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現狀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對雲計算的定義是: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與傳統IT部署結構相比,雲計算實現了資源的按需供給以及數據的充分利用,為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因此雲計算未來必將取代傳統架構,成為企業IT部署的不二選擇。
目前,雲市場增量需求爆發已經得到印證,2018年全球雲計算(Iaas/Paas/Saas)市場規模達到2720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增加至6233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雲計算飛速發展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逐漸突出
行業痛點
1.雲計算壟斷
現有雲計算市場極度中心化, Google、Amazon(AWS)、Microsot Azure、阿里雲和騰訊雲等幾個科技巨頭依靠自身高度集中化的伺服器資源壟斷了整個雲計算市場,藉助市場力量享受高額利潤,進而導致算力服務價格高居不下。
2.無激勵措施
分布式計算平臺可以藉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志願者的算力資源,但由於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因而缺乏足夠的志願者來貢獻算力。
3.算力資源不足
全球網絡數據指數型增長,對算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現有的雲計算基礎設施無法滿足需求,需要通過額外的算力資源來滿足。
4.成本過高
雲計算基礎設施和高性能計算的操作過於複雜和成本高昂。創新型小企業通常沒有業內基本、專業知識獲取和操作高性能計算平臺,而像Amazon EC2這樣的雲供應商高要求的雲計算服務非常昂貴。
下一代去中心化的雲計算底層作業系統BHP將如何改變雲計算?
基於BHP打造的去中心化雲計算底層作業系統,開發者可以快速、低成本的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算力應用的開發,基於這些算力應用場景構建一個通過技術優勢和規範化的社區治理構建覆蓋全球的智能算力可信價值鏈。
這將助力開發者實現:
1. 將算力需求分布到系統中的眾多節點中去,把用戶的閒置資源利用起來,創造價值。
2. 通過整合社會閒置的算力資源,來為企業或個人提供去中心化算力服務,基於公鏈的激勵機制實現算力資源的交易流通。
3. 相比傳統的雲計算服務,其降低了雲計算服務的門檻和使用費用,有利於雲計算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