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2-24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下,走進臨洮縣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到處一派美好的豐收景象:早熟馬鈴薯、西藍花、大蔥等高效經濟作物長勢喜人,冬果梨、軟兒梨、剝皮梨等果品掛滿枝頭……

近年來,東三十里舖村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調結構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引導村民因地制宜,在建成千畝梨園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並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探索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興產業,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巧借梨花香 探索鄉村旅遊新路徑

在村民姚銀武家的果園裡,時令水果剝皮梨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姚銀武家的梨園位於東三十里舖村北坡社,其得益於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分充沛的條件,盛產的水果以皮薄、汁多、味甜、質優而遠近聞名。

村黨支部書記姚建龍介紹,村裡因勢利導,大力實施東三十里舖村「一村一品」產業,把以冬果梨為主的林果經濟作為特色支柱產業來抓,在原有400畝梨園基礎上,啟動「老梨園的致富夢」千畝梨園建設,並免費為群眾發放果苗,給予技術指導,擴大栽植優質梨樹675畝,註冊了古槐裡香梨品牌。在此基礎上,打好「鄉村旅遊牌」,成功舉辦了東三十里舖村兩屆梨花文化藝術節,附近鄉裡紛至沓來賞花遊園。引導群眾投身餐飲、娛樂服務業增加收入,變老梨園的不動產為優勢資源,為鄉村旅遊業縱深發展奠定了基礎。

姚建龍說,通過兩屆梨花文化藝術節的舉辦,帶動村民增收5萬餘元,也激發了群眾通過林果產業發展鄉村旅遊業的積極性。

大力調結構 託起村民致富夢

東三十里舖村黨總支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以「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建設為指導,發揮產業獎補的政策優勢,大力調整全村農業產業結構。在發揮傳統種植優勢的基礎上,加大對蔬菜產業的指導,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豐富種植品種。如今,喜獲豐收的早熟馬鈴薯、西藍花等蔬菜讓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

村民李國壁積極響應村黨支部的號召,憑藉多年種植傳統蔬菜的經驗,去年以來率先進行了種植結構的調整,近7萬元的蔬菜收入讓李國壁嘗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甜頭。今年他再次擴大了西藍花的種植面積,頭茬6分地的西藍花喜獲豐收,收入3900餘元。李國壁也被評為村裡的「產業示範戶」。

在東三十里舖村,像李國壁一樣發展蔬菜產業的農戶有120戶,種植面積500畝,預計年收入能達150萬元。

拓寬新領域 解鎖群眾新需求

前不久,臨洮縣天鴻益華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銷點正式投入運營,解決了當地群眾蔬菜銷售難和銷售成本高的問題,提高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

「這兩年鎮上對我很好,幫助我種菜,種菜好著呢,現在家門口也開了市場,種的菜再也不怕賣不出去了。」談起家門口的市場,村民姚映華高興地說。

據了解,臨洮縣天鴻益華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東西部扶貧資金、馬鈴薯貯藏窖項目共計51萬元,佔地面積15畝,配套167平方米果蔬保鮮庫1座、100噸馬鈴薯貯藏窖2座。購銷點採取市場運作方式,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管理水平,為廣大商販、菜農果農提供最大便利和優惠,使群眾在家門口致富。

文化育新風 精神文明展新顏

讓群眾在鼓起「錢袋子」的同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東三十里舖村黨總支積極探索以精神文化生活助推鄉風文明的生動實踐。

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東三十里舖村充分挖掘村內文化藝術人才,廣泛吸納文藝愛好者,組織成立東社藝術團,為群眾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舞臺。

在村黨總支的引領下,該村成立文藝隊11支,吸納文藝愛好者160名。他們在田野裡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忙碌之餘,暢想新生活,舞出新時代新農村的新氣象,使富裕文明的花朵綻放在每個家庭。

如今的東三十里舖村,鄉村美、產業興、村民富、民風淳,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徐徐打開……

來源|定西日報

編輯|馬 星

責編|趙建民 楊 陽

編審|譚明強

總編|邊國鵬

臨洮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看臨洮」微信公眾號享有版權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網際網路、無線客戶端、微博和微信等平臺上使用須取得臨洮縣融媒體中心的授權,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臨洮人都在看

▶️

▶️

【媒眼看臨洮】遇見·洮河之濱

▶️

▶️

▶️

▶️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