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到9月,我被盜刷了7筆共8.2萬元,但是一條簡訊通知都沒有。要不是銀行催繳還款,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卡上的錢被盜刷了。」10月19日下午,在城關區金輪廣場,王先生拿著從銀行列印的流水帳單說。原來,王先生給母親辦理了一張可透支20萬元的銀行信用卡,沒想到3個月內被不法分子盜刷8.2萬元。王先生和他母親到現在還沒想明白,信用卡從未離身,密碼也沒有告訴過任何人,錢是怎麼被盜刷的?目前,公安部門已立案調查。
1
消費者 3個月信用卡被盜刷8.2萬元
根據王先生列印的流水帳單顯示,6月17日,第一筆盜刷消費記錄為5000元,跨行消費記錄顯示為蘭州某裝修工程有限公司;7月2日,第二筆盜刷消費記錄為1.1萬元,跨行消費記錄顯示為蘭州某黃金珠寶店;7月9日,第三筆盜刷消費記錄為2萬元,跨行消費記錄顯示為甘肅某娛樂會所;7月11日,第四筆盜刷消費記錄為5000元,跨行消費顯示為甘肅某網球俱樂部;7月14日,第五筆盜刷消費記錄為4000元,跨行消費記錄顯示為甘肅某飯店;9月2日,第六筆盜刷消費記錄顯示3.2萬元,跨行消費記錄顯示為甘肅某服裝商行公司;9月4日,第七筆盜刷記錄消費顯示為5000元,跨行消費記錄顯示為甘肅某酒店。
王先生說,這張信用卡雖然是母親在使用,但銀信通綁定的是他的手機號,直到9月下旬,銀行方面打電話通知他6月份和7月份透支的4萬多元還沒有歸還。
此時的王先生與母親交流後立刻覺得不對:「六七月份母親只是去過醫院看病刷過卡,卡刷後設置了自動還款功能,怎麼還多刷出了幾萬元?」於是,王先生與母親趕快去銀行列印流水帳單發現,不法分子已經盜刷了8.2萬元。
發現銀行卡被盜刷後,王先生覺得難以置信,信用卡從未離過身,密碼只有母親知道,也沒有接到過陌生人電話,錢是怎麼被盜刷的?
王先生隨後迅速辦理了信用卡凍結手續並向公安部門報案,同時希望銀行方面給出解釋和說法。可時間過去近一個月了,銀行方面稱仍在排查中,依然督促王先生母親儘快還款。
王先生說,經過他們自己調取跨行消費記錄排查發現,這7個顯示消費的單位,大部分查證無此單位,錢全部進入了外地同一個人的帳號。警察反饋消息稱,經查此人在外地打工,幾年前曾丟失過身份證,對盜刷一事也是一概不知。目前,警方仍在全力破案中。
2
律師 建議市民儘快更換磁條卡
甘肅誠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潘從金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銀行卡被盜刷的事件層出不窮。消費者應該如何避免銀行卡盜刷?
潘律師不建議市民再使用磁條卡。磁條卡的特點是信息讀寫相對簡單容易,其易被偽造、保密性差。現在各大銀行均在推行使用晶片卡,銀行卡的晶片安全係數要高於其他晶片。據銀行專家介紹,與磁條卡不同的是,晶片卡的信息是動態的,晶片就是一臺小型計算機,且每次的校驗值不同,複製的可能性小。
潘律師認為,儲戶和銀行之間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關係,合同內容有類似於「申領人必須妥善保管密碼和正確使用密碼,避免使用易被破譯的數字,並切勿將密碼透露給任何人。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申領人本人所為,因密碼保管或使用不當而導致的風險和損失,均由申領人承擔」。但前提是銀行在管理系統上不存在安全漏洞,銀行作為發放銀行卡的專業金融機構,有保障儲戶存款安全的義務。
由於銀行對銀行卡和ATM機安全管理疏於維護,其ATM機無法識別偽卡,導致儲戶銀行卡內資金損失,銀行對此應承擔違約責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建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