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形勢趨好:今日起,中美同步降關稅,幅度50%!

2021-01-08 全球紡織網

相關內容

 

中美協議籤了啥?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需要。雙方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內容總體是平衡的


中美雙方就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進行了深入討論,在商業秘密保護、與藥品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專利有效期延長、地理標誌、打擊電子商務平臺上存在的盜版和假冒、打擊盜版和假冒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打擊商標惡意註冊,以及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執行和程序等方面達成共識。


「協議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內容,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需要。」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雙方相向而行所達成的共識,符合中方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改革方向,有利於保護創新,有利於國外智慧財產權更多地進入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企業。


比如,關於加強一般專利和商標保護。很多中國知名企業也會碰到商標「被搶註」的現象;有些個人為了謀取利益,甚至一次惡意註冊幾百個商標。而建立打擊惡意註冊商標的制度,有利於更好地保護中國市場上所有企業的合法權益。


再如,關於加強保護企業商業秘密、打擊侵權假冒。高凌雲認為,這有利於更好地保護創新,激發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從協議文本看,雙方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內容總體是平衡的。」高凌雲說,在智慧財產權方面,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互惠互利的,既保護美國企業,也保護中國企業,既保護美國企業到中國的投資,也保護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把智慧財產權保護好,也有利於更多國外智慧財產權和外資進入中國。


◎進一步完善在技術轉讓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開放方向。雙方在技術轉讓方面權利義務對等


在技術轉讓方面,中美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協議強調,雙方企業可以自由進入對方市場,並且進行公開、自由的運營;技術轉讓和技術許可按照市場原則自願進行,政府不支持、指導自然人或者企業開展扭曲競爭的,以獲取技術為目的的對外投資。


「事實上,中國從來沒有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的政策。保障企業基於自願原則和商業規則開展技術合作,有利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有利於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符合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向。」高凌雲說。


高凌雲說,值得注意的是,在技術轉讓這一章節,雙方達成的所有協議都是權利義務對等的。比如,雙方收購、設立合資企業時,不得強制對方轉讓技術;不能通過行政管理、行政許可等要求,強制對方轉讓技術;雙方不得將轉讓技術或者使用對方技術作為市場準入的條件;雙方保持行政管理、行政許可透明,在行政監管審查過程中對企業敏感技術信息保密;雙方保證對對方企業的執法透明、公平等。「這份雙方平衡的協議,有利於保障我國企業在美國更加公平地開展業務。」高凌雲說。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積極履行在技術轉讓方面的承諾。「進一步完善在技術轉讓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開放方向,有利於推動政府職能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創造更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激發創新型國家發展的更大動力。」高凌雲說。


◎增加中美農業合作有利於滿足我國消費需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根據協議,中美將加強和促進雙方農業領域合作。「總體看,農業協議是平等互利的,我國農民和農業發展將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院、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說。


協議提出,中方將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完善小麥、玉米、大米關稅配額管理辦法。程大為表示,按照配額管理,中國一年將進口總量2000多萬噸的穀物,佔全年糧食消費量的比例不過3.4%,即便全部用完配額,對國內市場影響也很小,「中國人的飯碗依然端得穩,飯碗裡裝的主要仍是中國糧。」程大為說。


在經貿磋商期間,美國已發布最終規則,承認中國鯰魚監管體系與美國等效,允許中國的熟制禽肉輸美。協議規定,美國將允許中國產香梨、柑橘、鮮棗等農產品出口美國。美方作出的這些承諾將帶給中國農業企業和農民更多市場機會。


根據協議,中方將增加對美國乳品、牛肉、大豆、水產品、水果、飼料、寵物食品等農產品進口,今後兩年平均進口規模為400億美元。在程大為看來,中美雙方農業互補性很強,是天然的農業合作夥伴,擴大自美農產品進口有利於滿足我國消費需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2018年,我國大豆消費量為1.05億噸,國內產量僅1600萬噸,缺口十分明顯。擴大進口美國大豆,將有效緩解國內緊缺,滿足國內飼料蛋白需求。此外,我國農產品消費結構正在升級,擴大進口有利於優化食品結構、豐富百姓餐桌、更好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於節約資源,推動國內農業加快創新步伐、提高生產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增加自美進口農產品,要基於市場原則,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美國農產品的價格應當有競爭力,必須符合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這就意味著,美國企業想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份額,必須提高競爭力,讓中國企業和消費者自願購買,這也避免了部分美國供應商『坐地起價』的可能。」程大為說。


◎金融服務開放對雙方都是利好,相關承諾與近年來中國自主、有序推動的金融業開放是一致的


根據協議,中美雙方將在銀行、證券、保險、電子支付等領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視的市場準入待遇。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豔認為,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以來的既定方針。近年來,中國自主推動了新一輪金融業開放,大幅放寬了外資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涵蓋了協議中關於金融服務的內容,並對所有國家的金融機構都一視同仁。


「金融服務開放對雙方都是利好,協議中既有中方的承諾,也有美方的承諾,將有利於中國金融企業更好走出去,到美國開展業務。」東豔說。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金融服務開放後,更多外資企業可能進入中國,是否會對金融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擴大金融服務開放更多體現為商業領域合作,與資本帳戶等方面的開放是兩回事,不會對國家金融安全帶來不利影響。」東豔表示,從協議內容和近年來的金融開放實踐看,中國的金融業開放並非一放了之、放任自流,金融監管部門還將持續完善監管體系,使監管水平與開放程度相適應,進一步保證國家金融安全。


東豔認為,我國已經成為銀行業總資產規模全球第一、保費收入全球第二的金融大國,中國金融企業完全有能力與國際金融巨頭同臺競技,並在你追我趕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雙方就匯率問題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協議相關內容絕非《廣場協議》的翻版


中美經貿摩擦中,匯率問題一度是爭議焦點之一。此次籤署的協議中,雙方就匯率問題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並明確了匯率問題上兩國都要平等對待,權利和義務要平等,雙方都要尊重對方貨幣政策自主權等重要原則。


東豔表示,中美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和SDR籃子貨幣國家,就匯率問題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既有利於兩國增進互信、協商解決分歧,也有利於全球外匯市場的有序運行,為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歷史上,美國曾通過《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以此來削弱日本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一些人擔心,協議相關內容是不是《廣場協議》的翻版?會不會對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協議相關內容絕非《廣場協議》的翻版。」東豔表示,此次協議中有關匯率的內容,體現出平等互利和尊重對方貨幣政策自主權的原則,包括不搞競爭性貶值、不將匯率用於競爭性目的,這從根本上保障了我國匯率政策自主權,不會帶來像《廣場協議》那樣的不利後果。


此次協議中雙方均認可,匯率問題與匯率評估本質上是一個多邊問題,任何一方不能單獨做判斷。這將有助於妥善解決美方一些人亂貼「匯率操縱國」標籤等問題,減少中美在匯率問題上的爭議和分歧,保持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擴大自美進口規模符合我國既定方針和現實所需,將由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根據市場原則自願購買,政府不會為實現這一規模而採取行政指令、財政補貼等方式


協議提出,中方將擴大自美農產品、能源產品、工業製成品、服務產品進口,未來兩年的進口規模,要在2017年基數上增加不少於2000億美元。對此,程大為認為,「中美雙邊貿易具有很強互補性。擴大進口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適應消費需求、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程大為表示,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始終追求自由貿易,堅持通過擴大進口實現外貿平衡發展。連續兩年舉辦進博會、大幅度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已經充分說明,擴大進口是中方的既定方針和一貫的工作方向。


擴大進口符合經濟規律。與美國相比,中國在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尚有差距,擴大自美進口有利於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國內企業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加自美能源進口,將有助於我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而且雙方將基於市場價格和商業考慮開展採購活動。


擴大進口會不會衝擊中國產業?程大為認為,短期看,擴大進口可能會影響部分中國企業的市場空間,但看大局、看長遠,技術進口的溢出效應、先進管理理念和機制的引入以及外部壓力和良性競爭的倒逼都將有利於我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未來兩年自美進口增加不少於2000億美元能否實現?程大為認為,首先,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和4億中等收入群體,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穩定增長要有足夠信心。其次,不少於2000億美元的商品將由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根據市場原則自願購買,「政府不會為實現這一規模而採取行政指令、財政補貼等方式。」此外,為實現這一規模,美方也要創造有利條件,應確保採取適當舉措以便有足夠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供中國採購和進口。這還將推進美國將一些中國企業移出「實體清單」,「如果中國企業因為『實體清單』限制而在經營上受到影響、採購能力打折,無法進口足夠的產品和服務,那麼責任就完全在美方。」程大為說。


擴大自美進口,會不會影響其他貿易夥伴的利益?程大為認為,「中國市場空間巨大,也始終歡迎各國供應商平等競爭,只要各國的產品和服務足夠優質,就不愁在中國市場找不到空間。」


◎在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中,中美雙方權利義務完全對等,它決不是美國監督中國的單邊機制


協議按照對等原則,明確了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對此,復旦大學網絡空間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認為,這是全球化背景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創新。


這一機制是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之外,為中美兩國解決貿易糾紛增加了一種新渠道。沈逸認為,「這一機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堅持了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基本原則,雙方將保留各自在WTO項下的基本權利。在此基礎上,雙方能夠及時就重大貿易問題開展雙邊磋商,能夠有效避免貿易衝突升級,維護貿易關係穩定發展。」


「在這個機制中,中美雙方權利義務完全對等,它決不是美國監督中國的單邊機制。不僅允許美方就擴大商品進出口發起磋商,中方同樣也可以就擴大進出口發起磋商。」沈逸說,如果中國願意進口美國某種商品,而事實上存在進口難度,即所謂「想買,買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主動發起雙邊磋商,邀請美方到談判桌上談一談,這就為我進口美國限制性商品搭建了「梯子」。


「比如,以前美方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對我實行出口管制,連談判的可能都沒有。如今,有了這個磋商機制,我們就能夠就擴大美高科技產品進口發起磋商,這就為我進口相關高技術產品提供了可能。」沈逸說。


中國國經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是經過中方艱苦談判取得的。這是一個比較平衡、比較公平的機制,體現了對等原則。這一機制與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不是取代關係,而是一種補充和創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


「現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推進,經貿發展日新月異,多邊規則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在WTO加快改革的背景下,中美雙方通過協議明確了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為多邊機制改革進行了探索,對其他相關國家妥善解決貿易爭端也具有借鑑意義。」張燕生說。


◎關稅退坡符合第一階段談判預期,為下一步談判爭取了主動


協議推動美方實現對華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折,包括暫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徵的關稅,並將去年9月1日生效的對華加徵關稅稅率從15%降至7.5%。對此,沈逸認為,目前中美之間達成的是第一階段協議,關稅退坡也是階段性的,符合預期。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方一些人近兩年頻頻舞動關稅大棒後,第一次對有關貿易相關方做出關稅退讓,充分證明中方談判取得了重大成果。


沈逸認為,談判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目前,相當一部分商品在關稅退讓後,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是能夠對衝和消化的,也為下一步談判爭取了主動。


「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治理能力建設加快成熟和完善。經過經貿摩擦洗禮,中國企業將更加強大。」沈逸表示。


張燕生認為,在目前階段,7.5%的關稅額度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隨著下一階段中美經貿談判的深入推進,中方完全有信心、有辦法、有能力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推進中美經貿關係行穩致遠。」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經過近兩年的艱苦談判,中美雙方最終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原則,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全世界,能夠有效穩定市場、穩定預期,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的大格局。協議的達成,推動中美經貿關係重回正軌,為世界各國處理經貿摩擦提供了典範。


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經貿關係不斷發展,貿易和投資等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同時也應看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和貿易大國,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而且經貿交往規模龐大、內涵豐富、覆蓋面廣、涉及主體多元、利益深度交融,產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難免,解決中美經貿問題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


中國始終堅持,分歧和摩擦最終需要通過對話和磋商來解決。協議的籤署,意味著對話磋商取得了初步進展,但這也只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部分。對此,我們需要保持平常心,繼續以理性和建設性的態度解決問題,堅持採取合作的方式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當然,在朝著更好方向努力的同時,我國也具備強大的能力、做好了紮實的準備,足以應對各種挑戰與壓力。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下一步,中國將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既定方向和節奏,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創造世界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美貿易戰的向好,也讓業界在疫情之下,深深舒了一口氣,似乎看到了2020年紡織服裝行業的撥雲見日。

相關焦點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王建民 資料圖     作者  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9年,在中美經貿對抗持續升級與國際政經形勢巨變形勢下,臺灣成為中美經貿對抗的意外「受益者」,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或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率之際,臺灣卻調升經濟增長率,最新預計全年經濟增長2.64 %,臺灣股市更是創下多項歷史新紀錄,加權指數全年漲幅高居亞洲第一。
  • 中美貿易談判良好 豆粕期貨跟隨走高
    25日上午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談判順利進行,雙方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受此利好刺激,今日盤中大豆上漲明顯,連盤豆粕期貨也跟隨走高,國內豆粕現貨在內外盤期價帶動下也有所跟漲,但幅度在10-50元不等。
  • 樂見更多推動中美經貿合作的「星巴克」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覆信美國星巴克公司董事會名譽主席霍華德·舒爾茨,鼓勵其與星巴克公司為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和兩國關係發展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 中美經貿會談融洽順暢 雙方同意繼續推動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美方不久也發出消息。
  • 中美關稅鬆綁 釋放經貿互動積極信號
    本報記者 張娜近日,中美經貿互動頻繁,重磅消息紛至沓來。對中美外貿企業將產生積極影響「根據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兩國認識到以儘可能建設性的、快速的方式,解決現有和未來貿易與投資關切是可取的。」因此,可以預見,對於未來中美經貿關係,雖然出於現實考慮雙方不得不繼續維繫,但將依然布滿荊棘,負重前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受疫情影響,兩國外貿增速有所下降,但從規模來看,中美仍是對方排在前三位的貿易夥伴。未來兩國貿易增長會否因對疫情的控制很快反彈有待觀察,但雙方都要維護這一來之不易的巨大貿易規模和基礎。
  • 最新丨中美經貿協定半年考,未來走向何方?
    本次中美經貿牽頭人的通話為我們傳來了積極信號。消息稱,中美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通話中,雙方還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4日也發布聲明稱,中美雙方就貿易問題已經取得了進展,並承諾讓1月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取得成功。
  • 2019年1-12月輕工業中美出口貿易指數100.01
    由於「搶出口」因素擾動,2018年輕工中美出口貿易指數衝高至110.62,2019年以來輕工中美出口貿易指數較2018年有較大幅度回落。2019年1-12月,輕工業中美出口貿易指數100.01,由於美方實施加徵關稅的輕工商品範圍擴大(美國於9月1日起對第三批清單中約12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5%關稅),輕工中美貿易指數較1-9月下降2.63點,已接近臨界值100。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
    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美兩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關係持續發展,利益交匯點不斷增多,形成了緊密合作關係,不僅使兩國共同獲益,而且惠及全球。然而,美國出爾反爾、不斷發難,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在短時間內持續升級,使兩國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養起來的中美經貿關係受到極大損害,也使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原則遭遇嚴重威脅。  為澄清中美經貿關係事實,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政策立場,推動問題合理解決,中國政府特發布此白皮書。
  • 陶然筆記:如何看待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以來,中方談判團隊來白宮已不是第一次。 2018年5月 初,在北京曾經舉行過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長期關注中美經貿問題的朋友大概還有印象——那輪磋商結束不久,網上曾流傳過一份據說是「中美經貿協議文本」的文件。到現在還時常改頭換面地出現。 那份所謂「文本」裡,幾乎全是美方訴求,與其說是協議,不如說是威逼恐嚇,要價施壓。
  •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解讀:為管理新型大國經貿關係蹚出新路
    當地時間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華盛頓籤署,持續了近兩年的經貿摩擦暫時告一段落。當然,第一階段的協議並沒有解決所有的爭端問題,但這第一步非常關鍵,它阻止了短期內關稅稅率以及政策不確定性的進一步上升。
  • 全球疫情下中美經貿關係需要新視角
    年初達成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使雙方經貿爭端暫時緩和,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雙邊關係面臨新的爭議。有觀點認為美國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執行過程中加徵關稅不利於雙邊關係下一步發展,甚至有更為激進觀點認為美國此種行為是將中美第一階段協議視為廢紙。誠然,美國在疫情對中美雙方經濟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恢復加徵關稅確屬不智之舉。然而美國恢復加徵關稅行為本身是否構成違反協議則有待商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年,中美所處的內外環境均發生更為複雜的變化,雙方互信程度繼續減弱難免加大局部認識偏差。
  • 拜登暫不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拜登對中美貿易是何態度?
    彭博社記者: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告訴《紐約時報》,他不會立即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採取任何行動,將與關鍵盟友協商,全面審視美對華政策。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華春瑩:關於中美經貿問題,中方多次表示,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方一貫主張,對於雙方經貿關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該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妥善加以解決。
  • 中美下周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透露,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於本月13日-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雙方團隊正在就協議籤署的具體安排密切溝通。此前中方發表的聲明指出,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 社評:經貿團隊給中美動蕩關係壓了壓艙
    美方雖然像以往的公告一樣更多觸及了它關心的問題,但美方公告實際證實了雙方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處在執行中,而且落實得基本平穩,美方希望協議取得成功。雙方的公告都沒有對對方使用批評性語言。 這次通話是中美近期最為積極的一次交流,它涉及的也是中美兩國頗為實質的利益。在這次通話之前,人們從美方聽到大量對華極不友好的聲音,各種威脅此起彼伏。
  • ...拜登稱不會立即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採取任何行動,外交部回應
    每經24點 | 深圳羅湖區闢謠:「筍崗村正在封村」等為不實信息;拜登稱不會立即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採取任何行動,外交部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
  • 熱點透視丨中美用雙贏思維繼續推動經貿關係發展
    中美雙方如果履行好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內容,將增強市場信心,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有專家建議,應當加快解決兩國間存在的分歧,增強相互之間的信任,保證中美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負責人表示,中方希望,雙方能夠遵守協議約定,努力落實好協議內容,增強市場信心,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下一步調整主要取決於中美經貿形勢發展變化。中方希望,與美方一道朝著最終取消全部加徵關稅的方向努力。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中國正在削減關稅,這意味著我們將迎來潛在的出口繁榮。」
  • 熱評丨進博會體現出中美之間不可分割的經貿關係
    美國企業的參展熱情十分高漲,一些著名企業在參展同時還將中國區總部落戶上海,體現出中美之間不可分割的經貿關係。  美國展出商品數位列第一,用數據生動註解大趨勢。根據進博會官網發布的信息,此次美國共有197家展商參會,展出商品1373件,展商數排名位列第三,而展出商品數位列第一。
  • 境外媒體連續轉發總臺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國際銳評
    》《企圖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必將是條死路》《關稅大棒損人害己》《解決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在照顧彼此關切》等4篇有關中美經貿摩擦評論文章。  在中美即將舉行第十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之際,雙方發表上述聲明,耐人尋味。美方的施壓要價意圖明顯,而中方回應迅速、態度淡定,說明中方早有準備,體現出一貫原則立場,即: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從中,人們應該看出:談談打打、邊談邊打,或許已成中美解決經貿摩擦的模式與常態。  從去年2月至今,中美經貿磋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中間也多次出現過反覆。
  • 展望2021│關稅繼續攔路,中美經貿協議難落實
    2020年發生了兩件影響中美經貿關係的大事:一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二是拜登(Joe Biden)擊敗川普(Donald Trump)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前者打亂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後者讓中美經貿關係在2021年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 美方宣布取消最新一輪中美經貿協議談判,外交部回應
    對於美方取消新一輪中美經貿談判、美國務院逼迫美高校捐贈基金棄持中概股等問題,趙立堅都進行了回應。圖片來源:外交部官網美方宣布取消最新一輪中美經貿協議談判,外交部回應記者:美國總統川普稱,他取消了原定於上周末舉行的中美經貿磋商,並稱中國處理疫情的方式不可想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