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深圳憑什麼能孕育出騰訊、華為、中國平安等萬億企業?

2020-09-05 胡華成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不過是普通的24個小時,但是對於深圳這個地方乃至整個華南地區來說,這是改寫歷史的一天。

40年前,深圳也不過是一個小漁村,人們的收入結構極度簡單,人口31萬左右(市區1萬人,農村30萬人),GDP只有2.7億元。

40年後,深圳已經晉升為國際化大都市,各種商業業態應有盡有,常住人口高達1344萬左右,GDP高達26927億元。

假如我們把深圳類比成一家公司,那麼今天就是深圳的40周年慶,通過40年的發展,公司已經從年產值只有2.7億元的漲到了26927億元,40年時間漲幅接近10000倍。員工人數也從31萬驟增至1344萬,增幅超過43倍。

假如把深圳的房價類比為深圳這家公司的股價,那麼深圳的股價已經從1000元/股漲到了65000元/股,40年內漲幅超過65倍。

那麼我們今天就要看看深圳這家小作坊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超級大公司的呢?

1

政策優惠

作為一家公司最主要的就是順勢而為,國家鼓勵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這樣做的好處容易得到政策的便利性。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比如說國家鼓勵太陽能的時候,成立一家光伏企業,是可以在多個省市拿到特殊的待遇的;再比如說,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時候,甭管是做摩託車的還是做自行車的,直接申請一個電動汽車牌照就開始生產,一臺車最高補助可以達到6萬元。很多車企在此期間沒有賣多少汽車,但是卻可以拿到數億乃至數十億的補貼。

深圳同樣如此,在它剛成立的時候,國家給了它很多綠色通道。比如說引進外資,這在當時都是極為慎重的事情,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怎樣。再比如說賣地,深圳賣出的第一塊商業用地是在羅湖地區,面積為40萬平方米,售價高達20億港元。

最為重要的是,深圳對於私營經濟管控非常寬鬆,這才給了王石、任正非、史玉柱等人發揮的空間。

當時,很多內地的企業家都是在悄無聲息的做著小生意,不敢聲張。這就是政策上面的較大區別。

政策上的便利性給了公司最大限度發展的可能性。

2

地理位置優越

酒香始終都怕巷子深,地理位置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家企業的生存上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城市很難出現那種超級大公司?

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點評、字節跳動、京東、拼多多等等全部都是在國內的一線或者超一線城市。

同樣,深圳南邊緊鄰香港,香港當時也是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各種物資相對缺乏,深圳剛好可以憑藉地理位置優勢加上價格優勢彌補香港的需求。

此外,深圳距離世界工廠東莞只有57公裡左右,深圳距離廣州也只有137公裡。

深圳這家公司恰恰可以充當一個中介的角色,將廣州或者東莞的貨物賣給香港,從中賺取一個差價。

這種模式也是很多人白手起家的套路,不生產產品,只是產品的搬運工。

3

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有些員工天生就具有創業者的冒險精神,如果我們一味的扼殺,不但不能阻止他們嘗試創業,甚至可能帶走公司一大批員工。

企業為了應付這種事情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員工進行內部創業,如果項目極好,企業還可以加大投資成為大股東;如果項目一般,我們可以當成風險投資,當個小股東。

由於深圳這個大企業的包容性,從中冒出了王石、任正非、馬化騰等一批優秀的創業者。隨著內部員工公司的逐漸擴大,它也幫助公司主動吸引了更多員工過來。

隨著員工越來越多,衣食住行等各種消費支出也就越來越多,迅速擴大的消費潛力對深圳的綜合實力提升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

4

直達人心的招聘廣告語

一家公司要想發展壯大,最核心的因素還是搞定人。只要公司優秀的人足夠多,公司就具有無限壯大的潛力。

如果讓你為深圳這家大公司設計一個招聘廣告語,你會怎麼寫?大家可以在此先思考一分鐘,稍後看一下深圳給出的答案!

可能去過深圳的都看見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來了就是深圳人」。

近30年來,我去過近百座城市,唯獨深圳的這則標語讓我過目難忘。

假如深圳是一個公司,這就是它直達人心的招聘廣告。深圳在快速發展的過程是急需外地人的補充的,而當一個人到另一座城市的時候,難免會有一種外地人的距離感。

深圳則巧妙地用一句簡短樸素的話抵達了靈魂的深處,這也是很多人不離開深圳的原因。

5

勇於創新,不斷試錯

深圳的成功不僅僅是政策扶持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領導思想非常大膽,鼓勵內部創新。

其中在30年前的一個嘗試就是成立證券交易所。畢竟當時人們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我們可能不適合。

不管適不適合,總是要嘗試一下的。如果連嘗試不敢嘗試,那這也未免太保守了。

現如今,深證證券交易所在全球範圍內也是一個重要的交易所。不斷試錯才能有創新的東西研發出來,否則只能一輩子緊隨其後了。

也許我總結的還不夠全面,類比的還不夠生動,我希望文中可以有某個點能夠對大家創業有所啟發,這就足矣。

最後,祝深圳經濟特區40周歲生日快樂!

相關焦點

  • 深圳排第一的企業,不是華為、騰訊!而是這家年入1.17萬億的公司
    深圳排第一的企業,不是華為、騰訊!而是這家年入1.17萬億的公司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成為了全球頂尖的企業。而深圳作為我國的經濟特區,在深圳中自然是有很多中國頂尖的企業,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華為、騰訊的總部就在深圳,然而讓很多人意外的是,事實上深圳排第一的企業,不是華為、騰訊,而是這家年入1.17萬億的公司!首先,我們都知道華為的實力非常的強悍,就算是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也從未妥協過。加上華為每年投入的巨額研發資金,很多人都會認為華為應該是深圳排名第一的企業了,但是其實並不是華為!
  • 深圳實力最強的企業:一年營收1.27萬億,騰訊、華為都不如它
    導讀:深圳實力最強的企業:一年營收1.27萬億,騰訊、華為都不如它眾所周知,最近這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在國內還湧現出了一大批的移動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企業,根據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目前中國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多了
  • 比華為還大的深圳企業,1年營收過萬億,老闆卻只有初中學歷
    但是深圳最大的企業並不是人們所熟知的華為、騰訊,而是中國平安,一年入帳1.27萬億。 中國平安的營收 深圳最大的企業竟然不是人們熟知的華為、騰訊這樣的公司,確實令人非常驚訝。
  • 深圳「金融科技走廊」:被稱為HAT的華為、平安、騰訊引領創新
    2008年,平安科技成立,2009年,一帳通功能推出,一個帳戶就可以打通各個業務場景。到2013年,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正式提出「科技引領金融」。得益於市場化,平安可以從微軟、亞馬遜、甲骨文、IBM等全球知名科技企業「挖來」頂尖人才,在智能認知、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皆有深厚人才和技術積累,這些人才也成為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建設力量。
  • 趕超騰訊華為!深圳第一民企誕生,年賺1萬億,躋身世界500強
    導讀:趕超騰訊華為!深圳第一民企誕生,年賺1萬億,躋身世界500強!,在這裡也誕生了很多的科技巨頭企業,像我們熟知的華為公司、騰訊公司、大疆創新無人機公司等總部都位於深圳,正是由於這些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也極大的帶動了整個深圳經濟的發展,現在的深圳也因此成為了一座充滿魅力、動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大都市,每年這裡都將吸引無數的創業者和大批的創新企業駐紮!
  •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10月13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發布關於表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決定,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馬明哲等40名優秀代表入選。
  • 華為、騰訊等都在這裡創造了奇蹟!深圳知名企業成長記
    深圳,可以說是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蹟之一。在經濟特區成立的40年間,深圳從一個人口只有3萬人的邊陲小漁村發展到人口過千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城區面積從最初的3平方公裡擴大到了2000多平方公裡,GDP也從1979年的1.79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2.69萬億元,在40年間增長了10000倍。
  • 趕超騰訊華為!深圳第一大民企誕生,年賺1萬億,躋身世界五百強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就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廣東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其在經濟發展方面也走在了其它城市的前列;雖然說深圳市以前只是一個小漁村而已,但是經過最近這幾十年時間的發展,現在的深圳不僅經濟發展位居全國前列,而且還和北京、上海、廣州一起組成了「北上廣深」中國一線城市!
  • 溯源特區40年 專家指創新成深圳發展「密碼」
    從30萬人的邊陲小鎮發展為超千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GDP從1979年的1.79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年的2.69萬億元,溯源特區40年,深圳發展實踐積累的最大價值是什麼?此間專家認為,對創新的重視是深圳走到今天的「密碼」,也是其奔向未來的關鍵。作為經濟特區,深圳的創新首先體現在體制機制變革上。
  • 華為平安騰訊等8家深圳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江南 胡嘉莉)記者從《財富》雜誌剛公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中獲悉,深圳的華為、平安、騰訊被賦予一個新稱呼——HAT。深圳企業表現亮眼,其中,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投控)首次入圍。這是深圳國資系統首家世界500強企業。
  • 深圳「最牛」的企業:一年入帳1.27萬億,華為騰訊都要靠邊站
    深圳「最牛」的企業:一年入帳1.27萬億,連華為、騰訊都要靠邊站我國在近些年來的發展世界各國都是看在眼裡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別的國家都很難達到,這對我國來說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是對於某些海外國家來說可就成為
  • 資產4.7萬億,每天賺3億,深圳最能賺錢公司不是華為騰訊而是它!
    資產4.7萬億,每天賺3億,深圳最能賺錢公司不是華為騰訊而是它!文/夢哥說歷史以前說到中國的大城市,人們脫口而出就是北上廣,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說起發達的大城市,深圳也可以說是榜上有名了。而騰訊公司,人們所用的通訊類軟體幾乎都是騰訊研發的,騰訊的用戶佔據了全中國人數的一大部分。但是在深圳,最賺錢的集團卻不是騰訊或者華為,而是平安集團。據調查數據顯示,騰訊公司一天賺的錢大概是一個多億,一整年的利潤大概是四百多億。華為是三百多億。但是,就是這樣的兩個巨頭企業,也沒能比過平安集團,平安集團的利潤是六百多個億,幾乎趕上了騰訊和華為公司的利潤之和。
  • 深圳排首位的公司,並非華為騰訊!而是這家每天淨賺4.5億的企業
    深圳是座特批的經濟中心,在這座中國首個全部城鎮化的城市中,湧現出諸多企業,更有許多巨頭企業,例如華為、騰訊、恆大……作為中國最大的非上市企業,華為的崛起讓世界知曉中國科技。騰訊和恆大,一個是頂尖的網際網路企業,一個是頂尖的房地產企業,都在各自的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騰訊無疑是網際網路巨頭,能與之一較高下的也就阿里。騰訊的輝煌不用多說,恆大亦是如此。但這些企業卻並非深圳排名首位的企業,排名第一的企業正是中國平安集團。
  • 遠超騰訊和華為!深圳第一大企業,年收入突破一萬億
    在每一年,我們都會評出最XXX的城市,成都被評為全國最宜居的城市、昆明是全國氣候最好的城市、深圳是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等等,說起深圳,就不得不說這個城市的創新,我國多家頂尖的企業都在那裡:華為、騰訊、中國平安、恆大、萬科......
  • 這家公司年入11700億,賺錢能力深圳第一,華為、騰訊望塵莫及!
    廣東的GDP連續多年蟬聯全國第一,是咱們中國無可爭議的經濟大省。而說到廣東,就不得不提深圳,深圳的發展奇蹟不用我多說,它只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了現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在這片土地上,也誕生了不少頂尖的企業,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華為和騰訊。
  • 深圳40年!461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9萬億,排全國第二
    1980年設立的深圳經濟特區到如今已經過了整整40年,在深圳經濟特區40年乘風破浪的路上,深圳的資本市場無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以來,深圳資本市場從零開始,從1987年的「老五家」公司實現股份制改造並上市,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到如今的全國資本市場重鎮,一路走來,深圳始終用速度和創新驚豔著全國乃至世界。
  • 平安、阿里、騰訊、華為罕見聯手,賦能深企《共同行動》亮相
    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卓文披露數據稱,深圳創業密度連續居全國首位,深圳也是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指數名列前茅的城市。2019年深圳市數字產業經濟規模在全國大中城市處於領先地位。已打造出千企千面的場景化應用平臺「深圳這麼多好的企業,平安、華為、騰訊、大疆等,都是我們規劃出來的嗎?」
  • 深圳最賺錢的公司,不是騰訊和華為,而是日進帳30億的這家企業
    文:南木熙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發展得十分迅速。許多國內知名公司都紮根於深圳,如我們所熟知的騰訊和華為。華為現已是全球500強企業,更是全球手機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騰訊開發的社交軟體QQ 和微信,也是每個人必備的手機軟體。
  • 深圳最賺錢的公司,平均每天進帳32億,營收是騰訊和華為總和
    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深圳的經濟總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其實自設立經濟特區以後,深圳的GDP幾乎每年都是以兩位數增長。2019年,深圳的GDP高達2.69萬億,而廣西2019年的GDP只有2.12萬億,一個市比一個省都多!
  • 深圳真正的「印鈔機」:日均進帳34億,華為騰訊都排在它後面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發展為國內一線城市,深圳目前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香港,在內地也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數據顯示,在過去的40年間,深圳的GDP從1.69億元增長至2.69萬億元,漲幅超萬倍。例如,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深圳共有8家企業上榜,它們分別是中國平安、華為、招商銀行、正威集團、萬科、中國恆大、騰訊和深圳投控。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平安以1842.8億美元的營收排在了第21位,華為、騰訊等知名科技巨頭都排在它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