面對陌生人而手足無措,而且還表現為不能在公眾場合打電話,不能在公眾場合和人共飲,不能單獨和陌生人見面,不能在有人注視下工作等較為極端的行為。在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出現時,還常伴心慌、顫抖、出汗、呼吸困難等症狀。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症有哪些1.社交恐懼症不僅害怕與陌生說話陌生人,連已經認識的人也一樣。總是想方設法找藉口,拒絕參加種類聚會。平時極少與人閒聊和攀談,甚至不願主動與人通電話。性格偏內向,自幼有膽怯,過分注重自身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常常感到自卑。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口罩掩蓋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戴上口罩,社交恐懼症減輕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內向並不是社交恐懼症。「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但在心理醫生看來,這只是他們給自己扣上的一頂 「帽子」而已。設想,我們跟陌生人互相不知道對方愛好、過去生活經歷等,聊什麼?
  • 心理學:一個人之所以自卑,往往是因為小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在生活中許多人受著自卑的困擾,不能夠勇敢地去做自己,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過得沒有底氣。說實話,我就是一個從小就非常自卑的人。
  •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病得治!不能與靦腆內向混為一談
    「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但在心理諮詢醫生看來,這只是他們給自己扣上的帽子而已。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懼症則是一種疾病,會導致部分社會功能喪失,甚至可能導致網癮、酒癮,甚至毒癮等後果。
  • 心理學發現:你意想不到,這六類人往往比其他人擁有更強烈第六感
    每個人都會有第六感,它是所有人都可能擁有的一種潛力,第六感往往是一種直覺獲取信息方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無所不見。就像有時我們會忽然夢見很久不見的一個人,第二天我們就會遇見他,第六感是我們對現實認識方式,往往擁有第六感的人會比他人擁有更強的洞察力,也能偶爾預知未來。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這6道「錦囊」,請收下!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場合,有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