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繪畫歷來對於造型是不那麼講究精準的,特別像寫意這樣的畫種更是不太在意畫得像不像。但是,不講究造型的精準,不代表完全畫不準,因為還得有那麼個「意思」能畫出來,讓人能看明白這畫的是個啥。
若是畫出來的東西根本看不出是個什麼玩意了,你說是啥就是啥大家胡亂猜都沒錯,就不是寫意而是抽象了。若明明是畫一頭牛,結果卻畫成了一頭「野豬」,那這還算不算寫意呢?
專門搞美術的人會說這叫造型不準,國畫老師也會批評說:雖然你是「寫意」但是不能把牛「寫」成野豬!畢竟你要「寫意」也還是要「寫」出牛的意思來才行,畫牛卻「寫」出了野豬的「意」來,那也沒法用「寫意」來掩飾自己水平的拙劣。
但是,齊白石把牛畫成「野豬」就不但不會被人批評,反而還能一幅價值數百萬,這怪事兒在如今的收藏界正在上演。
其實見多了收藏市場的天價書畫之後這種事情也就不算怪,畫的價值往往已經脫離了畫本身,管你是把牛畫成了野豬還是把野豬畫成了一頭牛,各路專家大神一番神評論就能讓人相信這畫是無價神品。
當然,也不是隨便哪個畫家把牛畫成豬都能被「漂白」,關鍵還得看是誰畫的、好不好通過「春秋筆法」給他強行講解出「藝術價值」來。
所以齊白石就剛好是那個「畫壇幸運星」,隨他畫出怎樣水平拙劣的作品來也都會被「漂白」成刻意為之的「藝術神品」,明明是畫牛畫「砸」了畫成「野豬」模樣卻反而更值錢。
在多年前的一場拍賣會上,署名齊白石的一幅畫牛之作拍賣出了逾五百萬之多,在此之前也有過齊白石的牛圖出現在收藏市場,但最多見的就是人人皆知的「無臉牛」——基本都是畫只牛背影就完事的那種,收藏界還曾因此盛傳一個笑話說這齊白石不太會畫牛頭。
但這次的齊白石牛圖卻是幅牛的「側身像」,完整地把牛的側身畫了出來。此後,收藏界又陸續出現了多幅相似的齊白石牛圖,均為這種畫側身的牛,而且這些牛都有一個特點——一眼看上去就像畫的是一頭野豬!
有收藏界的人士甚至總結了這樣一個經驗:想要分辨齊白石畫牛的真假,就要看他畫的牛是不是像野豬。
那齊白石畫牛卻畫成了野豬,為何不被質疑反而還能受追捧、為啥賣五百萬那麼高呢?這就關鍵在於各路美術評論專家的「春秋筆法」之高明了!
在美術評論專家潘建華的一篇文章中,他「完美」地對齊白石把牛畫成野豬的價值所在進行了詮釋,關鍵就在於你不要老是去看這個「野豬」的造型,而是要放大十倍去看紙上的「墨糰子」!
當然,潘專家也無可迴避地承認齊白石畫牛看上去的確「非牛」,但話鋒一轉他提示觀眾應該「細細查點」紙上那些「摻水墨團」。
「細細查點」估計就得按照專家管理放大十倍去「查點」才行了,因為只有放大看局部才能將「野豬」的造型忽略掉,然後細細一數那些墨糰子就會發現齊白石的高明,真是多一筆少一點都不行,就那麼巧,這麼數點墨糰子就「正好是牛」。
而且這「摻水墨團」在宣紙上的效果竟然還充分體現了水墨的韻味,由此潘專家總結說這「似牛非牛」的作品就是齊白石匠心獨運的佳作神品,別人畫牛都像牛獨獨就齊白石能畫出這「似牛非牛」的高超境界來。
讀完潘專家對齊白石畫牛藝術價值的解析之後,有兩種人,一種會馬上大方掏出五百萬急著收藏這把牛畫成「野豬」模樣的佳作神品,還有一種會豎起大拇指向專家致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