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i在中國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2021-01-22 中華網
Aldi在中國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被巨大消費市場吸引的Aldi(奧樂齊)借道天貓國際開始入華徵程,這是Aldi有史以來首次以電商方式進入新市場,也是首次試水亞洲。這家零售巨頭有哪些核心競爭力?又將在中國市場面臨哪些挑戰?我們不妨先一起來看看數據。

雖然我們習慣於說「Aldi」,但是事實上Aldi分為Aldi南方集團和Aldi北方集團,由兄弟倆分別經營,這兩家公司在法律和組織架構上都是獨立的。此次進入中國的為Aldi南方集團。

低價嚴選

國內有很多關於嚴選模式的探討,而Aldi在業內一直以其高效的嚴選模式著稱,是典型的折扣超市。與沃爾瑪的每日低價(EDLP)相比,Aldi採用的是一種「超低價」策略,基本上做到了同一品類的市場最低價格。Aldi的第一條核心商品力體現在品類選擇上,它只專注於最基本的日常食物和用品。相對於平價超市的30,000多個SKU,Aldi只有約1500個SKU,單個子品類商品只精選2到3個SKU,以此保證對廠家有議價權,也能把量做起來。這種模式體現在終端上,則為明顯的低價優勢。以美國市場為例,平價超市的毛利率22%-27%,Aldi的毛利率只有15%-19%。

(數據來源:Kantar Retail ShopperScape®)

在Aldi所有商品中,其自有品牌佔到了大約90%。品牌商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會被引入:1. 品牌具備Aldi自有品牌不具備的質量—大約只有8-12個SKU滿足這項條件;2. 他們能滿足Aldi供應鏈端對價格及效率的要求;3. 如果品牌商不具備前兩項能力,Aldi只會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出售該商品。令很多品牌商困惑的是,Aldi基本上不需要品牌商提供任何營銷及產品創新上的支持,也沒有任何聯合商業計劃。

Aldi憑一己之力開創了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的自有品牌模型,並不斷被其它零售商模仿。憑藉一整套嚴謹驗廠驗貨體系,質量標準以及強大的購買力,Aldi能確保低廉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商品。

高效供應鏈

除了選品以外,Ald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其全球領先的供應鏈效率。與建立在「促銷體系」下層級眾多的供應鏈不同,Aldi通過直接跟工廠合作,省去了中間層級產生的費用。另一方面,SKU足夠少意味著單品採購量大、庫存少、周轉快,由此和工廠合作穩定性也更強。據了解,Aldi與工廠籤約,訂單周期一般都是10年。

進入中國

服務中產,高性價比或成為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Aldi就已經在慢慢調整市場策略,以吸引更多的非核心用戶,尤其是在進入新的市場時。通過觀察Aldi在英國市場上的打法,我們發現了最明顯的三處變化:從標準化到成功轉型多渠道發展、從有限分類到特選商品、從專注極簡化轉化為不斷給客戶帶來驚喜。

在Aldi天貓旗艦店裡,可以看到商品以凸顯健康、高品質的食物為主,包括麥片、奶粉、堅果以及葡萄酒。對比Aldi和其它天貓國際產品,會發現同類產品Aldi仍然是具有價格優勢的。比如以葡萄酒為例,ALDI 的葡萄酒在 40-80 元之間,Sainsbury『s 在 100-500 元之間,Costco在100-300元間。也就是說,雖然 ALDI 在中國服務的客群有提高(從在歐洲的平價變成在中國的新中產階級),但價格優勢仍是核心要素。Aldi中國執行總裁魏客禮表示,Aldi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目標客戶主要為1億的新中產,這些消費者不僅對品質有要求,對性價比也很有要求。Aldi在每一個SKU上做得足夠深,在供應鏈上端有很強的議價和品控能力,這對於其進入中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另外,在把控品質上面,魏客禮表示,Aldi把德國的專職科學家團隊帶到了中國,以確保在中國構建的質量保證體系,與全球其它地方具有完全一致的標準和要求。

跨境電商仍有痛點

在中國的線下渠道成本高昂,通過開店來覆蓋市場需要大量的資金與人力投入。在開拓中國市場的起步階段,憑藉中國成熟的電子商務市場,與完善、高效的物流行業合作來試探中國消費者的習慣與喜好,並控制運營成本不失為明智之舉。和眾多國外超市一樣,Aldi選擇借道電商渠道入華在情理之中。然而,「落地期」的Aldi,可能會對跨境模式更多依賴。它的標準化,以及國內對於跨境商品的諸多法規與政策限制,可能會增加其成本與不確定性,削弱價格相對優勢。

如何抓住「新零售」機遇

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十分發達,移動購物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具體體現在商品的豐富程度、商品價格、物流效率、高度社交化以及購物和支付方式的多樣性上,對於這些Aldi可能需要進一步摸索。

2017年被業內稱為「新零售」元年,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將是零售業新的突破點。中國本土企業與更早進入中國的國外零售商早已瞄準這一藍海並開始全渠道布局,Aldi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淺析中國PCB電子化學品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另一方面PCB化學品的發展趨勢又受到PCB板廠的市場需求、生產設備、生產工藝以及政策法規等多方面的影響,釐清這些因素,也就能夠明確PCB電子化學品的機遇與挑戰所在。     印製電路板(PCB)行業國內外市場分析     全球PCB產業在歷經2012年歐債危機與全球經濟低迷的谷底後,2013年隨著消費市場回溫,開始往上翻轉。
  • 嘉能可總裁談疫情後中國油氣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中新網舟山10月16日電(記者 施紫楠)「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酵,全球經濟和能源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16日,在2020國際油氣貿易與海事服務高峰論壇上,嘉能可公司全球油氣總裁亞歷山大·桑納直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 數字創新時代: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同時,數字創新也對傳統的創新管理帶來挑戰。而如何抓住機遇並克服挑戰就需要超越傳統創新管理的新視角,需要探索創新生態思維、數位技術應用安全與倫理以及數位技術的合法性等新課題。因此,中國湧現出許多平臺企業。例如傳統漁業與數位化結合的「 漁聯網」平臺,傳統製造業與數位化結合的「 海爾COSMO平臺」以及傳統出行服務業與數位化結合的「 滴滴出行平臺」。從實踐來看,這些數位化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模式已經處於世界領先,進入了「無人區」,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 國際水玩家在中國工業水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中國工業水處理市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水處理市場,憑藉其34億美元的體量,佔據了全球五分之一的規模。儘管中國水市場體量大、前景好,但對於國外水公司來說,想在中國水市場站穩腳跟並不容易。
  • ATR王旗:中國航空貨運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民航資源網2021年1月7日消息:2020年11月18-19日,民航資源網主辦的2020民航趨勢論壇在鄭州舉辦,本次論壇以「育新機·開新局 疫情常態下中國民航的突圍之道與競爭力打造」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民航業相關人士,共同探討疫情對航空業的中長期影響,思考行業格局戰略調整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國航司發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 AI驅動的泛安防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前言:每個時代各有機遇,而機遇往往與挑戰伴生。如何把握泛安防時代的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已經成為人工智慧和傳統安防企業重點關注的課題。  創新發展是生存的必然選擇,沒有市場會一成不變,安防行業亦是如此。
  • 波士頓諮詢:疫後中國資管市場——變革下的挑戰與機遇
    整個資金進行了重新配置,而重新配置過程中很多相關資產投放領域,包括數位化、新基建、全球化的變革等等一系列的領域都會迎來相關一些挑戰和機遇。第四,優化投資方向,抓住中長期價值機遇。疫情也帶來了整個行業的變革和經濟的變革,而變革也帶來新的發展方向,整個資金也進行了重配置,而重配置過程中也帶來了很多相關資產投放領域。包括數位化、新基建、全球化的變革等等一系列的領域都會帶來相關一些挑戰和機遇。關於社會責任。
  • 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中國與世界關係進入新階段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1.中國在新階段面臨的機遇第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機遇。
  • 後疫情時代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報告:下沉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報告顯示,提升產品質量吸引用戶並促進高效運營是在線教育行業的優勢,同時應抓住下沉市場潛力大和技術革新的機遇來迎接挑戰。新技術融合推進在線教育產業升級,下沉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後疫情時代,隨著5G、視頻編解碼等技術融合,通過大數據、AI等技術與教學場景的融合,企業將更有望打造出生動、有趣的學習場景,助力中國在線教育產業優化升級。同時,面對下沉市場新增量,品牌價值和教學品質仍是核心競爭力所在,然而用戶留存和用戶習慣培育也成企業挺進下沉市場的重要挑戰。
  • 聽3D科學谷創始人在Formnext上分享中國3D列印市場表現、機遇、挑戰與展望
    本期,我們一起來領略Kitty關於中國增材市場的精彩洞見!3D列印市場表現探尋上升路徑的中國增材製造關於2020年3D列印市場的表現,Kitty分享了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中國市場現狀:由於疫情原因,總的來說中國市場經歷了先後揚的走勢,特別是從第二季度,各方面的增長強勁,這讓很多人感到超出預期。
  • 新常態下中國票據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票據專業委員會組織撰寫的《中國票據市場發展報告(2014-2015)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藍皮書)顯示,在經濟新常態,以及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國票據市場將迎來新的機遇期,票據融資仍將有較大發展空間,也為商業匯票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 IT運維管理(ITOM)行業市場規模、機遇與挑戰
    IT運維管理(ITOM)行業市場規模、機遇與挑戰(附報告目錄)1、IT運維管理(ITOM)行業概述IT運維管理(ITOM)是指採用專業的信息技術和方法,對軟硬體環境、網絡、應用系統及運維服務流程等進行綜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統與網絡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業務的持續性。
  • 區塊鏈機遇與挑戰
    儘管區塊鏈作為被產業廣泛認同的下一代顛覆性的基礎技術,具備巨大的市場潛力。但對於企業而言,尋找區塊鏈的應用落地場景逐漸成為行業痛點和難點。同時,也是企業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區塊鏈技術面臨的挑戰儘管區塊鏈具有潛力,但根據Gartner的2018年CIO調查顯示,只有1%的CIO在其組織內採用該技術,只有8%的人正在短期規劃或積極試水區塊鏈。此外,有77%的受訪CIO表示,他們所在的組織對區塊鏈不感興趣,或者沒有計劃對區塊鏈進行調研或者開發。
  • 挑戰與機遇並存 中國彩電業坦然面對"入世"
    新聞大觀>專題新聞>中國加入WTO 挑戰與機遇並存 中國彩電業坦然面對"入世" 據北京晚報報導,但對於國內的彩電市場而言,「 入世」不會帶來彩電價格的整體波動。相反,還帶來了中國彩電業融入世界經濟的福音。    今年4月份,長虹彩電全面降價,點燃了中國彩電業第五次降價的「烽火」。據長虹自稱,降價是在為加入WT O作準備。
  • 李道亮教授:中國智慧農業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資源、市場和生態多種瓶頸,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各種資源要素和生產過程進行精細化、智能化控制,對農業行業發展進行專業化、科學化管理,以減少對資源環境的依賴,突破資源、市場和生態環境對農業產業發展的多重約束,從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方式轉變。 三是技術推動。
  • 中重型車「零排放」面臨機遇與挑戰
    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 2020)中重型車零排放論壇主題峰會成功召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主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承辦的第二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於9月27日在
  • 中澳金融機構舉辦論壇共商機遇與挑戰
    新華網雪梨12月4日電(記者郝亞琳)澳大利亞中國總商會金融業委員會3日晚在雪梨舉行金融機構論壇,推動中澳投資與金融合作,探討雙方在產業投資和金融合作領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圖片由中國總商會提供)  中國銀行副行長孫煜表示,最近十個月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低增長的大趨勢,長期低利率乃至負利率的市場環境,頻繁波動的金融市場以及高度不確定的全球秩序為全球金融機構帶來諸多挑戰。
  • 生物識別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2027年市場將達828億美元
    2020年10月30日下午,由芯智訊主辦的「新挑戰·新機遇——2020第四屆本次論壇活動的主題為「新挑戰·新機遇」,因此在活動開場前,芯智訊創始人兼總編楊健也以此為題近期,歐洲、南美多國疫情再度告急,當地時間10月28日,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大區、希臘兩區宣布將再次封鎖,全球供應鏈較再度遭遇巨大挑戰。與此同時,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背景之下,很多的中國科技企業遭到了美國的打壓。而這其中,很多生物識別相關的企業成為了打擊的重點。
  • 2020年終盤點:中國馬拉松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0年終盤點:中國馬拉松機遇與挑戰並存! 原標題:2020年終盤點:中國馬拉松機遇與挑戰並存!
  • 萬國數據:中國數據中心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技術支撐是發展根本
    本網11月2日訊 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近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熱詞。作為網際網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通用支撐技術,中國數據中心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