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債券發行市場持續火爆,券商的債券承銷業務也迎來豐收大年!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券商年內合計債券承銷規模(含公司債、金融債、地方債、企業債、短融中票、可轉債、定向工具、ABS等)達到9.11萬億,較去年同期的6.83萬億大增33.38%,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的7.62萬億規模。
就各家券商承銷金額來看,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成為最大贏家,兩家券商總承銷金額均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分別為1.12萬億和1.02萬億。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和海通分列第3-5位,累計則共有21家券商年內總承銷金額超過1000億元。
對於各大券商而言,隨著國內債券發行規模的不斷攀升,債券承銷業務將成為券商一塊重要收入來源。同時,在激烈的競爭下,未來券商頭部效益將愈發明顯,有更強競爭力的大券商將不斷侵蝕小券商的市場份額。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收入較2018年大幅增長,全行業的收入從2018年的149.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03.2億元,增幅達到36.19%。有行業人士表示,今年債券總承銷規模較去年增長超過30%,預計今年全年券商債券承銷收入將逼近300億元。
券商承銷規模大增30%,中信、中信建投突破萬億大關
作為債券承銷的重要參與者,券商的承銷業務今年迎來大爆發。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券商累計承銷債券數量達到38749隻,總承銷規模達到9.11萬億,較去年同期的6.83萬億大增33.38%,全年有望逼近10萬億。
其中,共有21家券商年內總承銷金額超過1000億元。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成為最大贏家,兩家券商總承銷金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分別為1.12萬億和1.02萬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2.33%和11.23%,分別承銷2729隻和2534隻債券,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國泰君安、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平安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光大和中銀國際分列3-10位,前十位承銷金額均超過2000億,其中國泰君安和中金公司達到6000億左右水平,前十位累計承銷金額達到5.46萬億,累計佔市場份額高達60%。
此外,國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泰證券、信達證券、天風證券、興業證券、中山證券、國開證券、東方證券、廣發證券等11家券商年內債券總承銷額均超過1000億元。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中國債券承銷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3.1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2.0%。
頭豹研究院認為,未來幾年中國債券承銷行業市場規模將穩步增長,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債券承銷市場的年化增長率不低於10%,到2023年中國債券承銷行業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69.4 萬億元。
地方債、公司債發行規模攀升,券商承銷業務火爆
值得注意的是,年內券商承銷公司債、地方債、金融債的規模均出現大幅增長,其中地方債承銷金額同比更是大增134.89%,這也帶來了券商承銷業務的持續火爆。
具體來看,公司債仍是券商承銷的大頭。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券商承銷公司債3.13萬億元,佔總承銷規模的比例為34.36%,較去年增長36.96%。其中,中信建投以3675.61億元的承銷規模遙遙領先,中信證券則以2457.66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二,國泰君安、平安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等5家券商的承銷規模也超過1000億元。
地方債則是今年券商承銷業務最大的亮點。截至11月底,券商承銷地方債的規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5萬億元,較去年同比大增134.89%。
不過,隨著地方債市場監管嚴格化,明年發行額度或會下降。2020年11月11日,財政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指出,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參考地方債收益率曲線合理設定投標區間,不斷提升地方債發行市場化水平,杜絕行政幹預和窗口指導,促進地方債發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區差異和項目差異。
中信證券表示,隨著今年疫情得到控制後經濟逐步企穩,考慮到防風險的總基調以及政策逐步恢復常態化的需要,預計明年地方債的總發行規模將相較今年有所下降。
金融債作為券商債券承銷的第二大業務,今年前11個月累計發行規模達到1.91萬億,逼近2萬億大關,其中中信證券金融債發行規模排名第一,達到2616.33億元,國泰君安發行規模排名第二,達到2003.31億元,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中銀國際證券、海通證券和招商證券的金融債發行規模也均超過1000億元。
東方金誠表示,隨著經濟基本面修復加速,貨幣政策回歸中性,預計金融機構債券發行量將有所回升,發行利率處於較高水平。
此外,券商的ABS承銷前11個月的規模達到1.7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87%。
頭豹研究院認為,債券承銷行業就銀行系承銷商而言,未來十年內以國有四大行為主體的債券發行體系預計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但是對於券商系承銷商,未來將會呈現愈來越強烈的頭部效益。在激烈的競爭下,有更強競爭力的大券商將不斷侵蝕小券商的市場份額,龍頭券商和處在行業中上遊的投行機構所承業務佔比也將會增加,而中小機構則面臨被頭部效應擠壓的劣汰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