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首款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正式發布。
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整體採用了黑色磨砂質感的外殼材質,耳機上各自有一片獨有的陶瓷觸控背蓋,可通過輕觸和長按實現多種操作。它支持寬頻主動降噪(最高35dB),具備通透模式,三麥克風通話降噪,搭載12mm液晶大動圈,並由格萊美級大師Luca Bignardi進行親自調音。此外,它擁有28h超長續航、單耳機續航長達7h,支持快速充電和Qi無線充電。
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正式售價為699元,將於10月13日上午10點在全渠道開啟預售,10月15日首賣,在10月13日至10月15日購買,到手價僅為649元。
最高35dB寬頻主動降噪,格萊美級大師調音
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提供100-3000Hz的寬頻降噪效果,從低頻到高頻噪音都能夠有效覆蓋。通過前饋與反饋雙麥克風,它具有最高35dB的主動降噪,無論是乘坐飛機、地鐵,在人聲嘈雜的街頭、咖啡廳或其他場所,都能起到強力的噪音阻隔效果。同時,面對1000-3000Hz的高頻噪音,如啼哭、裝修、轟鳴,獨有的大腔體設計還能起到優異的被動降噪效果。
針對室外通話的場景需求,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加入了三麥克風通話降噪功能。在耳內加入獨立麥克風可精準抓取口內純淨髮聲,即使在室外嘈雜通話,也能清晰交流。它還支持通透模式,讓用戶戴著耳機也能自如交流。開啟通透模式之後,無需摘下耳機就能清晰聽到環境聲音。
在音質方面,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採用了高剛性LCP液晶複合振膜與12mm的大尺寸動圈,能夠形成更紮實的表現力和醇厚悠遠的聲音。值得一提的是,它還由榮獲4次格萊美大獎的世界級音樂人Luca Bignardi進行獨立單元調校,兼顧全頻段低失真的同時深度結合人耳聽感、喜好等特性,帶來自然均衡又不乏真實細膩的聆聽體驗。
這次,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這次還與網易雲音樂達成了合作。它為網易雲音樂App作了深度適配,在「鯨雲音效」的設備適配中可選擇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達到實現更好的聽音體驗。同時,小米還與網易雲音樂聯合推出了定製高質量音樂歌單,並有免費領取網易雲音樂黑膠VIP等福利活動。
耳機中的「超大杯」,小米手機最強搭檔
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可以說是小米手機的最強搭檔,通過與小米手機配合,能達到更佳的聽覺效果。首先,它與MIUI聯合加入了LHDC3.0高清藍牙解碼技術,失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能夠大幅增強音樂的真實感(需等待OTA升級支持)。而配合MIUI最新升級版LLAC低延遲傳輸技術,延遲可縮短至100ms以內。
通過MIUI的深度定製,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也能做到手機彈窗快速連接。首次連接時,在手機附近打開耳機盒,手機自動彈出連接界面,輕點即可快速配對。之後每次開盒,手機自動彈窗並完成藍牙配對與連接,同時彈窗內顯示耳機和充電盒電量。
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也依然支持小愛同學語音操控。當用戶需要語音切歌、增大音量、查詢路線、設鬧鐘、打電話時,只需輕擊兩次左側耳機或者說出喚醒詞「小愛同學」,就能免於拿出手機下達相應的指令,十分便捷。
獨有精緻陶瓷觸控,充電10分鐘可聽歌90分鐘
作為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系列的旗艦產品,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採用了獨有的陶瓷觸控鍵,通過輕敲和長按耳機的陶瓷背蓋可以實現通話、降噪模式切換、播放/暫停音頻和喚醒小愛同學。配合紅外傳感器,耳機取下自動暫停,再次佩戴繼續播放。
針對不同佩戴者的需求,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也提供了S、M、L、XL四種型號的矽膠耳套,符合人耳工學的耳帽和腔體設計,強力隔噪的同時穩固貼耳,令長時間佩戴也柔軟舒適。
在續航方面,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進一步突破,它採用全新一代低功耗晶片,在降噪關閉的情況下,耳機單次續航可達7小時,配合充電盒使用可達28小時。此外,耳機和充電盒均支持有線快速充電,充電10分鐘能持續聽歌約90分鐘,1小時即可充滿。同時充電盒也支持Qi無線充電標準,兼容多種設備充電。
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 2 Pro正式售價為699元,將於10月13日上午10點在全渠道開啟預售,6月15日首賣,在6月13日至6月15日購買,到手價僅為649元,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