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祭奠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2020-12-15 人民資訊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多倫多第4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是安大略省議會79號議案提出的安省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也是海外第一座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在多倫多建立兩周年的日子。

13日,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簡稱華聯會)和加拿大洪門民治黨多倫多支部的10人代表小組來到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舉行了簡單而又莊嚴的祭奠儀式,通過對30萬死難同胞的哀思,呼喚世人對戰爭暴行保持警醒,表達捍衛和平的決心。這是多倫多華聯總會與加拿大洪門民治黨多倫多支部牽頭募捐建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起連續第三年的祭奠活動。

參加祭奠活動的代表有多倫多華聯總會副主席、安大略省越棉寮華人協會會長陳福,秘書長周捷,常務理事劉瑩、沈謝元;加拿大洪門民治黨多倫多支部主委葉國良,副主委王源達、餘卓文、周麗、石秀端。

多倫多華聯總會主席翁國寧表示,今天(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華聯總會和洪門民治黨多倫多支部共同設立了海外首座「南京大屠殺紀碑」,它的設立表明了加中兩國愛好和平的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因疫情原因,大部分人無法到紀念碑前獻花緬懷,但絲毫不會影響熱愛和平的人們心中對死難者的哀悼。戰爭的慘痛,讓我們對和平的祈求更加熱切。明年的今天,希望人類打贏了病毒戰,戰勝了疫情,和更多的人一起站在這裡,為了這紀念碑上中英文鐫刻的八個大字,也是各個民族世世代代都應該記住的八個大字,那就是「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文/海外網-加拿大-朱楓傑 圖/華聯會)

責編:張青津、龐晟

相關焦點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 加拿大僑社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祈願和平
    中新社多倫多12月13日電 (記者 餘瑞冬)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之時,加拿大僑社以不同方式悼念大屠殺死難者,祈願和平。當地時間12月13日,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和加拿大洪門民治黨多倫多支部等華人社團的代表在多倫多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默哀、獻花,舉行追思儀式。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之時,加拿大僑社以不同方式悼念大屠殺死難者,祈願和平。
  • 加拿大多倫多僑社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祈願和平-中新網
    加拿大多倫多僑社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4) "← →"翻頁 當地時間12月13日,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和加拿大洪門民治黨多倫多支部等華人社團的代表在多倫多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默哀
  • ...安大略省前議員黃素梅:推動設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讓...
    &nbsp&nbsp&nbsp&nbsp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喻婷 童棹凡 徐春暉)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而這一天對加拿大安大略省前議員黃素梅來說,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 國家公祭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前議員黃素梅:推動設立「南京大屠殺...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喻婷 童棹凡 徐春暉)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而這一天對加拿大安大略省前議員黃素梅來說,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2016年,黃素梅就為在安大略省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奔走呼號,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通過該動議。
  • 中日兩國僧侶同步舉行世界和平法會 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12月13日下午3時,「世界和平法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瑟瑟寒風中,僧人唱誦經文,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祈願世界和平。此次法會,在中國佛教協會指導下,由中日兩國佛教團體聯合舉辦。
  • 加拿大馬尼託巴省議會未能就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議案舉行三讀
    原標題:加拿大馬尼託巴省議會未能就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議案舉行三讀 圖集   新華社加拿大溫尼伯11月10日電(記者李保東)加拿大馬尼託巴省議會新民主黨議員馬塞利諾女士10日說,該省議會本次會期未能就她提出的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議案舉行三讀。
  •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公祭儀式祭奠追思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83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今天(12月13日)上午8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       江蘇南京:升國旗和下半旗儀式舉行       國旗升至頂端之後,停留數秒然後緩緩下降距離至頂端三分之一處,以下半旗的最高禮儀向83年前人類的浩劫中失去生命的同胞表達深深的哀思。
  • 埃航空難「頭七」 遇難者家屬現場祭奠
    埃航空難「頭七」 遇難者家屬現場祭奠  衣索比亞航空公司與遇難者家屬舉行了見面會,賠償方案尚未最終確定;失事客機飛行數據仍在分析  當地時間3月16日,中國遇難者家屬在墜機現場放了鮮花、水果和酒,祭奠逝去的親人。
  • 耶魯大學藏南京大屠殺罕見老照片曝光,日本人獸性盡顯無疑
    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進攻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南京徹底淪陷,日軍攻入城後,更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天的燒殺淫掠的暴行及大屠殺。當時在南京的外國人用自己手中的相機拍下一幕幕遇難者的慘像。
  • 《南京大屠殺》的作者,美籍華人女作家張純如,提醒國人勿忘國恥的...
    她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殺》描寫了日軍在南京強姦、虐待、殺害大批中國平民的詳情,被紐約時報列為推薦讀物,被書評稱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張純如用自己無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氣,直面了人類歷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記憶,她告訴世人:人類同胞相殘的歷史是漫長而悽慘的,而沒有哪幾次劫難能與二戰期間的南京大屠殺相比。
  • 4萬or40萬:日本左右翼的南京大屠殺之爭
    他在《南京事件-屠殺之構造》(1986年)一書中提出,南京大屠殺裡日本軍隊「不法殺害」中國軍民數量在3.8-4.2萬人之間;後來秦鬱彥又通過《南京事件-增補版》(2007年)提出「4萬人級」是死者人數「最高限」,「實際數量可能要更低」。由於「4萬人級」比起深入人心的「30萬人」相去甚遠,中國輿論經常認為秦鬱彥也是南京大屠殺的「否定派」。
  •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不能忘卻的國殤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這一天,國家都要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活動,至今已是第7個年頭。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77年了對日本人還是又恨又怕
    有機會把過去遭受的苦難講出來,對於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而言,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她情緒的一個出口。——1937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 對話人物艾義英 86歲,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對話動機首個國家公祭日前夕,應日本「中國戰爭受害者證言集會邀請會」邀請,艾義英於12月5日至11日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東京等地參加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集會。
  • 日媒:美日在南海祭奠海戰遇難者 或意欲牽制中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韓梅】據日本共同社8月16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同美國海軍於昨日在菲律賓附近南海領域共同舉行儀式,以祭奠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遇難者。而有相關人士透露,美日此舉也意在牽制中國。據報導,在15日的二戰結束70周年紀念日中,日本海上自衛隊與美國海軍在菲律賓附近的南海上共同舉行儀式,祭奠太平洋戰爭中的遇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