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歌鑑賞的標準格式
詩歌鑑賞的格式有不同種類,其中,最完整、最標準的詩歌鑑賞格式,分為這樣幾個部分。
1.詩歌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指的是詩歌作品創作的背景。
一般是來講,詩歌創作背景是指作者創作詩歌時的想法,詩歌所誕生的時代,作者所在的環境,國家的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簡單來講,創作背景就是詩歌作者和作品的相關信息。
在詩歌創作背景中,依據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寫法,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2.詩歌的意境
意境,指的是詩歌作品的意蘊和境界。
意境,是詩歌的基本規則之一,非常重要。
在詩歌鑑賞中,意境是必須要分析的,而且意境的分析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詩歌鑑賞中,沒有寫到意境,那麼就不能算作是詩歌鑑賞,只能算是簡單評論,是不合格的。
意境,在詩歌鑑賞中,重要性排在第一位。
3.詩歌的用字
用字,指的是詩歌作品用字的水平。
用字,是詩歌的基本規則之一,很重要。
詩歌作品是由字組成的,這些字有什麼樣的特徵?有什麼樣的意義?哪些字有特別之處?這些都要進行分析和解讀。
詩歌作品,是文學文化中的精華,相對來講,字數較少,是作者用心提煉,精心創作的,往往會有精妙的語言,很多字、詞、句,精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用字,在詩歌鑑賞中,與意境並列第一位。因為詩歌的基本規則就是意境和用字。
3.詩歌的藝術手法
藝術手法,指的是詩歌作品所採用的表達方式方法、技巧等。
常見的藝術手法有:平仄、格律、修辭手法等。平仄、格律、修辭手法等,這些藝術手法基本是固定的,也是比較簡單的。
特別要指出的是,平仄和格律是詩歌作品的藝術手法,常見於詩詞比賽中,是附加的規則,有局限性,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不是基本規則。由於很多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詩歌,引起了許多誤解和爭論,造成了很多損失,實在是可惜。
在詩歌的基礎規則(意境和用字)之外,
在一些大型的詩歌比賽中,會側重於平仄和格律的分析和比較。而在一些考試中,會側重考察修辭手法的運用。
在平時的交流和討論中,優秀的詩人很少會提到藝術手法。因為這些知識都是相對簡單,不是很重要的,沒有特別要求的話,大家不會討論藝術手法,都是交流意境和用字。
4.詩歌的影響和地位
詩歌的影響和地位,是指詩歌的價值,主要是指一些特別有代表性的詩歌作品。
特別有代表性的詩歌作品,是比較少的,對詩歌作品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什麼是特別有代表性的詩歌作品呢?是指優秀詩歌,而且在某一個類別和領域中,可以作為代表,有顯著的特徵。不一定是唯一的,但一定要有顯著的特徵。
例如,詩歌鑑賞中,對詩歌作品標註了「送別詩」,那這首詩就必須是送別類的詩;對詩歌作品標註了「開創先河之作」,那這首詩就必須是在同類別的作品中排在前面的,一般是第一首詩或者前幾首詩,而且非常有代表性,有很高價值;對詩歌作品標註了「經典」、「精品佳作」、「優秀」等,那這首詩就必須符合基本規則(意境和用字),而且客觀來講,確實是很有水平的,也經得起廣大人民群眾(正常人)的考驗。
5.結語
結語,就是詩歌鑑賞的作者想說的話。
詩歌鑑賞的時候,也是一個創作的過程,經過客觀真實的分析和評價,作者將自己對詩歌作品的理解和看法,通過文字、視頻等形式表達出來,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想說的話。
結語,一般可以寫自己對詩歌作品的感悟,對詩歌作品創作者的評價,對自己的評價,對讀者想要說的話,或者其他的都可以。
二、鑑賞詩歌的注意事項
1.鑑賞詩歌的第一要素
鑑賞詩歌的第一要素是意境和用字。
詩歌的基本規則就是意境和用字,無論什麼樣的詩歌鑑賞形式,詩歌的意境和用字都是必須要分析的。
2.鑑賞詩歌的原則
鑑賞詩歌的原則是客觀真實。
鑑賞詩歌,必須要客觀真實,這樣才能是真正的鑑賞詩歌。如果不尊重事實,那麼鑑賞詩歌就是失敗的,是不合格的。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不同詩歌作品具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而且不同的人知識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意境和用字的鑑賞中,細節的地方可能會有一些不同,這都是很正常的,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但是,詩歌主題、類別等,大方向上不能偏離。
3.鑑賞詩歌的格式和寫法
鑑賞詩歌可以有不同的格式和寫法,但是,無論任何形式的鑑賞詩歌,都必須分析詩歌的意境和用字,這是基本要求,其它的可以自由發揮。
分析詩歌的意境和用字,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作者也會有不同的寫法。
意境和用字可以結合在一起分析解讀,也可以別解讀意境、用字。
三、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中華文化(文明)必將會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希望廣大人民群眾正確認識詩歌、文學文化等,傳承發揚中華文化,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詩歌鑑賞的格式,以及鑑賞詩歌的注意事項,寫的很清楚很明白,也是非常客觀真實的,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這裡面蘊藏了作者凡塵雲仙(李雲茂)先生的認識和理解,也寄託了他的祝福。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希望所有的正常人有所收穫,成長進步。
凡塵雲仙,當代詩人、作家。詩詞、對聯、文學文化、哲學,用心創作精品佳作,傳承發揚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