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六安人》——朝鮮戰場上的革命姻緣

2020-12-23 六安人官網

在整個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湧現出6100多個英雄集體,30餘萬英雄模範和功臣,平均每8名官兵中就有1名英模或功臣。在最艱險的時刻,他們衝鋒在前;在最偏遠的角落,他們默默守護……這其中就有榮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二級英模稱號的六安籍英雄模範韓國富。 韓國富,1933年6月出生於安徽省霍邱縣,1949年5月參加革命,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5月至1950年8月在皖北軍區警二旅六團擔任衛生員,1950年8月至1956年4月在七二師二一六團七連任衛生員、指導員。 抗美援朝二級英模韓國富遺孀:李寶琴 1953年我去朝鮮的時候,是全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我就認識了我的丈夫(韓國富),當時我們都很年輕,我16歲,他19歲。三個英雄同一天來給我們作戰鬥報告,唯獨韓國富說話我都能聽懂,奇了怪了。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南韓軍第9師團對失敗並不甘心,不間斷對537.7高地大打出手。1953年6月23日,韓國富所在216團7連發起了攻打537.7高地北山戰鬥。由於南韓軍隊進攻猛烈,我軍傷亡慘重。在貓兒洞,當時坑道裡除了韓國富和兩個重傷員之外,剩下的就只有一個爆破筒了。為了和戰友們共生死,韓國富轉身就把兩個傷員往他身邊挪動,驚喜地發現了一隻裝有手榴彈的麻袋。 抗美援朝二級英模韓國富遺孀:李寶琴 他看見敵人近了,手榴彈第一個扔出去,就炸死了兩個,然後洞上還有,他又拿個手榴彈,跳出去把頭探出去,扔上去把上面的又給炸死了,這個手榴彈他就上下左右這麼扔。到了晚上,他的手榴彈剛扔完,底下咱們的軍隊槍聲就響了,三個人高興死了,部隊反擊了,把敵人的營部基本上都佔領了。

韓國富的英勇故事打動了李寶琴的心。自此,兩人鴻雁傳書,終成良緣。 抗美援朝二級英模韓國富遺孀:李寶琴 (當時)不懂得談戀愛那個事情。回國以後就是經常寫信,以後歲數也大了,也就談到了婚姻的問題。一直到(19)56年,他回國到北京,請了三天假來西安我們見了個面,然後他就走了。再下來一直到(19)57年,就結婚了。

完婚後,韓國富又回到部隊,直到1961年轉業回到地方,1987年離休,2012年逝世,享年80歲。 來源:直播六安 記者/陳從林 袁金東 任峰 陳奇 劉家英

相關焦點

  • 記錄偉大鬥爭 激勵我們前行——大型電視紀錄片《抗美援朝中的六安...
    我們一起來看本期節目的詳細報導,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六安市委宣傳部指導,六安市廣播電視臺攝製的七集電視紀錄片《抗美援朝中的六安人》,昨日起在六安廣播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六安廣電融媒體矩陣同步推出,引發廣大電視觀眾、聽眾、網友的強烈反響。
  • 抗美援朝時,奔赴朝鮮戰場的共和國元帥都有誰?
    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集中精力鞏固和建設大西北。美國入侵朝鮮、嚴重威脅我邊境安全時,接到毛澤東密召的他火速抵京擔當重任。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他指揮志願軍7個多月時間裡進行5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接受停戰談判。
  • 抗美援朝老兵|六安程建才:上甘嶺戰役中血戰三天三夜
    韓戰爆發後,他踴躍報名參加。抗美援朝老戰士程建才:從合肥坐火車坐到瀋陽,在安東(現丹東)開會,接受任務了,有的都寫血書了,寫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幹革命為國家,怕死不革命。從鴨綠江進入朝鮮後,就遭遇了美軍飛機的轟炸,他們從火車上下來往附近山上跑去。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筆墨勁旅」
    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策後,第27軍立即北上待命。《勝利報》社社長曲中一考慮沉冰是女同志,決定把她留在國內。但在沉冰的強烈要求下,她作為報社唯一一名女同志奔赴朝鮮。當時,在志願軍部隊有很多新聞工作者,他們發揚人民軍隊戰時新聞宣傳的傳統,在抗美援朝戰場採寫了大量戰地報導,推出了數量可觀的報刊。
  • 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上,他的鏡頭記錄珍貴歷史瞬間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10月19日,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他們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河北「英雄兒女」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河北「英雄兒女」 ■閱讀提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追憶這段歷史,很多人馬上會想到曾經風靡全國的電影《英雄兒女》,其中,男主角王成的一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以及女主角王芳的一首《英雄讚歌》,令人激情燃燒、熱血奔湧,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雖然《英雄兒女》是一部電影藝術作品,但其主要角色的英雄事跡都來源於朝鮮戰場上真實人物的真實故事。
  • 志願軍獨創的「野戰口糧」成為一線作戰部隊在朝鮮戰場上的標配
    在韓戰中,由於美軍對志願軍後勤補給線的嚴密封鎖,所以志願軍後勤補給異常困難,前線作戰士兵經常因糧食供應不上而發生斷糧餓著肚子打仗的現象。志願軍除了在後方進行休整的部隊可以吃上一口熱乎飯外,一線作戰部隊由於美軍轟炸和戰局的緊張很難進行生火做飯,只能以事先製作好的乾糧進行充飢。
  • 抗美援朝戰場上,彭德懷元帥連續發怒三次,具體原因是什麼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當時美軍攻打朝鮮,從而威脅到中國的安全,於是毛主席便派彭德懷元帥帶領志願軍支援朝鮮,歷時三年之久。終於在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才徹底結束,美軍也宣布投降。此次我國志願軍共出動了135萬人,都是由彭德懷元帥帶領的,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也死在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
  • 賀州抗美援朝老兵陳發福:以血肉之軀在朝鮮戰場修建鋼鐵運輸線
    賀州新聞網訊 在平桂區望高鎮鯉魚洲,居住著一位抗美援朝鐵道老兵----陳發福。他和戰友用血肉之軀,在朝鮮戰場修建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保障了志願軍大批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為贏得戰爭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 記志願軍烈士程樹增: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後勤尖兵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 (文/包昱涵)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蒼松挺立,翠柏蔥蔥,氣氛一片莊嚴肅穆。在陵園烈士墓群西區五排六號,長眠著犧牲於抗美援朝戰場的志願軍烈士程樹增。他的墓碑上鐫刻著如下碑文:「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118師直工科科長程樹增同志,志願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功績顯著。
  • 五華人民在抗美援朝運動中- 梅州日報數字報
    從這一天開始,五華人民在新生人民政權領導下,積極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從政治、經濟及軍事等各方面有力支援了志願軍在戰場上的作戰;同時,全縣人民也從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中激發出空前的革命熱情和勞動積極性,對於隨後開展的農村土地改革、清匪反霸和各項民主改革運動,重建社會經濟秩序等各項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志願軍老兵走進役家退役軍人服務平臺直播間 分享抗美援朝戰場上的...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昨天,8位志願軍老兵走進上海役家擁軍便民公益服務站直播間,在《那些年,當兵的故事》的主題欄目,以役家抖音直播的方式,與大家分享他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戰鬥故事,傳播愛國擁軍正能量。 圖說:志願軍老兵與役家團隊在役家文化展廳合影。
  • 我的抗美援朝|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兵徐振明
    當時地方很缺幹部,轉業時選擇也多,招待所所長、福利院院長、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楊靖宇烈士陵園)所長,哪一項工作都需要人,哪一項都是革命工作。尤其立功受獎的徐振明,以他的戎馬倥傯,他的經歷與閱歷,許多地方都歡迎他。可他立刻不假思索卻無比明確地選擇了第三項,為楊靖宇將軍及抗聯烈士守陵,為逝去的抗美援朝戰友和各個戰役中犧牲的戰友們守陵。
  •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們用攝像機戰鬥,留下氣壯山河的珍貴影像
    「攝影機就是我們的槍,人在槍在。這是當年電影訓練班的第一課。」當時只有20歲的黃寶善經歷了同伴犧牲的全過程,這名兩次進入朝鮮戰場擔任攝製組劇務,參與紀錄片《鋼鐵運輸線》、故事片《長空比翼》等多部抗美援朝題材作品,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史料鏡頭,如今已經90歲的黃寶善老人喃喃地說道,「如果活到今天,高慶生應該93歲了吧!」
  • 「謎一樣的東方精神」:革命英雄主義鑄就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多年後,美國人回憶起韓戰時說:是「謎一樣的東方精神」打敗了他們——而這種精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支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英烈們,忍飢受凍絕不退縮,烈火燒身巋然不動,嚴寒塑造鋼鐵般意志,烈火鑄就涅槃之身——他們,就是重新屹立世界的東方巨人,就是偉大復興路上永恆的豐碑!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攝影師、九旬老人黃寶善:用攝影機戰鬥,留下氣壯...
    幾個小時後,高慶生便在突如其來的空襲中犧牲。組圖均由受訪者提供▲《鋼鐵運輸線》攝製組全體合影。▲《鋼鐵運輸線》新聞照片。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強曉玲、張博令)10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用攝影機戰鬥,留下氣壯山河的珍貴影像——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攝影師、九旬老人黃寶善回憶崢嶸歲月》的報導。
  • 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雷達兵,屢建奇功,出奇制勝!
    戰場之上分為很多兵種,有些兵種雖然沒有親赴戰場,但在整個戰局當中卻尤為重要。有的士兵雖然並不需要拿起武器打仗,但是他們的作用卻無可替代。在抗美援朝時期,我國的許多兵種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雷達兵。雷達兵作用非常大,它主要用於偵測對方的飛機,也可以用來鎖定目標。
  • 抗美援朝戰場機要譯電員,從密碼電報裡「認識」了英雄們
    16歲當兵,17歲入朝參戰,老兵方祖岐說,抗美援朝「是我接受戰爭洗禮、形成革命人生觀的起點,也是我成為合格軍人的起點」。  在抗美援朝戰場,方祖岐作為一名機要譯電員,在「戰況簡報」中見證了邱少雲、孫佔元、黃繼光等戰鬥英雄的英勇事跡,感受到上甘嶺戰役的壯烈和志願軍官兵的英勇。
  •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不計生死,卻在凱旋時哭了一路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不計生死,卻在凱旋時哭了一路 2020-10-16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抗美援朝戰爭,支援朝鮮有幾個兵團?分別是第幾兵團?領導人是誰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許多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幫助外國參加的戰爭。美國軍隊入侵朝鮮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於是中國志願軍跨過三八線去支援朝鮮,在這戰場上湧現出了許多義士,他們為了中國的發展,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最終把自己的身體埋在了異國他鄉,他們是最值得我們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