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偷又搶又打架!搶廁紙的人們到底咋想的?

2021-01-09 中國科學技術館

導讀:全球疫情肆虐之際,一些西方國家的民眾開始搶購廁紙,有些人甚至大打出手。有的超市廁紙貨架被買空。這種行為的心理學根源是什麼?

採訪專家:

馮廷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肖震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博士)

聘用保安專門維持廁紙貨架的銷售秩序——這是不是聽上去很荒謬?不過,這是在國外很多超市發生的真實場景。

"我們幾乎每十分鐘就要補一次貨,卻依然滿足不了(需求)",澳大利亞布裡斯班一家超市的負責人Matt Wade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無奈地說。

保安守在廁紙貨架一旁,超市正在補充貨源(圖源:NewDaily)

事實上,不僅僅是澳大利亞,令人費解的"廁紙危機"正快速地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許多人為了搶購廁紙不惜花費數小時排隊,甚至會為了爭奪最後一提而大打出手。

從昔日被打折促銷的普通消耗品,到如今的"斷貨王",廁紙危機的背後到底藏著怎樣神奇的心理?當人們搶購廁紙時,人們實際到底在"搶購"什麼?

"開始其實也不是很理解大家(搶廁紙),但時間久了,就覺得……既然大家都在搶,我們也搶點兒吧。"

小袁(化名)是一名在德國工作生活了近四年的中國人。在接受採訪前,她剛剛在超市"搶"了兩提廁紙。儘管在此前的溝通中,她曾多次對各種搶廁紙的新聞表示"無法理解"。然而沒隔幾天,她就從旁觀的局外人轉身加入了搶購大軍。

3月21日,柏林一處公園內出現了諷刺廁紙危機的塗鴉(圖片來源:sltrib.com)

"其實家裡的廁紙還是有的,但是看到這麼多人搶,我也有點兒擔心,萬一到時候真需要紙,超市裡買不到就糟了。"

錯失恐懼症

事實上,小袁的那句"萬一呢"背後,正是人類面對未知因素時的患得患失,而這種焦慮反應常被人們稱為"錯失恐懼症"(FOMO)。

產生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會認為,別人在自己缺席的時候一定經歷了某種不得了的好事,或是得知了某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只有與他人始終保持某種關聯,例如保持行為上的一致,才能降低或減緩這種不安情緒。因為擔心可能會錯過機遇,甚至對這種可能的後悔心生恐懼,所以他們選擇了"寧願錯買,也別錯過"。

"人們會覺得如果這個人在買,我的鄰居也在買,那肯定有什麼必買(廁紙)的原因。"新南威爾斯大學消費者行為研究副教授Niktika Garg說。在她看來,患得患失的心態並非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只是在災難來臨前,外界不斷增長的不確定性因素會加重人的心理壓力,讓這種"錯失恐懼"變得比平時更明顯而已。

澳大利亞的兩位行為學研究者在衛報發文坦誠,他們進了超市也忍不住想買幾卷……

對此,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馮廷勇則認為,在信息不對稱或不可預測情況下,民眾的從眾心理會明顯上升,在社會上引發心理上的馬太效應。他指出:"(因為)看到別人在'搶購',自己也就很容易被這種情緒'感染',從而導致也跟著去'搶購'……越搶越加重大面積民眾恐慌心理,最終導致了更大規模的'搶購'。"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Sander van der Linden:"當人們壓力很大時,做事的理由也會變得模糊,所以他們會選擇先看看別人在做什麼(然後自己再模仿)。如果其他人在囤東西,他們就會更傾向於也做同樣的事。"在他看來,跟風搶購廁紙正是身為群居動物的人類面對恐懼時,希望通過尋求群體認同來降低焦慮的結果。

眼睛"騙局"

人們的眼睛在這場"騙局"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廁紙之外諸如麵包、罐頭、冷凍食品、體溫計等商品,也在熱門的搶購清單上。不過在旁觀者看來,這些商品空架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遠不如成提、成卷售賣的廁紙大。

空蕩蕩的廁紙貨架在超市裡格外顯眼(圖源:AAP IMAGE)

"你只是記住了50卷一提的廁紙從貨架上消失時的情景,你能注意到這一點,那是因為它們佔的空間真的很大、非常顯眼",格裡芬斯大學消費者心理學教授Debra Grace說。在她看來,正是因為體積龐大、容易被發覺,所以廁紙貨架滿架或空架時的狀況更容易被人關注到。

類似的,中央昆士蘭大學健康、醫療及應用科學學院專家Alex Russell博士也指出:"小商品一旦賣光了,超市能很快用別的小商品填滿貨架,但是成提的廁紙不同,它們可不是貨架上的小洞,可以隨時堵上——它很難用旁邊的商品及時掩飾"。

糟糕的是,人類本就容易受到感官欺騙,而鋪天蓋地的報導又不斷強化了人們對這一點的注意力,讓更多本來還沒意識到"廁紙貨架空了"的人,"又快又準"地發現了這個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此一來,廁紙危機反而真正到來了。

日本熊本縣是最早陷入廁紙危機的地區之一。最開始,只是一兩家超市出現了廁紙供應不足的情況,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社交媒體上帶著自己的猜想評論、轉發這些照片,這種本來只是局部地區存在的問題被無限放大了。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的肖震宇博士認為,正是這種"預期的稀缺"引發了搶購和囤積,反而最終真正造成了"紙荒"。 肖震宇說,"這就跟美國心理學家Geroge Katona當年提出的'另類通貨膨脹'理論一樣,即'通貨膨脹的產生,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貨幣發行超出了市場上的商品發行,而是人們預期通貨會膨脹',只是這次的對象從虛擬的貨幣變成了具體的廁紙。"

追求"零風險"

人類追求零風險的心理,也是導致"廁紙危機"的一大誘因。

具體來說,在外界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時,人們容易傾向於"徹徹底底"消除某一種不確定因素,力圖將其危害性降至"0",而很難理性地接受"風險不可能消除,只可能降低"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本能地執著於某種可控因素,通過"一根筋"地解決這一問題,來降低自己的認知壓力。

廁紙貨架幾乎已被搶購一空的超市(圖源:Seattletimes)

以廁紙危機頗為嚴重的美國為例。美國的確是一個"特別耗紙"的國家: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年消耗100卷廁紙,但其國內有超過150家企業專注生產廁紙——滿足本土的市場需求遠遠足夠。囤積大量廁紙的行為,實則是在減輕人的焦慮情緒。

"廁紙作為一種日常消耗品,放多久都不會腐爛變質。不管什麼時候買、買多少,你總有一天會用到它,這是搶購的前提。"社會心理學家Bella DePaulo博士說,"而且它價格不貴,不會讓你產生'亂花錢'的罪惡感。在覺察到風險時,這種成本相對便宜的行為著實能讓人覺得自己做了些什麼、徹底消除了什麼風險。"

總而言之,一面是隨著疫情發展有著太多不確定性因素的未來,一面是只要囤夠了廁紙就一定不會出現的用紙危機——後者的確是一種可以明確地、徹底地消除不確定性因素、減緩心理壓力的選擇。

負性注意偏向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的群居動物,需要時刻從外界獲得必要的信息才能保障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面對突發事件時,人會因為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因素上升而產生恐慌心理,這實則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本能反應,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科學的疏導,儘可能地減少恐慌性搶購現象的發生,及時、充分、流暢的信息傳播此時就成了重中之重。

馮廷勇教授說:"人類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負性注意偏向'的心理,導致大家更容易注意到負面消息,也更容易相信負面消息"。有鑑於此,在非常時期,媒體尤其是新媒體平臺更應注意進行科學的輿論導向,以幫助疏導社會上的恐慌情緒。

"現在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消息)卻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如果權威媒體能儘量做到信息透明、溝通流暢,就會大大降低這種負面影響,幫民眾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斷和決策。"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

相關焦點

  • 請問搶廁紙真的能預防肺炎嗎|澳大利亞_社會|廁紙|costco超市|超市
    截至3月16日,國外累計確診92426例,越來越嚴重,但令人費解的是,在看似高度文明的英語世界裡,人們不僅沒戴起口罩,卻先行引發了廁紙大恐慌。似乎在一瞬間,搶購廁紙的風潮便席捲了日本、澳洲、歐洲和美國,所有人都被動員起來前往超市。廁紙搶購潮已到風口浪尖,人們紛紛在不同大型超市舉辦購物車拉力賽,用行動複製了黑色星期五的盛況。
  • 雪梨有人為搶廁紙拔刀!澳洲報紙印空白頁當廁紙,為啥都在搶廁紙?
    澳大利亞報紙印空白頁當廁紙3月5日,澳大利亞達爾文一家當地小報為解決衛生紙短缺,多印出8頁空白頁,給讀者當緊急廁紙用。澳大利亞民眾近來因疫情瘋狂搶購囤積衛生紙,各大超市貨架上廁紙均被搶購一空。雪梨超市女顧客為搶廁紙拔刀相向央視網消息,連日來,澳大利亞各地超市貨架上衛生紙、洗手液和消毒劑均已售罄。儘管澳總理莫裡森和衛生部門多次呼籲公眾保持冷靜,但恐慌導致的搶購情形仍未緩解。據媒體報導,當地時間4日,在澳大利亞人口最多城市雪梨一家超市內,兩名顧客因新冠疫情爭搶廁紙發生爭吵,期間女顧客拔刀威脅。警方到場後事件得到控制,無人受傷。
  • 南澳廁紙工廠員工確診!毒販改行賣廁紙!搶廁紙專用App上線!你被...
    什麼南澳廁紙廠員工感染上疫情啦,還有專門APP幫你搶廁紙啦。甚至連毒販都不賣毒品。改賣廁紙了!?時代君看得簡直懷疑人生……先讓時代君帶大家盤點一下最近這些新聞吧!廁紙有毒!南澳廁紙廠員工感染新型肺炎!根據DBT網站報導,南澳有一家名為「Soft Cloud's」的廁紙廠有一名員工已經被確診了新型肺炎!
  • 突然開始偷廁紙的日本人,把店家逼成什麼樣了?-虎嗅網
    廁紙被偷,是全世界公廁共同的難題。這個問題的發生有兩個極端,一是在中國——這是公廁與偷紙人較量多年的一片滿目瘡痍之地,專業偷廁紙的行當已經磨練出了一大批熟練工種,普通的公廁基本不具備與他們正面較量的可能性。
  • 搶廁紙不能預防肺炎,搶智能馬桶可以麼?全世界人民都為「菊部地區...
    資料來源:X博士、公路商店、第十一診室等物聯網智庫 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導 讀到了特殊時期、關鍵時刻,人們恍然發現,無論貧窮還是富貴,無論吃糠還是吃肉,原來上廁所都得使用廁紙啊~即使情況發展到斷電斷水的絕境,只要能使用廁紙,就能維護「菊部地區」的尊嚴;只要能維護「菊部地區」的尊嚴,就是維護了做人的尊嚴!
  • 日本藥妝店發生搶口罩打架事件 拍攝者:插隊起爭執
    (原標題:日本藥妝店發生搶口罩打架事件,拍攝者:因插隊起爭執,打架者疑似不懂日語)
  • 荷蘭:呼籲少搶廁紙多買花
    克萊恩說,荷蘭球莖花生產商協會正在發起一項宣傳活動,號召歐洲民眾「少搶廁紙,多買花」。歐美多國近來接連曝出民眾搶購廁紙甚至大打出手的新聞。德國北部城市不萊梅一家超市實施廁紙限購,一名顧客及其同伴對此不滿,本月19日與店員爭吵乃至動手,後被警察帶走調查。
  • 國外最早搶購廁紙是啥時候,為什麼每次都搶購廁紙
    而國外卻進入了疫情爆發期,伴隨著疫情的爆發,國外紛紛哄搶廁紙,由於疫情期間國內沒有出現搶購廁紙,我們也就對國外搶廁紙一時之間無法理解。其實國外搶廁紙已經不是新事了,早在1973年就已經發生過了。1973年11月1日,當時日本的一家衛生紙企業剛剛研發了一款新的衛生紙,在電視上投放了很多廣告,而那些廣告的結尾是一位婦女急急忙忙跑去便利店買廁紙,卻被店員告知沒有廁紙了,需要下周才有廁紙。
  • 新冠疫情下的恐慌性搶熱潮消退,美專家:廁紙恐將大量過剩
    新冠疫情下的恐慌性搶熱潮消退,美專家:廁紙恐將大量過剩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王童童 2020-04-29 21:03
  • 為什麼澳洲人瘋狂囤廁紙?廁紙、捲紙、抽紙、餐巾紙英語怎麼說?
    在香港,甚至有想發財想瘋了的盜賊洗劫了一家超市:偷衛生紙! 澳大利亞的廁紙區被洗劫一空 日本廁紙也供不應求 人們用廁紙來「整理」和「清潔」。當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時,人們害怕失去對汙物的控制。衛生紙感覺就像是一種控制自身衛生和清潔的方式。而且,Aussie們似乎對和衛生紙差不多的替代品一點也不感興趣,超市貨架上仍然放滿了其他類型紙巾,比如廚巾和抽紙(廁紙搶空後,抽紙也開始被瘋搶)。 
 2.
  • 為搶一包廁紙,溫哥華外國三大媽在超市大打出手!
    隨後警方也趕到了現場,並痛斥了這對母女和黑人女子的做法,表示對暴力事件零容忍,誰再敢為搶廁紙動手,那麼就法庭上見吧!該視頻在網上被瘋傳,可謂丟臉丟到全世界,有網友諷刺到「這是超市內的MMA比賽嗎?」
  • 為什麼老外不戴口罩,卻大肆搶購廁紙?
    社交媒體的流言,讓第一波搶購廁紙的人出現,這時候,其他人哪怕不理解,心裡也會犯嘀咕:「這群人肯定知道一些我還不知道的重要信息」。於是,自己也紛紛加入搶購廁紙的風潮,「別人都搶了,我也不能落下」。況且,廁紙本身就是體積很大的東西,當原本滿滿當當的貨架如今空空如也,想不注意都難,無形中會增加民眾的恐慌——「這玩意兒是不是要缺貨了」。
  • steal 和 rob,分別是「偷」和「搶」,但是賓語有講究
    文/陳德永steal 和 rob,分別是「偷」和「搶」,但是賓語有講究。就是說,有的東西只能用「偷」,有的東西只能用「搶」。1. 先看steal:steal 的含義是「偷」,注意它和鋼鐵--steel 讀音是一樣的。
  • 搶口罩就算了 為什麼連廁紙也不放過?英國人用它當籌碼賭錢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腦洞的關鍵詞是「廁紙」。前幾天在倫敦賭場拍攝的一段視頻在網上廣受歡迎。視頻中,一群人在桌上賭博,但旁邊的籌碼是成堆的衛生紙。視頻製作人說,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囤積衛生紙,導致當地許多超市的衛生紙滯銷。他和他的朋友們認為用廁紙當籌碼比用錢更有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下,國外人們的生活狀況一直影響著許多國人。
  • 衛生紙之後又開搶尿不溼 媒體:臺灣的「安屎之亂」
    有媽媽看到照片稱,「這到底在幹嘛啊!沒衛生紙可以用洗的,沒尿布是讓小孩得尿布疹嗎?天啊!臺灣人在想什麼啊!」還有人擔心地說,接下來還有什麼東西要漲?與此同時,衛生紙搶購潮仍在持續,甚至出現「衛生紙大盜」。有媒體爆料,新北部分公廁被發現衛生紙用得特別快,有時整卷不翼而飛。新北市政府廣場公廁無奈之下把衛生紙鎖住,頂多多抽,不能拿走。
  • 不一樣的寵物合集:養了一隻拆家的土撥鼠,偷毛巾偷廁紙
    不一樣的寵物合集:養了一隻拆家的土撥鼠,偷毛巾偷廁紙 2020-11-26 10:11 來源:萌寵一家親
  • 網紅髮烤肉視頻被韓網友罵「偷」韓國菜包肉,搶漢服熊貓還不夠?
    本以為韓網友會消停兩天,沒想到他們又借著BLACKPINK違規接觸熊貓幼崽一事捲土重來,竟然聲稱大熊貓也是我們「偷」他們的。搶完漢服又來搶熊貓,不得不說韓國網友的迷之自信力和無知程度也讓人嘆為觀止。如果知道未來自己國家的國民連史書都看不明白,想必世宗大王也不會急著頒布《訓民正音》。
  • 繼「口罩危機」後,日本引發史上第三次瘋搶廁紙狂潮!甚至連公廁的...
    去網上一搜日本的閒魚上幾卷廁紙居然還賣出了六七百人民幣的高價日站君覺得整個世界都玄幻了...日本這突如其來的「廁紙荒」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實,這一切都僅僅因為一條謠言!鎖:我被迫上崗為哪般弄清這一出「搶口罩」浪潮到底是怎麼回事後日本家庭紙工業會趕緊出來闢謠「日本國內廁紙和口罩用的並不是同一種原料也不依賴進口日本98%的廁紙是本土製造」
  • 「我爸爸媽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沒想到,面對大人的顧慮,小朋友脫口而出:「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簡單的話語、純真的笑容,感動不已的又何止他的父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不是什麼慷慨激昂的漂亮話,也沒有什麼精妙至深的大道理。不過一句普普通通的心裡話,卻道出了父母的辛酸、孩子的體諒,詮釋了奮鬥的意義、成長的價值。
  • 求問:你們為什麼都去搶衛生紙?
    在疫情期間,不少地區出現了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奇特現象——搶衛生紙,硬生生把平時生活中最容易購買的物品,搶到斷貨限購物資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