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早些時候,Mark高中最好的朋友,當時在加州理工學院的讀書的Adam D』Angelo開發了一個實驗性的初步的社交網站Buddy Zoo。在Adam D』Angelo關掉它之前,成千上萬的人使用了。那年夏天,Mark和他的計算機系的同學討論這個網站成功意味著需要考慮網際網路上社交網絡的未來。
那年秋天,哈佛大學的大二學生Zuckerberg寫出了 Course Match,目的幫助在校學生根據別人選課來確定自己的課程表,只要點擊一門課程,就能發現誰在報名選學這門課,如果點擊學生姓名,就能看到他選擇了哪些課程。這個項目被同學用來選課中選擇鄰桌美女同學的工具,以便於與美女搭訕。
2003年10月28日,Mark Zuckerberg發布了FaceMash,被哈佛校內的報紙描寫為哈佛大學版的Hot or Not。網站邀請用戶PK兩位同性同學的照片,指出誰人氣更高,如果評高,自動用來與新來的比較,以此類推。為了做到這一點,扎克伯格黑了校園網絡上的伺服器,從上獲取了宿舍身份的照片。該網站在頭頭四個小時裡吸引了450個訪客和22000次點擊。
2004年2月4日,thefacebook上線。馬克說這是受到了校報寫FaceMash的啟發,需要利用技術來讓校友們更便捷的認識起來。
用戶在註冊登錄後(當時的thefacebook必須擁有哈佛大學的郵箱才能註冊),可以創建一個包含照片、個人興趣列表、聯繫信息和其他個人信息的檔案頁。
你可以在上面搜索學校裡的人名,找到你所在班上的同學,查看你朋友的朋友,給他們發送加為朋友的請求,對方確認後就成為朋友。
用戶可以給成為朋友的用戶發送信息,收件箱裡匯總這些信息,用戶可以查看和刪除。
2004年2月的未登錄首頁
2005年檔案頁
2007年檔案頁
Facebook 一上線具有強烈的性暗示。你被要求列出你的關係狀況、你的性取向。該網站的其中一項標準數據欄被標示為「正在尋找:」可選的答案包括「約會」,「一段感情」,「任意玩伴」,「誰都可以」。雖然其中一項功能——Poke(「捅你一下」)——使得調情極度地容易。然而,在Facebook上,調情變成了一種藝術形式。
2004年9月上線留言牆和群組功能。
留言牆允許任何人在你的簡介上寫下任何內容。內容可以是一條給你的留言信息,也可以是對你的一條評註——相當於是一條公開的電子郵件。任何對你簡介的訪問者都可以看到這些內容。你不只可以在網上衝浪查看人們的信息,你還可以對你了解到的信息做出回應。或者,你不妨邀請某人在某個自助餐廳遲些時候與你會面。或者,做出一個吸引人的評價。而另一位朋友可以對此在「留言牆」上發表評論。突然之間,每個Facebook的用戶擁有了他們自己的公告板。
開通群組功能後,任何一個用戶都能夠以任何理由在Facebook上創建一個群。每個群擁有其自己的網頁,與簡介差不多,包括了其自身的與「留言牆」相似的評論公告板。馬上,在哈佛,毫無意義的群像雨後春筍般橫空出世,例如:「我吐出維生索水」。這個群莫名其妙地一下子成為擁有1000名成員的群。哈佛05屆的學生艾瑪·麥金農(Emma MacKinnon),當時正在就哲學家以馬利·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寫她的畢業論文。她記得自己加入了一個名為「我討厭我論文所寫的那個傢伙」的群。這個群的成員都是女性,而她們所寫的文章與某個男子有關。她回憶說,「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描述的是『為什麼我真地喜歡他』。」
2010年10月初發布群組聊天和文件分功能。
2005年10月底的一天,上線了圖片功能,用戶從此可以拍照上傳到網上,用戶可以對圖片中的人物進行標記到相應的朋友(後來升級到使用圖片識別技術)。之前被放棄的Wirehog項目是一個讓用戶可以互相看對方電腦圖片的軟體。
2011年4月11日,圖片標記功能升級,用戶可以對圖片的中品牌、產品和人進行標註,連結到專頁。
facebook現在成為全球擁有圖片最多的網站。
2007年2月,上線禮物功能。用戶可以使用同時誕生的虛擬貨幣Facebook Credits購買虛擬禮物送給朋友。
2010年8月1日Facebook Gifts關閉了該服務。之後,所有已經收到或者送出的禮品都會被保留在你的帳戶中,但是購買服務將下線。
Facebook對此的解釋說這會幫助Facebook專注於其他的產品:關閉禮品中心可能會讓已經送出過很多禮品的人們感到傷心,不過,在認真的考慮過我們更該專注於哪些產品的發展後,我們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我們將專注於提升和優化哪些人們每天都會使用的功能和產品,例如照片、Feed、收件箱、遊戲、評論、『Like』按鈕等等。
從上線以來,Facebook一直在不斷改進這項服務,去年還增加了名人禮品(印有名人臉孔的禮品)和贈送Lala音樂的功能(這項功能在Lala被蘋果收購後已經停用了)。
如果你還想繼續使用禮品功能,Facebook建議使用第三方服務,比如Birthday Cards、Hallmark、Pieces of Flair、someecards。
因此產生的虛擬貨幣Facebook Credits現在主要用來支付遊戲和各種應用程式。
2007年5月,上線市場功能,用戶可以在此免費發布分類廣告。
2007年5月24日,發布開放平臺。同時,視頻分享功能上線。
2007年7月用戶可以在留言牆發布照片、連結和視頻。
2007年11月6日宣布將有44家網站採用Facebook Beacon,允許用戶共享來自其它網站的信息,並發送給Facebook好友。Beacon是一種在Facebook發布社交信息的新方式,同時也是Facebook廣告系統的核心組件,可以將企業同用戶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並使廣告更具針對性。
哪些用戶動作可以作為信息發布給Facebook好友,將由支持Beacon的網站自己決定。這些動作可能包括發布一件待售商品、完成一次購買、在網路遊戲中獲得高分、以及觀看視頻。當登錄到Facebook的用戶訪問支持Beacon的網站時,就會收到一條提示信息,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同Facebook好友共享活動信息。如果選擇接受,他們的好友就會以新聞種子的方式獲知相關網站活動。
該廣告系統在2009年9月關閉。
2006年8月22日發布網誌功能,讓用戶可以發布網誌,或者從其他BSP服務中導入博客。
2006年9月5日凌晨啟動動態消息功能(最早的構思產生於2005年秋季),同時個人動態(塗鴉牆)也上線。動態消息突出了你的Facebook社交圈中所發生的事情,它按照為個人定製的排列順序更新一整天內發生的新聞故事,所以你會得知馬克何時了小甜甜的粉絲,或者你所心儀的那位又再次恢復單身……個人動態有點類似,除了它的中心只圍繞一個人。每個人的個人動態會顯示他們個人主頁上最近的變化和更新的內容(博文、照片等)。這是通過算法挑選出來的。
2010年2月全新設計了這個功能,用戶可以選擇哪些動態分享和接受哪些動態。
2011年6月24日消息,Facebook正在測試新的主頁設計,使得News Feed信息流能夠獨立於頁面其他部分進行滾動。這樣一來,無論用戶要查看多少News Feed信息,廣告、應用、書籤和頂部的導航欄都將一直顯示在屏幕上。
相對於動態還有通知這一告知用戶更重要信息的功能。
2008年4月5日預發布聊天,8月23日,聊天出現在用戶界面的底部。用戶可以和他的朋友點對點聊天,用戶也可以和多人群聊。2008年5月13日,一個facebook開發者宣布支持XMPP,這項功能到2010年2月1日才上線。目前聊天支持和美國絕大多數IM客戶端互通。
2009年6月13日上線用戶名網址服務。
2009年12月14日facebook上線自己的短網址服務。
2010年4月發布社交插件,比如LIKE按鈕。
2010年8月13日發布直播。
2010年8月18日發布地標功能,通過這個功能用戶可以分享位置,和附近的朋友交流,打地標獲得優惠(2010年,通過交易功能實現)。facebook把這種進化認為是誰-》發生啥事 -》什麼時候 -》現在我們談「在哪裡」。這是一個智慧型手機功能。
2010年10月15日宣布信息和收件箱升級為Facebook Messages,將站內手機簡訊、聊天和電子郵件整合到一個清楚的
對話記錄中。
2011年3月24日發布民調問答。用戶可以向好友和社交網絡提問和做投票調查。
2011年4月25日交易升級為帶有團購的功能。
2011年6月測試Happening Now。其作用與Twitter類似,可以幫助用戶實時了解好友動態。Happening Now採用豎行排列,位於頁面右側,這裡原本被用來顯示「Upcoming Events」。通過這項功能,用戶可以實時了解好友的狀態更新、喜好、新的好友關係、發布的連結以及評論等內容,效果類似於Twitter的信息流。
其他不確切上線日期的功能。
尋友工具 通過郵箱和IM好友尋找朋友,或者通過設定地方、公司和畢業學院,以及六度空間理論等算法來尋找好友。
活動,用戶可以發布活動預告召集,用戶可以對此上傳圖片和視頻記錄活動過程。2011年2月,活動通過支持hCalendar和hCard兩種微格式來使日曆和地圖應用能更好的使用活動功能。
專頁 讓公開的機構和人創建facebook頁面,通過該功能用戶可以成為這個專頁的粉絲,由此獲得專頁發布的信息和組織的活動,形成一個群體。直到2010年4月19日成為粉絲的說法才被LIKE取代。
本文整理自鎮元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