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擾電話不斷,誰洩露了我的個人信息?

2021-01-07 錦州網警巡查執法

「先生,我是銀行放貸員,請問您最近有貸款需求嗎?」

「先生您好,請問您最近有買房或商鋪的意願嗎?」

「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每天都能接到20多個騷擾電話,都是推銷、廣告電話。這些騷擾電話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西安市民張恆對騷擾電話的意見很大。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接到類似的騷擾電話,從推銷房產到銷售保險,從勸導投資養老到推薦育兒理財,可謂花樣百出、無奇不有,讓人不堪其擾。這背後主要的原因,就是個人信息遭到洩露,公民信息洩露或與在各行各業、APP上的登記資料被出售或被盜取有關。

隨著網絡科技及信息交互的迅猛發展,信息資料的記錄方式花樣翻新,獲取、保存、使用、流轉變得更為方便快捷。人類社會已經從簡單的信息保有社會向大數據信息利用社會轉變,使得個人信息的保護範圍不斷擴大,相關利益關係呈多樣化、複雜化。

「隨著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激增,個人信息保護已經迫在眉睫。」陝西省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黃海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人格權編設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專章,彰顯了國家強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立場,加大了民事權利的保護力度,構建了更加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除隱私權外,民法典還重點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至第一千零三十九條的6個條文,主要從個人信息的保護、處理、免責、權利人享有的權利及信息處理者的安全保障義務、國家機關、法定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保密義務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

「個人信息與隱私並不等同。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的規定,個人信息是指屬於自然人個人專有的,通過一定方式記錄的,以單獨或者組合形式,能夠直接或間接地鑑別特定主體身份特徵、行動軌跡等內容的任何信息。」黃海介紹說,民法典進一步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內涵與外延非常廣泛,不只局限於自然人的姓名、民族、出生日期、住址、電話、身份證件號碼等傳統意義上的常用身份信息,與現代科技相關的生物識別信息、電子郵箱地址信息及個人喜好、就醫記錄、行程記錄等數據信息均包含在內。

「可識別性是個人信息區別於隱私的最主要的特徵。個人信息是個人信息主體參與社會活動的基本標誌、工具,與人格尊嚴密切相關。信息處理者不得洩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故意侵犯他人個人信息,使其社會綜合評價降低,尚未構成犯罪的,屬於侵犯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黃海表示。

個人信息遭到洩露,自身利益受侵犯怎麼辦?對此,黃海表示,相關權利人可以根據所處環境和損害程度的不同,採取符合法律規定的自力救濟途徑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如採取合法的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進行救濟,也可以通過向國家機關起訴、投訴、報案等公力救濟的途徑,通過民事、行政、刑事手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可以申請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人民法院會依照民法典規定,對其相關個人信息予以保護,恢復被侵害的社會關係。同時,權利人也可以向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投訴。在實體消費過程中發生的個人信息洩露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在虛擬網絡中發生的侵權行為,可以向網際網路管理部門舉報。行政機關可依法調查並對侵權者進行處罰;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犯罪行為,權利人可以報警,公安機關、司法機關會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懲治犯罪、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黃海特別強調:「面對日益突出的個人信息侵權案件,檢察機關不僅運用刑事手段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活動,還會根據法律規定,立足民事檢察監督職能,對已經生效、確有錯誤的涉及個人信息侵權的民事判決、裁定進行監督,以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保障權利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

相關焦點

  • 買房後騷擾電話不斷 到底是誰洩露了我的個人信息?
    ……市民張女士買房,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是伴隨著裝修電話的狂轟濫炸,張女士的手機變成了「電話營銷熱線」,令她不堪其擾!更可怕的是,對方甚至能精準地說出她的房產信息。為此,張女士感到很詫異:「你怎麼會有這些信息?」一天接到十多個騷擾電話「他們怎麼知道我買房呢?為何會有我的電話?是誰洩露了我的信息?」
  • 騷擾電話接不斷,到底是誰洩露了你的信息,以下情況要注意!
    騷擾電話接不斷,到底是誰洩露了你的信息,以下情況要注意!「您好,請問您要買房嗎?」「您好,請問您要買車嗎?」「您好,請問您要投資嗎?」相信你肯定結果不少這樣的騷擾電話。近日,有很多網友在網上控訴:自己一天起碼要接五、六個騷擾電話,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 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出去的 騷擾電話背後套路竟然這麼深
    你每天接到過多少個騷擾電話?  你的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出去的?  騷擾電話都是哪些人在打?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導 剛買完房,就有人打電話問裝修。剛買完車,就有人打電話問保險。孩子一上學,補習班電話一個接一個。
  • 一個安裝電話招致整個裝修行業「炮轟」,是誰洩露了我的個人信息
    近日,圓通員工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被曝光,圍繞個人信息安全而產生的話題再次成了輿論熱點。「圓通用戶信息洩露」事件並不是個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個人信息被洩露的情況數見不鮮。市民吐槽:裝修公司騷擾電話不斷「您好,您是吳**嗎,您新買的房子開始裝修了嗎?」市民吳女士(化名)買房,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是這份喜悅還沒持續多久,就被裝修公司不斷打進的電話阻斷,吳女士的手機變成了商家「營銷」的目標,這令她不堪其擾。
  • 手機騷擾信息不斷,到底哪一步洩露了個人信息?
    不得不承認,手機使用時間至少佔用了我一天當中的四分之一。絕大多數人都離不開手機。吸引我們的其實是APP,用來聽歌、追劇、社交、購物、遊戲、甚至支付,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洩露隱私的隱患。不難發現,不管你使用什麼軟體,前提都是需要手機號碼來註冊,一旦註冊了就會有很多的騷擾信息和電話會找上門,而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取的你的手機號,是我們今天要分析的重點。
  • 境外的騷擾電話信息怎麼洩露?人臉識別個人信息收集的安全底線
    這就納悶了,我們的個人信息收集越來越深入,人臉識別幾乎成了比出示身份證還經常的信息收集方式。信息收集企業和機構倒是方便了,可我們卻越來越不踏實了。以前是電話被國內的各種營銷,電話詐騙騷擾。現在電話被國際騷擾。還有如果我們國際電話被運營商監聽的話也很尷尬,如果國際電話是海外朋友打來的,這樣監聽好嗎?
  • 網友頻遭詐騙電話騷擾 我買網被指洩露用戶信息
    ,沒想到騷擾不斷,電話、簡訊輪番轟炸。連日來,博主「清水-momo」不斷接到我買網客服電話發來的各種促銷信息,而最讓「清水-momo」感到憤慨的是,昨日,她不斷接到陌生電話騷擾,對方稱是我買網工作人員,提醒她中了價值1000的歐萊雅套裝,需要支付399的海關稅,才能得到獎品和還有400元話費。
  • 騷擾電話不斷,個人信息被洩露該如何維權
    民法典進一步確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不只局限於自然人的姓名、民族、出生日期、住址、電話、身份證件號碼等傳統意義上的常用身份信息,還包括電子郵箱地址即個人喜好
  • 房產交易後為何騷擾電話不斷?47名嫌犯倒賣500萬條個人信息
    房產交易後為何騷擾電話不斷?因為在你掃一個陌生二維碼的時候,給別人留下一個手機號的時候,甚至辦理某個會員卡之後,你的公民個人信息就已經產生了被洩露的風險。
  • 騷擾電話無窮無盡,誰在「出賣」個人信息?
    騷擾電話無窮無盡,誰在「出賣」個人信息?但是在掛斷電話後的日子裡,像這樣類似的電話,你還是會持續接到無數個。2也許是三天兩頭接到一個,也許是一天接到兩三個。無關運氣,只是概率。也許電話那頭是本地的某個字正腔圓的機器人客服,也許電話那頭是說著蹩腳普通話的外地口音,暫不論來電者姓甚名誰,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會知道我的號碼?有的甚至可以直接稱呼我的名字?
  • 誰賣了我的個人信息?被保險銷售電話再三騷擾謾罵,我怒告至法庭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只是瀏覽了下房產APP,就接二連三收到了好幾位房產中介的推銷電話;只是在聊天時隨口提到了某樣商品,朋友圈廣告和APP開屏廣告上就會頻繁地看見同類產品;只是說了句想買保險,保險銷售紛紛加上了你的微信......面對個人信息洩露問題,有的人選擇習以為常,而有的人,選擇「死磕」。
  • 陳喬恩自曝個人隱私遭洩露,被電話騷擾不斷,怒斥:噁心死了
    11月24日,陳喬恩在個人社交平臺上曬出一張照片,怒斥自己手機號被洩露從而遭到騷擾。陳喬恩稱自己因為要處理事情出於方便和信任留下了手機號碼,但是動輒就收到了電話騷擾,陳喬恩自責心太大了,使自己一下午心情都不好,並且陳喬恩還特意強調「噁心死了……沒有安全感覺真差」。
  • 各種騷擾電話不斷 誰在偷取你的個人隱私
    車險還有兩個月到期,各大保險公司的廣告便紛至沓來;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能準確說出你的姓名甚至住址,結果竟然是個推銷電話……隨著網際網路技術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舒適,但與此同時,個人信息洩露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 賣房登記個人信息,卻不斷被推銷電話騷擾,目前……
    瀋陽市公安局緊緊依託「淨網2020」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近日,瀋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經過縝密偵查,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打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團夥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47名。
  • 快遞信息 「隱身」 了,騷擾電話攔截了,你的個人信息就安全了嗎?
    快遞信息 「隱身」 了,騷擾電話攔截了,你的個人信息就安全了嗎? 在被電話和簡訊整整 「轟炸」 了兩天以後,何先生終於怒了。
  • 誰在操縱952開頭的騷擾電話?
    新華社廈門9月4日電 「前一陣是一個叫湯姆的老外反覆慫恿我免費學英語,後來有個姑娘叫我去買便宜的茅臺酒,再後來就有人打電話來說我買東西被抽中旅遊大禮包。」說起最近接到的952開頭的騷擾電話,廈門的何先生十分煩惱。
  • 信息洩露、騷擾電話頻發,騰訊手機管家助力防護攔截
    近日,某明星稱自己手機號碼遭到洩露,接到多個騷擾電話,引發網友廣泛討論。很多用戶表示:明星隱私工作做的這麼好還被洩露,更何況普通人?(圖:手機隱私洩露,來源於網絡)信息洩露、騷擾電話幾乎是每個手機用戶的痛點,不僅影響用戶生活,還威脅用戶信息財產安全。
  • 房產交易後為何騷擾電話不斷 47名嫌犯倒賣500萬條個人信息
    房產交易後為何騷擾電話不斷 47名嫌犯倒賣500萬條個人信息 作者: 2020-12-21 07:27   來源:遼瀋晚報  有沒有人自稱網購客服主動聯繫你退款,又能準確說出你的購物信息?  因為在你掃一個陌生二維碼的時候,給別人留下一個手機號的時候,甚至辦理某個會員卡之後,你的公民個人信息就已經產生了被洩露的風險。  近日,瀋陽市公安局依託「淨網2020」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
  • 剛買了房子,就有裝修公司來聯繫,究竟是誰洩露了我的個人信息?
    在這個「信息共享」的危險世界裡,信息洩露一直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痼疾,更細思極恐的是我們竟然已經習慣了個人信息被洩露、不斷地被推廣電話騷擾,雖然這不是個正常的現象,但卻又無可奈何。 一方面是倒賣信息的不法分子法律意識淡薄,有恃無恐;另一方面是公民在受到電話騷擾,個人信息被洩露後的維權無門。
  • 騷擾電話何時盡 數據洩露幾時休?
    是否會莫名奇妙就接到陌生推銷等騷擾電話?疑似詐騙簡訊騷擾?我明明沒有給這些人我的電話啊,怎麼還會被騷擾呢。朋友,數據洩露聽說過麼?  數據洩露一詞在當下可謂是最令人心悸的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