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一項團體運動,有它必然的發展規律,僅僅靠啟用所謂的名教,不足以使中國打進世界盃。從亞洲範圍來看,近年來國足的排名在7—8名左右,伊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都比中國強很多,伊拉克、卡達、烏茲別克斯坦這些中西亞球隊也很難對付,而亞洲只有4.5個世界盃名額。可見,國足想進世界盃是有大難度的。
一般來說,球員的黃金年齡在26—28歲,下一次世界盃是在2022年,對應的將是93—97年齡段的球員。目前看來,國內這個階段的球員實力總體比較差,或許是歷史上實力最差的年齡段。靠這些球員,即便配上幾名歸化球員,也不可能進入世界盃。
說實話,我情願等十年,你們認真用心的從現在的娃娃們以及足球的普及抓起,我相信以國人的精神,到時衝出亞洲進入世界盃乃至取得一定成績,那都不是事! 就現在這些踢球的貨色,無論怎麼折騰,都是走機會主義路線,即便各種手段加國際足聯的幫助進去到世界盃,那也基本是墊底吞蛋的存在,而且還引發一大批心臟病患者,有啥意義呢?! 否則,仍然只是這麼急功近利的折騰的話,那麼十年過後可能仍然還是一地雞毛。
新外教—進世界盃!這似乎是一個偽命題!中國男足從不缺乏薪水突破極限,名氣高振世界足壇的名帥!翻看歷史,從93年開始的施拉普納(0:1輸葉門下課),98年霍頓(被告知接國奧,成績爛的一皮,下課),00年米盧(世界盃全敗,進0球,丟9球下課),03年阿里漢(世界盃未出線下課),07年福拉多(內部矛盾深重下課),12年卡馬喬(1:5泰國下課),14年佩蘭(感覺執教國足壓力太大,下課),17年裡皮,縱觀國足外教的「輝煌歷史「,那一次不是危機重重,接連突破認知底線!每次教練下課都感嘆「我太難了」,是教練「太難了」,還是國足「太難了」讓人頭疼。
再來一種假設,假如新外教,完全熟悉中國足球,完全知曉中國球員,包括實力,技術,態度,以及安排適合的戰術,即使這樣如此,進世界盃好像有這種可能,但概率性稍微不足。足球是一項融合了「技術,體力,創造力,戰意,風格,運氣,裁判」等各項因素的複雜運動,世界盃的大門是亞洲前四直接出線。
12強賽分的兩個小組,按照排名和實力,每組必然出線日韓,澳伊的兩支,如果發生在關鍵比賽對陣時,一個小小的防守失誤,一次漫不經心的機會,可能就會失球,國足規劃了不少球員,想必12強賽會上場,但縱觀中超以及國足後衛的表現,很難有力度抵擋優秀前鋒的衝擊!世界似乎「太難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一直喜歡這樣正能量的詩句,非常振奮人心,國足縱然千般困難,縱然眾多罵聲,可他依舊是那個代表了胸前五星紅旗的中國球隊,世界盃,不管前行何途,支持的信念不會停歇,國足加油,中國足球加油。
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教練的問題,而是球員問題,不知道是誰找了一幫有錢人家的孩子在球場上只出工而不出力,只是為了錢,應該把所有的俱樂部全部都解散,重新從窮人家的孩子中,培養肯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的孩子們,中國足球才有希望。凡是洋人能幫忙的事,今天在國際上都是被卡的,都是不能爭氣的。自己的事情靠自己做,關鍵是別折騰,找對路子。
教練就是個師父,修行在個人,徒弟不用功,師父徒傷悲!縱觀中國足球界,把這項運動當做職業來做,再加上職業操手和職業道德,不愁水平上不去,再者拋棄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箱的劣根習性,加強雷鋒精神和團結協作風格,中國足球一定會重振高俅榮譽,一定會稱雄全球。
其實能不能進世界盃的因素有很多,並不僅僅取決於主教練這一項,下面就談談個人的感受:主教練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優秀的主教練能夠合理的排兵布陣,合理的利用球員的優劣勢,安排球員上場!個人覺得球員個人的能力有很大的因素,提高球員自身的能力水平,身體素質,提高對抗能力才能在賽場上提出完美的配合,踢出好成績。
有良好的球員選拔機制,都說幾億人挑不出幾個會踢球的,主要是選拔機制要健全,選拔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來,才能提升全體的足球水平!像歐洲國家,人口不多,足球水平卻很高!最後希望國足能夠進去世界盃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