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金門始末(四):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6月6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炮擊金門作戰,既是一場軍事鬥爭,也是一場政治鬥爭、外交鬥爭和宣傳鬥爭。毛澤東著眼於戰略全局,靈活地把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和外交鬥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理、有利、有節,牢牢地掌握了鬥爭的主動權,充分顯示了毛澤東把握軍事鬥爭主動權的高超指揮藝術和靈活的策略原則。

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強調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

10月6日凌晨1時,毛澤東親自起草了準備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當日2時,他又給彭德懷、黃克誠寫了一封信:「昨天我說不發聲明,看兩天再說。隨後想了一下,還是先作聲明為好,所以有告臺灣同胞書。此件即將發出,請福建前線廣播電臺多播幾次,為盼!」

毛澤東起草的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的《告臺灣同胞書》

毛澤東起草的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的《告臺灣同胞書》在10月6日《人民日報》上發表,並通過福建前線廣播電臺對外廣播。《告臺灣同胞書》指出:「臺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浙江。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告臺灣同胞書》還宣布暫以7天為限,停止炮擊,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

從此,福建前線部隊炮擊金門作戰進入了打打停停階段。

10月13日,炮擊金門暫停7天的時限已滿。毛澤東又起草了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布的對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的命令。命令指出:「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藉以觀察敵方動態,並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兵不厭詐,這不是詐。這是為了對付美國人的。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局說來,無損於已,有益於人。有益於臺、澎、金、馬一千萬中國人,有益於全民族六億五千萬人,就是不利於美國人。」「臺、澎、金、馬整個地收復回來,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萬人民的神聖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命令重申不準美國軍艦護航的原則:「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表達了中國政府不允許任何外國幹涉中國內政的決心。

在10月13日這一天,毛澤東還會見了定居香港的新加坡《南洋商報》撰稿人曹聚仁。毛澤東告訴他:「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同他合作。我們贊成蔣介石保住金、馬的方針,如蔣撤退金、馬,大勢已去,人心動搖,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國搞在一起,臺、澎、金、馬都可由蔣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讓通航,不要來大陸特務活動。臺、澎、金、馬要整個回來。」 毛澤東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金門、馬祖問題的態度和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10月19日,美國海軍4艘軍艦侵入金門海域,為國民黨軍護航,時間長達5小時。

鑑於美國的侵略行徑,經毛澤東批准,10月20日,國防部長彭德懷發布了恢復炮擊的命令,福建前線部隊於當日下午4時發起對金門國民黨守軍的大規模炮擊。

為了揭露和反對美國幹涉中國內政的行為,10月25日,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又起草了一份《再告臺灣同胞書》,指出:「同胞們,中國人的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一時難於解決,可以從長商議。美國的政治掮客杜勒斯,愛管閒事,想從國共兩黨的歷史糾紛這件事情中間插進一隻手來,命令中國人做這樣,做那樣,損害中國人民的利益,適合美國人的利益。」《再告臺灣同胞書》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我們是一致的。美國人強迫製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全中國人民,包括你們和海外僑胞在內,是絕對不允許其實現的。」《再告臺灣同胞書》宣布了「逢雙日不打金門的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的「四不打」政策,以保證島上軍民的供應,但仍以無美軍護航為前提。

相關焦點

  • 尹寶虎:《告臺灣同胞書》的原則精神光耀史冊(上)
    1979年1月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這是兩岸關係經歷三十年敵對後的重大轉折。《告臺灣同胞書》至少包含四項核心原則和精神。一是以民族大義、同胞情呼籲對岸。以「父老兄弟姐妹」來稱呼臺灣同胞,以元旦佳節的問候和「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親情開篇。
  • 系列談之七:《告臺灣同胞書》倡導的「三通」已全面實現
    編者按: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全面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和平統一方針實施以來兩岸關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深刻指出「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
  • 炮擊金門!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11949年初夏,解放上海的戰鬥進入尾聲,毛澤東給中央軍委起草了《向全國進軍的部署》,對入閩作戰提出了要求。隨著解放軍順利解放廈門,在大陸節節敗退的蔣介石,不得不做出了退守臺灣的決定。退守臺灣後,與廈門相距不遠的金門島,成為了蔣介石意圖「反攻大陸」的一塊跳板,他在金門島上派駐重兵,嚴密布防,將金門列入軍事管制區。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但這些都還不足以成為中國政府突然下令大規模炮擊金門的理由。直到1958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它成為了金門炮擊戰爆發的直接導火索。堅持只打金門不打臺灣,對當時中美蔣三者之間的特殊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8月23日,中央下令對金門開始實施大規模炮擊:「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 背後原因:從炮擊金門看1958年的中國外交
    關於毛澤東決定炮擊金門的原因,後世總結的說法有好幾種,如有人認為是支援中東地區的反美鬥爭;有人認為是進行國內政治動員,給"DYJ"運動鼓勁;有人認為是試探美國保護臺灣的政策底線,以確定對美政策的基本方針;還有人認為毛澤東對蘇聯在對美鬥爭中的軟弱表現不滿,想通過實際行動顯示其外交政策獨立於莫斯科。
  • 回顧《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年的4場座談會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每逢10年,大陸方面都會隆重舉辦中央層級的紀念座談會,既總結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工作實踐、基本經驗和歷史成就,同時又對下一步對臺工作提出政策主張和行動指南。回顧《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年來的每一次紀念座談會,能清晰地看到祖國和平統一不斷向前推進的歷程。1988年12月30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10周年座談會舉行。
  • 為了「一個中國」,1958年毛澤東幫了蔣介石一把
    金門炮戰中蔣軍傷亡慘重,蔣介石卻連稱「好,好」;而在大陸這一方,當參加炮擊的廣大指戰員摩拳擦掌準備統一臺灣時,毛澤東卻也向他身邊的人說道,可能40年都不去拿臺灣。毛澤東如何幫了老蔣一把?毛澤東的國際問題秘書、在他身邊工作了12年之久的林克談炮擊金門的前前後後。
  • 與《告臺灣同胞書》同行40年
    1979年元旦,在美國留學的我,得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示了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其中「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統一祖國,人人有責」以及「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等表述,深深打動我心。我也因此決定接受大陸方面的邀請,在3個月後首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
  • 1958年炮擊金門:美國欲讓廈門變成第二個廣島,曾計劃投放核武器
    1958年金門炮戰前後,解放軍總數減至237萬人,達到全國解放後的最低點。不過,國民黨軍對大陸的偵察襲擾未完全停止,中美大使級會談在臺灣問題上又陷入僵局。因此,毛澤東決定尋機對國民黨軍採取軍事打擊,並以靠近大陸的金門島為目標。當時在面積僅120平方公裡的大小金門島上有駐軍8.5萬人,佔臺灣國民黨軍總數的六分之一左右,是其主要的「反攻基地」。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最早從1953年1月份開始,我軍便有計劃地對金門的炮兵陣地、碼頭、機場和艦艇進行炮擊,但這種射擊只是警戒和試探性質,發射的炮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1954年9月3日、22日,我軍進行了兩次炮擊。這兩次炮擊的規模較大:9月3日,5個炮兵群共150餘門火炮,炮擊1小時50分鐘;9月22日,4個炮兵群共130餘門火炮,炮擊75分鐘,兩次炮擊的落彈數量都在萬數左右。
  • 炮擊金門,全民皆兵!
    金門島上的北太武山,離這裡只有三千多米的距離,小嶝就如同通往金門的一級臺階。炮擊金門時,作為大陸距金門最近的一個鄉,這裡自然成為了雙方火力最密集的前線。炮戰中,彈藥消耗巨大,小嶝島的彈藥則全部依賴海上運輸。由於島上沒有供運輸船隻停靠的長碼頭,來船只能在淺海拋錨,再由民兵們肩扛手抬,運到陣地。
  • 全國青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告臺灣同胞書》
    全國青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劉喆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劉喆) 8日下午,全國青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在京舉行。部分全國青聯委員、臺胞、臺灣創業青年和專家學者代表50餘人參加了座談會,交流學習體會。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奇巴圖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 蔡當局竟在小金門炮擊演習,國防部:不惜一戰
    對臺灣問題持續關注的人都清楚當下兩岸關係是僵化且嚴峻的。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民進黨當局固執己見地要堅持「臺獨」這一分裂立場不改變,而對維繫兩岸關係的基本準則,也就是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更是百般否定。近期大陸正值疫情時期,就在舉國上下一致抗疫防疫的情況下,蔡當局竟然在小金門炮擊演習,國防部警告雷霆響起。
  • 1958年,炮擊金門序曲,我軍與臺灣飛機的空中爭鬥
    1958年,臺灣當局在美國支持下不斷出動飛機對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進行偵查照明和空投宣傳品等活動。為了懲罰他們的囂張氣焰,中央軍委於1958年7月18日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以地面炮兵為主體,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 金門炮戰臺方強調「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落彈4枚」?他們算錯了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金門全島頓時淹沒在濃煙烈焰之中。金門炮聲,天下驚聞。這是不是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的開始?蔣介石摸不著頭腦,美國人也慌了手腳。
  • 臺灣同胞感嘆:金門望廈門像是非洲望歐洲
    近期有臺灣同胞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金門望廈門,就像是非洲望歐洲。金門原屬福建省泉州管轄,因歷史問題,如今由臺灣當局實際控制金門,為所謂的「中華民國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東南海上。臺灣在上世紀80年代是非常繁華的,但是GDP最高時與大陸佔比到達45%,1974年以後臺灣GDP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在2001年到2009年期間,甚至還出現過負增長的情況。自2014年以後GDP增長速度逐年遞減,截止2019年臺灣經濟實際增速為2.73%。大家都知道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指標。
  • 金門:一個你不想只是路過的地方
    > 在《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對炮擊金門進行了深度剖析
  • 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突然接到通知,中央決定炮擊金門,指定他葉...
    1958年7月,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突然接到通知,要求他火速趕到福州作戰室接總參的保密電話,電話通知葉飛:「中央決定炮擊金門,指定葉飛為指揮」 葉飛接到通知後,整個人還處於恍惚的狀態「炮擊金門這件事,怎麼會由我指揮呢?
  • 韓戰結束後,國軍不斷騷擾大陸,解放軍當即決定:炮擊金門
    韓戰期間美國害怕「蔣介石來到臺灣,會把大陸的混亂帶來,實際上也守不住臺灣」,遂以「臺灣在法律上尚不是中國的領土」為由,派出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準備以武力介入國共之間的戰爭。韓戰結束後,美國鼓吹所謂「臺海中立化」政策並與臺(蔣)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