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喜獲6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我校劉雅紅校長、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得者胡傳雙教授和胡桂兵教授參加了會議。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共有179項成果(個人)獲得獎勵,其中突出貢獻獎2人、特等獎1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122項、科技合作獎4項。我校有6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
「低質速生材製造高品質複合層積材關鍵技術及應用」
主持人:材料與能源學院 胡傳雙
我國木材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優質大徑材短缺,進口難,成為木材加工業的「卡脖子」難題。雖然人工林木材年採伐量1.55億m⊃3;,但僅2.5%可用於實木化利用。主要原因在於人工林木材實木化利用存在徑級小、易開裂、乾燥難等技術難題。
該項目高度響應國家解決木材供需矛盾和 「卡脖子」難題的戰略需求,針對國產速生材實木化利用存在的制材幹燥難等4個技術瓶頸,研發應力緩釋乾燥等4項平臺關鍵技術,創製實木複合地板、膠合木等系列產品,用於地板、木結構建築等領域。
項目創新了低質速生材應力緩釋乾燥技術,突破了變形、開裂和皺縮的難題。創製了低質速生材實木複合地板系列產品,交叉組坯結構和網狀導電節點連接技術分別解決了實木複合地板伸縮變形大和導熱效能低的難題。創新了強度分等組坯和層積複合工藝技術,創製了結構用膠合木系列產品。項目成果在14家龍頭企業建成生產線20多條,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該項目榮獲2019 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不同熟期優質荔枝系列新品種選育和高接換種技術創新及應用」
主持人:園藝學院 胡桂兵
該項目針對國內荔枝品種熟期集中、豐產穩產優質品種少、良種覆蓋率低等問題,系統開展了荔枝優質種質資源的收集、創製、評價與新品種選育,以及高接換種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
項目建立了種質資源綜合評價技術體系,構建了第一張荔枝高密度分子遺傳圖譜,開發了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創製和育成了不同熟期優質豐產穩產系列荔枝新品種11個,將同一產區的荔枝產期延長了40天;重點研究了選育的新品種與黑葉、雙肩玉荷包等大宗低效品種嫁接親和性,揭示了嫁接親和性的遺傳基礎和生理機理,建立了低位大枝高接換種新技術,有效克服了小枝高接換種親和性差的問題,顯著提高了高接換種效率。
項目組通過多種推廣模式,在全國主要荔枝產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培育的新品種佔同期新推廣面積的80%以上,大枝高接換種技術推廣總面積超過40萬畝,優質品種覆蓋率得到顯著提高,促進了荔枝品種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
該項目榮獲2019 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學校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項目清單
序號
項目名稱
完成人員
完成單位
獲獎等級
備註
1
不同熟期優質荔枝系列新品種選育和高接換種技術創新及應用
胡桂兵,黃旭明,劉成明,李建國,陳厚彬,傅嘉欣,趙傑堂,李偉才,喬方,補建華,歐陽建忠,鐘聲,馬錁,魏永贊,秦永華
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陽江市農村盛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市從化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茂名市水果科學研究所,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一等獎
主持
2
低質速生材製造高品質複合層積材關鍵技術及應用
胡傳雙,周海賓,闕澤利,塗登雲,曹永建,章偉偉,古今,唐松波,倪竣,鍾偉,潘彪,雲虹,關麗濤,謝桂軍,夏朝彥
華南農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廣州厚邦木業製造有限公司,蘇州崑崙綠建木結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聯塑日利門業有限公司
一等獎
主持
3
禽流感預警和防控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陳瑞愛,沈永義,李延鵬,賴漢漳,張文炎,林綺萍,羅瓊,溫良海,張曉楠,劉鬱夫,張淑瓊,沈雪娟,張旭,詹烜子,韋永生
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華南農業大學,華農(肇慶)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等獎
參與
4
辣椒種質資源創新、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
王恆明,陳長明,徐曉美,雷建軍,黃智文,陳國菊,徐小萬,劉少群,李 穎,郭漢權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
二等獎
參與
5
春石斛蘭新品種創製及開花調控關鍵技術
朱根發,王再花,劉 偉,王燕君,柳江海 陳和明,林漢銳,譚志勇,葉慶生,張秀珊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東莞市糧作花卉研究所,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華南師範大學
二等獎
參與
6
高效安全的禽重要腸道疾病防治新藥創製與產業化應用
廖申權,呂敏娜,吳彩豔,李 娟,陳志虹,侯曉礁,戚南山,郭世寧,石達友,孫銘飛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北京生泰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愛迪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前沿動物保健有限公司
二等獎
參與
來源 | 科技處
原標題:《喜訊!華農獲6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