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WC2018上,諾基亞帶來了一款全面屏新品Nokia 7 plus,這個命名至少要比「Nokia 6 第二代」正常一些。雖然加上plus後綴但也不算大屏手機,6英寸18:9比例的屏幕只能說是去年全面屏潮流的黃金尺寸。
從紙面參數來看,Nokia 7 plus放在去年算是一款準旗艦。相比回歸之初的情懷加成,驍龍660、6GB RAM、蔡司雙攝、精湛工藝以及純潔系統,這些乾貨更能體現出HMD的誠意。
1、屏幕
剛拿到Nokia 7 plus評測機的時候,發現支持「局部點亮」的抬起喚醒功能,還以為用的是OLED材質屏幕。然而並不是,不過這塊LCD能「欺騙」我的眼睛,黑的這麼透徹說明品質不錯。
Nokia 7 plus採用18:9全面屏
屏幕尺寸大小為6英寸18:9比例全面屏,解析度1080P+,這也是主流全面屏的標準參數。1:1500對比度、96% NTSC色域、最高亮度500nits,以上是官方給出的其他細節數據。
屏幕四角採用跟機身R角弧度類似的圓角設計,頂部可以看到聽筒、前置攝像頭、以及若隱若現的NOKIA標示,底部則沒有任何元素。
整體來看Nokia 7 plus這塊LCD材質屏幕素質非常不錯,有種類似AMOLED的銳利感,但又不是特別「刺眼」。
2、設計和工藝
我一直覺得HMD時代的諾基亞很像是最初的小米,幾乎沒有什麼設計感。但隨著後續機型的增多,也慢慢接受並認同了這種樸實無華的風格。
Nokia 7 plus背部設計
Nokia 7 plus背面布局看上去挺舒服,雙攝、閃光燈、指紋都集中在上三分之一區域。雙攝一體模組略微凸起,指紋模塊略微凹陷,都有一圈金屬材質圍繞。
整個後殼的材質摸起來很特別,有點像「紫砂壺」的那種陶瓷質感。但實際上Nokia 7 plus在最底層還是金屬機身,表面覆蓋6層塗層工藝,同時對天線帶進行了隱藏。諾基亞表示這個6層塗層不僅成本高,而且工藝複雜難度也不一般,導致良品率偏低。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種塗層材質有優缺點明顯。優點是手感還不錯,有一點阻尼感不至於太滑,也不像玻璃那麼容易沾染指紋。缺點是抗指紋但不抗油汙,需要溼巾才能擦拭掉那種「油膩」,再有就是觀感太低調,沒有玻璃鍍層或者金屬材質那麼「靚」。
Nokia 7 plus中框底部
Nokia 7 plus的中框採用金屬拋光處理,古銅配色讓我想到了堅果Pro的細紅線。為了保持與後殼弧面的對稱,中框和前玻璃面板之間還有一段「倒角夾層」。所以實際上中框的厚度大概僅為機身厚度的一半,底部的Type-C充電數據接口和頂部的3.5mm耳機孔,不得不「突破」中框佔據一部分後殼空間。
Nokia 7 plus一如既往地延續了精湛做工這一特性,就是不知道這個塗層砸核桃的話會不會有坑?
3、性能
在旗艦們搶著首發驍龍845的MWC,Nokia 7 plus搭載去年的次旗艦處理器驍龍660,手上這臺評測機是6GB RAM+64GB ROM版本。
關於這顆SoC大家都很熟悉了,14nm LPP製程工藝,八核Kryo260架構(4*2.2GHz+4*1.8GHz)。GPU Adreno 512不算太強,但整體功耗平衡度好。
跑分方面分別用安兔兔V7和GeekBench4進行性能測試,安兔兔總分138071,GeekBench4單核1591多核5761。
Nokia 7 plus跑分截圖
這個性能玩《絕地求生》沒啥壓力(有點發熱),《王者榮耀》高幀率模式基本保持在滿幀水平。其實對於諾基亞來說,能有驍龍660+6GB RAM這樣的配置我覺得已經很可以了。至少那些本來為了情懷買單的用戶,也能獲得對得起售價的硬體配置。
不過拋開這些因素,在接下來的2018年,面對驍龍845旗艦以及Ov驍龍670新品,諾基亞還是得靠情懷加成才能彌補慢半拍的硬體配置。
4、系統
Nokia 7 plus仍然保持原生風格,不過增加了針對中國地區的定製化服務。運行最新的Android 8.0系統,幾乎沒有預裝應用更沒有什麼系統級廣告。
微信微博支付寶、應用商店、手機管家這些必備軟體已經裝好了。應用商店和手機管家應該來自騰訊支持,但面上看不出任何痕跡,整體上非常的簡潔清爽。
Nokia 7 plus系統截圖
底部導航欄可以完全隱藏,通過從外側上滑代替操作,這樣就可以是真·全面屏了。可以自定義的交互方式也比較多,例如設定某個指紋快速開啟支付界面、雙擊電源鍵快速打開相機等。鎖頻界面的通知內容可以隱藏,不過需要跟後續才會升級的面部識別配合使用。
對比國內廠商定製ROM的大而全,我個人更傾向於諾基亞、一加這樣在原生Android基礎上小改。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至少Nokia 7 plus的系統不會讓你感覺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