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幾年國內消費者們最關注的一大品牌之一,華為的崛起可謂是讓我們感到了自研的底氣,雖說最後晶片方面還是被斷供,但如果華為沒有那麼多自研技術在支撐的話,想必華為也不會堅持到現在。所以歸根結底,華為之所以能夠實現發展,抵禦打壓,主要靠的就是技術的積累以及消費者的支持。
鴻蒙出世,「掏空」安卓?
在消費者支持的這些自研技術當中,鴻蒙肯定算一個,因為鴻蒙的出生環境以及出生時間相對於其他系統來說比較特殊,並且鴻蒙的出現也是肩負著使命的,那就是配合著華為自研的HMS服務來替換安卓。
去年的時候,華為的HMS服務開始大面積推送到用戶的手機當中,其實這個HMS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將谷歌的GMS給替換掉。因為谷歌斷供的緣故,導致部分消費者無法正常使用手機,所以華為才放出HMS服務前來「救場」。而在華為開始推送HMS服務並且替換GMS的時候,不少用戶則表示,華為這是在「掏空」安卓。
想必當時不少人都聽說了關於這種「掏空」的消息,但其實嚴格來說其實華為並沒有做什麼,畢竟安卓系統並不是替換了一些原有的系統服務,修改了一些功能就可以說成是「替換」的。整個安卓系統的底層代碼都是非常龐大的,所以想要實現替換其實並不是嘴上說說那麼容易。
華為傳來消息,這次真的要被「掏空」
不過隨著今年華為開發者大會的召開,「掏空」仿佛真的要變成了現實。根據華為軟體部門的高管表示,鴻蒙2.0明年將會正式上線,並且適配到手機上,首先適配的設備則是升級了EMUI11系統的手機。而在兩個系統無縫升級和轉換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華為在「掏空」安卓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隨著EMUI11的不斷升級和完成,華為替換掉安卓的關鍵代碼,從底層到抽象層幾乎全部修改,然後無縫銜接到鴻蒙。這一點恐怕連谷歌都沒有想到。
根據王成錄表示,其實華為和安卓斷開聯繫利大於弊。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受限於美國系統的壟斷之下,這種情況到最後只能是「溫水煮青蛙」,斷供華為就是其中的一個後果之一,如果未來斷供其他的國產廠商,後果可想而知。
華為利大於弊,谷歌擔心的事正在發生
所以現在華為斷開與安卓的合作,華為能夠體現發展系統技術,從而更早地打造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作業系統,唯一的劣勢就是前期的發展可能並不會順利,並且系統表現也不會像安卓、IOS等系統那麼成熟。所以從長遠角度來說,華為失去安卓確實是利大於弊的存在。面對美國在系統方面的圍堵,這張由華為打造出的鴻蒙「王牌」,終於將要派上了用場。
與此同時,谷歌擔心的事情也正在發生。當初斷供華為之後,其實谷歌就心有餘悸,因為谷歌知道華為的能力,所以擔心華為之後也搞出一套系統來搶自己的蛋糕。如今谷歌的擔心終於也是應驗了,明年鴻蒙系統就將會適配到手機上,未來安卓和IOS平分市場的日子可能不復存在,轉而取代的則是華為、谷歌和蘋果在系統市場三足鼎立的時代。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