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民生,健康最大。」
2020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健康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春天。
乘著大健康產業的東風,岜山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應運而生,基地面積1.7平方公裡,總投資60億元,從基礎醫療、康復養生、文化旅遊到科研教育、中草藥種植及飲片製造等全覆蓋,為「健康中國」貢獻新力量。
搶抓新舊動能轉換 進軍大健康產業
「要麼不做,做就爭創第一」。這是岜山集團創始人、淄博企業家協會終身名譽會長孫啟玉一直以來堅持的理念。這個理念也讓孫啟玉帶領著岜山村一步步從「三缺村」走向了全國中醫藥旅遊示範基地。
1978年,岜山村還是遠近聞名的缺水、缺糧、缺錢的「三缺村」。彼時,全村共有307戶、1035口人,人均純收入只有33元,口糧不過300斤,家家面臨溫飽問題。
岜山集團是肇始於改革開放初期的鄉鎮企業,孫啟玉立足本村經濟,從紡織業起步,發展為以焦化、鋼鐵等主導的企業集團。2017年起,企業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摒棄了高耗能、高排放的發展模式,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了總資產30億元的焦化廠、鋼鐵廠、熱電廠、耐火材料廠,並在此之上實施了中醫藥健康旅遊基地項目,全面進軍大健康產業。原來的棉紡織車間成了健康大廳、毛紡車間成了中醫藥文化館,鋼廠、焦化廠規劃為健康教育園區,實現了騰籠換鳥、轉型重生。
近年來,岜山集團轉型發展醫療、康復、養老、旅遊等健康產業,聚力打造岜山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形成了集中醫診療、中醫康養、中醫飲片、中醫旅遊、中醫文化、中醫教育「六位一體」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鏈條,全面推進中醫藥服務創新發展。
巴山集團全國中醫藥旅遊示範基地康復中心(攝影 談媛)
守正創新 做大做強中醫藥健康產業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好。
岜山集團投資興建的非營利性醫院——淄博岜山萬傑醫院,是省、市、區三級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醫院充分發揮醫療資源優勢,不僅具備全國甚至全球第一的伽馬刀、質子刀、派特CT等, 還立足我國傳統中醫藥,明確中醫藥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積極開展中醫藥技術交流與合作,在中醫藥科室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文化建設、服務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展。
據萬傑醫院院長孫雪武介紹,醫院始終把中醫藥隊伍建設作為長遠戰略來抓,設立了國醫大師工作站和中醫傳承工作室,推進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的繼承與創新。國醫大師工作站有四位國醫大師入站,其中金世元國醫大師、尚德俊國醫大師設立工作室並在院內吸收弟子。
為更好的發揮名中醫「傳幫帶」效應,培養中醫藥人才梯隊,醫院按照中醫傳統的拜師方式,舉行了10多次中醫師承拜師儀式,共有40餘名中醫師拜北京名中醫為師。同時,先後派出50多名中醫專業人員到北京中醫醫院等知名醫院進修學習。鼓勵西醫臨床醫生進行西學中,共有50名西醫取得西學中證書,有力提升了中醫藥臨床技術水平。
孫啟玉創造性的研製推廣中藥煮散飲片、膏劑項目,實現了明火陶鍋不接觸金屬器皿煎制中藥煮散、膏劑技術,在中藥發展領域即有傳承又有創新,已取得了七項國家級專利。
弘揚中醫藥文化 創新發展模式
孫啟玉說,憑藉堅實的中醫藥基礎,岜山集團在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承中醫藥技術、發揮中醫藥優勢,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推動中醫藥產業應用走向深入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
岜山中醫藥文化館,是國內獨創的突出中醫藥特色的中醫藥文化館。其中「名醫蠟像館」展出栩栩如生的全國名醫蠟像,讓遊客身臨其境並能了解我國中醫藥文化的發展淵源;岜山膏劑館可現場觀看萬傑中醫藥研究所研製推廣的明火砂鍋不接觸金屬器皿煎制中藥膏散、膏劑技術,為國內第一家。岜山藥膳館展示藥膳文化的悠久歷史,也有孫啟玉在多年挖掘、總結、創新博山四四席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獨具特色的岜山藥膳。
2019年建成投用的中藥飲片項目,總投資2.3億元人民幣,設計年生產加工能力10000餘噸,可生產760餘種品規的中藥飲片。項目率先引進先進的中藥飲片質量信息追溯系統,專注於道地中藥飲片加工炮製,同時可以為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代加工中藥代茶飲、中藥煮散飲片、中藥湯劑、中藥膏劑等。
同時,「淄博市中藥飲片配送、代煎中心」也在2019年成立,致力於建設覆蓋淄博全市的信息化、標準化、高質量的飲片、煎煮、配送一條龍服務平臺,推動地區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打造岜山中藥的高端品牌。
岜山集團中醫藥文化館「中藥飲片配送、代煎中心(攝影 談媛)
下一步,岜山集團將全力打造最具特色的集中醫藥養生保健、中西醫查體與診治、康復休閒、中醫藥文化展示、旅遊度假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遊基地,不斷拓展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鏈,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