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0月14日電 (記者 李新鎖)從今年4月至9月底,山西國企新一輪戰略重組基本收官。在13日下午召開的山西省屬國企改革重組及相關情況通報會上,山西省國資運營公司新聞發言人貟釗表示,山西加快從「一煤獨大」向「八柱擎天」轉變。
今年,專業化戰略重組成為山西省屬國企轉型發展的重頭戲。貟釗介紹,山西採取更名重組、整合新設、聯合重組、吸收合併等方式,集中實施了14大板塊的改革重組,將省屬國企數量從28家調整至23家,煤企數量從7家調整至2家,新興產業企業大幅增加,國有企業脫胎換骨、面貌一新。
「此輪戰略重組歷時半年,涉改資產2.6萬億元,佔省屬國企資產總額的79%;涉改人員86萬人,佔省屬國企在崗職工人數的91%。」貟釗說,前述重組涵蓋焦煤、動力煤、鋼鐵、化工、新材料、水務、文旅、農業等14個領域。
對於此番改革,貟釗用「史無前例」予以總結。
長期以來,「一煤獨大」「一股獨大」「創新不足」是困擾山西產業發展的桎梏。
「從根上破解上述三大難題,唯有實施專業化戰略重組。」貟釗介紹,通過省屬國有資本的進退流轉,山西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力、價格話語權的一流能源企業,培育一批有創新力、影響力、競爭力的新興非煤企業,從煤以外尋求新的增長極,打造若干個與煤並駕齊驅的支柱產業。
按照上述思路,在傳統能源領域,山西深度整合資源,按主要煤種實施集中,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
其中,山西將同煤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三戶煤企聯合重組,新設成立晉能控股集團。同煤集團更名為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晉能集團更名為晉能控股電力集團,晉煤集團更名為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三戶企業成為晉能控股集團二級子公司。重組後的晉能控股集團資產總額達到1.11萬億元,煤炭產能約4億噸,電力裝機容量3814.71萬千瓦,煤機裝備製造資產規模368.65億元,定位為全國第二大、全球第三大煤炭企業。
在特色優勢產業領域,山西對具有一定規模的鋼鐵、化工、新材料等產業,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原則,引入外部資本,優化股權結構,培育若干擁有較強盈利能力的全國勁旅。
貟釗舉例說,潞安化工集團以潞安集團「煤化一體產業」為基礎,整合重組陽煤、晉煤、國控集團等省屬國企優質化工類資產、配套原料煤礦及緊密關聯資產,設立組建。重組後,潞安化工集團資產總額2233億元,職工近8萬人,將形成以化工為核心,以材料、能源為兩翼的產業格局,儘快扭轉煤化工行業整體性虧損局面,加快推動山西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轉變。
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山西對信創、文旅、體育、現代農業等產業,山西以市場化機制引領帶動行業發展,積極對接資本市場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圍繞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國有資本投入,培育一批擁有較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省內旗艦。
其間,山西省政府為神農科技集團注資1億元,引入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及潞安集團、文旅集團所屬優質資源,組建神農科技集團。組建後,神農科技集團資產總額57.29億元,職工約1500人,將重點撬動山西十大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在構建起產業的四梁八柱後,山西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貟釗介紹,在推進「騰籠換鳥」方面,山西明確目標任務,組織省屬國企選出好企業、拿出好項目、推出好資產,全年將淨回籠資金100億元;在提升國企治理水平方面,山西開展省屬國企定機構、定職數、定員額、定機制、定薪酬、定任期「六定」改革。
根據改革方案,山西省屬國企的集團總部機構將由554個減少為323個,總部內設機構將從2265個減少為581個,壓減率分別為41%和74%;在定職數方面,省屬國企集團公司總部總經理助理級管理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將分別減少一半以上,基層管理人員也將大幅瘦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