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黑洞「吸」走諾獎,未來蟲洞是否也會被證實存在?

2020-12-10 騰訊網

交匯點訊 有科學家說,宇宙是未來重大科學發現的溫床,有許多的秘密會來自於天上。

黑洞,「吸」走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項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前者是因為「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後者則因為「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正如頒獎人所表示,今年的獎項關乎「宇宙最黑暗的秘密」——三位獲獎人都因在黑洞研究方面所做的卓越貢獻而獲獎。諾獎花落「黑洞」意味著什麼?記者聯繫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的專家為我們解讀。

加深我們對世界認知的又一個裡程碑

「諾貝爾獎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獎勵突破人類認知的一些新發現,黑洞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四明說,以前,很多人都不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在大量的天文學觀測證明,黑洞確實存在於宇宙中。而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雙黑洞併合引發的引力波」的三位科學家,以及2019年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問世,使得今年的諾貝爾獎花落黑洞「並不讓人意外」。

科學研究需要好奇心和想像力,天文學更是如此。劉四明認為,突破人類認知的、原創性的科學發現,更多的源於科學家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人類之所以跟很多其他生物不一樣,是因為人類有理性、會思考,可以發展各種各樣的工具去探測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從這種意義上講,諾貝爾獎頒給黑洞研究者,正是激勵人類不斷拓寬、加深我們對生存的世界的認知的又一個裡程碑。」

今年物理學獎的黑洞「獲獎組合」,前者是理論研究,後者是天文觀測,它們既是物理與天文的完美結合,也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羅傑·彭羅斯的獲獎理由是「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王祥玉告訴記者,作為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的彭羅斯是霍金多年的好友,在業界眼裡,他與其說是一位物理學家,不如說是一位數學家和數學物理學家,他對物理的最大的貢獻都和數學相關。

提出「預見」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並不相信黑洞的存在,但彭羅斯通過嚴謹的數學邏輯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能夠有力地預測黑洞的形成。

彭羅斯建立的一個數學定理表明,基於幾個合理的假設(通過使用當時大部分物理學家並不熟悉的整體/拓撲技術),一顆坍縮中的、質量過大的恆星最後會在時空中坍塌形成一個奇點,並在其周圍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能夠把光也束縛在其中。在這個中心的奇點處,密度和時空曲率都被預期會變得無窮大的地方——為我們提供了現在稱之為「黑洞」的物體的一個圖像。愛因斯坦的經典廣義相對論將不再適用,黑洞可以形成。

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則通過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兩位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一直專注於銀河系中心區域的觀測研究,通過自適應光學系統,修正大氣擾動對恆星的觀測位置帶來的幹擾,他們系統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區域幾十顆恆星的運動特徵,最終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非常重且看不見的物體。這個神秘的物體就是黑洞。」劉四明說。

仰望星空三十年,近十年方「開花結果」

「這三位獲獎者都至少在該領域有30年的耕耘,在最近10年才慢慢到開花結果的時候。羅傑·彭羅斯的研究更遠遠超過三十年。」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志遠告訴記者,「黑洞」獲獎非常令人驚嘆,但又在情理之中。諾獎級別的成果往往都是耕耘數十年的重大成果和發現。

李志遠告訴記者,以這三位當中最年輕的美國科學家安德烈亞·蓋茲為例,1992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後,到加州大學做助理教授開始就從事黑洞研究。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就更早一些進入該領域,在美國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所研究所開展工作。「這兩位科學家各自領導著一個天文學家小組,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他們一直專注於銀河系中心一個叫做人馬座a*的區域,所用的都是10米級大口徑、探測能力最強的望遠鏡,監測圍繞黑洞運轉的一些恆星,繪製出恆星的運行軌道。」

「這樣的軌道最短的周期也在十幾年左右,所以你必須要監測十幾年以上。」李志遠告訴記者,30年間軌道周期最短的已經走了將近兩圈,最外面的恆星軌道剛剛或是接近走完一圈,所以距離銀河系中央最亮恆星的軌道已經被越來越精確地繪製出來。

李志遠說,這兩組人的測量結果一致,在這些恆星運轉的軌道上,都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沉重」焦點。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聚集在一個不比我們的太陽系大的區域,牽引著恆星以令人眩暈的速度四處奔波。「這個超大質量物體,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黑洞在宇宙中真實存在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這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兩位科學家也發明了一種觀測方法,「因為地面上的望遠鏡穿過大氣層看宇宙,需要克服大氣的湍流,他們通過雷射束來實時測定湍流的效應,並某種程度上抵消其影響,達到望遠鏡衍射極限,改進了觀測技術並致力於長期研究。」李志遠說。

李志遠告訴記者,在美國有段時間他曾在世界知名的銀河系中心組工作,安德烈亞·蓋茲是核心成員和領導者之一。「近十年我們與那邊一直保持學術交流,今年我們就有一篇論文與安德烈亞·蓋茲那邊合作。」李志遠說,安德烈亞·蓋茲首先是一位非常嚴肅的科學家,她發論文的周期都很長,但每一篇論文都是業界的標杆,可以說是30年將一個事情做到極致,她也很少去考慮其他方向的問題研究。

未來,蟲洞是否也會被證實存在?

四年中獲得三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很多人戲稱天文學成了最大贏家。在劉四明看來,這不僅是對黑洞領域理論和實驗工作的認可,更會進一步激發該領域的科學家探索很多宇宙的奧秘。

「這些年關於引力波的探測,以及黑洞成像觀測,確實是非常重要的進展,但是放在黑洞研究的整個框架下看的話,這是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劉四明認為,黑洞的性質非常神秘,還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比如黑洞的形成機制是什麼,怎麼演化,將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課題。」

他舉例道,在引力波探測中,科學家們看到的是兩個質量比較大的黑洞相互繞行,最後變成一個黑洞,由此產生非常強的引力波。但在觀測到引力波之前,並沒有天文學家預言有這樣的雙黑洞系統存在,事實上直到今天,這種雙黑洞系統是怎麼形成的,依然還不是很清楚。

此外,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目前,人類用已有的觀測手段觀察到的黑洞有兩類,一類是小於幾十個太陽質量的黑洞,一類是100萬個質量以上的超大質量黑洞。後者主要存在於星系的中心。「宇宙本身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現在的科學觀測發現,在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也有超大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那麼這種黑洞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像這些未解決的科學問題,都還有待科學家們持續深入地開展研究。

曾經,黑洞只是科幻小說裡面的一個概念,現在變成了真實的存在,並成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那麼在未來,蟲洞是否也會被證實存在呢?

「蟲洞,首先是從數學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可能性,然後從科幻的角度來看,人們認為如果有蟲洞的話,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捷徑從一個星系很快地穿越到另外一個星系。但是根據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物理和天文知識,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或者說蟲洞是無法形成的。」劉四明告訴記者,現在已有科學家試圖通過引力波的探測來看看有沒有蟲洞存在的可能,如果能夠證實,整個天文學和宇宙學的認知都要產生非常大的改變。

李志遠說,黑洞的挑戰性和吸引力一直很大,以視界望遠鏡來說,它第一個目標就是銀心的黑洞,「雖然首張照片拍攝的是室女座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但主要是因為觀測角度和數據分析相對容易,未來我們可以期待銀心黑洞的照片的發布。」

正如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所說,「今年獲獎者的發現為緊湊和超大質量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但是,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解答,並激勵了未來的研究。」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蔡姝雯

相關焦點

  • 黑洞已被證明存在。白洞和蟲洞也存在嗎?這是你的答案
    除了愛因斯坦已經證實的預言之外,還有一些原因沒有得到證實。最有名的是「三洞預言」。所謂的三洞指的是黑洞、白洞和蟲洞。三洞預測是關於黑洞,白洞和蟲洞的存在。科幻電影中的黑洞在三洞預測中,有一個預測得到了確認。這是黑洞預測。黑洞是一個神秘的天體,由宇宙中的重力崩塌形成。它有很強的引力。
  • 黑洞?白洞?蟲洞?灰洞?這到底都是什麼東西!
    黑洞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由於內部引力太大,逃逸速度大於光速,在其周圍會產生一個奇異的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連光也無法逃脫。故而叫做黑洞。其實此前黑洞的存在一直受到質疑。畢竟這樣一個能夠無情地吸走周圍的一切物質、並兇殘地撕成粒子的神奇天體,確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 人類真的無法穿越黑洞和蟲洞嗎?聽聽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
    由此可見,沒有速度的優勢,想要探索宇宙根本不可能,科學家曾想到光速飛行,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體的速度只可以無限接近光速,而無法超越。那麼即使以光速飛行,想要飛出銀河系也需要10萬年的時間,那麼人類未來是否永遠都無法走出太陽系,只能在銀河系之內活動?遠古時期的人們也會想到地球太大了,而想到走出地球根本不可能,因為距離太遠,速度太慢。
  • 黑洞已經被證實,《星際穿越》裡的蟲洞距離我們還遠嗎?
    而飛船穿越蟲洞的同時,會進入一個更高的維度,在蟲洞裡,飛船會失去控制,也會出現時空彎曲的現象,那麼什麼是時空彎曲呢?一位國外老教授用一張傳單與幾個球,演示了時空彎曲的原理。在飛船穿越過蟲洞後,會到達另外一個時空,本片中蟲洞是核心,也是劇情發展不可或缺的東西。那麼這個蟲洞是什麼人放在土星邊上的呢?
  • 什麼是愛因斯坦的蟲洞,蟲洞與黑洞如何區別?
    但宇宙中的蟲洞可不像山底的隧道那麼容易開鑿,自從蟲洞這個概念提出幾十年來,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們對其的探討仍然是紙上談兵階段,不像宇宙大爆炸、黑洞這樣的現象已經被觀測所證實。不過,隨著思考的日益深入,關於蟲洞的細節逐漸豐富起來。假設宇宙中有一個蟲洞,它會是什麼樣子呢?其實非常簡單。
  • 俄羅斯科學家說:宇宙黑洞可能是蟲洞,穿越黑洞就能穿越時空
    據外媒12月9日報導,天體物理學家提出,黑洞實際上可能是可穿越的蟲洞,穿越黑洞就能穿越空間,甚至可能穿越時間。這意味著,至少在理論上,我們可以乘坐一艘宇宙飛船進入黑洞,然後在另一邊出現在未知的地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預言了蟲洞,但它們從未被真正地證明過。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由米哈伊爾(Mikhail)領導的來自中央天文臺的一隊天體物理學家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觀察超大質量黑洞是否真的是蟲洞來證實這些假說。
  • 假如太空人意外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的解釋讓你恍然大悟
    雖然黑洞我們無法直接看到,但科學家可以通過探測太空中某處位置的天休和光的變化來確定某個位置是否有黑洞。由於黑洞強大的吞噬能力,因此凡是有黑洞的地方,它的周圍幾乎看不到任何物質,光線經過這裡都會消失,如果在宇宙中發現這樣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黑洞。對於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現代科學認為是恆星死亡坍縮形成的,但其實這個理論很多人都不認可,對於黑洞的形成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
  • 什麼是蟲洞,蟲洞真的存在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存在這樣一種捷徑,讓你可以毫無壓力通過時空而前往另一個星球。在許多電影裡,穿越時空早已屢見不鮮,但是現實中,蟲洞是否真實可信?為了訪問太陽系的冥王星,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飛船才得以到達。要是想探測一下太陽系以外的恆星,目前來看簡直不敢想像。那麼如果宇宙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大門,我們是不是會方便很多。什麼是蟲洞?
  • 天體物理學家表示,蟲洞存在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1957年,相對論專家惠勒給這個理論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蟲洞,其依據是蟲子在蘋果兩端挖了個洞,從而在蘋果表面產生了捷徑。 根據廣義相對論,旋轉的黑洞可能會產生蟲洞,這是時空中兩個點之間的理論聯繫,甚至可能是不同宇宙中的兩個點之間的理論聯繫。但是在1962年,惠勒證明了這種蟲洞是不穩定的,它在形成的時候會立即坍縮,甚至連光都無法穿越過去。
  • 黑洞與傳說中的白洞和蟲洞,其實只有黑洞才是永恆的!
    從定義上來劃分,三個都應該是天體,但在這三個中只有黑洞是理論預言並且通過實際觀測證實的!而蟲洞則是僅僅在理論中存在,白洞則連理論都不太支持一個存在!首先來說說黑洞,三個天體中各位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黑洞了,各種科幻片中已經科普多到不要不要的了!
  • 黑洞的中心是蟲洞嗎?人類真的可以製造蟲洞?
    看似它們是在三維空間當中是有距離的,但是在通過原子核中心的小黑洞小蟲洞進行了連接的話,你其實可以用一個高維度來解釋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看似沒有規律的電子運動,比方說在復仇者聯盟四當中,這些個復仇者是利用了以人裝置把自己縮小到量子領域,然後通過微觀的方式穿越到了平行宇宙,這個裡面其實就是用到了一個微觀黑洞的理論,但是電影裡很明顯是不太符合物理學原理的,不可能把人縮到這麼小
  • 蟲洞是什麼?它是否真實存在?科學家提出:這事情很有可能!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蟲洞可能不是黑洞,但可以出現在宇宙中並被我們觀察到。只有通過強大的能量才能打開蟲洞,也就是說蟲洞存在於宇宙的所有部分,但是它們平時不出現,而是處於封閉狀態。它只能被超強的能量衝擊打開。如果蟲洞後面的空間真的由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打開蟲洞就相當於打開了可見宇宙和黑暗宇宙的通道。
  • 白洞是黑洞的未來嗎?兩者結合會是蟲洞嗎?科學家有答案嗎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宇宙中有一種不同於其他普通類型的天體,它要比恆星的亮度高的多,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天體與伽馬射線爆發、脈衝星和垂死的黑洞有密切的聯繫,因而科學家們將其定義為了白洞。但是,有些科學家並不相信它的存在,認為它只是一紅數學模型,存在人的理想之中。白洞有什麼特點?黑洞因為只吸收物質和光線,光不能發散和傳播導致不能被觀測,所以被稱為黑洞。
  • 愛因斯坦黑洞理論飽受爭議,2019年的照片被質疑,黑洞不存在?
    愛因斯坦自從提黑洞理論後,轟動了整個科學界,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愛因斯坦提到的黑洞理論,它在宇宙中似乎極為詭異,就連光速無法逃脫它的吸引。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直接觀測到它的存在,黑洞理論提出後飽受質疑,他們認為黑洞理論只是一個猜想罷了,可是在2019年的時候,各國科學家聯手拍到黑洞照片,讓大家對黑洞有個新看法。黑洞並不存在?不過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猜測,如何證明拍攝到的一定是黑洞呢?
  • 宇宙當中的黑洞、白洞、蟲洞,它們分別都是什麼東西?
    自從愛因斯坦預言了黑洞和白洞的存在後,人類就對已知的宇宙空間展開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終於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科技條件,間接地發現了黑洞的存在,也證明了愛因斯坦預言的正確。但是至於後兩者白洞和蟲洞,人類至今尚且沒有任何的發現。那麼在宇宙的空間當中,黑洞,白洞和蟲洞,分別都是些什麼東西?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三個洞。黑洞首先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黑洞了。
  • 帶您了解黑洞、白洞和蟲洞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得出的一個解,理論上比太陽質量大幾十倍的天體在其生命終結的時候可能塌縮成一個密度極高的天體,天體附近的時空被極度扭曲產生巨大引力,連光也無法逃逸,我們把這個時空現象叫黑洞,黑洞的存在已經得到證實。黑洞的密度到底有多大?
  • 宇宙中或存在比黑洞更詭異的事物,它會徹底改變人類認知!
    這個小間隙能捕捉虛粒子,烏馬摩希丁認為能利用這股能量釋放強行打開蟲洞。當人類的旅行距離得以擴張,看見新事物並加以理解,這個過程總是讓我們得到新知,並加以運用,改善人類生活。若能控制蟲洞的話,我們就能持續重複這個過程。就算現在我們沒有這樣的科技來製造蟲洞,不代表未來不會有。想像一下,萊特兄弟首度飛上天空,不過是一百年前的事!
  • 探尋黑洞、白洞、蟲洞、時間隧道與時空旅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黑洞內部大部分是真空,當物質接近黑洞,會被強大引力吸進去、吞噬掉。一個球對稱的黑洞叫做「史瓦西黑洞,」不隨時間變化的,它的表面叫作「視界,」中心在r=0,有一個奇點。這一發現,讓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得到了證實。在浩瀚宇宙中,黑洞普遍存在,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黑洞,它成為凝聚星系的唯一源頭。如果沒有黑洞,就形不成星系,就連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也不例外。據觀測表明,在銀河系中心(距離地球2.6萬光年)人馬座A*有一個巨型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這個怪獸每小時能吞噬4——6個地球質量的物質。
  • 《星際穿越》曝「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 銀幕首現蟲洞與黑洞震撼畫面
    諾蘭聯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首次以最科學的方式在銀幕呈現宇宙蟲洞與黑洞奇觀,造就了影片令人嘆為觀止的震撼視效。太空奇景與片中人類命運相映成輝,動人心弦,魅力非凡。影片將於8月2日重登銀幕,走進影院再次感受「瞬間未來」的驚奇體驗。
  • 「蟲洞」到底是個啥,螞蟻與蟲洞邂逅,會發生一個什麼奇蹟?
    蟲洞是愛因斯坦根據引力場論預言的一個時空構造,他認為在強大的引力場作用下,時空會強烈扭曲,就像湍急的河流,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漩渦,這個漩渦會在中間形成一個空洞,這個空洞就是連接兩個時空的時空隧道,又叫愛因斯坦~羅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