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落地場景,華風愛科要用氣象服務推動產業數位化升級|觀察+

2021-01-04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對華風愛科來說,一手的準確數據、定製化的企業服務才是氣象數據作用最大化的途徑,也是氣象服務行業的價值所在。

在產業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如今,「大數據」成了一把出鞘的尚方寶劍。但在擁有百億級別大數據的氣象服務領域,其重要性還在等待被更多的企業挖掘。

過去提到氣象數據,我們更多想到的是天氣預報,或者是手機上的天氣app,事實上,這的確是華風愛科這樣擁有海量氣象數據的氣象服務公司最看重的基礎業務,也是面向2C領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除了蘋果之外,幾乎所有智慧型手機上搭載的原生氣象服務軟體,數據都來自於華風愛科。但在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服務之外,華風愛科還期待著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多可能,在預報越來越準的同時,用自身的大數據幫助企業預見未來。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數據,很多時候會形成數據孤島,真正大數據需要把這些孤島打通起來,氣象也是其中之一,很多場景之下,氣象,包括天氣類的數據,是可以把這些數據孤島連接起來的,我們氣象服務領域有一個說法,那就是超過80%的行業都需要天氣預報。」在剛剛結束的2019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華風愛科CEO馮雪這麼說道。

事實上,80%以上的行業的確需要氣象服務,但缺乏針對性的氣象數據,在推動企業發展上的作用卻聊勝於無。目前,氣象大數據的獲取有較高的壁壘,實際應用也需要完整的策劃和設計,雖然目前已經有上千家所謂的氣象服務企業湧入了賽道,但對華風愛科來說,一手的準確數據、定製化的企業服務才是氣象數據作用最大化的途徑,也是氣象服務行業的價值所在。

投資機構同樣認同這樣的觀點。在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看來,大數據始終存在,並不是新鮮事,就像是地下未能開採的石油和煤礦,在計算機技術普及和發展之後,收集、分類、整理、分析數據成為了可能,才為大數據帶來了新的價值。而對企業而言,大數據能夠提供的服務,是精準地為企業進行用戶畫像,量化營銷和管理手段,提供更好的發展工具,而氣象大數據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典型類別,在尋找到自身合適的不同場景,並進行精準的定製和結合後,氣象行業發展潛力將無法估量。

「洪泰基金過去投了30多個跟AI、大數據相關的企業,成功概率非常高,就是因為每一個項目都是有落地場景和應用場景的,否則就是無本之木,而定製化的氣象服務,顯然能達到這樣的條件。」盛希泰說道。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

36氪CEO 馮大剛

嘉賓:

九合創投創始人 王嘯

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 盛希泰

華風集團副總經理 王曉江

華風愛科CEO 馮雪

36氪CEO馮大剛: 2018年馬雲老師提出,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數據的話,應該說比不會用電更加可怕,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聊一聊。

華風集團副總經理王曉江:我來自華風集團,我們是做氣象數據和氣象服務的,我們一塊是2C,一塊是2B,2C是新聞聯播、天氣預報,2B端是針對交通、能源、電力等等行業提供專業的服務和專業的方案。

華風愛科CEO馮雪:華風愛科是一家做天氣預報的小公司,剛剛曉江總是我們中方的股東,另外一個是美國AccuWeather,目前應該也是全球範圍內提供商業氣象服務的企業,華風愛科這幾年主要還是專注於把天氣預報,尤其是對2C端的天氣預報做的更好,手機上基本上所有的天氣預報都是由我們提供的,而且是在全球範圍之內,接下來我們也希望把這個服務慢慢的拓展到其他領域。

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洪泰基金顧名思義就是做投資的。

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我是九合創投的創始人,主要專注於中國從天使到A輪早期科技類項目的投資。

馮大剛:接下來聊一聊數據智能的領域,今天嘉賓兩位是數據智能專家,兩位是投資專家,兩位行業專家怎麼看待數據智能這件事情,有哪些機會和挑戰,兩位投資人講一講資本市場怎麼來看這樣一個細分市場。

王曉江: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今年6月份,世界氣象組織做了一個重大的改革,也是50年來最大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關於委員會的改革,其中有兩個點跟大家分享一下,氣象組織以前每四年開一次,現在兩年召開一次,官方說法是現在技術發展太快,4年開一次趕不上技術的發展步伐。第二個是他們增設了一個機構,這個機構叫公司夥伴關係司,處理怎麼協調國營氣象部門和私營氣象部門的事,原來氣象部門的業務主要是由各國的國營項目服務和處理的,隨著這幾年的發展,私營氣象公司已經越來越壯大,對國營經濟部門進行了調整,他們提出來要正式關心私營企業的發展。第一個就是我們技術發展給商業氣象服務和氣象數據帶來了春天。

從機遇上來說,我想從兩個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是市場,一個是技術,從數據上來說,我們國家的商業氣象服務和氣象數據還是處於萌芽階段,跟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美國、英國、日本發展比較成熟一些,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每年英國的氣象數據服務市場大概是2600億,美國是1600億,日本是1000億,中國只有13億,氣象數據服務有巨大的空間。

從技術角度來說,技術這幾年的發展促進了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斷提高,準確的天氣預報就有很多的使用價值,原來天氣預報只是服務於農業、林業、工業這些傳統的產業,目前我們更多的新產業都越來越多的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技術。

馮雪:人工智慧,包括大數據等等這一系列,其實他們也一直在跟氣象行業有緊密的合作。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大數據,各行各業都有自己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數據,更多的會形成數據孤島,真正大數據需要把這些孤島打通起來,氣象也是其中之一,很多場景之下氣象,包括天氣類的數據是可以把這些數據孤島連接起來,我們氣象有一個說法,超過80%的行業都需要天氣預報,有些行業對天氣預報是強相關,有些是弱相關,比如智慧城市,我們曾經做過類似的項目,短時的暴雨來了以後,我們可以準確的告訴各個小區你這個小區的排水能力能不能經受起降水量。像智慧醫療、出行,甚至房地產都是離不開氣象的。大家可以結合自己所在的行業想像,我相信你們會發現氣象真的是出現在每個行業,每個人的身邊。

馮大剛:感謝兩位專家,我們了解到不一樣的數據智能企業,以天氣預報為例子,講到了天氣預報背後還有這麼多東西。接下來想問兩位投資人,你們怎麼看待這樣一個市場,這是一個好的生意嗎?

盛希泰:剛剛在聽兩位專家說的時候,我搜索了一下,我們天天把數據掛在嘴邊,聽N多人講什麼是大數據,尤其是人工智慧、大數據兩個詞不分割。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我覺得有點意思,大數據肯定不是個新事,是個舶來品,就跟石油沒用之前也在地下放著,煤炭沒用之前也在那放著。

計算機的出現,包括AI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應用,使得搜集大數據成為了可能性,搜集完之後分類、整理、分析,最後成為可用的東西。對企業來講就是精準的給你的用戶畫像,給你的產品畫像,讓你的營銷和管理更好的量化,毫無疑問,人類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技術的進步導致本來存在的東西把它挖掘出來。

一般來講AI、大數據、數據智能、智能數據,不管一個企業怎麼起步,還是得說人話,得跟場景結合,否則沒有可能實現的。洪泰基金過去投了30多個跟AI、大數據相關的企業,成功概率非常高,就是因為每一個項目都是有落地場景,有應用場景,否則就是無本之木。這個市場的項目滿天飛,有可能起步,並且發展起來的項目,一定是跟場景結合,跟實際操作結合,跟產品結合,跟需求結合,否則不可能有未來,更不可能起步。

馮大剛:盛總說場景非常重要,我想到幾年以前我們有一個探討,到底是網際網路人做產業,還是從產業出發利用網際網路,我想盛總的觀點是非常明確的,他希望讓產業出發,把網際網路用好,把智能用好。

王嘯:回到天氣預測這個市場話題上來,第一個觀點是任何有預測的東西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天氣預報還沒那麼明確的話,股票能預測它的漲跌就意味著是非常大的財富。做投資人也在做預測,這個項目以後能不能成功上市,所有人的決策都是基於對現在和未來的判斷,天氣預報是最明確的預測行為,而且是最普遍的預測行為。

在中國市場,本質上是基於天氣預測的商業化服務性的公司比較少,基於天氣數據,類似於投保、保險,基於大數據的行為,針對企業的運作,包括農業這部分,我覺得還是服務的能力不夠,數據還是很好的,基於數據上的服務商和生態沒有形成,這部分形成需要一點時間,但隨著我們大數據,包括我們的科技創業逐漸深入到產業當中去,未來掌握了天氣預測的數據和服務的公司,應該是前景越來越好,只是我們無法預測的是需要多久,很多時候我們對未來預測方向性的準確率是非常高的,最難的事情是不知道是誰,不知道多長時間這個市場才能真正起來。最早做預測,整個商業界、社會界做的最早預測就是天氣預測,慢慢延伸到其他的商業行為,比如石油價格的漲跌,比如說建設工期的預測等等,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有預測性的,我想大數據為什麼能夠做預測這個事情,很多事情它的因素是非常複雜的,通過簡單的因果和邏輯的推論,非常難拿到這個預測性的結果。

其實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包括機器學習,本質上不是做因果的推測,而是大量數據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結果的概率性推斷,算法也不知道怎麼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只是有這樣的算法,本質上模糊了中間的邏輯關係,我們試圖用邏輯關係對策明天會不會下雨,這件事情是很難的,大數據可以告訴我們一個相對準確的結論,大數據+人工智慧,本身邏輯解釋就是在我們無法認知的邏輯推論複雜性情況下的大概率準確的解決方案,天氣預測不可能100%準確,本質上就是一個概率。

馮大剛:過去我們想到天氣服務的時候,我們通過天氣預報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向他們賣廣告,這是典型的2C的商業模式,現在從消費網際網路變成產業網際網路,你怎麼看待氣象服務2B的趨勢,我們有沒有2B的企業服務的空間?

王曉江:氣象服務的價值還是很大的,趨利和避害兩個方面,通過精準的氣象服務能夠讓我們各行各業減少因為氣象災害到來的損失和影響。趨利方面也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著名的「啤酒指數」,只要溫度超過22度,啤酒就會暢銷,每升高一度大啤酒銷量日增200萬瓶,其實流動率的商品都是跟氣象服務相關的,大概65%直接受天氣影響,天氣會影響人的形態,消費率的商品就會隨著天氣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銷量,這個對各行各業的企業應該是有很好的意義。

馮大剛:剛剛說到場景落地的問題,能不能舉幾個例子,用什麼樣的場景把數據智能、天氣數據落地,它的商業價值在什麼地方呢?

馮雪:氣象服務可以給企業解決的一般是兩個問題。

第一,規避風險。就像炒股一樣,如果提前知道有一些災害天氣到來的時候,一些行業可以提前有一些準備。在極端天氣來的時候,依然可以正常完成商業的日常運作。

第二,通過天氣數據和信息的分析使用,給這些行業,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傳統行業都在做數位化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相信他們一方面由於新經濟或者新常態的到來,這些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怎麼幫他們規避風險,找到新的增長點,這是氣象行業希望做到的事,或者華風愛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華風愛科馬拉松季正式上線,專業氣象服務助力杭馬賽事!
    (原標題:華風愛科馬拉松季正式上線,專業氣象服務助力杭馬賽事!)為了使大家更科學、合理地參加比賽,「華風愛科馬拉松季」已正式上線!華風愛科再次為杭馬提供氣象保障服務,特別定製專業的天氣地圖,所提供的精準天氣預報廣受好評。
  • 華風愛科將AccuWeather天氣預報落地中國
    早在2015年,AccuWeather的商業氣象服務技術已落地中國,與中國氣象局下屬的氣象信息媒體服務公司華風集團合資,成立了華風愛科氣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給大家帶來更精準、專業的氣象服務。近年來,華風愛科已發展為中國知名的氣象服務公司,其精準的氣象服務已幫助通航及新零售等行業企業完成更加高效的業務運轉。
  • 華風愛科將AccuWeather世界上最準確的天氣預報落地中國
    早在2015年,AccuWeather的商業氣象服務技術已落地中國,與中國氣象局下屬的氣象信息媒體服務公司華風集團合資,成立了華風愛科氣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給大家帶來更精準、專業的氣象服務。近年來,華風愛科已發展為中國知名的氣象服務公司,其精準的氣象服務已幫助通航及新零售等行業企業完成更加高效的業務運轉。
  • 微軟Inspire 2020:華風愛科氣象科技推動智能防災
    華風愛科CEO馮雪受邀出席大會,在這場科技的盛宴中與各行業頂尖大咖,探討如何更好用科技服務社會,分享氣象科技推動智能減災體系發展的作用,讓更多人遠離極端天氣帶來的困擾。氣象企業為行業賦能,為社會負責「幫助更多人解決天氣的困擾,協助企業獲得價值,讓城市氣象災害防護體系更健全,是氣象公司的天然責任。」
  • 於新文在華風集團調研強調 在建設現代化氣象強國中發揮重要作用
    11月26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新文一行赴華風氣象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風集團」)調研集團巡視整改及北京天譯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建設等情況。於新文對華風集團巡視整改落實工作表示肯定。他表示,局屬企業是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氣象強國的重要力量,是氣象服務直接進入經濟社會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引領氣象科技創新和氣象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
  • 「懂行」之上,華為要用流量創新加速推進產業數位化落地
    24h服務的線上模式,電商品牌店般的格局,清晰的櫥窗化展示,重點場景化解決方案被全面展示給有需求的政企行業客戶。「體驗店」這種C端玩法被用到了B端解決方案上,顯然,產業數位化轉型領域第一次玩起了流量創新。
  • 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發展大會在...
    12月18日至19日,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隆重召開。年會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圍繞打造氣象產業升級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氣象科技進展與展望內容等共話產業發展。
  • 推動氣象服務高質量發展
    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氣象服務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和短板。比如有效供給不足。氣象服務專業化、精細化程度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用戶多元化、個性化需要,無限需求和有限能力之間矛盾更加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影響預報、災害風險預警、精細服務等氣象服務關鍵核心技術缺乏,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服務領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業務體系亟待升級。
  • 歐科雲鏈產業觀察:區塊鏈登記託管將落地北京股權市場,推動支付...
    鞭牛士報導 「歐科雲鏈產業觀察」將在每日午間為您帶來最新的產業動態,了解全球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與產業落地。產業播報【政策】首家證監會試點區塊鏈登記託管系統落地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 據北京日報消息,9月28日,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塊鏈登記託管系統上線並與深圳證券通信有限公司籤署技術合作框架協議,系統上線標誌著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面向非上市股份公司的登記託管系統落地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
  • 海天瑞聲加入元腦生態,以AI數據服務推動產業AI落地
    近日,國內專業AI數據服務商海天瑞聲宣布加入浪潮「元腦生態」,將以其深耕AI數據服務領域十五載的技術、資源優勢,攜手浪潮共同構建開放共贏的AI產業生態,持續賦能更多的行業夥伴,加速各產業與人工智慧的快速融合。
  • 2020騰訊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落地西安,助力西北地區產業數位化升級
    2019年,西安航空基地與騰訊雲聯合打造西安航空大數據中心,成為騰訊雲西北首家工業雲基地。峰會現場,騰訊指明了大數據中心的發展方向,截至目前西安航空大數據中心企業入駐數量已經突破800家,其中認證企業846家,開通航空服務企業808家。
  • 英特爾AI驅動數位化升級 推動人工智慧在智慧醫療的落地與進一步發展
    英特爾AI驅動數位化升級 推動人工智慧在智慧醫療的落地與進一步發展 C114通信網 發表於 2020-02-24 10:19:37 隨著人工智慧和數位化技術的不斷發展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大數據|產業數位化|...
    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
  • 大數據如何加速推動數位化經濟發展?
    我們便是在數位化時代下而誕生,一直奮鬥在科技前沿,從未停止過對大數據技術和應用服務的探索,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數字時代的不斷成熟的環境下,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創新。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成熟和儲存量的壯大,大數據已成為一種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在國家高度重視的「新基建」戰略布局中,大數據中心的建立,則是進一步將大數據推向了熱門,是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利器」。
  • 產業升級新動能——看AI數據如何助力新零售實現場景化落地
    此外,在實際場景中,人工智慧商品(圖像)識別技術還可以實現對商品進行數位化管理——實現商品分類、商品屬性標籤管理、提供「商品去重」和「比價」服務等,解決一系列管控問題問題。 新零售落地的瓶頸與困境 雖然新零售的發展一片向好,但實際上也有著其落地的瓶頸與困境亟需突破。
  • 「5G+工業網際網路」——推動產業數位化的重要抓手
    5G是當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技術支撐,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將推動製造業從傳統的局部信息化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加速轉變,同時也為5G落地應用開闢巨大空間。
  • 騰訊區塊鏈加速器發起產業共建,以價值重塑推動產業落地
    區塊鏈作為數位化的基礎設施,正成為服務數字政府轉型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如何使區塊鏈在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如何推動區塊鏈技術助力社會治理與民生服務?要打造鏈上城市,將遇到哪些機遇和挑戰?
  • 全國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議召開
    11月30日,2020 年度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在海南海口召開。會議圍繞「匯聚創新智慧、共謀高質量發展」主題,就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前沿和發展趨勢開展交流。會議認為,進入「十四五」時期,氣象服務亟需進行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要更加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突出開放融合,突出質量和效益,積極構建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包含了保障生命安全、融入生產發展、圍繞生活富裕、助力生態良好、瞄準精細服務和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六大重點任務。
  • 騰訊雲儀徵數據中心開服,輻射長三角產業數位化升級
    未來,儀徵數據中心將依託區位優勢,輸出騰訊雲技術能力,就近輻射江蘇省及長三角地區整體的產業數位化升級。」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雲副總裁道峰介紹。新基建加速,高科技數據中心集群輻射長三角產業數位化自今年兩會期間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新基建發展進入加速期。在此背景下,騰訊宣布投入5000億,用於新基建與產業網際網路的進一步布局。此次騰訊雲儀徵數據中心開服,標誌著騰訊雲江蘇「百萬級」數據中心集群開始落地。
  • 江蘇電信攜手中金數據集團推動江蘇數位化產業轉型升級
    12月18日,主題為「聚力數據,互促共贏」的江蘇數據中心產業發展閉門研討會在江蘇省崑山市中金崑山數據中心隆重舉行。會議期間,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與中金數據集團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將以數據中心業務為合作基點,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創新合作與協同共進,逐步向雲計算、雲網互聯、物聯網、5G應用等多業務覆蓋,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合力,共同在新基建的大潮之下推動江蘇數位化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江蘇數字經濟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