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覃毅 編輯:史成超
圖片來源:百度
12月8日,百度Apollo的年度大秀如期而至。在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Apollo展示了其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智能交通領域,百度Apollo在廣州黃埔正式啟動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MaaS平臺,同時啟動運行黃埔區的AI路側感知體系和雲端引擎,為普通車用戶提供高精度實時道路信息等網聯化服務。
百度方面介紹,自2017年發布Apollo計劃至今,被百度成為自動駕駛「安卓」的平臺上已經匯聚了500家生態夥伴。在大會前一天,百度Apollo正式獲得北京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頒發的無人化路測(第一階段)通知書。這意味著百度Apollo將開啟全國最高安全要求、最高門檻的無人化測試階段,向大規模化商用邁出了重要一步。
值得關注的是,即使商用落地不斷加速,Apollo目前仍然面臨著高研發投入、未實現盈利的局面。另一方面,自動駕駛賽道不斷湧入新玩家,Apollo仍然任重道遠。
2019年第一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Apollo智能車聯全面開放小度車載,同時還發布了車載應用級「鴻鵠」晶片及Apollo智能車雲,從開放平臺、解決方案、晶片、雲等方面搭建智能駕駛生態。
今年Apollo生態大會則進一步介紹了Apollo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等方面的落地應用。在汽車智能化領域,Apollo發布了樂高式解決方案,包括「智駕、智艙、智圖、智雲」四大系列產品。
據介紹,Apollo智駕升級了智能駕駛解決方案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即業界常說的領航輔助駕駛。相較之前主要應用於泊車域的AVP方案,ANP實現了面向城市複雜道路的全場景覆蓋。百度方面稱,未來3-5年Apollo智駕產品預計前裝量產搭載100萬臺。
Apollo智圖包含給人看的車機導航地圖,給車看的高精地圖,還有用於城市治理的動態孿生地圖。此外,智艙、智雲均用於優化智能駕駛乘車體驗。據百度介紹,Apollo智艙已與超過70家車企600款車型展開合作,Apollo高精地圖蟬聯市佔率第一名,成為本田、廣汽、長城、北汽、蔚來、威馬等頭部車企的選擇。
對於整車量產上市計劃,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表示,百度Apollo與威馬合作的車型最快將於明年上市,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量產車進入市場。
「百度Apollo產品形態與特斯拉有相似之處。智能駕艙、CarLife+、度小鏡等產品形態,能夠滿足三種交互方式車內大屏、手機投屏和智能硬體的需求。受特斯拉的股價暴漲的積極影響,百度新車也會受到市場歡迎。」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時代財經預測。
在升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基礎上,百度方面也進一步向交通和新基建領域發力。今年4月,Apollo首發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智能交通引擎」,並基於ACE智能交通引擎在近二十個城市開展落地實踐。
在今年Apollo生態大會上,ACE智能交通引擎正式落地廣州黃埔區。藉助自動駕駛MaaS平臺,目前廣州黃埔區的AI路側感知體系和雲端引擎也已啟動運行。據了解,ACE智能交通引擎可以通過度小鏡、百度地圖等車內服務觸點為普通車用戶提供實時道路信息等網聯化服務,還可以通過場景化的車端、路端和雲端算法聯動,實現對例如泥頭車等商用車的監管升級。
一位承接百度有關視覺交互智能項目的匿名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可以與百度自動駕駛智能技術產品(如車載地圖)高度協同,不過該方案推廣的難點在於政府監管部門。沒有監管部門下發的明確標準,難免淪為技術自嗨。」
不過,在政策方面,早在2017年9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的一份關於《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文件中有提到:為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發展,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企業力量,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加強對城市公共運輸運行狀況監測、分析和預判,到2020年,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全面建成城市公共運輸智能系統。
由此可見,百度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的落腳點也並非無根之木,但是應用落地似乎還尚需時日。
在百度世界2020大會上,Apollo完成了全球首次全無人駕駛直播,隨後不久,Apollo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的全面開放引來了眾多市民的圍觀和體驗。
據百度在多個公開場合介紹,Apollo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目前已經在長沙、滄州、北京相繼開放了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不過,一個業內共識是,無論百度CEO李彥宏曾透露全自動駕駛全面普及需要5年,還是目前的市場應用需求來看,Apollo自動駕駛走向商用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
在本次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方面宣布推出Apollo X計劃,該計劃意在扶植細分賽道獨角獸,加強Apollo自動駕駛在各個領域的賦能。會上,Apollo X計劃宣布首傢伙伴是貨運領域的頭部公司獅橋,雙方聯合發起自動駕駛貨運領域的技術平臺公司「DeepWay」,緩解超長線城市之間的運輸困境。
獅橋資本董事長兼CEO萬鈞表示,預計到2025年,每年會有3600萬個採用自動駕駛運輸的訂單,「這些訂單足以支撐1800-36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我國長途貨運是一個4-5萬億市場,跑長途的大貨車,全國大約1600萬輛。司機在長途運行中往往會疲勞駕駛,在路況穩定之後交給自動駕駛,這種做法是國際物流業發展的趨勢。」張孝榮向時代財經表示。
獅橋開啟了百度Apollo在貨運賽道的想像空間,而推動Apollo自動駕駛走向商用卻需要更多行業獨角獸的加入。
百度方面也梳理了自動駕駛應用落地的三個主要賽道:客運、貨運、生活服務。其中客運包括計程車、公交車等,貨運包括幹線、支線、倉儲、港口等,生活服務包括零售和環衛等。
目前來看,百度不斷提及的落地應用場景集中於客運出行。近期,Apollo發布了全球首個多場景自動駕駛運營報告,報告顯示,Apollo Go是在全國多城開展Robotaxi與Robobus運營的出行服務,接待乘客超過21萬名。另一個最新動作是和首汽約車達成合作,開放了自動駕駛服務的網約車平臺服務,計劃未來3年拓展至30城。
今年4月,正值百度 Apollo平臺開放迎來三周年,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首發內部公開信表示,Apollo實現大規模商用落地,註定是一條不尋常的路,註定艱辛。
如其所言,儘管百度Apollo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實現盈利的時間點依然未知。
百度目前仍未公開Apollo業務的研發投入和產出,但從公司層面看,但相較於早前持續承壓的財務業績,今年三個季度營收實現了持續增長。百度最新一季(2020年Q3)財報中,其總營收為28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該項數據在第一、第二季度較同期均為同比下降,分別為225億元、260億元。
與之相對的是,百度的研發投入有略微下降趨勢,百度第三季度研發支出為4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第一、第二季度較同期分別增長7%(44億元)、2%(48億元)。
據公開資料,目前,國外自動駕駛行業頭部企業Waymo也仍處於年燒10億美金的階段。在研發投入減少的情況下,百度寄予厚望的Apollo也面臨著盈利壓力。
此外,百度之外的玩家也開始虎視眈眈。以Apollo 大力投入的智慧交通領域為例,目前,阿里雲的城市大腦已經從杭州起步,擴展到了海口、重慶、澳門等 20 多個城市,並覆蓋海、陸、空三大交通行業。華為也在去年10月份發布了智慧交通TrafficGo2.0解決方案,並且在天津、深圳等城市成功應用。
在智能駕駛領域,去年2月,大眾汽車與滴滴在中國建立的合資公司「上海桔眾」,雙方基於EU5優化車聯網與車輛管理系統,開發專門用於共享出行的定製網約車。彼時,大眾汽車透露的合作方案是,提供約10萬輛電動化或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產品與滴滴共同組建一個運營車隊,探索未來出行生態的車聯網系統的市場運行。
面對科技公司和傳統車企相繼跑馬圈地,Apollo的競爭壓力隨之而來。易觀分析汽車行業分析師陳堅告訴時代財經,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只是小範圍測試,目前競爭對手也仍然處於試水階段。「如果2025年成功商用,競爭局面一定是多強並存,第一個強者就是百度這樣的深入理解自動駕駛生態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第二個是專注於Robotaxi這一細分賽道的初創公司,比如廣州的文遠之行等。」陳堅表示。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無人駕駛汽車銷量為0萬輛,而在2020年,百度已經在北京、長沙等市試點投放。根據NAVIGANT預測,2021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0億美元,到2035年銷量將達到9500萬輛。
圖片來源:銳觀網
「預判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相當於手機的功能機時代(2008年之前)去預判智能機時代(2016年之後)的市場規律。受政策法規、技術成熟的影響,在10年以內,還是以研發投入為主的。」雄安新區數字交通實驗室副主任任大凱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預測自動駕駛會率先商用在港口、礦區、工地、園區、停車場等,不受法規政策影響,又具備低速、勞動條件惡劣等特徵的場景。」任大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