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東莞》: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

2021-01-0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尋味東莞》令美食成為東莞的新名片,製片人李潔談拍攝故事

&nbsp&nbsp&nbsp&nbsp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實習生 餘淑媛

&nbsp&nbsp&nbsp&nbsp桂味荔枝、林旁粽、黃油蟹……隨著紀錄片《尋味東莞》正式收官,美食如今成為東莞這座現代城市除「世界工廠」之外的一張新名片。通過這部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稻來傳媒聯合出品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全國觀眾感受到東莞鮮為人知的風土人情,也了解到城市文明與農耕傳統融合的嶺南風貌。

&nbsp&nbsp&nbsp&nbsp為何選擇東莞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美食紀錄片如何拍出新意?如何打造美食IP的產業鏈?美食紀錄片為何青睞廣東?……帶著這些問題,羊城晚報獨家專訪了《尋味東莞》製片人李潔。

&nbsp&nbsp&nbsp&nbsp《尋味東莞》:「通過食物展示東莞鮮為人知的一面」

&nbsp&nbsp&nbsp&nbsp2017年2月,李潔和團隊第一次到東莞調研,了解基礎信息後敲定了這個項目。他們想到可以延續《尋味順德》的概念,把「尋味」系列做下去,於是便有了《尋味東莞》。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尋味東莞》和《尋味順德》是不是一個系列?

&nbsp&nbsp&nbsp&nbsp李潔:我們團隊可能會把「尋味」系列做下去。不過做《尋味順德》時,我們並沒有想做成系列。做《尋味東莞》的契機,是接到東莞市委宣傳部的邀請,為東莞拍攝一部美食紀錄片。在此之前,我們對東莞的人文生活、風味美食太不了解。而且在這個節目之前,沒有人系統地去介紹東莞本地的特色美食。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接到邀請後,你們才想到把「尋味」的概念嫁接過來?

&nbsp&nbsp&nbsp&nbsp李潔:我們團隊在做任何紀錄片前,都會有一個大量社會調查、文獻調查的過程,邀請社會學、人類學專家論證方案,推斷紀錄片的傳播力以及專業品質。從接受邀請到決定做項目,有4個月時間。開拍是在2018年的春天,製作完成是2019年的年底,拍攝跨越了四季。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尋味東莞》為什麼只有三集?

&nbsp&nbsp&nbsp&nbsp李潔:我們在製作之前,會考慮用模塊、邏輯來梳理內容。根據調研,我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能夠代表東莞,就去尋找相應主題,確定三集的體量比較合適。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製作這檔紀錄片「難」在哪裡?

&nbsp&nbsp&nbsp&nbsp李潔:在做這檔紀錄片前,我們對東莞的了解不夠,需要重新去發現,找到讓觀眾耳目一新的傳播力。我們與當地市、區、鎮、街的宣傳工作人員聯繫,了解當地的基礎情況,尋找人與食物的必然聯繫。為了拍攝一種食物,要尋找一個拍攝人物,導演和調研員會走訪十幾家人物,最後選出最合適的。我們要從人物身上看到他們對食物傾注的心力,他們有勞作、有家庭、有社會關係,同時要是一個活躍、立體的人。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這部美食紀錄片折射出的人文價值是什麼?

&nbsp&nbsp&nbsp&nbsp李潔:不管是《尋味東莞》、前段時間播完的《風味人間》,還是更早的《尋味順德》,我們都會看到人物的身影,感受到他們的酸甜苦辣、人生經歷、生活變化。做這類美食紀錄片,想表達的是通過食物來看我們生活的世界的變化,這個世界是由人組成的,「人」是表達的核心。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關於人和食物的關係,做完這檔節目後,有答案嗎?

&nbsp&nbsp&nbsp&nbsp李潔:東莞是一個難得的城市樣本,它在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之外,保留了農耕時代嶺南地區的傳統樣貌、風俗關係。通過做《尋味東莞》,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尋味」系列的初衷,因為我們通過食物看到了東莞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客家人在丘陵的生活、廣府人在水鄉地帶的生活、疍家人在虎門海邊的生活……可能連很多珠三角地區的人都不一定知道。

&nbsp&nbsp&nbsp&nbsp美食紀錄片:「打造完整生態鏈在長遠計劃之中」

&nbsp&nbsp&nbsp&nbsp近年,美食紀錄片是紀錄片界的「藍海」,《舌尖上的中國》成功後,《水果傳》《早餐中國》《人生一串》等高分美食紀錄片開始席捲屏幕。陳曉卿的「稻來」團隊打造了「風味」系列、「尋味」系列紀錄片,堪稱業界最會拍美食的團隊。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如果「尋味」系列要拍下去,下一站去哪裡?

&nbsp&nbsp&nbsp&nbsp李潔:「尋味」系列確實想繼續拍下去,我們通過「尋味」看到了中國一些地區不為人知的一面。至於下一個要做哪個地區,還得一步一個腳印。作為民營製作公司,我們人不多,產量也不高,創作得看意願和時機。我們現在正在籌備《風味人間》第三季,公司的項目在一個滾動籌備的狀態中,「尋味」也在工作清單條裡。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你們團隊似乎一直在做美食紀錄片?

&nbsp&nbsp&nbsp&nbsp李潔:我們可能就是這幾年因為美食紀錄片,被大家關注得比較多。如果說陳曉卿老師,他是從做社會現實類紀錄片開始的,在上世紀90年代做了一系列這類紀錄片。我加入團隊是在1999年,一開始做《百年中國》,2007年嘗試了自然類商業紀錄片《森林之歌》。可能大家知道我們是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但其實我們是一個專業紀錄片團隊,興趣不僅僅是在美食上。這幾年,我們還做了社會現實類紀錄片,比如與NHK合作了《紀實72小時》。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你們這幾年花更多精力做美食紀錄片,是因為美食紀錄片可能更容易賺錢?

&nbsp&nbsp&nbsp&nbsp李潔:紀錄片要賺錢是很難的,這是全世界紀錄片從業者的一個共識,我們做紀錄片更多就是憑藉著一股熱情。目前看,國內美食紀錄片在商業上的空間、對客戶的吸引力會大一點,但更重要的是紀錄片本身的話題性、關注度。美食紀錄片多了去了,大部分都是「裸奔」,相對於電視劇,它的商業吸引力沒那麼大。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除了美食紀錄片,還有哪類紀錄片比較容易吸引商業客戶?

&nbsp&nbsp&nbsp&nbsp李潔:現在有很多紀錄片製作得挺好,比如去年有部文化體驗類紀錄片叫《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還有部時尚類紀錄片《我們的浪潮》,都有商業客戶的投入。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你們在美食紀錄片的IP產業鏈開發上有哪些嘗試?

&nbsp&nbsp&nbsp&nbsp李潔:這需要整個製作環節、紀錄片生態打通,不是一個製作團隊單打獨鬥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個年輕的製作公司在剛剛成立的階段,就可以做得盡善盡美的。我們和商業客戶一起探討IP產業鏈開發的可能性,比如送給粉絲一些醬油之類的小禮品,算是嘗試。讓紀錄片基於內容打造一個更完整的生態鏈,肯定是每個從業者的理想狀態,我們也願意往這個方向去努力,但是需要更多團隊,合力完成這樣的工作。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你們現在是還沒有走到那一步,還是說遇到了阻力?

&nbsp&nbsp&nbsp&nbsp李潔:對於一個剛成立三年的公司,我們一直在和合作夥伴溝通,在節目品牌化、品牌IP化之後,怎麼能讓這個IP成為一個生態的「自我」?紀錄片有沒有可能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鏈,這是在更長遠的計劃之中。所謂的變現、掙錢甚至玩資本遊戲,至少暫時不在我們的計劃內。

&nbsp&nbsp&nbsp&nbsp危機與未來:「不斷突破自己才能避免審美疲勞」

&nbsp&nbsp&nbsp&nbsp美食紀錄片做得多,便有了套路。如何拍出新意,是擺在美食紀錄片從業者面前的一個難題。按照李潔的話說,團隊成員「既幸福又痛苦」,能吃到好多好吃的,但需要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還需挖掘美食背後不為人知的文化。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會不會擔心觀眾對美食紀錄片有審美疲勞?

&nbsp&nbsp&nbsp&nbsp李潔:從入行到現在,這種危機感是隨時隨地存在的。我們並沒有覺得自己做的節目天下無敵,危機感有一部分來自於,怎麼能夠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做出更新的內容。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所以跳出套路尤其關鍵?

&nbsp&nbsp&nbsp&nbsp李潔:現在觀眾水平很高,我經常告訴團隊,觀眾永遠是對的。我們做的是商業紀錄片,節目要想有傳播力,就要讓觀眾認可,所以觀眾的負面評價都要虛心地研究。現在美食紀錄片的確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沒有核心表達,只靠人物慢動作、近景展示食物,故事情節總是老頭老太做農家飯,這是真的不行,我們努力避開這樣的套路。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要把美食紀錄片拍出特色,是不是得在提取人文情感方面下工夫?

&nbsp&nbsp&nbsp&nbsp李潔:我們團隊擅長通過美食來關注世界的變化,也有別的團隊更擅長所謂「硬核美食」,告訴你這個地方有什麼吃的,把食物拍得特別漂亮。不同的路數不存在好壞之分,只與製作團隊的興趣點有關。我們更多的是去尋找大千世界的差異之處,以及這些差異之處相互的關聯。「差異」來自於人的勞作,來自於文化、口味、人生經歷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讓這些食物與眾不同。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如何理解美食紀錄片的紀實感,對於擺拍的質疑怎麼看?

&nbsp&nbsp&nbsp&nbsp李潔:這是紀錄片界長久討論的一個問題,我只能說我們的紀錄片對主人公沒有擺拍。我們在前期調研中,對主人公的大致生活規律有所了解,在拍攝前可能不止一次實地測驗、調試光線等。在拍攝前,我們會跟他們溝通「你打算做什麼」,而不是「我要你做什麼」,會根據他們的安排來協調攝影設備和拍攝方案。

&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從《老廣的味道》《尋味順德》《風味原產地:潮汕》,再到現在的《尋味東莞》,好像美食紀錄片還挺青睞廣東,原因是什麼?

&nbsp&nbsp&nbsp&nbsp李潔:廣東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美食匯聚之地,粵菜非常具有代表性,做美食怎麼也繞不開。另一方面,關於中國其他地方的美食紀錄片也有很多,也許出於大家對粵菜的偏愛,更多關注到以廣東美食為題材的片子。我們團隊對美食充滿好奇,一直希望吃遍全國、拍遍全國,要一步一步來。

相關焦點

  • 2020尋味之旅廚神爭霸賽即將拉開帷幕
    酸甜苦辣嘗盡人生百味,鍋碗瓢盆奏出和諧樂章。2020尋味之旅廚神爭霸賽即將拉開帷幕。 美食、 明星、直播、電視、媒體,譜成一篇永遠奏不完的樂章。 爭霸賽由著名主持人、影視歌三棲明星光光老師攜眾星網紅領銜主持,中國青年導演李成策劃執導,廣西電視欄目《特別分享》呂韋強制片。 2020尋味之旅廚神爭霸賽桂林尋味賽由湖南美食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廣西電視欄目《特別分享》監製;德濟天下實業有限公司運營。
  • @東莞人,《尋味東莞》拍攝了你們鎮的美食,你吃過嗎?(上篇)
    在這片東莞人世居的土地上,每個鎮街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物產,記錄著命運流轉與時代的變遷。《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開播,聚焦豐富陌生的食材,通過質樸、奇妙的搭配,山水相逢,為莞人碰撞出層疊不窮的滋味。視頻中的美食在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口味?你所在的鎮街有什麼傳統美味?一鎮一美食,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尋嶺南風味。
  • 本土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定檔6月21日
    南都訊 記者黃曉雅 實習生蔡敏《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不久,又一部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無縫接檔。近日,《尋味東莞》正式發布定檔海報及預告片,宣布將於6月21日起,每周日21:40在廣東衛視播出。《尋味東莞》的定檔海報就將東莞的地理位置和飲食特色展露無疑。南海之濱的東莞,水系發達、海產豐饒,開闊的珠江海帶來交融的鹹淡,孕育出獨特的水產,海鮮是東莞人鍾情的美食;而錯落的工廠展示著城市風貌,也向人們訴說著現代化的發展節奏和人口遷徙帶來的風味融合。金銀潤、臘鴨喉蘿蔔煲、香蕉扣肉這些獨具東莞特色的美食,簡簡單單的幾張劇照已經讓人垂涎欲滴。
  • 《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長文回顧東莞美食:哪裡不是美食天堂?
    7月24日,《風味人間》系列紀錄片總導演、《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長文回顧了尋味東莞美食之旅。原文如下: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去過這麼多地方,你覺得哪裡最好吃?東莞市負責城市形象推廣的領導,考慮到我們團隊製作過《尋味順德》,希望我們製作反映東莞美食的紀錄片。做了初步調研我們打算開工,團隊的同事和顧問卻有些信心不足。首先東莞毗鄰廣州,說起廣府菜,大家最多能想到南、番、順就結束了,東莞有什麼?其次,東莞在很多人心中的印象,往往與外向型企業、中國製造、產業工人甚至其他相關,沒聽說有美食啊?我卻有不同的想法,並且對這個節目很有把握。
  • 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記者帶你走進《尋味東莞》中的甜品店
    這是5日晚播出的紀錄片《尋味東莞》第三集中的一幕,片中各式精緻的西式甜品和水果茶,讓大家對莞式美食有了新的認識。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8日,記者走進紀錄片《尋味東莞》中的這家甜品店,帶大家一同感受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每一個產品都有各種東莞獨有元素,法式甜品也能呈現東莞文化。」
  • 看了今晚《尋味東莞》的菜單,老豆話菜好正哦!
    《尋味東莞》要不要了解一下?今晚開餐哦!今晚的第一集預告對,今晚21點40分,廣東衛視首播,騰訊視頻和新浪微博聯合獨播,《尋味東莞》即將大!型!放!毒!(別怪我沒有提醒你留肚皮!)下面由我風味君來著重介紹一下今晚的幾道珍饈美味。
  • 《悅美食》節目招商,開啟一場尋味之旅!
    《悅美食》是一檔尋味美食的節目。世界萬眾食材皆有性格,一餐就是一場修行,讓美食帶你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生活的酸甜苦辣。節目版塊星星廚味版塊全新增加互動小遊戲環節,如:答題搶食材,盲猜食材等,觀看明星創意私家料理的同時更具歡樂性!尋味尋源慢饗生活,食愈人心。走進廣州、杭州、成都等美食城市,發掘並用鏡頭記錄下當地有代表的食客,有代表的技法和有代表的味道,用情感微電影的方式呈現他們與美食之前的不解之緣。
  • 常平舉行「尋味常平」美食評比活動
    近日,「尋味常平」美食評比活動舉行,常平鎮多家餐飲商家帶來45款美食,市餐飲協會秘書長及美食節目主持人現場打分,最終選出飲品、小吃、名菜三個項目各10家優勝商家。本次活動分線上初賽投票、線下決賽評比兩階段進行。
  • 「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啟動:品嘗地道風味,探秘製作技藝
    7月10日-12日,為進一步加強對東莞美食文化的宣傳推廣,市委宣傳部與稻來傳媒合作,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陳曉卿等節目主創團隊成員、美食顧問、國內美食名家、重點合作媒體代表等組成美食團,來莞品嘗地道風味,探秘製作技藝,探尋東莞地道美食背後的文化。此次美食探訪之旅,從莞城街道振華路中山餐館的一碗燒鵝瀨粉開啟。
  • 「尋路記」紀錄片《尋味東莞》所有的店鋪,我們全給你扒出來了!
    今年6月中旬《尋味東莞》紀錄片「橫空出世」瞬間刷爆了東莞人的朋友圈前幾天紀錄片完美收官後打卡「尋味同款」的小吃美食、山珍海味變成為許多人去東莞的新玩法我們除了跟著《尋味東莞》的鏡頭挑選了紀錄片裡的「硬核」美食還在幾個比較有名的小鎮搜羅了些大眾美食攻略之外、當地街坊常聚集、
  • 跟隨千年守味狸,開啟一場尋味之旅!
    它兩千年前隱身在西漢軑侯夫人辛追的餐盤中歷經千年,嘗過長沙古今好味誕生於長沙這塊寶地守味狸自然擁有「好恰」的屬性請君跟著狸走,恰盡長沙好味!跟著守味狸的尋味之旅還有一件壓軸的錦囊寶藏那就是——喝唄卡!>顏值超高的聯名「喝唄卡」金色的「守味狸」形象萌翻眾人卡片質地盡顯高端品質作為長沙銀行茶顏悅色聯名信用卡重磅福利當然是少不了請君恰好喝好以下權益讓你細品
  • 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間,共存與相生,百味人生現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人生就是一場苦旅,一個人從朦朧懂事開始,一直到生命的結束,基本上都要嘗遍人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只倒不完全是由人的生活外因造成的,主要的還是由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受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煩惱和快樂共存,痛苦和幸福相生,都幾乎有一個五味雜陳的複雜人生。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 【尋味膽管】尋味TELEFUNKEN
    推薦閱讀【尋味膽管】整流管是如何改變音色的【尋味膽管】如何調整MANLEY STINGRAY II偏壓【尋味膽管】MANLEY 推出STINGRAY II最新版本 改變的不止一點點【尋味「膽」管】百年膽管,情迷膽機MANLEY旗艦前級的新舊款對比經典膽機裡常用的功率放大管
  • 「尋味戶部巷」|承載味覺記憶的戶部巷老字號,是沉澱舌尖的驚喜
    #尋味戶部巷#蜚聲荊楚、名揚海內外的「漢味小吃第一巷」——戶部巷,已經成為「漢味小吃」的代名詞和城市名片,它匯江漢五糧、集天下乾鮮,精烹細調,孕育出一道道經典小吃,是遊客來漢的必打卡地。近日,大成武昌將推出『尋味戶部巷』系列,採訪挖掘傳承人故事,找尋人們鍾情老字號的原因及戶部巷變與不變的味覺記憶。武漢人每天的味覺,都從戶部巷美食中醒來。
  • 尋味東莞|虎門明記餐廳30年:把海鮮做出「家」的味道
    不少吃貨看到這家餐廳的老闆兼廚師明叔在《尋味東莞》上做蟹餅的鏡頭,慕名而來。「我這家餐廳1990年開業到現在,餐館的招牌都不曾更換過。這段時間,不少陌生面孔的顧客來店裡消費,而且每桌都會點蟹餅,這可能與我近期參加了《尋味東莞》拍攝、做了一道蟹餅有關。」明叔說,《尋味東莞》播出以後,他到市場採購海鮮,海鮮檔的檔主們都說看見他上了電視。
  • 《尋味東莞》解鎖「世界工廠」的美食地圖,盒馬「樹上熟」水果小白...
    《風味人間》第2季剛剛收官,又一部陳曉卿、稻來傳媒出品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便接檔而來。 《尋味東莞》通過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管窺廣府美食文化,帶領觀眾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一場嶺南風味的探索之旅,即將拉開帷幕。 而東莞特輯也不只在於打出「特色美食」這張東莞的城市名片那麼簡單,創作團隊更期待能以美食勾勒出當地鮮活的人和故事,讓全世界都看到東莞的文化歷史。
  • 尋味| 古液春酒 · 秘境洞藏,時光之香,率真之味
    尋味 | 古液春酒 · 秘境洞藏,時光之香,率真之味 2020-12-03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尋味三水|手打和順魚球「食過返尋味」
    譚樹歡表示,和順魚骨絲多而硬,肉質細嫩,味鮮美而色潔白。特別是魚肉本身還帶著少少的鹽份和油香,魚肉製作成魚球,魚腩滑香,入口時甚至有種直接滑落喉嚨的感覺。而桂花魚、鰣魚等魚類雖然同樣味道鮮美,但始終少了和順魚的那份香味,因此一直以來和順魚都是製作特色魚球的最佳選擇。三水土生土長的和順魚也為這道特色美食增添了不少鮮味。
  • 有丸一招鮮 味知香帶你尋味潮汕
    潮汕是著名的美食之鄉,潮菜是粵菜主幹與代表,食材講究、選料廣博、做工精細、中西結合、質鮮味美,「食在廣州、味在潮州」享譽海內外。潮菜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馳名海內外。通過《舌尖上的中國》、《老廣的味道》等美食紀錄片人們更是直觀地認識到潮汕美食的魅力,更嚮往潮汕美食的熱鬧與煙火。潮菜是老百姓的菜。粗菜精作,淡而有味、食而不胖,注重清淡、注重養生、注重原汁原味。
  • 我們找到了《尋味東莞》裡的美食!這是一份東莞美食地圖
    近日,《尋味東莞》東莞火了,這部紀錄片剛播出第一集,就讓觀眾口舌生津、「口水直下三千尺」——原來,東莞還有這麼多美食就藏在我們身邊?這部紀錄片也引發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導:管窺嶺南美食文化,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以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掀起一波東莞美食的熱潮。鏡頭裡那些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在哪裡可以吃到最正宗的味道呢?趁著端午將至,蟬鳴荔熟,我們整理了一份吃貨指南,帶你走進嶺南水鄉的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