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剛結識一位大叔,下午我需要一位裝修師傅,他剛好在隔壁樓做拆遷工,聊下來是一個省、市的。
這位大叔說,他現年54歲,03年來上海,做起了我們那邊出外打工的致富途徑之一——收廢品賺取了不少錢。06年,花了將近40萬在老家的給兩個兒子分別建了三間三層的大房子。
然後……大叔現在還在努力地奮鬥打工,而大叔的兩個兒子,月入幾萬,但是在生活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完全沒有任何歸屬感。這種陌生感,既是因為當初零幾年時沒有選擇在上海付個首付買套房子(06年管控的真不嚴,只要有收入貸款問題不大的),也是因為大叔以及他的兩個兒子都沒有相應的文化因而缺乏對未來的清晰規劃。
大叔提到當初建房時就處在上海的中環附近,當時的確是萌生過想法,不過想到兩個兒子一個18歲成年了、另外一個16歲了,也快到了成婚的年齡,所以自己的想法就集中在了回老家建房。
不過,假如當初他真的選擇了付首付的話,那麼現在的房子是千萬級的了。相信很多人身邊萍水相逢的人,都有自己或悲或喜或遺憾的經歷,但是說到底,還是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影響了一個人的眼界和發展。
可是,看到下面的數據,對於讀書的好處,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疑惑。
本科生多如狗也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說法了,問題在於,剛剛統計出來的這個數據,真的是實際情況嗎?
根據上圖中的內容,去年南京大學的畢業生平均薪酬將近18萬,本科生平均值接近15萬,而碩士生為18.3萬,這和本科生有多少差距?三年的專業碩士讀出來,一年多個三兩萬?還有20屆博士畢業生的薪酬,同樣是18.7萬,只是多了四千多而已。
讀書有需要,本科生是基礎不假,不過似乎越往上讀,看起來起到的作用就越小。三年碩士換回來比本科層次的多三萬多,而加上至少三年打底的博士,只是比碩士多幾千塊錢?
與其如此,根據數據顯示,讀博士太不「划算」了,更何況眼下無論是在職研究生還是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方面的待遇一致,真的有學習能力的人,何不選擇本科畢業後工作,然後一邊工作一邊求學呢?
實際上,此次畢業生薪酬統計,還有其他不少高校,既有老牌軍工名校哈工大,也有經貿領域的領頭羊對外經貿大學,以及西部高校的翹楚四川大學的相關畢業生統計。
這些名校畢業的碩士以及博士的待遇尚且如此,那麼對於一般的985,甚至於連211都不是的省重點的研究生畢業生們來說,他們比本科生多讀個五年的碩博連讀,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又有何意義呢?
對了,大叔也提到了他兩個兒子目前的現狀,收入目前每人每月三萬加,都是90年左右的人,雖然幹的活很辛苦(回收舊家電、空調),但是從收入來說,他們比那些比他們多讀了高中和大學的人相比,收入算得上高的。
提大叔的兒子不是說讀書無用,因為大叔的言談舉止以及對社會發展步伐的感嘆中,體現出了他對國家發展的自豪但是也表現出了自己以及兩個兒子的迷茫。而國家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更多的就是靠本科畢業之後依舊選擇扎進實驗室、在圖書館裡通宵達旦汲取新知識的高受教育者。
只是,研究生層次的待遇,真的體現出來了嗎?那些賺取了大把利潤、搭上了國家科學技術以及網際網路發展快車的企業,是否可以起到帶頭作用,讓更專業的研究生層次的員工們,受到更加充分的「現實」尊重。
當然,無論是什麼教育層次,一定要走正道,千萬不要一門心思地想著在放貸上「創新」、在搶普通人飯碗的問題上「露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